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會工作家庭服務案例分析(精選5篇)
社工師應該對治療的效果進行評估,主要是要回頭看看整個的治療過程是否對這個家庭有顯著作用。那么,問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工作家庭服務案例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社會工作家庭服務案例分析 篇1
一、案例
麗芬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年近三十歲。丈夫長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經常抽煙喝酒,并且有賭博的愛好。每年拿不了多少錢回家。麗芬包攬了家中種地、養豬、養牛所有的農活,但女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家中最后的收入并不多。另外還要照顧上學的女兒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經濟柱。
麗芬的公公在她丈夫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的婆婆獨自一人把兒子拉扯大,而且只有這一個兒子。麗芬和她的丈夫也只有一個女兒,平時都是由麗芬照顧著,所以母女的關系特別好,因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婆婆和丈夫都希望麗芬再生一個男孩,可麗芬自己因為生活負擔重,并且與丈夫感情淡薄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沒有懷上。因此,丈夫和婆婆總是冷言冷語,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離婚來威脅,有時還會打她。麗芬得不到丈夫的關心,覺得自己很沒用,在村里抬不起頭來。
性格內向的麗芬找過村里要好的姐妹訴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這樣挨打的婦女有不少,但大家認為家丑不可外揚,都選擇了忍耐和沉默。麗芬曾找過婦聯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們都做過麗芬家人的工作,但沒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對麗芬將家事告訴外人有些議論,也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沒有給麗芬什么幫助。
麗芬感覺活得很累,動過離婚的念頭?墒,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離婚帶著女兒能去哪里呢、她想過自殺,但一想到女兒沒了媽媽之后的子,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她感到無助,自嘆命不好,不得不認命。
不久前,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麗芬所在的村莊開展服務。麗芬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和了解,前來該機構求助。
二、案主的問題
首先,麗芬雖是一名已婚婦女,但婚后卻沒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受經濟條件所困,丈夫外出打工,她不得不與丈夫分居兩地。而丈夫又存在許多陋習,雖說外出打工是為了彌補家中經濟困難問題,可是抽煙喝酒賭博的所有花銷,并沒有給這個家庭減少負擔,反而為麗芬 增加了負擔。
其次,麗芬在家中承擔著家庭里的所有重擔,但只因為沒有為家中添一個男丁,所以婆婆和丈夫都對麗芬冷眼看待,丈夫甚至對麗芬使用暴力,使麗芬心理產生強烈的無助感和無力感。
再次,麗芬所處的環境是農村地區,農村地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于像麗芬這樣挨打,甚至是無法生男孩的婦女,都會做出負面的評價;雖然麗芬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找到村子里的婦聯與派出所,但均沒有起作用,反而在與外部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形成了負面的經驗,加深了自己無論在家庭內部還是外部環境的無力感和自卑感。
最后,對于麗芬來說,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莫過于離婚,然后獨自生活,因為從麗芬的身上能看到許多資源優勢,比如說麗芬能夠吃苦耐勞,她是家里的經濟支柱,能夠將家里的一切打理的僅僅有條,相對有一定的能力,并且麗芬懂法,相對于那些其他面對丈夫打罵默不出聲的婦女來說,麗芬懂得如果維權。但離婚后所要面對的各種境況對于麗芬來說,困難重重,并且對女兒的成長不利,所以仍然需要慎重考慮,這些所有的原因使得麗芬無法抉擇,情緒非常不穩定。宏觀環境的這些障礙使她難以有效地在社會中行動。
三、案主所要解決的問題與問題的成因
1.夫妻關系緊張。根據結構式家庭理論,整個家庭借由各個次系統來分化和執行家庭的功能,各個次系統中,最核心的系統是夫妻次系統。就麗芬的家庭而言,導致整個家庭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的核心是夫妻關系不合,麗芬的丈夫,置家庭于不顧,在外打工的錢并沒有用于家庭中,而是用來滿足其個人所需,沒有盡到做丈夫的義務,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了麗芬的肩膀上,麗芬對此很不滿,所以夫妻二人必定會相互指責,造成關系僵硬。
2.婆媳關系緊張。麗芬的丈夫是被她的婆婆從小一人拉扯大的,是獨生子,母子兩人感情很好,婆婆非常溺愛自己的兒子,從結構式家庭理論來分析,屬于糾纏型(如下圖),兩人界限不清、非常松散。再加之麗芬一直沒有生一個男孩,沒有滿足為家庭續香火的愿望,婆婆對麗芬的怨言越來越多,導致兩人關系緊張。
3.家庭內部溝通不暢。根據薩提亞對不良溝通的分類來看,麗芬一家屬于不良溝通中的相互指責型。面對家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就夫妻關系來說,麗芬的丈夫與麗芬之間,不但不能進行有效地溝通,總是對麗芬冷言冷語,指責麗芬,有時還會通過暴力來解決問題;就婆媳關系來說,婆婆把“能生出來兒子”看成是評價兒媳是否合格的標準,忽略了麗芬長時間來對家庭的付出,完全不顧麗芬的感受,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就麗芬個人而言,她
在事情發生后,沒有主動與丈夫和婆婆進行溝通,導致事情越來越嚴重。
4.外部環境的負面影響。根據社會沖突理論的視角來說,我們在分析和處理家庭沖突的時候,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家庭內部,把它當做是家庭內部、家庭事務來看待,而應該結合社會結構的來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解決辦法。麗芬本人有一定的維權理念,但在多次求助后,不但沒有得到幫助,反而由于自己的求助,造成自己與外部環境的摩擦,使自己深深地感到無力與無助。
四、服務方案
(一)、服務目標
1.幫助麗芬的家庭認清并解除阻撓這個家庭功能發揮的不良結構,代之以較健全的結構,即重建家庭結構。改變原有的僵化、過時、不合適的家庭結構,使整個家庭能夠隨著時間的改變,不斷更新家庭中的責任制,而不是一味跟著習慣與規則,這個過程中是每個人都能夠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提升個人能力。
2.通過治療,使家庭呈現良性的溝通方式,即同時顧及自己、其他人和所處情景的溝通方式。在這種溝通方式之下,提升麗芬家解決問題的技巧,合理的解決沖突,正確面對夫妻、婆媳之間的關系,促進家庭成員和諧相處。
3.對麗芬本人,幫助其正確了解自己,鼓勵加引導,協助其建立積極地自我概念,提升自我認同感,正確面對人生。
(二)、服務理念
1.家庭生命周期理論認為,家庭的發展任務就是要成功的滿足人們成長的'需要,負責將導致家庭生活中的不愉快,并給家庭自身發展帶來困難。案例中的這個家庭,在這個階段沒有能夠滿足家庭成員對各自雙方的需求和期望,導致矛盾持續上升,通過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可以更快的對這個家庭進行評估,以確認這個家庭是在哪個發展階段以及這種發展階段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和壓力。
2.家庭系統理論認為,家庭中某個成員的痛苦或問題,絕不只是他個人自己的事情,而可能是他與其他成員互動的系統中的癥狀表現,家庭作為一個系統,其各個要素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如同本案例,麗芬的痛苦是由于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外部環境等因素造成的,其實這種痛苦或者是問題,不止麗芬有,麗芬的丈夫和婆婆都有,包括麗芬的女兒。
3.從社會沖突理論的視角來說,我們在分析和處理家庭沖突的時候,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家庭內部,把它當做是家庭內部、家庭事務來看待,而應該結合社會結構的來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解決辦法。麗芬在請求婦聯和派出所的幫忙后,產生的負面影響對麗芬的家庭矛盾也有很大的影響,農村人往往會認為這種事情是丟人的,進而是沖突增大。
4.符號互動論強調人們的價值系統,即認知對家庭事件和行為的影響,強調溝通方式在家庭關系中的重要作用。麗芬與丈夫和婆婆的溝通不足,影響了整個家庭的關系。
5.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認為家庭中的諸多互動模式聯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家庭的結構。家庭結構是家庭成員朝夕相處慢慢形成的一些習慣和規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習慣變得僵化和過時,需要及時調整。麗芬的家庭長久以來都是一種家庭的結構模式,應經無法適應當前的家庭成員需求。
6.薩提亞相信:人性是善的,人如果能夠正常的發展,人性的善變會發揮出來;人是有發展潛力的,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和環境,人的潛能可以完全的發展;人有足夠的內在能力和資源去解決問題,但成長的經驗可能使人忘記自己所擁有的能力和資源或者不能正確的使用它。因此,對于治療師來說,欣賞案主、鼓勵案主、發覺求助家庭的潛能和資源,對于幫助家庭解決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支持理論
1.家庭生命周期理論
2.家庭系統理論
3.社會沖突理論
4.符號互動論
5.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
6.薩提亞家庭治療理論
(四)、具體方案
在了解案例后,社會工作者為麗芬的家庭初步制定了一個治療計劃:
具體來說的介入策略:
1.接案時。
接案時,首先需要和麗芬的家庭成員接觸,也就是會面,這是一個小的會談,社會工作者需要注意各家庭成員在進入會談室后的座位的位置是怎樣的,這樣社工師就能夠看出家庭中成員之間的大致關系。
接著,社工師應該對所有家庭成員提一些問題,從他們回答問題的這個過程中,能夠更加明確這個家庭的沖突在哪里,家庭是怎樣的一個系統。在這個過程中,家庭成員之間肯定會有一些細微的表現,如有人不愿意說話,會一直保持喜歡沉默,而在家庭中比較強勢的這種角色則會替別人答話,或者搶別人的問題來回答。在這種情況下,社工師應該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或者要求沉默者說話,或者要求插話者沉默等等。
2.治療時。
治療中社工師要注意個人的技巧,這里主要提出兩種治療的方法,一是會談,包括個別會談和座談會,二是通過游戲來促進成員間的溝通。
(1)會談
個別會談中,社工師可以向正在會談的成員提問,如:說出自己認為的家中最主要的沖突是什么,引起這種沖突的原因是什么。再如:面對麗芬的丈夫喝酒、賭博,而且無法供應家庭經濟這個情況,你個人是怎么看待的。針對這些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在座談會中,可以把他們都認為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讓他們用他們慣用的溝通方式來討論解決的辦法,以使他們認識到家庭成員間慣用的溝通模式是怎樣造成了家庭關系中的某些癥結。
回到個別會談時,再讓他們扮演他們中他人的角色,如,婆婆不能理解麗芬,可以讓婆婆站在麗芬的角度,來考慮為什么自己不想生二胎;麗芬不能理解婆婆,讓麗芬站在婆婆的位置,想想自己想要孫子的這種心情。這種互換角色,可以讓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了解對方的感受,幫助他們嘗試新的溝通方式來促進家庭和諧,在整個過程中,不能讓家庭成員有被忽略的感覺。
(2)游戲
在治療的前期,可以玩一玩“非語言交流”,將婆婆和麗芬分為一組,麗芬的丈夫與女兒一組,共2組,讓他們互相介紹自己,但是整個介紹期間不得有任何語言形式的交流?梢允褂脛幼鳎砬,手時,畫圖,目光等等一系列的方式。交談2分鐘,然后讓雙方口頭較少一些采用肢體語言了解到的對方的情況,與實際情況相對照,看看是否屬實。
這個游戲目的是幫助大家在游戲中體會到溝通的重要性,告訴我們合適的非語言交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對方的意思,而拙劣的表達方式有時候反而會阻礙我們溝通;非語言 形式的交流不同于語言形式的,他會產生歧義,比如你只一下自己的肚子,說自己餓了,對方可能理解成你肚子疼;你說你困了,對方可能認為你不想理他了。所以這種交流中往往會鬧出很多笑話,讓家庭成員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這樣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另外還有“大聲告訴你”,每人有10粒糖,每送出一粒,向對方說出你欣賞他/她的一樣特質。 直至把糖送完。這個游戲讓每個人說出對家庭成員的欣賞,讓他們看到自己家人的長處,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對方,有利于角色互換。
3.結案時
一方面,社工師對治療的效果進行評估,主要是要回頭看看整個的治療過程是否對這個家庭有顯著作用,原先麗芬家庭成員之間的冷言冷語的互動方式是否改變,婆婆和丈夫對待麗芬懷孕問題的態度是否轉變 另一方面,社工師要注意最后結案時的離別情緒,注重家庭成員對家庭狀態的敏感,在逐漸脫離社工師的狀態下,觀察他們在治療過程中形成的互動模式是否能夠繼續,是否有效,麗芬當初在經過長期的觀望后才找到社工的,所以應該注重結案后對整個家庭的追蹤,應對這些問題,社工師應該采取一些應急措施,對想到和想不到的問題都要做好準備,及時調整方案,以防止他們回到從前的狀態,并告訴家庭成員,在需要社工師的時候,他會再次幫助他們的。
社會工作家庭服務案例分析 篇2
王女士和丈夫胡先生結婚后,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中專畢業后一直工作不穩定,二兒子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報社工作,一家人還算和睦。王女士退休后,每月有900多元的退休金,丈夫還在上班,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家中還有一套房子出租,也能貼補一些生活。王女士高中畢業后就進工廠當了工人,而丈夫卻是研究生,在出版社工作。因此,她的心理有些自卑,對兩個兒子的要求也就分外嚴格,尤其是對大兒子。由于大兒子在初中畢業時,王女士逼迫他報考了中專,而沒有讓他選擇上高中,大兒子對母親一直有意見,但是王女士認為自己是為兒子好,因為她怕兒子考不上大學,但是兒子認為自己學習成績很好,是母親一直看不起自己。隨后的十多年里,母子之間沖突不斷。王女士和大兒子的矛盾就這樣僵持起來, 家里的環境也每況愈下,越來越讓人感覺這不像是一個家。
一、分歧意見
正常的家庭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能夠顧及到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生活、溝通、尊重、成長和發展的需求。家庭因為有愛、有血緣聯結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對家庭成員有保護功能。換句話說,一個家庭,除了具有生育繁衍、撫養和贍養的功能之外,還有消費、教育、娛樂休閑、感情交流、社交以及安全功能。
1.家庭成員意見分歧
王女士認為大兒子沒有能力考上大學,逼迫大兒子考中專,認為自己是在幫助大兒子。
而大兒子認為自己有能力考上大學。不愿意自己委屈自己上一個普通的中專,認為是因為母親的擅自決定影響了自己一生的前途。
大兒子和王女士之間關于中考升學的分歧,讓他們一直互相指責,相互出口傷人,失去了一個家庭成員之間應該有的那種關愛和呵護。
2.家庭主要面臨問題
王女士的家庭在經濟上沒有困難,孩子也都成人,都接受了一定的教育,走上了工作崗位。比照家庭的一般功能。王女士的家庭所面臨的問題是:因為某一特定的事件,導致特認知療法是新近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認知問題上,意圖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并改善所呈現的心理問題。
二、爭論焦點
王女士因為自己學歷低問題引起心理自卑,對自己孩子要求過于嚴格,沒有和自己孩子商量便強迫大兒子報考中專,以彌補自己和避免孩子經歷學歷低的苦惱。但是,大兒子認為自己學習成績可以,能夠考上大學,認為母親是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能力不足,覺得自己不優秀,不愿意讓自己接受高等教育。有能力,有信心并且愿意去做和認為沒能力強迫報考二者形成鮮明矛盾,構成爭論焦點。
三、理論分析
1,從角色互動理論來看:
在社會學中,角色指與一定的社會地位、社會身份相聯系的被期望的行為。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會基于一種地位和身份,按照一定期望,選擇一定行為模式去履行角色。社會角色是社會互動的重要依據和標準,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就該有什么樣的行為。通常,個人在行使自己的角色時,會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
。1)個人經驗、能力、人格的影響。這是影響角色行使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對于一個還沒有做過母親的人而言,她很難想象母親這個角色在行為時應該注意的是什么。個人既往經歷過的事情對個人扮演角色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對于一個能力較強的人來說,她可以通過同他人的互動,學習到如何以適當的角色同他人交往。個人人格的特點也同樣會影響到角色的行使。案例中案主給予自己個人經驗和對別人能力的錯誤評估,按照自己的人格行為模式,左右了大兒子的人生發展,而這更加忽視和阻礙了大兒子這個主體的自我社會化的正常發展,難免在以后獨立時,造就對以前的錯誤道路和規劃引導的埋怨,這便是影響母親角色行使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2)自我參與的程度。一般而言,自我參與的程度會影響到角色行使的認真程度。自我參與的程度越深,自我投入越多,角色行使越加認真,反之,自我參與的程度較淺,自我投入較少,角色行使的程度也就越加隨意。一個在家庭中認真承擔職責的母親和一個認為家庭生活無聊至極的母親,兩者對于家庭生活的參與程度并不相同,因此,他們對于母親這個角色的行使也就存在不同,前者可能會是一個勤奮、負責的父親,而后者可能則是一個在家庭中得過且過的母親。對于案例當中的王女士,自己扮演母親角色時間很久,覺得自己幫大兒子規劃人生路是用心良苦,是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親力親為,希望自己無微不至,能夠避免孩子以后受到的苦難。母親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所運用的方法上面會比較武斷了一些,沒有爭取大兒子自己的意見。
。3)行使角色所占據的時間長短。行使角色占據的時間越長,角色對之投入的精力和時間相對較多,角色行使會較為認真、用心,反之,行使角色占據的時間較短,角色則會較為隨便。如一個人在家庭中可以是和藹的母親,溫柔的妻子,孝順的媳婦,在工作單位中則是有威望的領導,會辦事的得力下屬,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又是一個可以讓人信賴的老友。這些角色彼此之間不能混淆,否則就會增添他人的困擾。如果用領導的角色和自己的家人打交道,時時要求家人聽從自己的要求,對家人的一切指手畫腳,無疑會引起家人反感,最終引發矛盾或沖突。如果一個人無法掌握在何種情境下該扮演何種角色,或者碰到特定的他人應該用何種角色回應的時候,緊張、壓力乃至問題就會產生。王女士在這件事情當中就是占據了領導地位,覺得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有能力有權利更有必要為孩子操這份心。母親角色的扮演要求有無微不至的關懷,但是也要是一位懂得傾聽和溝通的好友身份,主動去了解孩子,最大可能的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而王女士在這件事情上面沒有做好這一點。
2,從家庭系統理論來看:
家庭系統理論是家庭社會工作中運用最廣、最受歡迎的理論,它已成為很多家庭社會工作服務模式的理論基礎,為家庭社會工作者提供了評估和干預家庭功能的基本框架。家庭系統理論有三個基本的觀點:
。1)家庭成員的“問題”是由整個家庭不良的溝通交流方式導致的所有的家庭都是一個社會系統,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因此,不能把家庭的問題歸結為某個或者某些家庭成員導致的,而應把問題放在整個家庭環境中,理
解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方式以及這種方式如何產生和維持問題的具體過程。
。2)家庭所面臨的危機既是機會,也是挑戰,一旦某個家庭成員出現“問題”,不僅這個家庭成員需要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溝通交流方式,對“問題”作出回應;同時也會影響家庭中的其他成員,要求其他家庭成員作出相應的調整。如果家庭成員仍舊運用以往無效的問題解決方式,就會加深“問題”;相反,如果家庭成員能夠運用“問題”提供的機會調整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方式,就能為“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機會。
(3)因“問題”而導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調能夠有效解決社會工作者要讓整個家庭成員看到“問題”與家庭成員溝通交流方式之間的關聯,并且設法打斷這樣的溝通方式,讓家庭成員從相互責備的互動循環方式中擺脫出來,就能有效解決家庭功能的失調。家庭系統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統,而要正確理解家庭系統的概念,就需要進一步把握家庭系統概念的六個核心的要素:
、偌彝プ鳛橐粋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
②家庭系統努力維持改變和穩定之間的平衡。
、奂彝ハ到y中一位成員的改變影響所有其他家庭成員。
、芗彝コ蓡T的行為遵循相互影響的循環因果的原則。
、菝總家庭系統既包含很多次系統,又歸屬于更大的社會系統。
、藜彝ハ到y依據已經建立的規則運行。
3,從認知理論來看:
認知療法是新近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認知問題上,意圖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并改善所呈現的心理問題。
由于文化、知識水平及周圍環境背景的差異,人們對問題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所謂認知一般是指認識活動或認識過程,包括信念和信念體系、思維和想象。具體來說,“認知”是指一個人對一件事或某對象的認知和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人的想法,對環境的認積和對事的見解等等。因此,“認知療法”強調,一個人的非適應性或非功能性心理與行為,常常是受不正確的認知而不是適應不良的行為。例如,一個人一直“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夠好,連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歡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沒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認知療法的策略,便在于幫助他重新構建認知結構,重新評價自己,重建對自己的信心,更改認為自己“不好”的認知。所以社會工作者應該重建王女士和大兒子對報考問題的認知狀況,在既定事實面前,相互埋怨已是無用之功,努力的接受現實,改變現狀。才是當前雙方認識的共同點。
由這三種理論出發,制定出有效的介入策略,恢復王女士家庭的正常功能。解除大兒子和王女士之間的由于文化、知識水平及周圍環境背景的差異。家庭和家庭內各成員是社工介入的重點。具體的介入計劃包括:
個案心理輔導:幫助大兒子和王女士對中考升學選擇有正確、客觀的認識;
溝通技巧訓練:幫助提高大兒子和王女士之間的溝通技巧;
家庭治療:評價各個成員的心理和行為困擾的家庭因素;
通過以上一系列治療和調解達到了解和促進家庭四成員之間的交互反應關系和發展功能?傊,社工希望通過展開一系列具體溝通訓練和輔導,解除中考升學的“心結”,加強王女士一家的溝通能力建設,從而讓整個家庭恢復正常功能。
社會工作家庭服務案例分析 篇3
學生小敏,小學六年級時從農村小學轉學到某城鎮一流中學。上學第一天因為將字典放在課桌下面查生字,受到語文老師的批評。從此看到語文老師就害怕,總擔心老師會批評他。他覺得過去學校的老師好,現在學校的老師都很兇。現在學校的同學都很優秀,自己比不過他們。一個學期下來,他只認識兩個新同學,不敢與新同學玩。他感到胸悶、憋得慌,要求回到原來的學校讀書上學。每天上學前他都說胃痛,不肯到學校。經醫生檢查他的胃沒有器質性問題,屬于心理障礙。第一學期,他陸陸續續到校不滿50天。父母出于各種原因考慮,還是希望他留在現在的學校上學。第二學期開學后,第一天一切還比較正常,但第二天早上他就不愿進校門,勉強進入教室后哭了一天,中午飯吃不下,手冰涼。第三天依然如故。家長請求學校幫助。
問題:小敏的主要問題是什么?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么?請嘗試運用整合社會工作的治療模式制訂一個介入方案,幫助小敏這一類問題的學生走出困境。
小敏案介入方案
一、主要問題
小敏的學習、交際以及適應新環境面臨困境,由于小敏從農村小學轉學到某城鎮一流中學,對新的學習環境的不適應、人際關系的緊張和擔心學習跟不上而產生心理障礙的問題。
二、問題分析
小敏從小生活在農村,在農村上小學,之后轉入某城鎮一流中學,學習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其心理障礙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對新環境的不適應產生的。
其一,在新環境里,由于受到老師的批評,小敏特別害怕老師,總擔心老師會批評她,學校的老師對小敏缺少了解與關懷鼓勵。因此出現覺得現在的老師比較兇,過去學校的老師好。
其二,由于學習基礎比現在的同學差,現在學校的同學都很優秀,總擔心自己比不過他們,抗挫折能力較低,沒有很清楚的認識這個問題,因而產生學習壓力。
其三,由于學習成績跟不上班上同學,因此可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產生自卑,進而影響了與同學的交往,人際交往面非常窄,不敢與新同學玩,因此會產生孤獨,不能融入新環境。
其四,由于難以融入新環境,人際關系不良,因此感到胸悶、憋得慌,從而想逃避現有環境,總希望能回到以前的學校進行學習,而父母針對這個問題沒有同小敏溝通,沒有給予小敏足夠的情感支持與協調幫助。
三、理論基礎
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認為,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不同的社會系統構成了人所處的具體環境,而人與他們所處的環境被視為互相依賴且彼此輔助的一個整體。個人和環境在這個整體里,互為對方進行持續的改進和塑造。當人與環境產生“非適應性契合”時就引發了人們生活中的問題。換句話說,問題的出現和產生并不完全是“人”本身的原因,人們的生活“環境”在其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從這種“人與環境”互動的視角出發,社會工作將介入焦點放在:第一,增強個人的生活適應能力;第二,增加社會和物理環境對個人需要的回應,包括環境的改變和政策的倡導與實施。
四、治療模式
人與環境模式特別注重個人與其生活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和諧與均衡,認為問題出現的原因往往是個人與環境之間的適應不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這一模式特別注重挖掘和利用服務對象及其環境自身擁有的.正向資源,來推動個人與環境的共同改變。人與環境模式的主要工作目標有三個方面:
(1)幫助服務對象自如處理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充分利用環境中的資源;
(2)通過對環境的積極評估實現上述目的,特別強調通過周全的思考調動個人的社會支持網絡;
(3)通過集體行動將對服務對象個人的關懷與促進社會增權相結合。
四、介入方案 介入目標:
1、建立接納與信任的專業關系,傾聽小敏的困擾,疏解小敏的情緒困擾,提供情感支持;
2、增強小敏人際交往能力,與同學老師進行更多的良好的交流;
3、改善小敏學習成績,提高小敏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 介入安排:
1、接案:本案是學校提供的個案。我們先了解基本情況,并約定上門走訪的時間;
2、初次接觸,資料收集并研究;
3、建立接納、尊重、關懷、溫暖的專業關系;
4、著重注意小敏的心理情緒變化,時疏解小敏的情緒困擾,提供情感支持,時給予關心、引導和幫助;結合青少年階段的特征,提高小敏認知情緒、辨別情緒、掌控情緒以及正確處理情緒的能力,使之不會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造成影響;
5、幫助小敏分析目前的狀況,并與其共同克服可能存在的困難;與小敏一起探討和分析目前的狀況,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共同制定介入方案。
6、積極幫助小敏與老師和周圍的同學搞好交流溝通,讓其感受到現在老師同學的溫暖;強化小敏現有的社會支持網絡。主動聯系學校老師、同學及其他重要他人,及時對案主提供改變所需要的支持與鼓勵;
7、對小敏學習進行輔導,積極幫助小敏提高學習成績;協助小敏制定一份學習計劃書,并督促小敏有效完成;聯系學校老師同學,對小敏學習進行課外輔導;還可幫助小敏聯系介紹專門的輔導機構。
8、跟進服務,如果案主的狀況良好,工作員結案。
社會工作家庭服務案例分析 篇4
河南洛寧縣的賈容韜,原是該縣服裝鞋帽公司的經理,為了把一雙兒女培養成才,忍痛關掉生產紅火的工廠去陪讀,潛心研讀了數百本教育專著,終于將一雙兒女送上了重大大學,他自己,也成了聞名全國的教育專家。在賈容韜的幫助下,900多名厭學孩子成為優等生,400多名網癮少年成功戒掉了網癮,80多名輟學兒童重返校園。為使該成功案例能供更多的人參考。
一、孩子成績差得讓父親絕食
賈容韜有一女兒賈蕾,兒子賈毅,女兒大兒子2歲。為了一雙兒女的學習,賈容韜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結果卻令他很失望。一次考試賈蕾只考了70分,為此賈容韜傷心得躺在床上唉聲嘆氣,兩天兩夜不吃不喝,對女兒說:“你差30分才夠100分,我至少要絕食三天!辟Z毅抱怨父親“只認分數不認女兒,算什么父親?跟只認錢不認人沒啥區別!
賈容韜又傷心又委屈,喊道:“我為誰呀?不就是為你們嗎?”他跳下床,抄起東西就摔,當然是抓醬油瓶子,揀不值錢的東西撒氣。
女兒成績不好,兒子也不爭氣。一是上網玩游戲,二是與同學打架,并且屢教不改,差點被學校開除。
二、驚回頭,養兒不是養豬
1999,賈容韜出差到鄭州去看表哥時,發現往日溫馨整潔的家,如今冷鍋冷灶的,桌上積滿了灰塵,墻角掛著蛛網,表哥獨自病懨懨地躺在床上,混濁的淚水無聲地從蠟黃的臉上流下來,說:龍龍以前是多好的孩子啊,后來我明明看到他講究吃穿,不走正道,卻因為工作忙沒有管他。是我害了他呀,也毀了這個家!原來,表哥的兒子龍龍寄宿在學校,離開了父母的管束,像脫韁的野馬,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來竟染上了毒癮,導致因犯搶劫罪被判刑四年,表嫂氣瘋了,脫光衣服在大街上亂跑,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回家后,賈容韜想起表哥的泣血哭號,一整夜翻來覆去睡不著: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胫绻斡煞赣胁“Y的兒子賈毅,如果任由他滑下去,終有一天會變成龍龍那樣……想著想著,冷汗順著他的脊背往下淌。
三、要教育孩兒,自己需先受教育
賈容韜心想,求人不如求己,與其把孩子推給學校,推給別人,還不如把自己變成教育內行。為此他毅然實施三戒——戒煙、戒酒、戒麻將,又訂了幾種雜志報紙,買來了一大堆名人傳記和教育專著,將全部業余時間用來讀書。過去,賈容韜和孩子聊天談心,總是那句重復了幾千遍也不嫌煩的“要努力學習呀”,現在他說提“李政道當年……,林肯小時候……”。
當賈容韜第一次問兒子心情好不好時,賈毅大吃一驚:最近我沒有和別人打架呀,也沒有考試呀!他小心翼翼地看著父親說:“有啥事?直說吧!”
賈容韜被兒子噎得喘不過氣,訕訕地說:“以前我不知道兒子不是豬,不對,我是說養兒子不是養豬,不能喂飽就萬事大吉,還要關心兒子的喜怒哀樂。以后我要像歌詞里說的那樣,快樂著你的快樂,幸福著你的幸福!辟Z毅沉默了一會兒,紅著眼睛說:“老爸,謝謝你明白兒子不是豬。比起衣食,我真的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愛,盼望遇事可以和老爸商量,煩惱了可以向老爸訴說。”
賈容韜眼眶也濕潤了:這么多年來,兒子是第一次和自己掏心掏肺地說話! 期末考試,賈蕾數學只考了60多分,回到家里,她先讓母親做了幾個好菜,然后在飯桌上不停地給父親夾菜說:“爸,吃得飽飽的,把四天的飯都吃進去!60多分,按慣例,賈容韜會絕食四天。不料父親始終微笑著,賈蕾越發臉白,暗想:這是暴風驟雨前的平靜!賈容韜沒生氣,是因為剛讀完教育家魏書生的書。魏老師說:考砸了,正是孩子最痛苦、最傷心的時候,做父母的再打罵一頓,再給壓力,那不是往孩子傷口撒鹽嗎?有本事的父母應該幫孩子拿出提高成績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沒本事的至少要鼓勵鼓勵孩子。
賈容韜收起數學試卷,很義氣地對女兒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初中時你多輝煌啊,數學還考過滿分呢。以你的聰明,只要用心,下次一定能考好。賈蕾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用懷疑的目光看著父親:你不絕食?賈容韜一本正經地說:你考砸了,我為什么要挨餓?賈蕾“哇”地一聲哭了:爸爸,只要你相信我,我就有信心!自信的孩子一定能成功。高考時,賈蕾數學考了138分(滿分150分),順利考上了重大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四、家庭和諧,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在此之前,賈容韜夫妻之間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十幾年,倆人還去過民政局鬧離婚,只是因為賈容韜的一個離了三次婚的朋友跟他說起離婚后的生活的時候,說是“如狼似虎”——走了一只狼,又來一只虎,一屆不如一屆,家庭才沒有解體。為了給孩子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環境,賈容韜下決心和妻子建立友愛互助的關系。為此,賈容韜下決心改變自己的壞脾氣,他在床頭寫了一句話:“憤怒過后是后悔!”每當他要對妻子發火時,就趕緊往屋里跑,對著床頭大聲吼:“憤怒過后是后悔!”堅持一段時間后,賈容韜的脾氣不再暴躁了,心胸也寬廣了,而且變得越來越理解妻子,甚至發現她很美麗。
一天,妻子試穿新買的紅色毛衣,在鏡子前照來照去。賈容韜看得呆了:妻子身材苗條,在紅毛衣的襯托下,臉若桃花,看上去溫柔嫵媚。他紅著臉“吭哧”了半天說:真好看!結婚十幾年,妻子還是第一次聽到他的稱贊,笑著說:今天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當天晚上,妻子一口氣給賈容韜做了四個拿手的好菜。賈容韜吃得很高興,說:以后天天讓太陽從西邊出來!自此,夫妻倆又找到了初戀的感覺。也從此,十幾年的家庭烽火歲月結束了,一雙兒女星期天都愿意回家來,他們一進門就唱: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五、幫助孩子戒網癮,關掉工廠做陪讀
雖然這時候賈毅與父親的關系親如哥們,學習也比以往認真了很多,但網癮一時還戒不了,后來居然被學校警告。賈容韜為此驚出一身冷汗。他考慮到賈毅住在學校,身邊總有網友鼓動他去網吧,而賈毅的自控力又比較差,所以他決定關掉紅紅火火的工廠,和妻子一塊兒去給兒子做陪讀。妻子起初有點不情愿,但賈容韜態度堅決:賺錢的機會以后還有,兒子的教育可誤不得。當賈毅看著父母背著一大堆行李來陪讀時,馬上沉下臉來:你們想當看守嗎?賈容韜
誠懇地說:你馬上就要考大學了,到那時,咱們父子天各一方,今后在一起的日子恐怕少之又少,咱們要珍惜父子情分,多做兩年伴,再說了,我也想靜下心來讀點書。
賈容韜夫婦在學校旁邊租了一處房子,妻子負責伙食,丈夫負責轉移兒子對網絡游戲的興趣。為此,賈容韜在家里支起了乒乓球桌,經常和兒子切磋球藝。每天清晨,賈容韜陪兒子去跑步。三個月后,賈毅不但乒乓球藝提高了不少,打球的興趣越來越濃,而且在學校運動會包攬了長短跑冠軍,這給了他極大的自信。也因此,賈毅去網吧的次數漸漸少了。
一天多次沒去網吧的賈毅,在同學的鼓動下,又在網吧玩了一個通宵,第二天清晨才低著頭走進家門。賈容韜不但沒有批評他,還端上熱飯熱菜,說:賈毅,雖然你又去網吧了,但你的進步是驚人的,進網吧的次數已經大大減少了,這證明你是有毅力的人,離成功不遠了!連網魔這么強大的敵人你都能戰勝,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呢?賈毅激動得大喊:老爸萬歲!賈容韜熱淚盈眶。后來,賈毅不但戒掉了網癮,同他姐姐賈蕾一樣,也考上了重點大學。
分析:這是一個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賈容韜是一個成功的父親,表哥的遭遇讓他驚醒,養孩子不是養豬,孩子是需要教育的,而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自己要先接受教育,所以他戒煙戒酒戒賭,還閱讀了很多跟教育有關的雜志報刊在孩子成績不好時,他沒有不分青紅皂白劈頭蓋臉的批評孩子,而是耐心的鼓勵孩子,讓孩子相信自己,從而也取得了好成績。不僅如此,他還注重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主動改掉自己的壞脾氣,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健康的成長。在發現孩子有網癮后,他認為教育孩子比賺錢重要,毅然決然地關閉了工廠,去給孩子做陪讀,并轉移孩子的興趣中心,使孩子從網癮中擺脫出來。
這個案例說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它能集中而有力地影響孩子的成長,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育、發展的第一場所。家庭環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它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影響著孩子,青少年最初的社會生活知識和生活技能、道德規范和行為習慣等都是從家庭中獲得的。青少年個性發展與父母教育方式和教養態度關系很大,然而不少家庭缺乏應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識和知識,缺少科學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有些家庭成員間公開充滿敵對情緒,父母間無休止地爭吵,父母和子女間互不關心,使孩子沒有快樂,享受不到溫馨,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近幾年來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一例例血淋淋、殘酷的案件給人們的教訓極其深刻——家庭教育極其重要,家庭對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影響更為直接、明顯。所以,科學的、民主的、現代的家庭教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這就要求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真正扮演好啟蒙老師的角色。
那么,家長怎樣才能做好家庭教育呢?
解決方案:
第一 家庭要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顯然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才起著積極作用。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要是白松的種子掉在英國的石頭縫里,它只會長成一棵很矮的小樹;但是,要是它被種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長成一棵大樹!边@就特別強調了成長環境的作用。
第二 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優勢來發展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才能。
根據孩子的遺傳素質,因勢利導,讓孩子如魚得水,能有效地發揮他遺傳優勢,培養他成為有大用之才。
第三 家庭要對社會環境影響進行過濾,不斷培養孩子的能力。
社會道德層面上多種道德信息的傳播,社會影響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顯增強。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環境中走出了封閉模式,直接面臨社會變革的八面來風。 傳統道德規范約束力減弱,社會控制逐漸松弛,新生的各種道德問題和道德難題橫亙于父母面前。
第四 家庭擔負著培養孩子多種能力的責任。
父母要努力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這里所謂“生活技能”,不單是指洗衣、做飯、整理內務等“生存”能力,還包括一個人的社會心理能力。這是一個人能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和挑戰的能力;也是使個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與他人、社會和環境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適應和積極行為的能力。
第五 讓孩子學會傾聽和表達,培養自己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父母要幫孩子在與人交往時恰當地運用言語和非言語進行自我表達,表達自己的觀點、愿望和需求,培養孩子正確對待同學情、朋友情以及朦朧的戀情等,學會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與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勵中健康成長。
第六 理解支持他人,培養換位思考能力
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愛,導致一些青少年兒童往往只關心自己眼前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人漠不關心。在這種時候,應培養他們懂
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愛心。這既是交友的必須,更是培養健康心理素質的要求。幫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種付出,但自己卻在這種付出中獲得了“快樂”。這是培養孩子快樂心情、健康行為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
家庭教育的意義: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幼兒園、學校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在孩子入園、入校后,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家庭教育由于發生在家庭之中,與幼兒園、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這些特點使家庭教育成為教育人的起點與基點,具有其他教育所沒有的優勢。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紀人才的必要條件
家長們肩負著為國家造就21世紀人才的重任。能否把這一代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這關系到國家是否后繼有人的百年大計。21世紀的人應該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質、積極與他人合作的精神、較強的應變能力、吃苦耐勞的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紀沒有這樣一批高素質的建設者是很難完成此大任的,具備這樣的素質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養高素質人的必備條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家庭這個小環境終將
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采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錄像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著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孩子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著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他們對身邊發生的親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強,而這種敏感性正是培養理性辨別能力的良好基礎,做為家長應利用這一拓點幫助孩子在這種感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對社會生活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過濾社會信息,優化孩子幼小的心靈。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針對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強的特點,抓住具體的日,嵤,幫助孩子認識辨別社會中發生的是是非非,讓他們具體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體會到丑惡的卑鄙,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揚善除邪的正義感,從而抵制丑陋陰暗面對孩子心靈的侵蝕。
社會工作家庭服務案例分析 篇5
一、案例背景
李飛,男,14歲,家住濟南市。目前就讀于歷城中學,父母較早離異,父親是殘疾人(雙上肢殘疾和聾啞),現和父親及祖父、祖母居住于約10平方米的一室戶內,條件較為簡陋。住宅周邊衛生狀況較差。家中經濟來源較差,只靠祖父的退休金和父親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因為長期和祖父、祖母及殘疾的父親生活在一起,使李飛的日常交流遇到了障礙,變得較為沉默。據祖母反映,李飛經常徹夜不歸,而且常和同學去網吧,打電子游戲,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經?荚嚥缓细瘢罱淮螐匾共粴w是連續二天二夜沒有回家,發生在前幾天,使家人十分擔心,由于祖父、祖母年齡已大,使李飛的教育成為很大困難。平時靠李飛的嬸嬸和叔叔教育,李飛較聽叔叔和嬸嬸的話。
二、案例分析
根據和李飛家人以及與李飛的幾次接觸后,發現李飛主要的問題在以下幾方面:
、 自信心不足
李飛的家庭狀況是引起他出現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父母離異加上家中的經濟條件較差,使李飛感到在與別人交流接觸時會有地位差異。李飛常感到孤獨,但又認為自己有很多朋友,這種自相矛盾的感覺說明他沒有足夠的自信心與朋友保持較好的交流與溝通。在較早進行的CES-D情緒評估中, 李飛的得分為40分,這是一個很高的分值,說明他有較為嚴重的Depression,在另一份量表中,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和一個不好的兒子,同時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他覺得悲哀,有時想哭,這些過于自卑的感覺,是導致李飛其他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
⒉ 溝通能力缺乏
家庭的原因導致李飛沒有經?梢詼贤ǖ膶ο,祖父、祖母經常對他進行指責,唯一讓李飛感到欣慰的是嬸嬸的教育較為寬松,至少李飛認為可以接受,但由于住在嬸嬸家的時間有限,因此實際上也不可能有很多機會和嬸嬸交流。李飛自認為有很多好朋友,但實際上他常感到孤獨,他說:“我沒有可以傾訴心事的對象,我不可以和我的朋友講心里話----”,他沒有必要的和朋友及同學溝通的技巧方法,也沒有勇氣。
、 支持網絡缺乏
李飛的社會支持網絡較單一,除了“較好”的同學外,就是叔叔和嬸嬸。由于不是經常住在叔叔、嬸嬸家里,所以其實在他有需要時,便會覺得自己很孤單,他和祖父、祖母間有一定的距離,因為他經常遭受他們的指責,因此即使在家,他也和家人保持“一定距離”。李飛的同學及好朋友常來找他玩,但局限于泡“網吧”和打電子游戲,在李飛有困難時,往往沒有人來幫助他,這使他的焦慮情緒時常增加,感到無依無靠。
三、目標
恢復、提高自信心;增強溝通能力。
短期目標
、 幫助案主認識到自身的優點和優勢,使案主學會正確認識問題,正確評價自己及家庭;
⒉ 幫助案主增加與他人接觸的勇氣和能力,嘗試結交新的朋友;
、 增加與新朋友活動的機會,學會融入社會。
長期目標
、 正確、客觀地認識、對待事物,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 提高結交新朋友的能力,建立有益的社會支持網絡;
四、理論基礎
李飛是一個剛滿14歲的孩子,作為一個應享受陽光和關愛的孩子,他卻過早地不得不去面對人生的許多不幸:父母在他更小的時候過早地離異,父親身有多處殘疾,而且不能說話,加上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好,使他根本享受不到其他小孩一樣的快樂和幸福。對一個孩子來說,童年遭受父母離異的打擊往往不亞于父母去世,這樣的突發時間會給他/她的成長蒙上永久陰影,而且父母離異前,往往會有較長時間的爭吵和不和,這對盼望著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不利的影響,他會覺得自己的家庭和其他家庭有太多的不同,學習理論表明,人的日常經驗很多部分來自于觀察和學習,對于離異家庭的小孩來說,在他們的記憶中,家庭是可拍和缺少溫暖的,因此而產生自卑情緒,甚至于害怕同同齡人交往,以至于發展成自閉傾向和心理障礙;
學習是人獲得經驗和技巧的重要方式,由于同聾啞的父親和年齡已大的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所以使李飛的日常交流與溝通產生了障礙,小孩的許多交流和溝通是和父母進行的,父母也是小孩社會經驗的最早提供者,一般來講,小孩性格、言行受父母的影響較多,最新的研究表明,父母對小孩性格行為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學校老師的影響,可見,父母對小孩成長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當一個小孩失去父母的榜樣作用時,他往往會無所適從,對李飛來講,祖父、祖母和他之間的距離是顯而易見的,這個距離除了因為經常受到祖父、母的指責外,更多的來自于年齡上的,因此,過少的日產交流和溝通,最終會導致小孩的性格缺陷;
家庭經濟狀況也是影響李飛產生自卑心理的直接原因,當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時,難免會有相互比較的傾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比較是經常發生的,當感到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時,往往會感到自卑,在與人交往中感到“抬不起頭來”,因而發展成為不愿同別人交往,所以李飛面對的是比較糟糕的家庭經濟狀況,他在與人交往時所要面對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五、干預模式
針對以上的分析,以及存在的實際問題,可以嘗試用Cognitive Theories 理論來進行干預,幫助案主在認知上確立正面的`概念,逐步積極地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恢復自信心,樹立勇于面對生活的勇氣:
首先,需用較客觀的態度,幫助案主發現問題,并認識到問題的程度; 其次,用認知理論,幫助案主分析問題的本質,由于案主最主要的問題為自信心不足,因此可以從案主身上發現較有說服力的優點和優勢,使案主明白,原來每一個人都是有與眾不同的自身價值的;
再次,通過讓案主參與小組活動,使案主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在活動中讓案主體現自身價值,逐漸重拾自信心;
然后,通過多次小組活動,鼓勵案主勇于同其他人交往,交流和溝通,在活動中,安排案主有機會與他人一起合作,讓案主逐漸克服在社會交往中出現的自卑情緒和溝通技巧缺乏的問題;
最后,用認知理論,幫助案主認識到所有問題亦有辦法解決,面對問題應用于承擔和克服,而不應消極對待,使案主樹立良好的、積極的生活態度,爭取更好地融入社會。
六、內容安排
階段一:通過和案主及其家人深入地交談,收集有關資料,盡量比較全面地掌握案主的基本情況;
階段二:通過交往,和案主建立較好的工作關系,在分析案主的情況后,幫助案主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并和案主一起確定需解決的問題(包括自信心不足、溝通能力缺乏和社會支持網絡單一等)
階段三:幫助案主發現自身存在的優點和優勢,并強調案主在某些方面的才能,讓案主感覺到自身的價值,可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來讓案主展現自我,可通過認知行為理論,使案主重新認識自己,發現長處。
階段四:鼓勵案主去和小組成員建立新的伙伴關系,并把不同小組成員的情況(主要為長處和愛好)向案主作說明和誘導,使案主有足夠的信心去結交新的朋友,可通過小組活動,使案主有機會接觸到新的伙伴,并和他人合作,交流。階段五:通過多次小組活動后,進行個別交談,讓案主反省自身的長處,包括家庭的情況,幫助他較為積極地面對自身和家庭,并反省在小組活動中的與人交往與合作的過程,使他感覺到與人交往和合作的快樂和意義。
階段六:同案主一起回顧走過的歷程,主要幫助案主看到展現自身價值、客觀面對困難和勇于交往的好處,并強調這些好處對案主的重要性。幫助案主計劃更積極地面對生活和困難,爭取更好地融入社會。
七、評估
1、通過對比青少年量表和CES-D量表的分值變化情況;
2、 通過鑒定是否達到具體短期目標(如:是否結交到新的朋友、是否積極地面對、評價自身和家庭等)
3、通過案主自身和案主家庭進行評估。
4、社會工作機構自評,作出客觀結論。
【社會工作家庭服務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家庭社會工作介入案例分析03-03
社會工作實務介入重組家庭青少年案例分析03-30
青少年社會工作介入案例分析03-06
社會工作介入養老項目案例分析03-07
社會工作介入婚姻暴力案例分析11-27
社區整合社會工作案例分析03-07
關于學校社會工作案例分析03-30
社會工作介入生態理論視角案例分析03-29
最新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案例分析08-07
老年人社會工作案例分析方法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