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競爭戰略中“舍與得”
戰略向來都被大家理解為深奧、空洞的名詞,在商學院的課堂中,戰略一課似乎也并不受到學員類似資本課程那般的追捧,甚至很多專家學者認為中小企業根本不需要所謂戰略,只要活下來,殊不知,活下來本身也是一種戰略;筆者一直反對諸如此類的說法,也一直堅持有戰略就有一切的主導思想,正所謂戰略通則事事通,反之亦然。
在眼下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企業不僅需要戰略,更需要在戰略制定的過程中懂得“舍得”,用“舍得”的戰略智慧來形成企業的戰略競爭模式:“舍得”是一種戰略,更是一種超越一般競爭戰略的終極商業智慧。
在企業實施競爭戰略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從四個方面來關注“舍得”,唯有此方以證悟,確保企業在競爭中,能夠用智慧去抗擊聰明,用境界去抗擊力量。
一、小舍小得: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發展的初期,最大的問題便是外界的誘惑不斷,導致企業在還沒有贏利的情況下就盲目、見異思遷,開始抱著西邊不亮東邊亮的思維,在自己還沒有能力多元化的情況下不自覺的開始多元化,結果就直接導致了在新項目失敗的情況下又丟了事先的創業主業,到頭來兩手空空。這樣一種操作模式導致的失敗讓很多中小企業主至今都不明白其失敗的緣由。所謂“小舍小得”,指的是企業應該在不同階段學會放棄和創業主業無關的外業誘惑,專注一個行業,用堅持來證明自己存在的長期價值,一份舍是一份得,創業期的企業或者小企業本身成功的路徑就是用舍得誘惑來換取因客戶信任而產生的商業得到。
二、大舍不得:
在企業商業實踐中,有一種企業跑在了行業的前列,形成短期的品牌與市場效應;這樣一種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在聚光燈下開始喪失自己對市場與競爭對手的清醒認識,在自認為資本和資源都沒有問題的情況下開始一邊多元化一邊無邊界擴張,自認為自己可以保打天下無所不能。我們常說,企業生的路千萬條,死的路就兩條,一是多元化經營,二是無邊界擴張。對于成長型企業和大企業來說,在資金不缺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智慧應該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用專業主義來培養自己的團隊的競爭力,以此推動企業由規模往領先的轉變,同時可以采用純粹金融控股的方式來進行行業整合。所謂“大舍不得”,指的是企業家群體如何正確看待事業和金錢的價值觀問題,在大環境全民無信仰的經營背景下,舍人生戰略上的貪欲方得經營商的無我智慧,方可完成我的企業向我們的企業轉變、我們的企業向社會企業的雙重轉變。
三、明舍暗得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客戶是我們存在與持續發展的唯一理由;市場與競爭的狀況不是我們來決定,而是消費者來決定,因此,客戶是衡量一家企業好壞的絕對標準。在面對客戶時,我們做得好不好,客戶知道;我們做得好還是競爭對手做得好,客戶還是知道;我們基于遠期發展的品牌價值傳遞能不能形成口碑,還是客戶知道;這一切客戶的知道,才企業根本是競爭之道;反之,一個企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了多久,客戶會知道,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真正的營銷之道是舍得之道,舍客戶之所需,得我們之所得;客戶的投入永遠是一份投入十分回報,貴在堅持與方法。
四、不舍不得
總的來說,最失敗的經營之道就是在發展初期抵制不住外界盈利項目的誘惑、在成長成熟期因信仰缺失而不抵制思想的萌動、在為客戶提供服務中看不到企業用實際投入來證明自己真正的在想客戶之所想的商業邏輯。一句話,舍就得,不舍就不得。
【企業競爭戰略中“舍與得”】相關文章:
企業管理中的戰略執行03-27
企業文化在企業戰略管理中的作用07-04
企業轉型中戰略管理的重要性08-14
如何通過戰略成本管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03-20
企業的競爭是企業家胸懷的競爭03-23
企業戰略管理中存在的錯誤行為03-06
企業的戰略管理03-19
2016中小企業應具備的戰略觀03-15
企業戰略管理與戰略思維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