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家人力資本誠信品質分析
企業家人力資本誠信缺失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因素。要通過道德自律和強化企業聲譽機制再造企業家人力資本的誠信品質。
誠信是企業家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現在和未來產出與收入流的源泉,資本是一個具有價值的存量。人力資本是體現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產知識的存量”。企業家人力資本就是指在其身上載有人力資本,并以自身擁有的人力資本作為投資參與企業經營和利潤分配的自然人,或者就是人力資本的人格化主體。作為人力資本,它既然是影響所有者未來收益的價值存量,就不僅僅是知識、技能和體力,它還包括人的能動性、人的聲譽等因素;而作為企業家人力資本不但要有企業生產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必須具有將企業內各種資源所有者通過專業化協作形成團隊,產生組織租金的“人類合作的擴展秩序”的能力。
在現代市場運行中,企業時時刻刻要與各種社會主體產生關系,進行物質、信息的交往。由于各主體擁有的信息不對稱,具有優勢的一方往往會憑借優勢而存在損害對方的機會主義行為,從而增加交易的成本,但如果交易主體具有較高的道德素質,能自覺地以誠待人,那么交往的機會主義行為就會大大降低,甚至杜絕“道德風險”行為,使交易雙方都能獲得較大的預期收益?梢,誠信是保證雙方交易完成的基本保證,好的信用關系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進行正常的貿易往來。作為企業家人力資本,如何建立起與其密切交往的消費者、生產者以及銀行之間的信用關系,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形象、產品銷售以及其自身的經營業績。一個成功的企業可以憑借信用使其經營規模超出自身擁有規模的幾倍,具有良好聲譽的企業家,較易獲得訂單、銀行貸款,企業產品能得到顧客的信賴。這表明誠信具有規避風險功能,與有誠信的人合作可以減少不確定性,規避風險,提高預期收益。這種誠信意味著企業家人力資本對企業與各種公眾之間持有“共生”的關系,各方的利益都在保證不傷害他方利益的前提下獲得,這種關系擴展到企業與社會的層面上,就可能與社會建立互利互惠的雙贏局面,使企業在利益和社會利益方面雙豐收,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誠信是企業家的立身之本,是企業家的成功之基,是企業家的品牌形象,是企業家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家必須以良好的個人道德修養為基礎,以自己良好的言行為企業成員樹立榜樣。同時,要建立以誠信為基礎的企業文化,形成一種良好的組織道德,降低企業成員相互交往的交易費用。并由此而獲得道德的從眾效應。在2002年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的一次問卷調查中發現,在目前影響企業信用的各項因素中,認為企業家聲譽對企業信用“影響很大”或“影響較大”的企業經營者占96%以上。近日,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發布《2004中國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在關于“最認同的企業家的優秀特點”的調查結果顯示,最認同的前兩位是“信守承諾”和“守法經營”,比重均超過了半數,分別為66%和61.3%;在關于“最不喜歡的企業家特征”的回答中,前兩位是“不守信用”和“違法經營”,比重明顯高于其他選項,分別為75.3%和66.5%。
企業家人力資本誠信缺失及其原因
中國古人講:“人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信”。作為企業舵手的企業家人力資本,用哪一條來衡量自己呢?企業的“德”和“信”無法在財務報表中反映,其道德倫理也不好衡量,因此,很容易被管理者忘掉。一些企業家人力資本在經營中,由于缺乏倫理的基本信條,出現了“賭博性”決策、短期行為、追求轟動效應等不良經營行為,實現眼前利益最大化。更有甚者,一些經營者倫理徹底淪喪,兜售假冒偽劣商品、拉攏腐蝕國家干部,有的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誠信理念的缺失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損害了企業的長遠利益,危害了社會發展。中國零點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有40%的企業經營者對違反誠信的經營行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態度,其中對企業外部的領導者與客戶關系中的不誠信經營行為的容忍更為明顯。例如,對“賄賂客戶”的容忍度為71.3%,對“缺斤少兩”的容忍度為55.4%,對“不實廣告”的容忍度為55.0%。這種情況表明,企業家的信用意識本身還有待提高。如果企業家都不以身作則、誠實守信,其行為就會像傳染病一樣影響企業員工,使整個企業失去信用基礎,最后導致企業經營失敗。最近一項商業信用調查顯示,因商業伙伴不守信用而遭受虧損的企業高達89%以上。對社會上大量出現的“明星企業”變成“流星企業”,“富不過五載”的現象,一些媒體發出“中國企業家各領風騷能幾年”的感嘆。
我們在對“企業家人力資本”誠信缺失現象表示憂慮和譴責的同時,更應該認真反思一下其中的深層次原因:一是社會原因。眾所周知,中國傳統社會的契約基礎非常薄弱,所以法制化的信用制度從來就沒有在完整的意義上建立起來,與此相適應的社會契約意識和信用觀念也是十分淡薄的;改革開放前中國執行的是計劃體制,生活中行為主體之間的關系經常是命令與服從命令式的,所以不存在一個信用問題。改革初期,政府采取了漸進式的方法,逐步解決所有制方面的問題,實行雙軌制,但它的缺陷給一些人謀取不正當個人利益留下了可乘之機,滋生了大量的現象。這些深刻的社會根源會對企業家人力資本個人的信用品質培養產生負面的影響,
二是社會轉型。在轉型時期的社會中,新的生活方式產生之時,社會往往缺少一種完備的制度體系,這不僅是因為制度有一個適應社會的變化,從不完備到完備的過程,而更重要的是我們目前的制度建設嚴重滯后,對“信用缺失”的個體們除了道德譴責外,缺少用制度約束規范他們的行為。國有企業改革,是為了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并未產生實質性的變化,企業“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難以有效運轉。企業家受政府委派,作為政府的代表管理企業,但企業家與政府的權責關系并不明確,一些問題并非企業家所能控制,企業家往往以此推卸自己的責任。企業家與企業的利害關系不明顯,企業的興衰,與企業家的收入、財產、名譽、地位等關系不密切,許多人心有旁騖,“不當廠長當市長”,企業作為企業家圈錢博奕,謀取政治資本的工具,他們沒有必要去維護企業家的誠信。
三是企業家缺乏應有的品質和能力。誠信是企業家的生命,是企業最為寶貴的無形資產。因此,真正的企業家十分重視維護自己的信譽。目前國際上講的人力資本,特指企業里的職業經理人和技術創新的人,他們必須是經營管理的專家,他們必須具備在各種情況下保證企業生存和推動企業發展的終身職業。反觀我國的一些企業家偷稅、造假、逃避責任,即使作為一般人都應有的誠信都失去了,從嚴格意義上說稱不上企業家人力資本。
四是失信的機會成本過低。這是造成信用缺失的直接原因。由于我國當前對失信行為的約束、懲治的法規制度尚不完善,加上轉軌時期我們在規范市場上還存有種種漏洞,以致法制對失信方難究其責,而受損方又難以獲得相應的保護;谶@樣一種現實,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企業便敢于置良心于不顧,從事“短期行為”:小的私營企業,大不了關門停產,法人代表逃之夭夭,受損企業投訴無門;有的企業仰仗一定的社會關系資源,“賴”字當頭,能拖則拖,能推則推,而受損單位怕打官司可能陷入曠日持久之戰,勞命傷財,有理只得吃虧;不少企業能夠從失信、坑蒙拐騙中賺取高額利潤,而誠實守信的企業和個人,因為沒有客觀的信用評級制度,也無法與失信企業區分,守信收益低,導致了嚴重的“劣幣驅良幣”現象,守信企業和個人也逐步走向失信。
重塑企業家人力資本誠信品質
法約爾曾經指出:“制止一個重要領導人濫用權力和其他缺點的最有效的保證是個人的道德,特別是該領導人的高尚的精神道德。”道德是通過內化為個人的品德而發揮作用的。從純功利視野來看,自覺遵守信用,是與人們的功利意志、功利情感和功利欲望相矛盾的,守信活動本身并不能激發、培育和強化人們自覺守信的情感、意志和欲望。普遍競爭條件下以個人為基本單位的功利追求,決定了個人利益必然具有相互區別、隔膜甚至對立的屬性,并必然由此導致冷漠甚至對抗性的信用情感、脆弱貧乏的信用意志和惟功利化了的信用信仰,生活中的一切失信現象,實際上是外在依附的、寄生的奴性人格的表現形式,體現著屈辱被奴役的生存狀態。然若提高行為人的精神境界,樹立企業家誠實守信的倫理人格。隨著自主自強獨立自尊人格的生成,人的尊嚴被確定為信用至高無上的內在價值,就能打消行為人間因各自利益的狹隘性、封閉性所造成的相互隔膜、對立,而將其利益連接為一個相互肯定、相互內化、相互滲透的整體,并將內心深處由衷地生成對守信所具有的獨立人格的期待和渴慕轉化為守信的內在熱情。因此,在企業家人力資本誠信品質的培養過程中,個人對恪守誠信的價值皈依是至關重要的。企業家人力資本不僅只是在知識技能上體現自身的人力資本的價值,更應從“人格”上、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上來體現人力資本的價值,做名副其實的企業家人力資本。
還必須看到,觀念的生成并非完全受人自律意志支配,個人良好誠信品質的形成有賴于法律、道德等外部因素的引導與約束。建立以誠信為基礎的企業家聲譽機制對再造企業家人力資本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聲譽屬“交易性人力資本”,是企業家人力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擁有好的聲譽,可以提高企業家的交易能力,降低交易費用,提高預期收益。聲譽機制是介于單純建立在重復關系之上,依賴博弈雙方自我實施的聲譽和以國家強制力為實施保障的國家司法系統之間,或者依靠社會規范,或者依靠缺乏強制力的私人司法系統來組織實施的圍繞合約執行而展開的有關社會成員商業行為的信息紕漏、紛爭的仲裁、欺詐行為的懲罰等活動的規則和程序的總稱。博奕論指出,在契約不完全條件下,交易雙方如果只進行一次性交易,就可能會存在交易的低效率,如果交易重復次數足夠多,交易雙方就可能因為“聲譽”的損壞而損害自己今后的利益,因而會提高交易的效率。良好聲譽的形成有利于促使企業家講誠信,降低其失信行為產生的概率。但并不必然,一旦企業家失去對在未來經理市場上通過良好聲譽的建立謀求更高的精神、物質回報的預期之后,企業家可能會選擇“將聲譽保持到底”,“也可能會選擇“晚節不!保@取決于法律的約束以及其自身的道德品行修養。為有效防范企業家失信行為的產生,還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激勵約束:一是明晰產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產權的排他性構成了濫用稀缺資源的屏障,排除一切人的任意濫用,防止在利用稀缺資源上搭便車”同時也保證企業家具有長遠預期,使企業家重視自己的職業聲譽,激勵約束自己的行為,克服“機會主義”傾向。二是培育充分競爭的經理市場機制。完善的經理市場有利于激勵那些對未來存在良好收益預期的企業家不斷提高其自身聲譽,以實現其長期收益。三是通過法律機制的約束,對企業家失信行為嚴懲不怠,且其懲治成本要遠遠高于他們由于失信而獲取的收益。
【企業家人力資本誠信品質分析】相關文章:
企業發展與誠信品質09-29
企業文化及企業家精神分析10-02
2016提高物業管理企業服務品質分析09-24
供應鏈食品質量安全控制分析06-10
企業核心人力資本運營方式06-09
淺析人力資本運營價值網與作用10-21
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管理的區別08-20
企業家族式管理的利與弊09-25
企業的競爭是企業家胸懷的競爭09-25
企業家領導力的提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