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教師資格招聘《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試講稿解析
試講也稱是模擬課堂教學,是專指教師招錄考試中專門測試準教師考生教學能力的一種形式。準教師考生在特定的教學場合中,依據教學大綱、新課程標準與具體的教材內容,模擬真實的課堂環境,創設教學情境,完成已定的教學任務。那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試講稿解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單元第一章第三節,包括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兩方面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植物和昆蟲的生殖發育,接下來將了解鳥類的生殖發育特點,而兩棲動物是生物進化鏈條上承上啟下不可或缺的一環,其生殖和發育有其獨特性,這就使其成為“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一章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六個單元的學習,已經對生物圈中各類群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及其與環境的關系有了大致的了解,為學習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做了良好的知識鋪墊。此外,學生已初步具有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針對“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這一主題,作閱讀探究,只是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仍以經驗型為主,需要以青蛙為例來探究這一內容。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以青蛙為例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自行選擇感興趣的研究課題進行調查探究,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學探究中發展了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兩棲動物的生存現狀,熱愛大自然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升環保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舉例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難點:
青蛙和早期蝌蚪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區別。
五、說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導入階段展示《蛙聲十里出山泉》圖片,激趣并凸顯美育價值。
探究式教學法:將學生分成不同的興趣小組,課前完成相關調查研究,課上進行匯報交流。
合作學習法:不同的小組探究不同課題,小組內部成員也分工協作,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說教學準備
提前兩周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分別對不同的課題設計調查方案、實施調查。
小組1:查找資料,探究青蛙的生殖過程,搜集青蛙繁殖過程的錄像片。
小組2:實地考查,青蛙生殖過程,捕撈適量蛙卵以便飼養觀察蛙發育過程。
小組3:社會調查,本地區青蛙、蟾蜍數量的變化。
在學生探究調查期間,我會及時了解各小組調查進程,進行指導。制作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
七、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課一開始我會在PPT上展示齊白石先生《蛙聲十里出山泉》的著名作品:從山澗的亂石中瀉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搖曳著小尾巴順流而下。請學生欣賞,并提出問題:齊白石老人將這幅畫命名為蛙聲十里出山泉,同學們看這幅畫妙在哪里?
學生很容易從蝌蚪聯想到青蛙,進而想到遠處的蛙聲。我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贊揚,提出:白石老人以詩人的素養、畫家的天才、文人的氣質創造了如此優美的意境,把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其實這里面還蘊含了生物學知識,今天就讓我們共同來探究。
通過這樣的方式導入新課,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領略了國畫大師的風采,不僅體現了生物學科與美術學科的交叉,也對學生進行了審美教育。
(二)新知探索
1.青蛙的生殖
由于課前已經讓學生進行了相關的調查研究,因此我會請生物興趣1組為大家播放青蛙繁殖過程的錄像片,同時請學生思考:青蛙鳴叫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得出齊白石先生的畫中,有蝌蚪就證明了青蛙的存在,而青蛙的繁殖必然要鳴叫吸引配偶,因此對這幅畫的聯想是有科學知識為依托的。
接下來我會請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找出視頻中青蛙抱對的意義。
學生不難發現:抱對是為了授精,從而得到青蛙體外受精的特點。
最后我請1組同學再次為同學們播放青蛙繁殖過程的視頻,總結出青蛙繁殖的大體過程:鳴叫→抱對→排出生殖細胞→水中受精。
這一教學過程充分凸顯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將課堂的主動性還給學生,學生探究興趣濃厚。
2.青蛙的發育
學生對青蛙的生殖過程有了清晰了解后,我繼續啟發學生思考:受精后的蛙卵是怎樣一步步變成青蛙的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認真聽2組同學介紹孵化蛙卵、飼養蝌蚪的情況,并觀看蝌蚪的發育過程 FLASH影片。此后我會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嘗試描述青蛙的發育過程,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得出青蛙的發育經過: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
接下來我用多媒體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形態圖片和文字資料,引導學生找出早期蝌蚪和青蛙的形態結構區別,蝌蚪有尾,用腮呼吸;青蛙有四肢,能用肺呼吸。再讓學生將前面學到的昆蟲的發育過程與青蛙的發育過程進行對比,最終得出青蛙的發育過程也是一種變態發育,從而突破了難點。
我之所以采用學生調研匯報的學習方式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多媒體展示FLASH動畫和圖片能夠將知識直觀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最后又采用了對比的學習方法,使前后學習的知識進行聯系、辨析,有利于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
3.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
在突破了本節課重難點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使學生了解兩棲動物的生存現狀,提高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我首先在PPT上呈現幾種重要的兩棲動物的圖片,學生辨別指認:蟾蜍、大鯢、蠑螈。然后啟發學生:這些兩棲動物與青蛙一樣,它們的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和陸地,那么什么樣的環境條件更適宜它們生存呢?
緊接著生物興趣3組匯報本地區環境以及青蛙和蟾蜍數量的變化調查情況。學生通過具體真實的數據得到水源充沛干凈的地區青蛙蟾蜍數量較多,人類活動頻繁污染嚴重的地區青蛙蟾蜍數量減少,而且青蛙和蟾蜍的數量整體上正在逐年減少。我則補充紅色箭毒蛙、非洲胎生蟾蜍等世界瀕危兩棲動物資料,學生感受到兩棲動物正在面臨艱難的生存現狀,從而樹立保護兩棲動物以及環保的意識。
(三)總結提升
對本節課知識的歸納總結,我采用隨機提問的方式,使每個同學都有機會總結這節課的重要知識內容。
(四)鞏固提高
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請學生討論對“兩棲”這一概念的理解:
我加以歸納總結:幼體生活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可在水中生活,也可在陸上生活,主要用肺呼吸。
(五)課外拓展
課后搜集資料制定具體措施保護當地青蛙和蟾蜍。
八、說板書設計
【教師資格招聘《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試講稿解析】相關文章:
2017年教師資格招聘面試《荷塘月色》教學設計解析07-23
教師資格答辯題目及解析10-15
專家解析:雅思和托福的區別07-13
瑜伽七輪和腺體的解析08-28
采購管理理念和要素解析03-13
解析ajax請求post和get的區別10-01
小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10-22
解析托福文章的特點和結構邏輯分析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