- 相關推薦
論企業危機管理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面臨諸多危機,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危害,甚至為企業帶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都需要妥善的處理所面臨的危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企業危機管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期,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任何時刻都蘊藏著爆發危機的可能性,這就使得危機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所謂的危機管理,就是指企業為了應對各種危機情境所進行的信息收集分析、措施制訂、問題處理、自我總結的全過程。
一、危機管理的特性
1.階段性。企業面臨的危機包含了災難、意外的發生,或是與產品有關的失敗等。許多企業危機在浮上臺面之前,幾乎都有些許的征兆出現,危機的爆發一般都是會呈現階段性的發展。
2.不確定性。危機出現與否與出現的時機是無法完全掌控的。平日進行的危機處理計劃與演練,可以降低危機的不確定性對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幫助企業內其他人員積極面對危機的出現。
3.時間的急迫性。危機往往突然降臨,決策者必須做出快速處置措施與響應,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如何獲取所有相關的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以遏止危機的擴大,是企業管理者必須注意的要項。
4.雙面效果性。危機發生后,處理不當會使企業蒙受不利影響或因而被淘汰,但處理得宜將會為企業帶來一個新的契機及轉機,甚至能夠做更進一步的大幅提升企業內員工的士氣。
二、企業危機的種類
1.產品危機:產品或服務有質量或性能方面的問題及缺陷,導致危機發生。
2.市場危機:由于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競爭對手營銷能力加強或者企業自身的營銷能力下降導致危機發生。
3.管理危機:由于投資、購并、體制、債務、供應或人事行政等管理方面的原因導致危機發生。
4.媒體危機:因媒體曝光或媒體報道失實使企業美譽度遭受嚴重考驗,從而發生的危機。
5.法律或政策危機:遭遇政策調整或法律上的障礙,從而導致危機發生。
三、危機管理的步驟
(一)危機預防
危機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并且無章可循,但是大多數危機產生都有一個事件變化的過程,企業能夠察覺到危機發生前兆,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把危機造成的損害和影響降至最低,甚至可以完成避免危機的發生。因此,危機預防是危機管理的首先環節。
1.樹立危機意識。讓員工樹立憂患意識,產生危機感和責任感,從而居安思危,不斷進取。只有創造一種良性循環的危機意識氛圍,讓員工切身感受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危機與個人根本利益密切相關,才能讓員工清楚不努力、不創造業績,就會被淘汰。通過對員工危機意識的培養,強化員工切身感受企業發展與自己的關聯性,使員工的危機意識成為自覺行為,使員工具有能正確認識自己、能辨識危機并能獨立處理危機的能力。
2.引入危機預控機制。危機預控是在對危機進行識別、分析和評價之后,在危機產生之前,運用科學有效的理論及方法,來防止危機損失的產生、增加收益的經濟活動。危機預控機制主要包括危機檢測、危機預測和預報及危機預控這三個步驟。
(二)危機化解
1.建立危機管理小組。危機管理小組是處理危機事件的最高權力機構和協調機構,它有權調動企業的所有資源,獨立代表企業做出任何妥協或承諾或聲明。它是保證統一指揮、果斷決策和迅速采取行動的前提,直接關系到危機管理的成敗。
2.制定危機應急計劃。執行緊急示警步驟:危機發生后,從組織內部的各層管理人員,直到普通的員工都應盡快得到總部的處理危機報告和如何對付危機的指示,對外界公布危機的信息要保持統一口徑。
3.組織高效的信息傳播渠道。危機發生后,企業應迅速查明原因,如實向新聞媒體告知事件完整情況,近可能避免公眾的無端猜疑,足夠的誠意是企業面對危機最好策略。
4.處理危機。找出主要危機或者危機的重點,集中力量,有的放矢,力求在危機擴大之前采取果斷的應對措施控制危機。危機處理往往不能短時見效,要堅持不懈,有必勝的信心,將危機處理進行到底。
5.消除危機后果。危機過后,修復危機造成的硬傷,維護更新設備,是危機恢復的必要環節。危機爆發之后,如何盡快消除危機的影響,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正常狀態,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三)危機總結
1.對危機發生的原因、怎樣預防危機、怎樣處理危機的全過程進行系統的調查。
2.把危機的來源及危機的處理過程寫進企業備忘錄,強化這方面的預防工作,做到“亡羊補牢”。
3.尋找把“危機”轉化為“機遇”的可能性。應該說,危機處理對企業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但是如果處理得當,至少會樹立企業負責任、關注公眾利益、堅持一定道德標準的形象。這種與損失并行的收獲,對企業的后續經營和發展有極大好處,故在成功的危機處理案例中,危機處理后,雖然公司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但是企業形象未損,并且公司的名譽能得到明顯提高。
總之,危機并不意味著企業遭受失敗,往往在危機之中孕育著轉機。危機管理是一門藝術,是現代企業管理中一項長期規劃。企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應同時將危機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上。一個企業在危機管理上的成敗能夠顯示出它的整體素質和綜合實力。成功的企業不僅能夠妥善處理危機,而且能夠化危機為商機。
企業危機管理的法寶
法寶一:第一時間掌握首要信息
時間是效益也是各個利益方主要增長點。在某些網站、媒體、甚至個人周圍都聚集著一大批對某些特定信息有著強烈興趣的人。這些網站、媒體或個人都像在各處部署了狗仔隊似的,一旦出現相關感興趣的信息,把這些信息公布出來,各方看客是最早并且是最直接影響的利益相關方。
比如,前一段時間出現的劉愷威“出軌”王鷗的照片,各大媒體、網站、個人對此事件中的照片進行各種猜測和分析。用戶迅速收集有關信息的新數據,相互分享各種分析情況報告,并曝出更多的隱藏信息供看客消費,吸引看點。劉愷威、王鷗、楊冪等人的經紀公司遭到各大媒體、網站的爭相報道。
一旦事件問題暴露,個人、公司遭受損失在所難免,但是有一些好的做法能減少不利影響。個人、公司應該第一時間監測來自利益相關方媒體的消息,最好能加入其中,有能力的公司或個人最好參與其中使信息中的利益點發生轉移。
法寶二:掌控相關信息的渠道方
有些個人或者公司有自己的渠道,他們認為根本不需要依靠傳統新聞媒體來獲得某些重要群體的支持。千萬不要天真地以為無所謂。相反,假如某個利益相關方能夠直達公司最有影響力的某些重要看客群體,那么就算個人、公司在主流媒體上形象再高大,也仍會失去各方的支持,也許還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反面衍生信息。
一個多月前,韓國三星集團的手機note7在世界各地發生爆炸,三星宣布部分地區開始召回,但是引起沒有被宣布召回的地區的用戶強烈不滿,這些用戶開始抵制三星手機,地方部門也開始調查此款手機,并召見三星管理層。事件繼續發酵,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開始宣布此款手機不得帶上飛機。最終三星宣布全球召回此款手機,但是全球此款手機的新機還是不斷發生爆炸事故(三星此前解釋為部分批次的手機電板問題導致爆炸),三星最終宣布永久停止該款手機的生產。三星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以及產品的信任度在本次事件中已經降到歷史冰點。
法寶三:時間是降低傳播范圍的第一要素
在任何一次危機管理中,時間始終至關重要。危機開始時,個人或者公司管理層經常會不削于處理這類事,天真地認為不可能傳播地太快或者會有太多人知道,只要盡可能減少曝光就可以了。但是事實卻往往相反,你越是逃避,事件發酵地越快越狠,當事實發展地跟想象完全不一樣時,個人或者公司才突然發現時間似乎遠遠不夠用,這時已經晚了。和消費者或看客斗爭,唯一的結局就是個人或公司一敗涂地。
因為公司生死存亡就是看消費者的忠誠,如果公司站在消費者的對立面,即使贏得了表面的斗爭,也會輸掉未來的市場。只有等到某些利益相關方接受解決方案,并且認可了方案,危機才算基本解除。簡而言之,時間并不掌握在企業手中,而在利益相關方手中。危機持續時間越長,成本就越高。
最后,在一場危機事件中,最重要的挑戰并不是快速對你的產品或某人進行封鎖或,而是修復或改善與利益相關方的關系。如果能讓這些媒體反過來幫助企業,會令企業獲益無窮。
現在,一旦出現某項事件,各個與其利益相關的個人、公司、機構都有了自己的信息來源,更有甚者有自己的媒體來進行宣傳報導,對于企業、機構在面對突發事件之時應該如何解決危機,并且把危機影響力最大程度的降低,某些利益相關方在某些領域有著相當強的感召力,如果發生危機的企業管理者不予以重視,后果會相當嚴重。對此我們必須擁有三種主要法寶來面對這些危機。
【論企業危機管理】相關文章:
企業危機管理與危機溝通管理08-02
企業危機管理及危機溝通管理知識06-20
略談企業危機管理09-13
企業危機管理技巧01-24
企業危機管理的類型10-31
企業危機的管理策略06-11
企業危機管理淺談09-18
淺議企業的危機管理08-13
企業危機公關管理建設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