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女高音和女中音的區別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聲音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女高音和女中音,二者有何不同?如何訓練?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女高音和女中音的區別,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女高音和女中音的區別
一、聲部鑒定
人聲是根據音色、音域、換聲點來劃分并確定聲部的。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茖W地劃分聲部,教學上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之,不注意聲部的劃分,盲目進行訓練,輕者導致教學效果差,聲音發展緩慢,嚴重者則損害歌唱者的嗓子,使其永遠失去歌唱的能力。因此,在聲音聲部鑒定時,慎重和細致的工作是極為重要的。
音色特點
音色就是指聲音的特點,一般指聲音的明亮、渾厚、柔和及華麗程度,它是判斷聲音聲部的重要依據之一。[3]女高音的音色特點是清澈、明朗、高亢、華麗而有光彩,具有穿透性。女中音的音色特點是豐滿、柔美、熱情、有力。女中音兼具女高音與女低音的音域。高音音色接近大嗓門的女高音,低音音色接近女低音,但又不如女低音寬厚深沉。一些聲樂愛好者和聲樂教育者往往容易對聲音聲部的理解和判斷產生混亂,把女低音當成女中音,把女中音當成女高音來訓練,或者把唱不高的女高音當成女中音等。我們不可簡單地因為其唱不上去或降不下來,就判斷其是高音或是低音。
常用音域
音域,是指一個人所能唱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間的距離。隨著聲樂藝術教育的不斷發展,世界上不少著名歌唱家的音域已達三個———四個八度。但不管一個人對嗓音的控制能力有多強,技能有多好,她必然在一段聲區中感到唱起來最舒服。根據這個感覺定的調子也可以說明她的聲音聲部。我們稱這一段聲區為常用音域,根據常用音域做參考也是鑒定聲音聲部的一個重要標準。女高音的常用音域一般大約是從C調c— c,女中音是從C調A— f(g)。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同一首歌,女高音如用G調,女中音大約低一個小三度或一個大二度(有時也有少數例外的情況)。
換聲區
聲音由某一聲區轉向另一聲區的時音的情形稱為“換聲區”。聲部由中聲區轉入頭聲點的平均高度是:女高音#F2,女中音bE2。一般說女高音、女中音的換聲點相差一個小三度。換聲點常因人而異,需仔細觀察聆聽。換聲區的確定必須以喉頭位置略低的正確喉形為原則,在喉頭位置高,壓舌根,肌肉僵化或聲音發直發白的情況下出現的換聲點是人為的,靠不住的,不能作為依據。
生理條件
每個人的聲音都有不同的特質,這些特質就構成了每個人獨有的音色。由于聲帶的長短、厚薄、寬窄不同,聲音在表現上也不盡相同,有時表現為渾厚、堅實,有時卻表現為輕柔、華麗等。另外共鳴腔體的形狀、大小,聲帶振幅的大小也使音色出現差異。我們應認真地分析各人的生理條件及其差異,以幫助正確地作出鑒定。
二、發聲訓練
形成正確的喉形
正確的喉形是喉頭比不說話時略低,軟腭提起,舌尖平展穩健地放在口內的一種狀態。要形成正確的喉形,不僅要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形成,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實踐和反復訓練而成:要求在倒吸氣狀態下發聲;用打哈欠的辦法,軟腭向上提起,同時喉頭自然放下;用吞咽的動作體會咽壁拉直變成堅固的狀態,并有意識地讓喉頭向后退,向咽壁依靠,形成喉頭的下放;利用聽覺,從音響效果上來要求做到喉頭往下放,標準是深、豎、圓、有力度;放松下巴,舌面輕微抬起,舌尖低往下齒,使舌根不緊張、不下壓,可以體會喉頭向后移動,并依靠找到拉長的感覺。
平衡發聲技能
正確的喉形形成了我們需要的發聲狀態,這是前提。其次還要掌握平衡的發聲技能。首先用“a”元音來練習正確的起音,因為a元音在語言學上空間最大、最開、最飽滿,有利于喉形的訓練,同時它使用聲帶又最少。我們可用“聲門撫摸”的練習使起來音迅速到位。其次,通過“開喉嚨”達到喉部技能的平衡。好像哨子對準一個長管子,把哨子緊挨著放在管子的上端,這時氣息和聲帶的配合產生了一種力的對抗,再靠自己的感覺和聽覺來調整氣息和喉部吸氣、喉部機能狀態的平衡,此時,可感覺到,唱低音區時管子較粗,直徑大,唱中音時管子稍細,唱高音區時更細。再有就是調節共鳴腔體的平衡。調節共鳴腔的作用首先是把聲帶振動發出來的聲音擴大,其次是調節出合乎美好聲音所必不可少的泛音。聲帶振動引起最靠近他的腔體(咽腔)里的空氣振動,產生就好像聲音是從胸腹部發出的效果,低音尤深。當音調逐漸上升時,依然要感覺聲音從胸腹部發出來的。在不同的聲區中調節共鳴腔要保持不同的比例。音越高,頭腔共鳴越多,音越低,胸腔共鳴越多。
氣息的運用
氣息是發聲的原動力。初學時,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歌唱的呼吸是很有必要的。正確的呼吸,氣息應吸到腹、兩肋以及腰部的一圈。吸氣的動作是兩肋抬起,腹部略向前突出,呼氣前,氣息略向下放,腹部稍平,小腹托住氣。在發聲的過程中,保持兩肋向外擴張的狀態,有彈性地控制,不能僵硬,用呼氣的肌肉群控制橫膈膜的徐徐上升。氣息的運用,低聲區要平、穩、少、要有舒展之感,慢的練習比快的練習氣息要深一點,寬一些;快的練習要求氣息靈活、流暢、輕巧;延長的高音,氣要深、氣息的支持不變、喉形不變、氣息緊緊貼附聲帶,只是減弱氣息的壓力和減少聲帶的張力。
三、女高音與女中音訓練的差異
女高音
一個技巧全面的女高音,至少要在每個八度中從下到上使聲音統一、連貫、靈活而有力度,音色飽滿圓潤,母音清晰。要達到這個標準,首先要練好中聲區,尤其練好中聲區的f— a。從a音開始練習的時候,要注意丟掉滯重、用力過大等不正確的方法,要有意識地加強往上唱時所用的肌肉作用力,逐漸在上行的每一個音上調節。按上面所說的方法,從f音到a音要不斷地調整平衡,到a音是女高音聲區統一的重要關鍵。唱到a音有一個分界線,此時聲音進入頭聲區,要有一種混合上去的感覺,使頭聲占優勢,不能讓本嗓多過頭聲。否則,如果仍保持以前的狀態,就會出現聲音擠、發直、吊的感覺,高音也會感到很困難。再往上唱到b音時,就出現喊叫或破的聲音, 就是這個原因。
女高音的另外一個換聲點在f音上,要唱好f音,只要在c,d,e幾個音上注意將音色變圓、變柔、喉頭穩定,并用語音的手法調節共鳴腔,使用“掩蓋”的方法就能唱好。G音是女高音最有特點、最漂亮的一個音。從g到a要感到都是垂直的,從b開始時,上面的焦點向后移,到c以上焦點更集中、變小,喉嚨保持通暢自如的開度,但不能開得過大。同時,氣息不要太深,發出的聲音好像放在一個小的管子里一樣,帶有樂器的色彩,干凈準確而靈活。
女中音
女中音常常存在聲區不統一的現象,中聲區漏氣、高音唱不上去的困難。原因大多數是由于低聲區唱得太重,甚至于全部用本嗓唱,喉嚨撐得過大,把聲音做得濃濃地、厚厚地,聽起來像沒有混合共鳴的女低音。這樣,本嗓唱到b音就要破,最多再勉強往上唱兩三個音。用喉頭位置略低、軟腭提起和舌面平穩的喉形、低聲區時聲帶完全閉緊、全部振動、隨著音高的上升改變振源體的質量、注意調節共鳴腔在每個音上不同的比例,這樣發出的聲音是豎的、圓的,此時也才能發出真正有強度和力度的聲音。
這種唱法用在唱低聲區,或者在唱f以下音時,必須要放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拉扯喉頭向上移動的一種肌肉緊張的感覺,同時保持喉頭穩定,并要求正確起音,才能達到目的。女中音開始練聲從c(中央c)開始,逐步向上到a音時,就要開始有意識地將音色變圓、變暗一點。a到b是第一個換聲點,從a再向上還有增加圓和暗的成分,一直到c,這時音色發生明顯的改變,聲音不但圓潤,而且明朗較有力度感。到e音時依然還要再變圓、變暗。女中音最亮麗的音響色彩在f音上,再向上唱,還要變圓變暗、管子變小、頭聲增加點向后移,一直能唱到b音。
在聲樂訓練過程中,無論女高音還是女中音,練聲最好從低聲區開始,選擇由下至上、中速的練聲曲。先用小的音程使機能逐漸活躍起來,再練較快的音階、跳音、琶音和難度較大的練習。在慢的練習中調節平衡時,自我感覺是保持兩個點和喉頭的穩定狀態。一個“點”是元音的位置,要像敲鑼一樣把聲音敲到點上,這樣聲音里就會出現明亮有力度的色彩;一個“點”落在氣息和聲帶的對抗力點上。這兩個“焦點”都要集中、清楚、不要模糊。兩點形成一個管狀的共鳴的聲音效果。有了這兩點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調整泛音的比例并產生不同的音色。聲樂教學有其特殊性,教師要認真分析諸多因素,因材施教,制訂適宜的訓練計劃,選擇適合練聲曲和教學曲目,引導學生盡快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步入瑰麗的歌唱藝術殿堂。
女高音歌唱訣竅
歌唱呼吸的最高境界就是呼吸的保持、暢通與流動。橫膈膜呼吸法本身就是對“氣息的保持、暢通和流動”的一步到位的訓練方法,當掌握了橫膈膜呼吸法,就實現了氣息的保持、暢通和流動。
橫膈膜呼吸法強調呼吸時忘掉呼吸通道。在歌唱呼吸的的過程中應該忘掉口鼻咽喉這個呼吸通道,將其解放出來使其充分發揮聲音共鳴體的作用,使聲音盡量避免“卡”、“壓”、“緊”、“擠”的弊病,實現呼吸的暢通與歌聲的流動。
演唱中聲區時,不用花太多心思去控制氣息,只需平靜呼吸,把心思用在表達音樂的感情上,頭腦中只要想到氣息“粘”在橫膈膜位置就行了。這時橫膈膜的位置不用認為去調節,讓其保持在平常呼吸的正常狀態;演唱低音時,就要適當提高呼吸支點的位置,適當上移一點,以保證聲音的結實度。
演唱高音時,就一定要讓心往下墜的感覺“做主”,以實現呼吸支點下降,在唱特別高的音時,甚至需要使狠勁拉住橫膈膜。然而 歌唱中,高中低音是隨時在變化著的,因此,呼吸支點也在不斷地游移,始終保持用橫膈膜呼吸,并在橫膈膜移動范圍內調整呼吸支點,就能很好地進行演唱。
樹立一個正確的聲音概念——混聲歌唱
混聲是女高音進行演唱的基石,如何快速準確地進入混聲的歌唱狀態,是女高音訓練之初的首要問題,其中音區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選擇了過低或過高的音區都會影響對女高音的訓練進度,也容易對其音色的形成造成一定的阻礙,并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和毛病。選用小字一組的f到小字二組的d之間,這段音區是相對比較恰當的。為什么要在訓練的開始階段選擇這個音區?這是由于未經訓練的女高音的真假聲區別得非常明顯,不容易將真假聲無痕跡地混合在一起。在訓練的開始階段,過多地強調真聲或假聲都是不可取的。而這段音區位于高聲區和中低聲區的交匯階段,將這段音區把握好,會為以后的聲音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建立聲區統一的歌唱觀念
能否在各個聲區之間自如地過渡是衡量女高音歌唱技術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如果換聲區解決不好,會造成聲區不統一,低、中、高聲區脫節,音色和音量不一樣。女高音是多以頭聲為主進行歌唱的,因此女高音只要假聲運用得當,演唱高聲區并不感到太困難,但她們從高聲區下行到中聲區時將出現假聲、真聲過渡和聲區的統一問題。女高音除中聲區與高聲區之間容易出問題之外,在中聲區與低聲區的換聲點也常常出現麻煩,要么聲音太虛,要么完全用真聲,過渡很困難,常出現真假聲打架的問題。
女高音天然的高泛音比男聲多,使得中聲區與高聲區之間的換聲點較之男聲不明顯而且好過渡一些。又因有的女高音純用假聲也能演唱,所以高聲區與中低聲區之間的換聲區往往被忽視。當選用小字一組的f到小字二組的d之間這段音區時,就等于直面了換聲區問題的焦點,這樣就加速了進行混聲的訓練過程,縮短了解決問題的時間。無論歌者的嗓子自然條件稍好一些還是稍差一些,從長遠角度講,要想唱出美妙的聲音就必須確立規范的聲音概念。在科學的方法面前人人平等,訓練之初就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建立聲區統一的概念,從而更進一步確立混聲歌唱。
哼鳴切入快速混音
自然聲區的訓練是歌唱嗓音發展的一個基礎。這段聲區有幾個音屬于自然聲區,有幾個較高的音則屬于換聲區,所以這部分音區的訓練要非常小心,音量不宜太大,以中強度為好,嘴巴不要張得太大。這個聲區訓練的要求就是要自然,不能施加任何不必要的力量,氣息要有充分的支持,但是不可僵硬,要給人輕松的感覺。訓練之初在練聲曲目的選擇上要多以下行音階為主,訓練以哼鳴進入確立聲音的位置。其具體步驟是:第一步,嘴唇輕合并使口腔內不能留有空隙,用鼻子吸氣,氣要深吸到底而且反復快速多吸幾次,這樣可以使空氣在鼻腔內能夠刺激到聲音的高位共鳴點。第二步,在明確鼻腔內高位共鳴點的前提下,適量吸氣輕輕哼出,把聲音安放在共鳴點上。注意試探用氣,音量要小,感覺把聲音哼到頭腔里去。同時注意區別低位置的鼻音哼鳴,低位置的鼻音哼鳴時鼻翼的震感稍強一些,而正確的高位置的哼鳴鼻翼的震感相對弱一些。
第三步,當能夠熟練掌握閉口哼鳴時就可以把嘴張開進行開口哼鳴。注意保護好聲音位置,閉口哼鳴與開口哼鳴的感覺是相同的。開口哼鳴時要保持下巴和舌的放松。訓練過程中當遇到小字二組的c音左右時,聲音會出現憋卡現象,會出現破裂音,這時不要用力要自然地順過去。在正確哼鳴的基礎上引入“啊”母音,其感覺也與哼鳴一樣盡量以順為主。注意“啊”的開口不要過大,舌頭放松,舌面放平,下巴放松,要求同哼鳴的感覺一樣,而且“啊”的音感位置也同樣放在高位共鳴點上。當然,練聲曲目有很多,在練習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也可再引入其他的母音。但注意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聲樂訓練是一項既復雜而又細致有步驟的雙向教學活動,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有分析、有計劃地訓練,因材施教。
花腔女高音的訓練方式
(一)氣息的訓練
薩瑟蘭是二十世紀“花腔藝術的典范”,她的高音非常精彩、泛音很高,而且很輕。她非常講究呼吸下沉持久。她的花腔非常集中,但中低聲區也非常寬厚。她曾經說過:“如果沒有正確的呼吸,我就不可能65歲還在演唱”。所以說,正確的呼吸對歌唱是非常重要的,唱花腔更是如此。
一般的歌唱呼吸有三種類型: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聯合呼吸,而在訓練花腔女高音方面,則應側重于胸腹式呼吸法。這種方法簡單來說即是感覺吸氣時前胸自然打開,腰腹肌四周向外擴張,為了使學生易于理解,我們在教學中經常用這樣的比喻說法:吸氣時就像是人被驚嚇到的狀態,歌唱時氣是往外嘆出去的,而在唱的同時我們要一直保持吸氣的狀態,在外有呼與吸形成的一種對抗,在內有腰腹肌與橫隔膜形成的另一種對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呼吸的支持;ㄇ慌咭粢魠^較高,因此,只有在深呼吸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完成高難度的演唱。
(二)柔軟性的訓練
聲音的柔軟性訓練是發掘花腔女高音的基本嗓音訓練之一,也是花腔女高音發聲技巧質量的重要保證。訓練聲音的柔軟性對掌握花腔技巧十分重要。當然,聲音柔軟性的訓練也有一定的難度。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建立較強的氣息與機理的對抗力量,加強橫隔膜的擴張力,并把其巧妙的運用在歌唱上;
(2)歌唱時,咽管繃緊,后咽腔通道立起來,像一根管子一樣直穿后背;
(3)訓練正確的喉型,并把喉嚨打開,隨著時值的延長,舌根推前迫使咽喉前后拉開;
(4)需要從每個元音的延長音上去建立狀態,在有氣息支持的支點上讓聲音通過管道呈拋物線狀從頭腔傳出去。
(三)跳音的訓練
“跳音”也稱“頓音”。跳音就是指在起音前嗓門做出閉合擋氣時所彈出的果斷的、準確的、干凈的音質。這一系列的動作對于花腔演唱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訓練跳音時,以橫隔膜和腹肌有彈性的、急速且有力的擴張與收縮,而后聲音通過后咽腔通道從頭腔的共鳴點處拋出,發聲狀態積極、有彈性,聲音集中,顆粒性和穿透力十分強。如:一些學生在平常笑的時候聲音位置很高、很輕盈且聲音集中。
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我通常會要求學生用平時大笑的感覺唱每一個跳音。因此,歌唱者在訓練跳音時可以適當選擇一些上下行音階、琶音分解和一些音程的跳進的練習曲來進行訓練,先選擇慢速訓練,待技巧純熟以后可加快速度。經過長時間的跳音訓練,歌唱者在演唱一些含有花腔華彩部分的歌曲時就會顯得更加得心應手。
(四)裝飾音的訓練
裝飾音屬于旋律范圍,在演唱中既能增添旋律的色彩又能增加節奏的活力。唱好裝飾音是作為花腔女高音的一種基本技巧。裝飾音有回音、琶音、波音、倚音、滑音等多種類型,而且它們的唱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訓練過程中便增加了不少難度。練習裝飾音重點要求的不是速度,而是要求把每個音都唱準確、唱精致,而且聲音不宜太過笨重。裝飾音通過先開聲門,氣吹聲帶振動,進而發出聲音。而對于聲音過直過硬的聲樂學習者來說,這一訓練方式可以幫助他們糾正聲音過直過硬的毛病。所以一開始要慢練,起音不要過強,節奏要穩,等技巧成熟一些再逐漸加快速度,唱得輕巧且瀟灑。
女中音的聲區與中聲區介紹
聲區是指人聲樂器特有音域范圍內的對聲音基本性質劃分的一個專業術語。
我們在歌唱藝術中有關三個聲區及其理論的劃分,是源自 19 世紀世界著名的美聲學派代表人物──曼努埃爾·加爾西亞的理論。它是根據人的生理特點,把人聲的音域總體分為低音區、中音區、高音區三個聲區。
三個聲區的理論為人聲(男高、中、低音;女高、中、低音)聲部的劃分提供了理論依據。歌唱中的對于三個聲區聲音統一的要求,及由此所引發的換聲的理論等等,都為深刻探索、認知、研究聲樂藝術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個聲區的理論至今仍被認為是科學的理論劃分。
在每個聲部里都有其特定的音域,每個聲部的音域里又劃分為三個聲區,即低音區、中音區和高音區。
女中音的音域一般在小字組的 g 和小字一組的a 之間,基本能唱小字二組的降b,有的可達到小字三組的c,或更高、更低些。
女中音的三個聲區:低音區從小字組的 g 到小字一組的 f;中音區從小字一組的 f 到小字二組的降e;高音區從小字二組的降 e 到小字二組的a 以上。
女中音在各個聲區都有較大的音量和良好的功能狀態。
中聲區(混聲區)位于高、中、低三個聲區的中間,起到下行向低聲區發展,上行向高聲區發展的橋梁作用。女中音的中聲區具有音量適中、音色光澤度好、聲音飽滿、流暢的天然特征,有向高音、低音兩個方向發展的條件。
因此女中音在利用與發揮自身中聲區的基礎優勢的同時應逐漸向高、低音區擴展其成果,以獲得完美統一的三個聲區(低音區、中音區、高音區)。女中音在中聲區演唱時,聲音要本著柔順、輕松、自然,不太放聲音的練唱原則,以氣息帶動、協調聲音,不要因過分夸張聲音而失去了歌唱藝術整體的平衡。
注意保持聲音的位置,需要適中的音量、集中焦點的聲音,決不要過多地使用胸聲,追求所謂的“大號”效果,實則是粗野的聲音,非但沒有揚長避短,反倒為唱高音設置障礙。女中音在中聲區要是過于追求聲音的濃重,長期壓、擠、撐的不良演唱,就會導致嗓音的毀壞。
女中音的換聲問題
普通人在約一個八度左右生理音域用聲音,專業歌唱要求拓展聲音達到兩個或兩個半八度以上的音域使用聲音。
在近三個八度寬的聲區,由胸聲區到混聲區再到頭聲區,每個聲區轉合時總有幾個過渡的音不太統一,這是客觀生理存在的換聲現象。圍繞此現象形成的理論也在社會與人類的認識變革中發生著改變。
偏激的觀點表現為:一是過分強調換聲;二是干脆認為對女聲不講換聲。
第一種結論會造成大多數學習者歌唱時的潛在心理負擔。第二種不符合客觀發聲規律,一般唱者唱過超出了本人的基本音域(小字二組的降e、f)以上的音,只用真聲是不可能使跨聲區的聲音在音量和音色上達到統一要求的。
為此,我們要以辯證的認識論看待換聲問題,遵循科學的方法解決換聲問題。
首先控制聲音不要大,要用氣息很好地連接每一個音,隨著音高變化調整聲音的位置,作平穩、安全的過渡。另外需要反復的磨練、調整,積累豐富的經驗逐漸完善技巧。
女中音的聲音較大與音域寬的特點,比較容易出現真假聲換聲的困難,尤其是換聲點的聲音明顯與整體聲音的音色、音量不統一。
這也是女中音聲部教學與學習的難點所在。換聲問題對全面發展聲音有直接的影響。
【女高音和女中音的區別】相關文章:
《圖蘭朵》女高音聲部的演唱技巧03-30
PETS和CET的區別08-18
打工和創業的區別04-13
戲曲和話劇的區別05-08
白茶和老白茶的區別02-08
焗油和發膜的區別06-09
輪滑和溜冰的區別10-24
女高音聲區統一的誤區有哪些10-17
內外賬的區別和記賬方法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