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13式武當太極拳分解動作

        時間:2022-10-13 15:26:40 太極拳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13式武當太極拳分解動作

          太極拳已經收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太極拳的鼻祖無疑就是經常出現在武俠小說中的張三豐真人。他自創的武當太極拳可以說是,最初的太極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3式武當太極拳分解動作,希望你們喜歡。

          武當太極十三式分解動作說明

          第一式 仙人放劍

          (1)兩腿要分開,膝蓋有一點彎曲。首先就要擺出打太極拳的正確的姿勢。

          頭部端正但卻微做垂首(低頭)狀;肩下沉,腹內收,腰要塌,胸須含,背則拔;凝神靜息待操作;此為預備式。

          (2)兩膝再做彎曲狀即佐之身體下沉;同時兩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變為左,右空心拳狀。眼看兩手。

          (3)右腳向前方跨一小步。然后手心向外放開。

          (4)右腳不動即不得移位;左腳套步上前踏入正門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

          (即左腿伸直前探鋪出且左腳尖內扣朝向右方;右膝彎曲其腳尖外撇約40度角;收髖緊腿勿松肌肉);而兩掌則在步型定位之間作收,放擊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為掌緣作重點擊打)。

          (5)再將左腿彎曲且腳尖外展;兩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然后兩腿分開,手掌向左下方按。

          第二式 乾坤盤球

          (1)兩腳分開,約兩肩之寬(大開馬式),腳尖微向外撇;兩手臂大環抱于胸前,此乃預備式。

          (2)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與其形成“抱球狀”(掌心相對)。

          (3)再將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側方且左手與此同時降壓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與此同時左手移至右下側方而變為“抱球狀”。

          (5)身體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時降壓右掌,移動左掌。

          第三式 美人照鏡

          (1)左腳踏進一步至“左前旁門”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與此同時,左臂上架于頭頂處(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則以掌緣為重點擊向“中盤”位置。

          (2)再邁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門”;與此同時右臂上架而將左掌擊出。

          第四式 順水推舟

          (1)左腳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雞步”(左虛右實);兩臂圈于胸前且將兩掌之掌心相對。

          (2)兩腿不動,兩臂上抬并伴之兩掌吊于頭頂左,右側方。

          (3)兩掌以其掌緣為重點,向中盤推出;與此同時,左腳再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再擺架成“右寒雞步”,并將兩掌吊于頭頂。

          (5)右腳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自頭頂上方送出直至“中盤” 方位作前推狀。

          第五式 金雞獨立

          (1)左腳踏進半步且令兩膝略作彎曲;而兩掌則平攤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狀,以便助之下一動作。

          (2)左腳踏實并支持與控制身體平衡;與此同時,右腿抬起且勾起腳尖即形成“右獨提膝式”;而兩掌則變為空心拳從兩側拋出取向上盤——此為雙拳掛“太陽”法。

          (3)再將身體右轉,右腳踏進并落地支持身體平衡;然后,兩拳變掌平攤腹前繼而復變為空心拳拋向上盤;與此同時左膝提起形成“左獨提膝式”。

          說明:以上兩腿左右上提合為一活架?蛇B續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 單鞭救主

          (1)左腳踏進一大步,與此同時左手變為“雕鉤”狀摟其“中盤”;而右掌則置于右側腰際待動;上身下墜其做襠沉腿。

          (2)左腿下沉而右腳后撐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與此同時左手摟鉤并向左側方調起而右掌奔向中盤(以掌緣為重點)。

          (3)再將右腳踏進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摟過之后則移位調于 側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盤。

          第七式 倒騎玉龍

          (1)兩腿并立下蹲,兩手托與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對)。

          (2)右腳向右側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變為空心拳分別向身體左側上方與下方擺出(其右拳擺至上方,而左拳擺至下方且兩拳之拳眼相對)。上體略向左腿方位傾斜。

          (3)然后左腳撤回即收于右腳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兩拳則變為分指掌平攤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對)。

          (4)將左腿向左后側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仍變為空心拳雙方拋至人體的上方與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第八式 雙風貫耳

          (1)面對左側方位站立并邁出左腳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雞步;與此同時。兩掌向左右兩側作直臂橫張(其掌心相對,掌指向前)。

          (2)左腳再向前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兩掌則以其掌心為重點并用兩手臂相輔助作為支點進行扇打合擊至上盤位置。

          (3)再將身體移向右側前方并形成下盤為右寒雞步,中盤為雙開掌(其掌心相對,掌指向前)的架子。

          (4)右腳復進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用其掌心進行扇打合擊。

          第九式 順風擺柳

          (1)兩腿前后分開且將兩膝略作彎曲即使之形成中盤架子狀的左游龍步;與此同時,兩掌以其掌指為重點遙對正門前方。

          (2)接著,左腳向左碾動;與此同時,右腳向正門踏進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龍步;而兩掌則以其掌指為重點遙對正門前方。

          第十式 葉底看桃

          (1)兩腳分開與肩同寬,曲膝成騎馬式;兩手分別懸垂于胸肋一側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兩腿不動,右手繼續上抬并垂直豎立其前臂;而左臂則同時作下垂狀。

          (3)接著將左手變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為重點,上臂為支點,前臂軸進行推下送;而右臂與“下盤”部位則保持穩定即不要移動(尤以兩腳固定為重)。

          (4)再進行左臂垂直豎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動作。

          第十一式 活步走宮

          (1)兩腳分開成外八字步,兩膝略曲;兩臂抱于胸前;兩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對,掌緣朝下。眼看前下方。

          (2)左腿不動,且將右腳移向左腳內側并以其前腳掌或腳尖虛點地面;與此同時,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狀(其兩臂彎曲成弧形,兩掌心相對),眼隨手轉。

          (3)接著,將右腳向前右旁門踏進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左掌下拂至腹部左側,右掌托于右側前方(兩掌行進間須令右臂在內而左臂在外進行穿插運動)。眼隨手轉。

          (4)然后右腳固定不得移動;左腳用其前腳掌或腳尖移至右腳內側作虛立狀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隨手轉。

          (5)接上式——兩手形成抱月狀,并伴隨左腳向左前旁門踏進一步而變為左掌托至左側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時手掌交錯之際須令其左臂在內,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隨手轉。

          第十二式 懷抱雙月

          (1)兩腳成外八字步站立;兩手分別垂于腰部兩側(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雙膝下蹲,與此同時,兩手移至上腹部約肚臍眼前方處,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兩掌。

          (3)兩腿不動——兩手繼續向面部前方雙方抬起作環繞狀(其兩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內,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內)。

          (4)兩腿不動,——兩手再次向上環繞,并經上分向兩側(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繞動;

          當兩手繞動形成劃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兩側之時,則將兩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繞圈。

          (5)兩手臂第二次進行繞圈環抱——其動作與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為右臂(手)在內,左臂在外。

          第十三式 真氣煉丹

          (1)擺架內八字步(18——40周歲者)

          平行步(45——50周歲者)

          體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擺架外八字步

          (2)兩腳不動,兩手形成八字掌分別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縮身垂肩,低頭下視,虛胸實腹,蹋腰沉體。

          (3)忘掉呼吸,凝神靜心——片刻,則以鼻吸氣(長約五寸左右即指入體內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緩慢,細膩,均勻,深長;

          與此同時,兩掌自體前兩側同時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為重點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頭頂上方為止。眼隨手轉。

          (4)接上式——兩掌以其掌心為重點,自上而下進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達胸前暫作停頓以便下動嘆氣。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特點

          (一) 輕松柔和

          太極拳的架式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所以,練習一兩遍太極拳以后,會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會出現氣喘等現象,給人以輕松愉快的感覺。由于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太極拳練習。

          (二) 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的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前后連貫,看不出有什么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后連貫,好像行云流水,連綿不斷。

          (三) 圓活自然

          太極拳的動作不同于其他拳術,它要求上肢動作處處帶有弧形,避免直來直往。通過弧形活動進行鍛煉,使動作圓活自然,體現出剛柔相濟的特點,使身體各部分得到均勻的發展。

          (四) 協調完整

          太極拳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的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干、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在練習過程中,要以腰為軸,上肢和下肢動作都由軀干來帶動,并且互相呼應,切忌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呆滯等現象。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動作要領

          各式太極拳有不同的流派特征,然而,它們的動作要領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 神為主帥,意動身隨

          練習太極拳的全過程都要求用意念引導動作,把注意力貫注到動作中去。例如:做太極拳“起勢”兩臂徐徐前舉的動作,從形象上看,與體操中兩臂前平舉的動作相似,但在太極拳的練法上,從開始做動作前就要有向前平舉的意念。做氣沉丹田就要有把氣沉到腹腔深處的意念。意不停,動作隨之不停,猶如用一條線把各個動作貫穿起來一樣。古人在練拳過程中所總結的“神為主帥,意動身隨”,就是強調用意念引導動作。

          (二) 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在保持身體正常姿勢的情況下,身體各部位的肌肉、關節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在做動作的過程中,要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勁,人體的脊柱按自然的狀態直立,頭、軀干、四肢等部位自然、舒展地活動,達到式式連貫、處處圓活、不僵不拘、周身協調、動作自如的狀態。

          (三) 上下相隨,周身協調

          太極拳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有人說,打太極拳時全身“一動無有不動”、“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成一氣”,這些都是形容練太極拳時“上下相隨,周身協調”的意思。初學者雖然在理論上也知道要以腰為軸,由軀干帶動四肢來進行活動,但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可先練習單式動作,同時練習步法,然后再進行套路練習。

          (四) 分清虛實,穩定重心

          在掌握太極拳身體姿勢的動作要領后,要注意動作的虛實和身體的重心。因為在太極拳的套路中,動作之間的連接,以及位置方向的改變,都貫穿著步法的變換和重心的轉移,同時,還要講究身法和手法的運用。不論由虛到實,還是由實到虛,既要分明,又要連貫銜接,做到勢斷意不斷,一氣呵成。所謂“邁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就是對太極拳腳步輕盈和動作均勻的描述。

          (五) 自然呼吸,氣沉丹田

          練習太極拳時,由于動作輕松柔和,要求呼吸平和,且要增加呼吸的深度,以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要。太極拳運動強調運用腹式呼吸,以橫膈上下活動完成“氣沉丹田”,讓腹部存養涵蓄,不使上浮,這樣在練拳時就不至于因缺氧而氣喘,并有助于重心穩定。注意含胸拔背有助于“氣沉丹田”。

          武當太極拳的基本功

          第一式:預備式

          姿勢:面南直立,自然中正,全身放松,兩眼平視,頭正直,項松豎,頭頂虛靈,仿佛上頂有線懸梁之意;下頷微收,齒輕合,唇輕閉,內舌輕觸上腭;兩臂墜肘下垂,沉肩松胸,氣含小腹,肘不貼肋,手心向里,中指肚輕貼腿側(褲縫);松胯,兩膝微彎,分腳,兩腳與肩同寬,腳尖朝前,十趾隨意動而抓地;呼吸順遂平暢,意守丹田。

          要點:頭頂懸意不可缺,長腰松胯,護肋,胸間不凹不凸背要圓,十趾抓地空涌泉穴。

          說明:

          1、此預備式乃無極式,其基本要領均體現太極拳貫串始終的各項要求,故在行拳過程中均應一貫持守這些法則;

          2、此無極式暫未分陰陽虛實,但重在呼吸自然,意守丹田,雖靜猶動,勢如張弓待發之動意,守我之靜,待人之動;

          3、思想集中而虛靜無物,神氣抱一而達無形無象之感,然意存丹田而待動,保持一種平和靜氣,安祥隨和,全神貫注而內斂一種神氣之韻。

          動作:雙手托天

          氣沉丹田

          1.雙手捧天

          兩臂分別從兩側,意動、手動、腕、肘整體一起向上緩慢抬起,沿斜前方起手(與身體成180度) 起手與肩平,沉肩墜肘,撘腕,此時是吸氣和意念吸收地之靈氣之勢和靈氣向上運行之中,手指領意,勞宮吸天之精華,捧天之精華之氣,又轉腕向內,手向上抬至頭頂百會穴。此時是吸氣和意念吸收地之靈氣之勢和靈氣向上運行之中,手指領意,勞宮吸天之精華,手臂從褲縫側上行時,捧天之精華之氣,當到達頭頂時,又轉腕向內,掌心遂變朝下,十指相對,意念天地之精靈匯聚百會穴。

          2.氣沉丹田

          接上動作(在十指相對掌心朝下時),沿體前前臂以抱球狀下行,做不明顯呼氣,意念百會真氣下行人中穴,達鵲橋,沿任脈、經天突、璇璣、華蓋、膻中、中脘、神闕,聚回丹田。雙手亦同達下腹,后分別沿帶脈斜下胯邊,回至無極式。

          要點:

          1、這是一個深呼吸過程,意念周天循環,呼吸要徹底,手意牽引要協調,吸盡天地靈氣,真氣存聚丹田。

          2、這也是開始進入功態的一個起勢,保持全身放松,心情平和舒暢動作慢,勻稱一致,呼吸在自然之原則下,由師傅和自己的熟練程度而掌握方式。

          說明:掌經云:“先在心,后在身。”修道即修心,故首先要心無雜念,開始練此功也須遵循“有為”地存想內觀之法。此運行大周天之功是,先扣腳十趾而提涌泉吸地之靈氣,實質一是穩定腳根,二是活動經脈,沿陰蹺上行提肛,過三關到達百會。此時兩手勞宮及天門九宮打開吸收天之精華而聚匯百會,再由百會沿任脈下到丹田,此中真氣保存,鼓腹蓄氣,廢穢之氣隨放松之體散發體外。

          這一過程意念可強可弱,不可過僵過執,動作要慢,意念、動作、呼吸三合一,要協調。所以預備式的氣勢就影響和決定整個行拳的效果,需下功夫練習。

          第二式:起式

          動作:1、提手上繃 2、虛步下切

          1.提手上繃

          兩臂分別內動,向上搠起,手心由相對變為向下,上棚同時胯膝下坐,成馬步,氣在丹田,慢慢屈膝成115℃屈膝度根據架式高、中、低而定,通常以中架為例,以下均同中架)。搠至臂與肩平,要意達指梢而微微坐腕,手變勾手,

          2.虛步下切

          接上動做,重心在左腳,坐胯右腳變虛,腳尖著地,同時右勾手順左手腕下切,在轉移重心到右邊,同時左手順右手完下切至右邊,45度角至膝下足三里側,屈臂沉肘格架在與肩平。

          要點:

          1.遵循拳經“一動無有不動”原則,全身首先在放松的前提下,用意不用力地開始柔和運轉,輕靈與沉著俱在,變換虛實,注意上下,一動就開始體現陰陽。

          2.行拳中腰身、手、腕、肘、胯、膝均活而不僵,活而不亂,松而不懈,剛而不僵,以意引動有規則轉動,身體似屈非屈,似直非直,動作到位,意氣也一定到位。

          3.一般按呼吸自然原則,多以起時吸, 沉時呼,即上吸下呼,但均不明顯用口鼻,行拳保持勻、細,因其動作緩慢而又深長,所以一般開始學拳架動作,不必過分注意呼吸方式。時時注意氣沉丹田而意于腰腹,活于胯部。

          用法:

          因為太極拳因人而動,因敵而變,所以在一個招法中可因對方的用力和攻擊方式而采取幾種不同的攻防方式,故此,在介紹其用法時,一般只突出一例,其余稍加說明或省略。

          太極拳起勢在用法上,須符合貴化不貴抗,后發先至的思想,化中有打,打中有化。

          “雙搠撐掌”主要是應付對方“雙風貫耳"或“雙按推掌"。對方欲出雙拳擊打頭部,我則坐身,使對方落空,同時出雙掌對對方胸前的空處推掌。如果對方雙按掌來,我搠撐相接,粘上而隨力化走,根據對方變招而再出招還擊。多數方式以腳下虛實變換,手法一防一攻而立判勝負。 “虛步下切"中含有幾種變化方式,據敵而用,而用時之勢,已不再像虛步下切之定勢了。

          第三式:退步崩式

          動作:1、丁步抱球 2、轉身架掌

          1.抱球獨立

          接上式。重心移至右腳,右手與左手由勾手變掌成包球式,腳成丁字步,右45度角。身體保持正中,背直不屈,兩掌心相對,右腿微屈。

          2.轉身崩式

          接上動。由腰轉帶動左腿向后(東北),腳跟先著地,成左弓步;左手隨身體由下朝上劃弧崩起,掌心朝里,右掌由眼下經胸前向左腋下推出,橫掌于丹田處,掌心向下定型時,手、腳、身、步一起到位。

          要點:

          1.正如介紹武當三豐太極拳特點時說過:此拳步法靈活,僅從開始幾動中可以看出步、腿的靈活度,同時要求步、身、手,齊到合一。

          2.動作連貫性不可分割、斷勁,在定型時,微有內勁到達之意,非單操練時,不得用力或發力。

          3.此拳架攻防意義很強,雖練時不專注攻防作用,但要明細其用法。此轉身上步、上搠下打之法,動作顯明,同時可變作左攬雀尾式的用法,惟方向相反,用法不另敘。

          第四式:攬雀尾式

          動作:

          1.回身抽掌

          接上式。由腰身帶動右手,由橫掌前按變內旋成仰掌,往右回分,左手外旋變壓掌和外切掌;左腳回扣(即以腳跟為軸,腳尖向內轉30度),身體變成右靠弓進步。

          2.虛步擰轉

          上動不停。重心移至左腿,右肘下沉,右手外翻,帶前臂滾旋,右腳變虛;左手由胯下翻掌向左前方到左側上方,至左側時,腳下左腳變實,承擔重心;左右手掌心相對成抱球式。

          3.上步靠掤 上動不停。左腳落地著實,右腳急上步于右側,向斜前方45度出步,身、肩、膝同到;右手由胸前劃內旋弧至襠前,左手隨按勁沉肘,轉回頭前掌心朝面。

          4.撩肘掤 右手由襠前朝外,由下至上,再由肩、肘、手節節貫穿,劃弧上掤至右側 前方。左手在后,掌心與右手相對。

          5.馬虛搬

          右手向右前方掤至與肩高,膝與肘相合,手尖與腳尖相對時不再往前。接著右手開始由內向外翻掌,左手由外向內翻掌,重心移至左腳,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向左邊捋過,右腳變虛,右掌心向卞,左掌心向上。

          6.上步擠

          上動不停。左手從左腳后收再向右肘處,掌心朝上捅出;同時重心移至右腳,左腳跟左手一起上步,先腳跟落地,承擔重心;右手從左手至左肘下抽回,再沉左肘滑滾向左手,掌心向外。

          7.落步按

          當左右兩手交叉會于右膝時,兩手隨臂轉翻掌,并摟過右膝,收回腰問后從腋下推按出去;同時當手摟過膝蓋時,右腳提起,蹬腳后落地,肘到腳到手到,成馬步雙按掌式。

          要點:

          1、此式分解動作多,較為復雜,也是獨特分別于其它拳架的標志。實際運用要注意手、身、腳、意、氣、力齊至;

          2、此式勁力明顯,靠、掤和落步雙按是典型的力點(力點是實際用法上的技擊發力處),要注意體會;

          3、式中連綿性強,不能脫節,要一環套一環,在推手和技擊中配合得好,很具威力,但主要不能散、亂;

          4、此中步伐變化多而快,步幅大小可根據自己架式變換,虛實一定要分清,實腿承受重力要沉襠,斂臀,保持腰胯的靈活。

          說明:從上一式轉身掤掌(有人稱黑虎掏心)后,回身時若后手被人拿住,則左手從右手上削砍而出,擊打對方腰肋。當對方右邊拳擊來,我用右前臂接粘,沉肘松肩而翻掌粘拿,同時坐胯轉上左步右手。左手乃虛招,能實則打,不實則回護頭臉,左手從外用掌砍對方胯,若對方招架,順右腳上步對方襠中,左手護臉頭,右側身膝頂背靠;若不成出右手從下打上,再不成便掤住對方。

          掤住對方后,用前臂或手掌魚際等感覺粘上后,順對方之`捋化,左手封對方中節或另一手,同時進步,插襠和套步,順力將對方按出或推出。

        【13式武當太極拳分解動作】相關文章:

        楊氏24式太極拳分解動作教學07-28

        八十八式太極拳各式的動作名稱及分解動作口令03-17

        太極拳40式分解教學03-18

        三十二太極拳分解教學03-25

        37式太極拳分解教學09-23

        太極拳32式分解教學08-22

        74陳氏太極拳分解教學03-14

        藏族舞基本動作分解10-14

        太極拳之白鶴亮動作11-0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