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災后心理干預與應對措施
導語:心理干預是指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有計劃、按步驟地對一定對象的心理活動、個性特征或心理問題施加影響,使之發生朝向預期目標變化的過程。
當災難發生后,對所有經歷的人應該及時進行危機干預,包括參與救災的工作人員、目睹災難后慘烈狀況的人,尤其是對那些產生嚴重應激障礙的人,及時地給予心理干預就顯得十分必要。為進行有效的危機心理干預,必須了解人們在危機狀態下有哪些心理需要,以便協助人們適應與度過危機。
1 災難對人體產生的心理影響
1.1 生理方面
失眠、做噩夢、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難、窒息感、發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
1.2 認知方面
否認、自責、內疚、罪惡感、自憐、無助、不幸感、無能為力感、敵意、不信任他人等。
1.3 情緒方面
悲觀、憤怒、緊張、失落、麻木、害怕、恐懼、焦慮、沮喪、失望和思念等。
1.4 行為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罵人、喜歡獨處、強迫性重復回憶(常想起受災情形)、過度依賴他人等。
2 危機心理干預方案的制定
2.1 危機干預的目的
積極預防、及時控制和減緩災難的心理社會影響;促進災后心理健康重建;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心理健康。
2.2 危機干預的方法
評估、干預、教育、宣傳相結合,提供災難心理救援服務;盡量進行災難社會心理監測和預報,為救援組織者提供處理緊急群體心理事件的預警及解決方法;促進形成災后社區心理社會干預支持網絡。根據個體對事件的不同反應采取不同的干預方法,如積極處理急性應激反應,開展心理疏導、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放松訓練、晤談技術(CISD)等,以改善焦慮、抑郁和恐懼情緒,減少過激行為的發生,必要時適當應用鎮靜藥物。
2.3 確定干預人群和數量
一般性干預宣傳廣泛覆蓋五級人群。第一級人群:為直接卷入災難的人員,死難者家屬及傷員。第二級人群:與第一級人群有密切聯系的個人和家屬,可能有嚴重的悲哀和內疚反應,需要緩解繼發的應激反應;現場救護人員(消防、武警官兵、120救護人員、其他救護人員)以及地震災難幸存者。該人群為高危人群,是干預工作的重點,如不進行心理干預,其中部分人員可能發生長期的嚴重的心理障礙。第三級人群:從事救援或搜尋的非現場工作人員(后援)、幫助進行地震災難后重建或康復工作的人員或志愿者。第四級人群:受災地區以外的社區成員,向受災者提供物資與援助。在某些人為災難中,對災難的發生可能負有一定責任的組織者也屬于第四級人群。第五級人群:在臨近災難場景時心理失控的個體,易感性高,可能表現心理病態的征象。
2.4 調動和發揮社會支持系統
如家庭、社區等的作用,鼓勵多與家人、親友、同事接觸和聯系,減少孤獨和隔離。
3 危機心理干預的主攻策略
3.1 干預技術要點
安全確認:增進當前的和今后的安全感,幫助放松情緒,增加自我安全感的確定。
穩定情緒:使在情緒上被壓垮的幸存者得到心理平靜、恢復情緒反應?梢允褂脩嵟幚砑夹g、哀傷干預技術。
釋疑解惑:識別出立即需要給予關切和解釋的問題,立即給予可能的解釋和確認。
實際協助:給幸存者提供實際的幫助,比如詢問目前實際生活中還有什么困難,協助幸存者調整和接受因地震改變了的生活環境及狀態,以處理現實的需要和關切。
提供信息:提供關于正確應付應激反應、減少苦惱和促進社會恢復的信息。
交流感受:指導者要運用心理咨詢中的詢問技巧,詳細詢問其在事件發生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時間的有關感受,說出自己內心感受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減壓的過程[1]。幫助其意識到,自己的感受是和他人一樣的,面對地震所產生的各種反應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正常的心理反應。
面對自己:這個階段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小組成員面對自己所產生的應激反應綜合癥狀,幫助他們理解這些癥狀出現的原因,幫助他們意識到這些癥狀的出現對自己產生了什么影響。知道并必須意識到,這個階段的活動是為小組成員在下一個階段的認知調整做必要的鋪墊。
3.2 改變認識偏差
急性期過后,與當事人重新評估災害的損失。經歷災害的人,觀念會發生巨大的改變,思維方式產生扭曲,產生“自己太渺小了”、“我是沒用的人”等想法,還會以偏概全,將生活中的片斷災害擴大化,“一切都完了”,“我這么倒霉不如死了算了”,產生悲觀的生活態度。心理醫生要幫助受傷者學會評估自己的潛能,重新客觀評價自我。搬家、旅游,遠離事件,也有助于當事者愈合心理傷害。
3.3 情景重現
經歷恐懼后,許多人都會不斷在腦海中重現當時的場景,做噩夢、驚叫,無法入睡,甚至焦慮、抑郁等。這種情況有的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淡忘,有的則持續幾年、幾十年,嚴重影響生活。比如美國有個參加越戰的士兵,多少年后,一聽到飛機的聲音就害怕得趴在地上。針對這種情況,干預者應采取情景再現的方法,讓其不斷回憶、不斷熟悉當時的場景,直到“明白”“其實就這么回事,我挺過來了”,從而消除恐懼感。
3.4 松弛技術
可以教所有被干預者學會一種放松技術,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2,3]。
4 危機心理干預的注意事項
對那些處于抑郁狀態的人或以消極方式的人,可能會給其他參加者添加負面影響;鑒于心理干預與特定的文化性建議相一致,有時文化儀式可以替代;對于急性悲傷的人,如家中親人去世者,并不適宜參加集體心理干預。因為時機不好,如果參與,受到高度創傷者可能給同一會談中的其他人帶來更具災難性的創傷。WHO不支持只在受害者中單次實施;對受害者心理干預結束后,團隊要組織干預隊員進行團隊會談,緩解干預人員的壓力;不要強迫敘述災難細節;可以教所有被干預者學會一種放松技術,災后帶來的心理創傷將在不同人群中以不同形式持續存在多年。也就是說,從災難性事件發生直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相關專業人員為因災受到心理創傷的人員提供心理危機干預,幫助其走出災難帶來的心理陰影。
【災后心理干預與應對措施】相關文章:
野外迷失方位后的應對措施07-08
網站被懲罰幾點應對措施10-21
奶水不足的原因及應對措施10-10
施工項目管理的應對措施05-25
供應鏈中斷的應對措施06-05
硬盤卸載圖標丟失之后應對措施07-24
供應鏈管理風險的應對措施06-08
焦點解決咨詢理論與心理干預05-30
計算機應用的現狀及應對措施08-27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應對有毒食品措施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