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十四節氣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亞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農歷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方法,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從西漢起,二十四節氣歷代沿用,指導農業生產不違農時,按節氣安排農活,進行播種、田間管理和收獲等農事活動。幾千年來,二十四節氣一直是深受農民重視的“農業氣候歷”,也是傳統歷法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出席本屆常會的中國政 府代表團表示,“二十四節氣”成功入選,既是教科文組織對該遺產項目的一致認可,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文化融入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然而,“二十四節氣”的傳承和保護依然任重道遠,“我們將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根據業已制定的保護計劃,與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一道積極實施系列保護措施,認真履行各項義務和責任,讓更多的國家、社區、群體和個人認識、了解‘二十四節氣"這一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活動,并創造條件確保相關社區和群體在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傳承與保護的行列中來,激發其積極性和自覺性,使‘二十四節氣"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文化生活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為確保“二十四節氣”的存續力和代際傳承,在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直接領導下,2014年5月成立“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組”,聯合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五年保護計劃(2017—2021)》。河南省登封市文化館、內鄉縣衙博物館,湖南省安仁縣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花垣縣非遺保護中心等相關單位,將建立并依托二十四節氣傳習基地,開展相關調查、傳承和宣傳活動。以中國農業博物館和中國民俗學會為代表的社團群體長期從事“二十四節氣”的相關文獻、傳統知識及民俗實踐的保存和研究工作,分別負責征集、收藏、展示和研究、宣傳、弘揚等工作,承擔起專業機構和專業學會的責任。
200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相關文章:
對外漢語教學必知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10-13
微軟CFO入選全球最具權力榜單06-07
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設計07-04
企業文化的物質環境07-10
中考物理復習《物質的物理屬性》01-15
深入了解母乳中的珍貴物質09-22
企業員工的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05-25
古人教你如何應付物質短期問題01-21
二胡的物質結構與音色的關系10-21
最全中俄出入境商品名錄商貿俄語學習專用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