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根據世界心理衛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并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我們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6個方面,即智力發展水平、情緒穩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社會適應性、行為習慣。
(1)智力發展水平:
雖然智力發展優秀者并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展應屬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緒穩定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占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3)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于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于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
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實聯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出客觀性。
(5)社會適應性:
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往往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能由自己來料理,能適應不同環境下的社會生活,樂于與同學、老師交往,讓自己融入集體生活中,自覺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為習慣:
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脾氣,也很少出現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同他們的年齡特征相吻合。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講什么
家長們可能更多的會注重孩子的身體狀況,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很多的內容,比如給孩子的安全感,或者是讓孩子感受愛與被愛的感覺。
被愛與價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愛,被愛使孩子有安全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
安全感。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無法信任別人的,對他人不信任則無法和人建立友誼,可能會使其成為剛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會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圍環境,學習新的事物,他的情緒和智能發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規則。規則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棟房子的墻壁,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只有當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會覺得舒適自在。所以規則是安全感的來源,規則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
新的學習經驗,F代兒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是成長中的個體,其心智能力的發展是其生理學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學習經驗而形成的。從出生起,兒童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的經驗,才能發展出正常的智能、語言、人際關系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相關文章:
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03-18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6-07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03-18
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03-18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03-18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5-16
淺談Web標準真的是標準嗎01-23
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重要性04-16
挑選模特的標準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