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內科疾病的針刀治療機理
針刀治療機理是治療內科疾病的一種方式。你知道什么是針刀治療機理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針刀治療機理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概述
西醫在病因不易搞清楚的情況下,一般是通過對臨床表現和對人體各個系統的循證分析,去判斷是哪一部分功能出了問題,然后采用藥物影響受體功能和支配器官的功能;或者是通過各種檢查、檢驗,發現機體哪些物質少了,哪些物質多了,然后針對性給予補充或增加排泄或清除。對疾病的研究思路很多是先尋找病理生理過程的物質變化,例如先研究出新的遞質與受體的關系后,然后通過人工合成遞質,或與遞質相拮抗的物質,通過興奮或抑制受體功能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為常常忽略了對發病的基本規律的進一步研究,所以找 出來的病因病理往往只是疾病發病規律的第二、第三層次的病因病理,而根本的病因及病理 往往被忽視,或者沒有被發現。經縝密的邏輯推理,西醫找出來的病因病理往往是結果,而不是真正的第一位的病因病理。
針刀醫學通過對脊柱等組織器官的最基礎的病因——解剖結構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樣就 從根本上抓住了疾病的其中之一的重要的真正病因。
二、內臟神經系統與內科疾病
100 年前,傳統上大多是將內臟的傳出神經獨立出來,將之命名為植物神經系統或自主 (自律)神經系統。
隨著神經科學的飛躍進步,對過去認識上的誤解不斷地得到澄清;對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規律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和全面。因而按照神經活動的客觀規律對支配內臟和心血管神經的形態、結構、機能本質及其在神經系統中的地位進行重新探討,給予對支配內臟和心血管的神經一個正確的定義,即內臟神經,是與軀體神經系統并列于周圍神經系統之中的神經系統。
過去將內臟神經的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合稱為“自主神經”,認為內臟(心血管)的 非隨意性的、持久性的有節律活動是“自主”的,而且脫離神經系統的總體活動標準,也是 不符合神經活動的普遍規律的。
實際上,內臟活動受意識調控的現象隨處可見。例如,膀胱充盈時,傳入神經將這種刺激信號經盆神經傳入骶髓的后聯合核,在此經二級傳入神經元中繼后再將此信號傳到三級傳入神經元,最后將之傳遞到大腦皮層產生尿意感覺。排尿過程首先是隨意性(受意識控制)尿道外括約肌(橫紋肌)開放,繼之是不隨意性的平滑肌性膀胱內括約肌開放和逼尿肌收縮。
精神緊張引起心跳加快,望梅止渴,如強光照射眼球時可同時發生瞳孔縮小(內臟活動) 和閉眼、轉頭等動作(軀體活動)等。這些都提示內臟神經和軀體神經在結構上相互聯系、機能相互影響。內臟神經由二種神經組成: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內臟神經有二種成份:傳出神經(運動)、傳入神經(感覺)。
三、交感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功能:參與運動、情緒緊張時。動員動員廣泛器官潛能,以應對緊急狀態。
交感神經傳出途徑:交感神經起源于胸腰段 T1—L3 的中間內側核為主的區域。有時可 在頸 8 到腰 4 之間,有一個節段的變異。
此處的交感性節前神經元胞體集聚形成交感神經核,它們發出的軸突——交感節前纖維,隨脊神經前根出脊髓進入交感鏈神經節或椎前神經節,并與節后神經元形成突觸連結。
交感神經節及節間支相互連接形成交感干,脊柱椎旁神經節按順序上下整齊排列于脊柱 椎骨椎體的兩側,其后靠近椎骨小關節、鉤椎關節、椎間關節并被椎前筋膜所包繞。兩側交 感鏈(交感干)自顱底到尾骨前面相互合并。
由脊髓中的交感神經節(第一個神經元稱節前神經元,第二個神經元稱節后神經元,胞 體位于周圍部的神經節內。)節前神經元發出的節前纖維經前根→脊神經→白交通支(有交 感神經的節前纖維為髓纖維,所以呈白色)
因白交通支是大腦及各級內臟中樞通向內臟的主要線路之一。為此人體設置了多條白交 通支,當損傷其中的 1~2 條,神經傳導會通過其中未損傷的白交感支傳導。所以當損傷了其 中的 1~2 條白交通支后,臨床上往往不會出現明顯的異常。只要當人體處于內外環境劇烈變 化時,才表現出明顯的臨床表現)。白交通支損傷不但直接影響神經支配的調節功能,而且 間接地影響體液調節功能和免疫功能。
白交感支上升或下降和多條節后神經元連接,一個節段的交感神經元可通過白交通支的上行與下行,支配許多節后神經節,從而支配多個器官,為代償受損的白交通支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2、副交感神經的功能:促進消化,積蓄能量、加強排泄與生殖活動。
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于腦干的一般內臟運動核和脊髓骶部第 2-4 節段的骶交感核, 由這些核的細胞發出的纖維即節前纖維。
周圍的副交感神經節位于器官的周圍或器官的壁內,稱器官旁節和器官內節,節內的細 胞為節后神經元。
3、交感神經在周圍的分布范圍廣,分布至頭頸部、胸、腹腔臟器、全身血管、脈體、 豎毛肌等。
副交感神經沒有交感神經分布廣泛,一般認為大部分血管、汗腺、豎毛肌、腎上腺髓質 均無副交感神經支配。
注:軀體內臟反射:例如,胸椎和上段腰椎的脊神經可控制著軀體內臟的交感神經活動, 這種現象叫軀體內臟反射。
3 針刀醫學對脊柱相關疾病的認識
1、西醫對許多內科疾病,直到目前為止,對確切的病因尚不明確,發病機理尚不清楚。 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內科疾病的治療只是對癥治療,而不是從疾病的根源上進行治療,其結果 只是控制臨床癥狀,大量的疾病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治療,須終生服藥!
例如,高血壓病,西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異常等等。這些都是通過各種檢驗才得出的結果,其實是結果,并不是病因。只有找到了真正的病因病理,才能達到根本性的治療。那么,到底高血壓病的真正病因是什么呢?針刀醫學認為脊柱及其相關軟組織的病變,造成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大腦等重要器官為了保證其自身的血液供應,只能通過提高血壓等來達到血液灌注量的增加。而要升高血壓,大腦通過其對全身組織器官的調控,使血管收縮(久之血管即硬化),使腎臟分泌腎素增加,使肺分泌血管緊張素增加等很多形式,并最終達到升高血壓的目的。西醫治療通過服降壓藥,有些人血壓降下來了,但是大腦與重要器官的缺血加重了,久之,大腦等重要器官就會產生病 變,如腦萎縮等,往往形成惡性循環。
針刀醫學認為,頸椎的鉤椎關節增生,頸椎移位,頸椎周圍軟組織,尤其是椎前筋膜的 粘連、瘢痕、攣縮、填塞等病變,可牽扯壓迫、刺激椎前交感神經節,使其興奮性增高,從 而使血壓升高;同時,也可使椎動脈及頸內動脈扭曲、痙攣、受壓等,導致大腦缺血缺氧。 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證大腦的血供,人體就通過各種途徑及方法使血壓升高。
針刀治療能從根本上解除頸椎等部位的眾多的動態力平衡失調,使椎體復位,消除粘連、 瘢痕、攣縮、填塞等,從而使椎動脈及頸內動脈供血正常。
同時,椎體及軟組織對椎旁及椎前交感神經節的牽拉、壓迫、刺激等得到根本消除,使 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血管痙攣被消除,達到降血壓的目的。通過針刀治療,既保障了大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又有效地使血壓恢復正常。
四、 針刀治療
針刀治療脊柱相關疾病,大體可依以下規律選點治療,除此之外,還要加上有關穴位的 針刀治療。
1、椎管外口:在后正中線棘突旁開 1.5—50px。此處是小關節囊,其前方是椎前筋膜, 椎旁交感神經節附著于此筋膜上。
在此處針刀治療,可解除白交通支及灰交感支的粘連、受壓、牽扯、無菌性炎癥刺激等 病理性病變,從而達到從根本上治療此處所支配的內臟及心血管的疾病的目的。
2、脊神經后內支:在后正中線棘突旁外約 75px 處,脊神經后內支通過交通支與內臟神經聯絡。故此處針刀治療,可解除局部軟組織對脊髓后內支的壓迫,牽扯,刺激等病變,從 而從根本上達到治療內臟及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3、脊神經后外支在后正中線棘突旁開約 5—150px 處。因為后外支通過交通支與內臟神 經節聯系,司皮膚的感覺,
所以針刀在此處治療可解除局部軟組織的牽扯,壓迫,刺激等,從而達到從根本上治療 內臟及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五、脊柱相關疾病治療部位的分布觃律
目前尚無確切的脊柱相關疾病治療部位的分布規律。
根據張穎清教授的生物全息理論,脊柱作為一個生物全息單位,其中包含著全身的所有 信息。我們十多年來,依照生物全息有關全身器官對應關系的規律,去確定針刀的治療點, 在臨床針刀治療脊柱相關疾病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根據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節的部位,以及所形成的神經叢去確定針刀的治療點。
根據感覺神經與內臟運動神經的接合處判斷:如足三里穴位處,分布有較多隨脊神經走 行的內臟感覺纖維;而從此處返入脊神經的節后交感神經纖維,和支配胃的節后交感神經纖 維有較緊密的聯系。所以,取足三里穴進行針刀治療,可治療胃病。
【內科疾病的針刀治療機理】相關文章:
消化內科疾病的護理03-07
常見內科疾病的防治10-27
內科疾病的鑒別診斷知識03-09
呼吸內科疾病的護理知識03-07
內科疾病的補液方法05-29
常見的甲狀腺外科疾病及治療方式03-08
最新疾病治療穴位歌訣大全01-22
內科的常見疾病的診斷要點03-08
內科臨床常見疾病及癥狀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