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溝通的誤區
增進企業與員工的相互信任與忠誠,提升企業整體優勢和競爭力,構建和諧企業,依賴于持續有效的內部溝通。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企業溝通的誤區,希望能為你提供幫助:
企業只要把外部溝通做好就行
許多企業領導者認為:外部關系是企業生存的基礎。投資人、客戶、供應商、經銷商、新聞媒體、政府機構、貿易伙伴、競爭對手等,它們都影響和制約企業的發展。因而企業的領導者可能將80%的時間、精力都用于協調外部關系上。但一個成功的企業僅僅有外部溝通是不夠的。道理很簡單:生產力來自于企業內部,尤其是內部的人。企業內部溝通良好與否事關公司氣氛,員工士氣,影響組織效率進而影響生產力和生產率。
一個國家需要溝通,一個企業也需要溝通。中美史克就是成功地運用溝通度過難關,重新走向興旺。2000年11月16日中國政府宣布立即停止銷售含PPA成分的藥物,中美史克公司的康泰克和康必得并列政府禁止令榜首。中美史克公司立即成立危機管理領導小組、溝通小組、市場小組、生產小組等。溝通小組負責信息發布和內部、外部的信息溝通。立即向新聞媒體發布:堅決執行政府法令,停止康泰克和康必得的生產、銷售。康泰克每年的銷售額為5億元,公司員工著急了,公司上下人心惶惶。11月17日中午召開全體員工大會,總經理向員工通報了事情的來源及公司的舉措,表示了公司不會裁員,并以《給全體員工一封信》的書面形成將承諾予以公布給每一位員工。總經理推心置腹、坦城相見,很多人為之流淚,大會在全體員工高唱《團結就是力量》歌曲聲中結束。公司與員工的溝通贏得了員工空前一致的團結。形成了戰勝危機的強大合力,6個月后新康泰克上市扭轉了企業危機。這些例子充分證明企業只重視外部溝通是不行的,成功的企業都必須是外求發展、內求團結的,就如一輛車子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決策只是領導說了算
組織中一些決策怕員工知曉,怕意見不統一難以實現決策。這是上級對下級的不信任。上級認為他所接觸的范圍廣,知識面寬,考慮問題當然要比下級周到。如果再聽下級的意見,下級七嘴八舌難以形成統一意見。但是,下級未能知曉情況,就往往會往壞處設想,懷疑和猜忌油然而生,于是各種小道消息就四處流傳。下級與上級產生對立情緒,一旦時機成熟就會激化矛盾。員工渴望著和公司緊密相連,他們希望和公司的關系不僅是一張工資支票和福利待遇。他們需要成為“圈子內”的人,能了解各種情況。他們希望不只是被雇傭的“一雙手”或是機器上的一個零件隨時可被更換。他們期望來自坦誠交流而產生的那種特殊結合在一起的感覺。決策中出現意見不統一是正常現象,決策中的矛盾可以通過多次溝通協調達到基本統一。何況聽聽下級的意見能避免更多的失誤。
員工只需要執行決策
領導者常常認為:決策是領導做的,部下只需要執行上級決策,不需要相互溝通。其實溝通是雙向的。領導要使決策合理和有效必須要廣泛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才能做出科學判斷。如果你只要求員工執行決策,而不與員工溝通,那么只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公眾懷疑決策的可行性,因為他不了解決策的目的、來源;二是公眾對領導的決策抱“無所謂”態度,因為決策是領導的事,與員工無關。某玻璃廠產品很暢銷,企業效益也很好,但主要領導通過國內外考察,意識到該產品兩年后必須會因為中國加入WTO而面臨國外產品沖擊的危險,于是決定立即引進新的生產線,生產新產品。由于資金不足要求全廠員工集資,規定不集資的就下崗。職工對此怨聲載道,產生強烈的抵抗情緒,認為那是領導想好大喜功。廠里原計劃集資200萬元,結果只實現了十分之一。兩年后果然受到了市場沖擊。“公關之父”艾維.李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公眾必須被告知”理論,公眾有知情權。組織的經營管理者應該從“黑屋子”向“玻璃屋”轉變。你想捂蓋子,那么你的決策就無法實現。
【企業溝通的誤區】相關文章:
溝通管理的誤區09-21
團隊溝通的三大誤區05-15
企業培訓的誤區10-08
企業溝通與企業管理10-09
企業員工培訓誤區08-04
企業校園招聘的誤區09-08
企業內訓的誤區05-20
企業文化的誤區09-19
企業溝通與企業績效管理08-20
加強企業溝通的措施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