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基礎知識介紹
供應鏈金融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市場需求,它發端于20世紀的80年代,是由世界級企業巨頭尋求成本最小化全球性業務外包衍生出供應鏈管理概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供應鏈金融基礎知識介紹,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從企業立場和銀行立場理解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涉及金融機構(銀行、保險、擔保等)、核心企業(一個或多個)、成員企業(供應商、分銷商、物流等),資金效率提高的好處在每個參與者都有體現。但理解這一融資模式的立場,對于銀行和企業并不相同。
從企業一側來看,供應鏈金融是順應供應鏈管理而出現的,而前一個概念與上世紀末全球性外包活動密切相關。簡而言之,越來越多的配套企業以外包商而非核心企業業務分部的形式出現,固然帶來了效率和成本優勢,但也導致融資節點相應增多,資金流在供應鏈內的運行復雜化。站在(核心)企業的角度,供應鏈金融的是一種系統財務管理方案,目的是簡化供應鏈各個節點參差不齊的融資格局,避免出現意外的資金瓶頸。
從銀行一側來看,供應鏈不僅是資金流、產品鏈、信息鏈,還是一條信用鏈條,只不過節點之間的信用水平差異較大,并且會相互影響。核心企業不僅在供應鏈中處于強勢,并且融資能力也無可替代,然而縱覽這一由核心企業驅動的業務鏈條,核心企業的強大信用并未充分利用起來,首先外部輸入資金集中在核心企業,不能對整個供應鏈形成最佳分配方案;其次過多資金沉淀在核心企業,也降低了銀行的博弈能力和資本收益。要改變這一現狀,依托核心企業的信用對供應鏈進行信用重估,將外部資金按需合理分配,對于維護供應鏈信用穩定效果更好。所以銀行對供應鏈金融的解讀,其實是優質信用(核心企業)的擴大化和再利用。
二、供應鏈金融產生的淵源
供應鏈金融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市場需求,它發端于20世紀的80年代,是由世界級企業巨頭尋求成本最小化全球性業務外包衍生出供應鏈管理概念。全球性外包活動導致的供應鏈整體融資成本問題,以及部分節點資金流瓶頸帶來的“木桶短板”效應,實際上部分抵消了分工帶來的效率優勢和接包企業勞動力“成本洼地”所帶來的最終成本節約。由此,供應鏈核心企業開始了對財務供應鏈管理的價值發現過程,國際銀行業也開展了相應的業務創新,以適應這一需求。供應鏈金融隨之漸次浮出水面,成為一項令人矚目的金融創新。
三、中國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
2001年下半年,深圳發展銀行在廣州和佛山兩家分行開始試點存活融資業務(全稱為“動產及貨權質押授信業務”),年底授信余額即達到20億元人民幣。利用特定化質押下的分次贖貨模式,并配合銀行承兌匯票的運用,結算和保證金存款合計超過了20億元。之后,從試點到全系統推廣,從自償性貿易融資、“1+N”供應鏈融資,到系統提煉供應鏈金融服務,該行于2006年在國內銀行業率先推出“供應鏈金融”品牌,之后,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各家商業銀行,甚至包括四大國有銀行都已涉足于此,許多銀行也獲得了顯著的成效。從實踐中來看,盡管各商業銀行推出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基本類似,但各行從本行的實際出發,從不同的角度來推行供應鏈金融,并形成了各自的品牌。
四、供應鏈金融與傳統信貸的區別
雖然都是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但供應鏈金融與傳統信貸相比,不只是"個性化解決方案"的營銷口號,而是在思路、實現模式和管理方法都不同。傳統信貸的評估聚焦于單個企業節點,貸款質量基本上由企業經營情況決定。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關鍵在于鏈條的穩定性,對于供應鏈的評價不僅優先,而且更加復雜。譬如供應鏈節點之間的關系是否"健康",這一超出經營數據之外的因素在供應鏈金融中至關重要。換句話說,單個節點的信用對供應鏈的貢獻或破壞性,沒有節點之間的業務聯系重要,因為良好的交易模式加上嚴格的監控流程可以消化單個節點的信用波動。
在實現模式上,傳統信貸評估的是企業綜合信用,這一動態指標相對難以掌握,這也是資產支持型融資成為主流的原因。但供應鏈金融強調的是交易確定性和資金封閉性,要求資金與交易、運輸、貨物出售嚴格對應,對供應鏈信息流的掌控程度,決定了供應鏈金融方案的可行性。傳統信貸依賴報表和貨權,在供應鏈金融中還要加上動態信息,因為風險已經從單一節點沿著供應鏈上移。
與一對一的傳統信貸相比,供應鏈金融還附加了核心企業這一變數,其配合意愿、對成員企業的`約束力也是影響供應鏈質量的重要指標。換句話說,既然供應鏈金融集成了整個鏈條的信用,那么單一節點的風險也會因此更復雜。
從客戶群體來看,傳統信貸更注重資產價值,對于所在行業的特征沒有嚴格要求。比較而言,供應鏈金融對行業運行模式的要求更苛刻。按照供應鏈的穩定性、產品市場需求的更新進度、核心企業的約束力度,以及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不同行業的供應鏈"健康"程度大不相同,現階段供應鏈金融的推廣應該分階段進行。
五、供應鏈金融的好處
“供應鏈金融”發展迅猛,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又能延伸銀行的縱深服務”的雙贏效果。
第一,企業融資新渠道
供應鏈金融為中小企業融資的理念和技術瓶頸提供了解決方案,中小企業信貸市場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對于很多大型企業財務執行官而言,供應鏈金融作為融資的新渠道,不僅有助于彌補被銀行壓縮的傳統流動資金貸款額度,而且通過上下游企業引入融資便利,自己的流動資金需求水平持續下降。
第二,銀行開源新通路
供應鏈金融提供了一個切入和穩定高端客戶的新渠道,通過面向供應鏈系統成員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核心企業被“綁定”在提供服務的銀行。
“通過供應鏈金融,銀行不僅跟單一的企業打交道,還跟整個供應鏈打交道,掌握的信息比較完整、及時,銀行信貸風險也少得多。”在供應鏈金融這種服務及風險考量模式下,由于銀行更關注整個供應鏈的貿易風險,對整體貿易往來的評估會將更多中小企業納入到銀行的服務范圍。即便單個企業達不到銀行的某些風險控制標準,但只要這個企業與核心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穩定,銀行就可以不只針對該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獨立風險評估,而是對這筆業務進行授信,并促成整個交易的實現。
第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供應鏈金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團購”式的開發模式和風險控制手段的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現出明顯的規模經濟。
第四,供應鏈金融實現多流合一
供應鏈金融很好的實現了“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
六、供應鏈金融風險防控怎么做?
(一)傳統風險防控
根據以上定義,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從表面上來看最起碼是二方面的風險控制。一方面是金融方面的風險,另一方面是物流方面的風險。
如何控制金融方面的風險,從央行到銀監部門包括所有金融方面的機構和專家們都論證多年,也是兩方面的風險,一方面是市場風險,一方面是內部管理風險。
如何控制物流方面的風險,同樣從交通運輸部主管部門以及各層次物流企業圍繞ISO認證都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關鍵也是兩個方面的風險,一方面是運輸工具的安全風險,一方面是倉庫的安全風險。每年各方面主管部門都有安全生產月活動,這里也不再贅述。
金融與物流結合成為金融物流新業務的風險,不僅僅是金融與物流兩方面風險的簡單疊加,而且由于增加了融資方第三方,三方的法律關系更加復雜,風險大于原來的單方面的風險。從近十年來監管業務產生的風險案例就可以看出,不僅風險大,而且金額大,影響也非常大,往往影響到某個行業的發展。上海鋼材融資風波就是一項典型的案例,涉案金額高達數百億人民幣。所有銀行都被牽連,幾乎所有的大型物流企業也都被牽連,數千家鋼貿企業倒閉。其中的深刻原因已經在探討,今后一定會有真相的剖析。簡單說,就是金融與物流結合以后,雙方對風險的控制都寄希望于對方,以至于缺乏相互監督,過分相信第三方導致了監管的失控。
金融物流業務深層次的風險原因實際上就是中國目前社會發展的根本弊病所在,一是政府部門的管理不作為和分裂割據,以至于動產登記遲遲不能統一,是造成重復質押的根本原因;二是法制不健全,違法成本太低,以至于經營者紛紛相互模仿,造成滾雪球效應。所幸十八屆四中全會已經提出了依法治國的綱領,今后就不會再出現那種無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現象了。
(二)在線風險防控
在線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和各種金融機構、物流企業為了防范原來供應鏈金融服務中的風險而推出的一項新業務,其目的是通過線下線上結合,從資金和物流上都形成閉環,相互制約相互控制,從而避免原來相互推諉職責不明以至于監管失控的局面。
例如中國最大的綜合性物流供應商中國外運長航集團的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就是指中國外運長航集團針對某一類大宗商品(如有色金屬、糧食、橡膠等),開發由生產企業、銀行、物流企業、商貿企業共同參與的供應鏈融資信息系統平臺,制定供應鏈融資規則、流程和標準,在供應鏈內部形成完整閉環融資服務體系。
閉環融資服務體系是指參與融資的生產企業、物流企業、商貿企業,必須將合同(包括訂單)、資金結算、貨物進出倉庫的信息提供給供應鏈融資服務平臺,做到信息及時、準確、透明。平臺對每筆貸款、購銷合同、資金結算、貨物相關信息進行核對,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或采取終止貸款、凍結賬戶、處置貨物等措施。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作為供應鏈管理的第三方大型國有企業,利用其航運、港口、運輸、倉儲服務和監控能力,從進口港裝船、租船、港口操作、內陸運輸一直到對物流園管理進行全程監控,承擔貨物保管;另外,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將會采用最先進技術管理大宗商品物流園,提供高效的倉儲保管、擔保物監管、商品品質鑒定等公共服務,成為供應鏈金融風險防控的基礎和保障。
【供應鏈金融基礎知識介紹】相關文章:
4.什么是供應鏈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