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聊齋志異之農人》原文及譯文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聊齋志異之農人》原文及譯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有農人耕于山下,婦以陶器為餉,食已置器壟畔,向暮視之,器中余粥盡空。如是者屢。心疑之,因睨注以覘之。有狐來,探首器中。農人荷鋤潛往,力擊之,狐驚竄走。器囊頭,苦不得脫,狐顛蹶觸器碎落,出首,見農人,竄益急,越山而去。
后數年,山南有貴家女,苦狐纏祟,敕勒無靈。狐謂女曰:“紙上符咒,能奈我何!”女給之曰:“汝道術良深,可幸永好。顧不知生平亦有所畏者否?”狐曰:“我罔所怖。但十年前在北山時,嘗竊食田畔,被一人戴闊笠,持曲項兵,幾為所戮,至今猶悸。”女告父。父思投其所畏,但不知姓名、居里,無從問訊。會仆以故至山村,向人偶道。旁一人驚曰:“此與予曩年事適相符,將無向所逐狐,今能為怪耶?”仆異之,歸告主人。主人喜,即命仆持馬招農人來,敬白所求。農人笑曰:“曩所遇誠有之,顧未必即為此物。且既能怪變,豈復畏一農人?”貴家固強之,使披戴如爾日狀,入室以鋤卓地:咤曰:“我日覓汝不可得,汝乃逃匿在此耶!今相值,決殺不宥!”言已,即聞狐鳴于室。農人益作威怒,狐即哀告乞命,農人叱曰:“速去,釋汝!迸姾躅^鼠竄而去。自是遂安。
譯文:
有一個農夫在山下種地,他的妻子用陶罐給他送午飯。他吃飽以后,就把陶罐放在壟邊。傍晚一看,罐里的剩粥一點都沒了。這種情況一連發生了好幾次。他心里懷疑,于是就一邊種地,一邊斜著眼睛注意放飯罐的地方。不一會兒,來了一只狐貍,把頭伸到陶罐中。農夫扛著鋤頭躡手躡腳地走過去,狠力砸了它一下。狐貍猛吃一驚,急忙逃竄?商展尢鬃×祟^,怎么也掙不脫。狐貍急得又蹦又跳,猛地跌倒碰碎了陶罐,才露出頭來。它見農民追打,竄逃得更急,越過山粱就跑了。
幾年以后,山南邊有一富貴人家的女兒,被狐貍精迷惑上了,請法師畫符念咒全都不管用。狐貍精還對女子說:“紙上的符咒,能把我怎么樣!”女子哄騙狐貍精說:“你的道術非常高深,很慶幸和你永遠相好。但不知你生來是不是也有懼怕的人?”狐貍精說:“我什么都不害怕。但十年前在北山的時候,曾到田壟邊去偷吃剩粥,被一個頭戴大葦笠,手持彎脖子兵器的人追打,差一點死在他手里,到現在想起來心里還打顫。”女兒把狐貍精的話告訴了他父親。父親想讓狐貍害怕的這個人來制服它,但不知道姓名、住址,沒法打聽。恰巧他家的仆人因事到山村,偶爾向人們談起他主人家鬧狐貍的事情。旁邊有一個人吃驚地說:“這和我當年遇上的事正好相符,莫非是被我打過的那只狐貍,現在能興妖作怪了?”仆人聽了覺得很奇怪,就回去告訴了主人。主人非常高興,當即命令仆人用馬把農夫接到家里來,恭恭敬敬地請求他驅趕狐貍。農夫笑著說:“從前我確實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但不一定就是這只狐貍。況且它既然能成了精來作怪,怎么還會再懼怕一個農夫?”富貴人家再三強求,農夫便打扮成那天追打狐貍時的樣子,走進女兒的房間,把鋤頭往地下一頓,厲聲呵叱:“我天天找你找不到,你原來躲藏在這里呀!今天又碰在我手里,一定要殺了你,絕不寬恕!”話音剛落,就聽到狐貍在屋里哀叫。農夫越發裝出威武盛怒的樣子,狐貍精便哀求饒命。農夫叱責說:“馬上離開這兒,我就放了你!”女兒見狐貍抱頭鼠竄而逃,從此以后,就平安無事了。
注釋:
。1)蕓:通“耘”,除草。
。2)餉:給田間勞動者送飯。
。3)睨(nì膩)注:意為從旁注視。睨,斜視。
。4)囊頭:套在頭上。
。5)勅(chì斥)勒:驅祟符箓。見《焦螟》注。
。6)闊笠:大沿斗笠。
。7)曲項兵:指鋤頭。兵,兵器。
。8)將無:得無、莫非。向:從前。
。9)爾日:那天,指昔擊狐之日。
(10)卓(zhuō桌)地:植立于地。卓,植立,豎立。
賞析:
情節方面:
情節較為簡潔明快且充滿戲劇性和連貫性。開篇是農夫與偷食粥的狐貍之間的小沖突,農夫以鋤頭打狐,狐落荒而逃,為后文埋下伏筆。
多年后,貴家女被狐纏祟,因狐貍的無心話語引出了當年的農夫,情節的轉折自然合理,農夫再次以當年形象嚇退成精的狐貍解決問題,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閉環。
人物塑造方面:
農人形象樸實又機智勇敢,他發現粥被偷后,能夠冷靜觀察,然后果斷出擊,后來被貴家請去時雖有推脫但最終還是配合,展現出其善良的一面。
狐貍形象也比較鮮明,開始只是個偷粥的小角色,后來成精后雖能不懼符咒卻仍對曾經的危險人物心存恐懼,它的自大(對符咒的不屑)和膽。▽r人的害怕)形成對比。
主題內涵方面:
體現了一種因果循環,狐貍因之前的遭遇而害怕農人,最終也是敗在農人手下。
也反映了世間萬物相生相克的道理,看似強大的狐貍精也有其弱點,而看似普通的農人卻成為它的克星。
從側面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于狐祟等靈異現象的認知以及人們解決這類問題時的思路(從請符咒到尋找其害怕的人)。
語言特色方面:
文字簡潔凝練,表述清晰,如描述農夫打狐的過程“農人荷鋤潛往,力擊之。狐驚竄走。器囊頭,苦不得脫;狐顛蹶,觸器碎落,出首,見農人,竄益急,越山而去”,將場景生動地展現出來。
用詞古雅質樸,富有文言韻味,符合《聊齋志異》的整體語言風格。
【《聊齋志異之農人》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聊齋志異之鳥語》原文及譯文07-25
《聊齋志異之菱角》原文及譯文07-26
《聊齋志異之醫術》原文及譯文07-26
《聊齋志異之酒友》原文及譯文12-19
《聊齋志異之俠女》原文及譯文03-06
《聊齋志異之連城》原文及譯文03-06
《聊齋志異之武技》原文及譯文12-07
《聊齋志異之堪輿》原文及譯文03-06
《聊齋志異之喬女》原文及譯文03-07
《聊齋志異之耿十八》原文及譯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