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竹笛曲《姑蘇行》

        時間:2024-07-17 10:35:33 聲樂培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竹笛曲《姑蘇行》

          在我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長河中,音樂文化是這一歷史文化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族音樂由遠古發展到現在,由民間發展到現今的學院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歷程。

          民族音樂的發展推動了民族器樂的發展,竹笛作為民族器樂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員,是各族人民最喜愛的樂器之一,在它幾千年漫長發展歷程中,它以獨有的魅力和風韻,贏得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并以大量詩文對竹笛藝術作了神奇美妙的描摹。尤其在唐宋詩篇里,不難發現有贊頌竹笛藝術的生動詠述。到了近代,竹笛藝術日趨完善,運用范圍也不斷擴展,幾乎涉足了各個音樂鄰域,京劇,昆劇乃至各種戲曲音樂,各地民音樂及部分曲藝音樂都離不開竹笛的伴奏。而以嶄新的獨奏姿態展示在音樂舞臺上,還是在五十年代。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在1953年全國第一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大會上,以精湛的技藝,奔放的激情,成功地演奏了兩首獨奏曲《黃鶯亮翅》和《喜相逢》,博得了全場喝彩。從此,竹笛獨奏形式陸續出現在各地舞臺上,并成了舞臺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藝術表演形式之一。這期間,一大批民間竹笛藝術家以全新的面貌加入了專業音樂行列,以他們多彩的竹笛藝術活躍在舞臺上。使數千年來作為配角的竹笛以主角的神采登上國內樂壇,并且風糜世界舞臺。

          竹笛獨奏藝術的確立及其蓬勃發展,促進了竹笛藝術的曲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演奏技法不斷完善和創新,笛曲的題材更加廣泛,創作手法更趨新穎,結構形式更加多樣。笛子獨奏曲《姑蘇行》便是其中一首膾炙人口、久奏不衰的優秀曲目。

          《姑蘇行》創作于1962年,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南京的軍區前線歌舞團一級演員江先謂。據江才講,他平時喜愛戲曲,對京劇、昆曲等戲曲音樂耳熟能詳,當年沒有什么系統的笛子練習曲,江才就經常把吹奏戲曲音樂片段來練習氣息,音樂和指法上的技巧。當時他拿到了一個戰友給他的昆曲音樂的片斷,不足30小節。于是他就經常吹奏,愈吹愈感回味無窮。恰逢當年遇上了全軍文藝團體匯演,團里有創作新作的任務,他就把這段優美的昆曲片斷發展成為一個結構完整,音樂表現豐富的笛子獨奏作品。他因經常去蘇州演出,對蘇州園林秀麗的風光情有獨鐘,故定名《姑蘇行》。1963年首次錄成唱片,因其旋律優美,典雅,抒情,內涵意境深刻,深受廣大竹笛演奏者和聽眾喜愛,因此很快就在大江南北傳播開來了。

          此曲在旋律創作手法上采用了昆曲音調素材和富有民族調聲的音階,在曲式結構上又吸收了西洋音樂所采用的復三部曲式的創作方法,在當時的民族器樂作品中頗具新意;仡櫼郧暗闹竦亚浚嘁悦耖g音樂,戲曲音樂直接發展而成,缺乏音樂情緒的跌宕起伏和結構整體與局部的對比統一,因此,《姑蘇行》一面世便大獲好評。

          樂曲一開始是一段寧靜的引子,主要表現了人們即將看到姑蘇園林之前的美妙遐想,寧靜中帶有旋律的起伏和情緒的變化,整個引子由寧靜——激動——寧靜。旋律多采用長線條,長音短音錯錯落落快慢有序。好似來到園林門前,由外向內眺望,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假山噴泉在晨霧之中依稀可見,朦朧神秘中格外富有詩意,通過富有詩意的景色描繪刻畫出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接著是呈示部A段開始,抒情優美的行板,恰恰符合了游人進入園林后邊走邊看,腳步悠然而輕松,欣賞美景時發自內心的愉悅之情。此段共分三小段(a、b、c),第一部分行板第一至第15小節(a段)著重描寫了樂曲的主題“行”。行板應稍慢一些,此段音調由昆曲的一個曲牌“節節高”演變而來。

          第二部分(b段)在第16小節至第27小節在音響在a段有明顯的區別。用弱奏(p)開始,在顯示部第16小節,這一段又很形象地描繪了園林的精巧,細致之處:水榭臺前清清荷花池里,荷葉上幾粒晶瑩的水珠在微風的吹拂下左右搖擺;美麗的蝴蝶在萬花叢中悠閑地飛來飛去……這些很平常毫不在意的情景把細心的游人陶醉了,a、b兩段有點有面,有粗有細。

          c段由顯示部第28小節至第39小節,力度比b段有了明顯的增強,含有總結a,b兩段之后的感嘆之情,表達了人們欣賞到美景之后激動的心情。這一段也達到了整個A段的情緒高潮,該段最后兩小節應作漸弱,漸慢處理,為下一部分的進入起先抑后揚的作用。

          發展部B段是一個起伏較大的小快板,和段在節奏和旋律上有了鮮明的對比。我認為可以把它理解為兩層含義:第一,是游人在休息時坐在亭子回廊的椅子上贊嘆園林美景時心里十分激動,興奮的心理刻劃;第二,也含有看見一群頑皮的兒童追逐于亭臺小橋之間,嬉戲于假臺水塘之畔,活潑而富有動感,氣氛熱的情景描述。旋律輕快流暢,原作中小快板作反復處理,第二遍較第一遍更加歡快熱烈,從而使全曲情緒達到高潮。在歡快熱烈中進行了f—p—f—p的力度變化,使表現力更加豐富。

          最后部份為呈示部A主題的再現,速度比A部更趨舒緩,形象地表現了夕陽西下,人們游園離開時依依不舍,回味無窮的情景。幾個同音"do"的打音運用,極富感染力,在更加放慢的微音“sol”上延長后作了一個長長的回味,停頓,最后落在主音“do”的長音上,在“do”長音的后半段虛指顫音漸弱,再漸弱至消失,生動地體現了意猶未盡的想象空間,把游人蕩漾在心里的美好思緒帶向廣闊的遠方。

          全曲結構合理,音樂情景對比豐富,借景抒情,刻劃意境惟妙惟肖,不愧為笛曲中的佳作。

          《姑蘇行》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廣大竹笛演奏者的濃厚興趣,其中有著名的演奏家,也有專業演員和許多業余笛子愛好者。因此,演奏水準深淺不一,演奏風格多樣,長期以來大致形成了幾種各具特色的演奏風格。

          首先,作者,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謂老師在創作此曲時取材于昆曲曲調,所以他本人特別強調在演奏上要具有昆曲韻味。竹笛在昆曲伴奏中常常和唱腔同音演奏,因此頗似唱腔。例引子部分和顯示部主題開始的“do”就采用“mire”的裝飾音方法,就是昆曲唱腔中人聲的習慣處理;又例行板第二小節的“re”不要過分延長它的時值,而在后半段有一個停頓吸氣的處理,昆曲上叫做“霍腔”,江先謂老師在呈示部行板的演奏上進行了擬人化的處理,如行板第17小節中“mi”到“la”之間有一個明顯的滑音,很形象地模仿人聲的委婉,非常生動。在發展部小快板處理上,第一遍輕快,第二遍熱烈,旋律演奏上力求花俏。他強調手指一定要非常靈活,放松,“越花越好”。江老師的演奏原汁原味,百聽不厭。

          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遜發則是使《姑蘇行》家喻戶曉的重要人物。他早年師從南派笛子大師陸春齡先生,多年來兼收并蓄,南北各流派無所不精。他的演奏氣功深厚,音色飽滿圓潤,表現力豐富。筆者最早聽到的《姑蘇行》就是由他演奏并錄制的,因此印象頗深。他演奏的《姑蘇行》偏向江南絲竹的韻味,同時又有昆曲的特點。因演出需要,他把全曲作了一定的刪改,使整體結構更加緊湊,將江南絲竹中曲笛演奏用的“疊、打、贈、顫、余”等手指技巧運用進來,使音樂表現達到了極至。他特別注重形象的刻畫和意境的創造,在最后一段再現部速度明顯放慢,在同音“1”上運用打音,同時避免氣震音,使旋律質樸平直,更增添了游人意猶未盡,依依不舍的情趣,感人至深。

          綜上所述,《姑蘇行》是一首江南風格樂曲,在表現上宜以聲悅人以情感人。演奏上強而不燥,弱而不虛。在旋律的裝飾音和其它手的技巧,音色的對比統一等,諸方面都需要深厚的基本功做后盾,在這點上,不管哪種風格特色的演奏都是必須要達到的。

        【竹笛曲《姑蘇行》】相關文章:

        竹笛的基本練習方法推薦06-01

        竹笛的訓練與演奏技巧對音準的影響08-03

        竹笛教學中音準和音色如何把握10-16

        搖籃曲歌詞香香08-26

        唱歌發聲練習曲06-27

        微營銷5部曲08-16

        避免右曲球的方法09-05

        鋼琴曲的常見分類07-26

        口才訓練三步曲01-30

        月光曲獲獎教學設計10-2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