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就是把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整合,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概念和意義
(一)概念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就是把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就是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恰當的融合到教學活動中去——就像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要達到“整合”的目標,教師不僅要熟悉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了解本學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難點所在.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結合技術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
(二)意義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目標;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改革傳統教學方式的一個重要手段;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信息技術給學科教學帶來的變化
1.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呈現方式
傳統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主要是聲音(教師語言)、文字和圖像,主要通過書、紙的記錄和傳播。信息技術作為呈現教學內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將多種媒體方便、快速地集成,實現對教育資源的有效統整。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呈現方式變革的促進作用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技術可提供多種媒體的刺激,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以呈現教科書以外的教學內容,這些軟件依據學科特點由教師選擇、集成在計算機中,以便于在課堂教學中隨時使用。
(2)信息技術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實現對教學內容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在課程教材建設方面,可開發多媒體電子教材、教學資料,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有機地集成,制作成CD—ROM等光盤長期、大容量地貯存。
(3)信息技術可提供網絡傳遞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實時開放。建立教學專用網站,隨時更新、補充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和學生使用。
2.信息技術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信息技術與學生學習方式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關系,信息技術可以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接受式;信息技術也可以是“學習的輔助者”,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研究式。因此,信息技術與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主要決定因素是教育思想和理念。信息技術應作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工具,其對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技術可以有助于實現分層次教學、個別化學習,為每個學生提供盡可能的選擇學習內容的空間。
(2)信息技術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從提高基本的學習效率(讀、寫、算)到完成較復雜的研究任務都可以使用信
息技術。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例如,學生利用網絡技術從不同資源中查找、評價、收集信息:學生利用數據處理技術分析實驗數據、繪制圖表以及匯報研究成果;學生利用虛擬技術模擬研究現實問題,提出解決策略和方案等。(3)信息技術網絡特性更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協作式學習。例如.學生通過網絡通信技術與同伴、專家及其他讀者合作,發布作品并進行交流。利用網絡技術的BBS和電子郵件開展合作學習.并把自己的觀念和信息有效地傳播給其他人。學生可以建立個人主頁或小集體主頁.創設個性化的學習平臺。
3.信息技術與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是相對而言的。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變革的同時,教師教學方式也必然發生變化。教師的角色應從傳授者、權威者轉換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支持者,信息技術則成為教師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信息技術對教師教學方式變革的促進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技術可以作為準備教學的重要工具,從備課查找資料,到設計、制作教學軟件都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從而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和質量。(2)信息技術有助于教師創設更生動、逼真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3)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教師呈現教學內容的質量和效率。(4)作為教師總結教學經驗的工具:教師利用工具軟件記錄、管理教學日志,并定期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教學體會,與其他教師交流。
4.信息技術與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師生互動方式的轉變實際上是師生關系轉變的表現,信息技術使師生由主動與被動的關系變為平等、和諧的關系。信息技術的信息傳遞具有快速、隱蔽、靈活等特點,可以豐富傳統的師生互動方式,使師生之間增加更廣泛、更民主、更有針對性的交流。信息技術對師生互動方式變革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技術可以實現一名教師與多個學生的互動,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問,教師可以實現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個別性的輔導。(2)信息技術可以實現遠距離師生互動,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跨時空的交流與合作。(3)信息技術強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師生之間評價與反饋的質量與效率。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方式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這一層面的整合結果包括:CAl、Web—based、CAl,CMl、校內閉路電視、衛星傳輸教學節目、電影、幻燈等利用信息媒體展示教學信息而開展教學的模式。
(二)信息技術與學習活動的整合
這一層面整合結果包括:CAL、CSCL、利用計算機網絡開展的討論,在線會議,利用視頻會議開展網上討論學習、在線答疑等模式。與(1)不同的是,這一層面的整合體現了信息技術不只是作為呈示教學信息和抽象知識的載體,它更多的是作為教與學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的工具特點。
(三)學科教學與學生學習活動的整合
上述(1)、(2)兩方面共同構成了目前大多數學者和中小學教師認為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概念。同時,“整合”部分顯示,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在國外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兩種課程形態由截然分開和彼此對立走向相互融合和趨向統一,熔于一爐,從而形成了以建構主義課程觀為基礎的“學生本位課程”。結合活動開展學科教學,在我國一些學校也有所實施。
(四)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技術與學科以及實踐活動的整合
“ITE與學科整合”顯示,信息技術教育(ITE)學科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數學)以及活動課程的整合.它反映了整合后的綜合課程的特征.又指明了在真實活動或學習共同體中體驗性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必要性。同時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支持這一學習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學科課程,活動課程之間的整合。其結果是信息技術環境下基于真實活動的系統化知識技能的主體學習活動?墒,知識是無窮盡的,就目前情況來看.還沒有一個理想方法使得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建構結構化的知識。學科技能是有限的.可以通過分析學科專家的活動行為使之結構化。
三、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存在的問題
1,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不等于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側重點發生了變化。然而,有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把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了主體放任自流的課堂,過度弱化了教師的作用。在教學中出現了放手讓學生在網絡中自學而不進行監控.在討論區中自由發言而不圍繞主題的現象。這樣,在網絡環境下學習的優勢不但沒有發揮出來,而且連傳統教學的任務也沒有完成。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系統考慮教學活動諸要素和諸環節的相互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優化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通過信息技術、多種學習策略和多種活動形式主動學習的同時.不斷地將反饋信息傳遞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地對教學過程實施隨機調控,達到和諧共振的狀態。整個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雙向交流互動、不斷循環、不斷調控的過程。
2。過分依賴網絡資源而忽視其它教學資源。從來就沒有唯一的教學媒體,網絡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學習資源,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影視廣播、圖書館等。不能認為信息技術就是網絡技術,只有網絡資源才是唯一的資源和最好的資源。
3.過分偏重于素材性資源。很多教師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時,只是把通過搜索引擎找到的相關網頁資源提供給學生,把大量素材性資源羅列在一起,這樣,學生在互聯網上學習獲得的都是無層次、無系統、針對性差的素材性資源,同時,一些信息垃圾也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教師在提供相關網頁資源前.要做好引導學生對那些無關信息的篩選、過濾工作,有條件的學?山“防火墻”或把教育資源下載到學校的服務器上。利用局域網教會學生上網學習的方法,來防止學生受到不良影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以及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深入,對傳統的課程理念、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正在產生深刻地變革,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傳授的進程轉變為探索發展、自主學習、協商討論、意義建構等以學生為主題的進程。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為加快實現教育信息化做出努力。
(二)解決方法
1.教材建設方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不應僅僅體現在課程實施方面。課程建設和開發首先需要“整合”的思
想和具體的落實,F存課程標準和教材中.各學科很少涉及有關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都缺乏有效的、系統的、明確的課程方面的指導和幫助,而影響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順利進行。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經意識到以技術為基礎的材料和現存課程之間相適應的重要性。學科課程應是多樣化載體,盡可能多地提供教學、學習的資源.具有交互性、多樣性、超文本特性、網絡特性,能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發展和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現存課程標準和教材情況下,制定有關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
現存學科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材中的確缺少有關信息技術的內容,而信息技術對教學改革的影響是刻不容緩的。因此,要號召廣大教師在使用現有教學大綱和教材時,注意將有關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制定在相適應的教學中,體現在某些具體的教學環節中。
(2)建立新的課程標準,引入信息技術的有關課程目標
以21世紀課程改革為契機,在認真分析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關系的基礎上,將“整合”的思想和做法滲透在相適應的部分中。學科課程目標應提出培養學生在學科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在學科教學要求中,每個學科應結合其特點明確提出教師和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要求;學科課程標準在制定教學評價方案時,也應提倡應用信息技術管理和統計,提供有關的軟件和方案。
(3)開發新的學科教材,教學內容引入信息技術的要求
配合新的學科課程標準,新的學科教材也應引入有關信息技術的內容。首先,在新教材的開發上,除了傳統的紙質教材,還應開發相適應的電子化教材和豐富的網絡資源,使教材更具選擇性和開放性。其次,在大部分學生都使用的紙質教材編寫中,要注意引入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例如,某些資料的查找可將相應的網址或CD—DOM名稱列在教材附錄中,某些學生作業的要求可以提出讓學生使用某種信息技術完成等。再次,可以建立學科教材資源庫,由教材編寫專家、教師和學生共同維護,保證教學內容的適時更新。
2.教學模式改革方面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的和內容而建立起來的教學結構和活動程序。它解決怎么做的問題,是教師進行教學的行動方式。發展與學科教學整合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是實現“整合”的關鍵,合理地選擇教學模式,可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前,學科教學整合教學模式的改革要實現兩個目標:(1)突破單一的教學模式,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自主使用的認知和探究手段以及解決問題的工具。(2)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加工、整理、應用信息的能力。
按照教和學兩個方面.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可分為兩類:以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和以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后者按照學習內容的開放程度又可分為以教材內容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和在開放性學--5環境中的自主學習模式。
(1)進一步完善以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
以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是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上,把計算機作為新教學媒體使用.主要用于課堂教學中的演示。教師為此花費的時問和所需的新技能相對較少,所需硬件較少,對軟件的個性化要求不高,能為全體學生的充分感知創造條件,也可以重新組織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促進學生形成穩定清晰的表象,為學生學習概念規律創造條件,促進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這種教學模式適合硬件配備不足的學校和計算機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師選用,可以應用于目前中小學教學中最常見的新授課、復習課和習題課。
(2)積極發展以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
以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在目前中小學教學中還比較少見,仍處于探索中,目前應主要發展以下幾種模式:
、倬W絡化教學模式。是在網絡教室,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的
自主學習為主,可以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但必須加強指導.否則容易導致無效學習。
②計算機輔助科學實驗的模式。是采用計算機、無線數字通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實現實時控制、實時測量、數據處理、圖像處理、實驗評價等功能的一種教學模式。其特點是現代化手段與傳統的科學實驗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多媒體實驗教學環境。具有測量精度高、測試速度快、時空被擴大、智能交互、圖文并茂、動畫豐富等特點。使傳統的科學儀器擴展了新的功能,使基本的科學實驗賦予新的內容,突出了現代化測試手段和方法的應用,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其適應科技發展的能力。
③以學生使用軟件為主在開放式學習環境中的自主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開放的學習環境.即允許學生自己決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法解決問題,教師作為指導者、促進者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其基本學習方式包括:探究學習、設計與制作、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窘M織形式是合作學習.因此一個教室內有一臺以上計算機就可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不必要求每人一臺計算機。
3.教師培訓和指導方面
(1)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應采用案例教學,堅持針對性、靈活性和實用性原則
由于信息技術涉及的技能很多.廣大教師又承擔著比較繁重的教學任務,因此應在分析教師現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學中的實際要求基礎上,按學科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培訓內容,采用案例教學,對教師。進行分層次的培訓。培訓的組織形式應靈活多樣,內容應易學、實用,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需求,充分調動教師學習和應用的積極性。
(2)加強對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指導,為教師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
充分發揮市、區、校三級教研部門的作用,鼓勵學校內教師之間的互教互學及教學交流活動,注重在教學實踐中.在教學交流和教學研討中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3)堅持硬件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同步
在每種信息技術裝備到位后,甚至是在到位前就應開始有計劃、分層次的技術培訓,培養本學科應用信息技術的骨干力量。可以將具有較高計算機水平、熱衷于教學改革的青年教師組織起來首先進行高層次的培訓,形成骨干隊伍,為廣大教師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從而調動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
(4)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教育資源
充分發揮高校、教育信息網、校園網的資源優勢,大力開展中小學教師的在職培訓,建立層次多樣、形式靈活的培訓機制。
4.設備利用和建設方面
(1)改革硬件設備的管理方式,合理規劃硬件設備的分布
當前,絕大多數學校的計算機實行集中管理并且沒有實現校內聯網,提高計算機利用率和方便程度的潛力很大。應通過改革管理方式,合理規劃計算機的分布,提高教師和學生課內、課外使用計算機的方便程度,促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2)加強教學軟件資源建設
、偌訌妼W校、教師開發教學軟件的規劃和指導
在現階段,學校教師自行開發的教學軟件仍是學科教學中應用的主流,但一直處于低水平、重復的層次,為此必須加強規劃和指導。
開發教學軟件除了要遵循技術、邏輯、表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還要以滿足教學需求為前提,從而
使開發出的教學軟件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開發教學軟件要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根據中小學各學科特點和學生特征,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其中包括確定相應知識點排列順序,選擇教學媒體,設計教學環境,安排教學信息與反饋信息呈現內容與呈現方式.以及人機交互作用的考慮等。主要應考慮和解決如下問題:第一,選擇適合學科特點、易學易用的軟件開發平臺,把教師從以往做課件的繁重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教師做課件和用課件的統一。第二,應根據教學改革發展的需求,規劃開發各種類型的教學軟件,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第三,開發教學軟件要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第四,開發教學軟件應發揮軟件在個別化和交互性方面的特長,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環境的創造,從而更好地發揮軟件的作用。
②加大購買教學軟件的投資比例,建立相應的選擇與評價標準
購買教學軟件,應以滿足教學需要,促進整合發展為前提,隨著技術的進步,為此必須形成相應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
目前.市場上已出現一批專用于開發學科教學軟件的軟件平臺和電子備課系統,利用這些軟件平臺.教師可以方便的制作適合自己教學需求的軟件,或提取需要的素材,克服了以往教師制作軟件和電子教案費時費力的障礙,克服了使用別人制作的軟件不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障礙,能在短時間內基本解決教學軟件貧乏的問題,應集中資金優先購買。
、塾心康摹⒂杏媱、分步驟建設學科教學素材庫
有條件的學校。在購買、自主開發基礎上還可以建設多媒體教學素材庫、微教學單元庫、教學資料的表現方式庫、學科教學案例庫等作為補充。
學科教學素材庫建設應與本校課程、圖書資料等教學資源統籌規劃,實行數據庫管理模式,便于檢索使用。
5.評價及管理方畝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學科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教育行政部門應聯合教育研究單位共同抓好此項研究和實踐工作,從開始的教學實踐到全市范圍的推廣,每個環節都需要重視和加強評價和管理,保證此項教育改革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根據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特點,可以從課程評價(CurriculumEvaluation)、設備條件評價(ConditionEvaluation)、實施過程評價(ProcessEvaluation)、教學效果評價(ProductEvaluation)四個方面和階段構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評價體系。評價的主要功能是判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這項教學改革是否成功,并為如何改進實施方案和實踐策略提供依據。具體的評價方案可由某學校、某學科參照下表制定,并依據評價情況進行系統、全面地管理。
【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整合】相關文章:
高中教師資格考試大綱《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08-14
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練習題及答案09-15
中小學英語教學實行學科整合09-25
2017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模擬試卷08-03
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少先隊活動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