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赤壁懷古》公開課教案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詞人蘇軾之名作。詞作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
教學目標
一、 了解蘇東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詞的特點;
二、 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三、 理解蘇東坡的情感矛盾。
課型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
(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進入主頁面。)
二、 朗讀全文
1、 一位同學讀,正音。
2、 齊讀,感受文章。
三、 疏通詞語
1、 千古:長遠的年代。
2、 風流:有文采有功績。
3、 檣櫓:檣,桅桿;櫓,漿。這里指北軍的戰船。
4、 灰飛煙滅:像灰煙那樣消失。
5、 華發:白頭發。
6、 酹:以酒灑地,用以祭祀。
四、 課文分析
1、 說說你自己對這首詞的感受。
2、 回答下列問題:
上闕
A. 描寫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B.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怎樣?
字詞 特點 角度 修辭 基調
亂 險怪 形 夸張 豪
邁
奔
放
穿 高峭
驚 洶涌 聲 比擬
拍 水石相擊
卷 狂瀾奔騰 形 比喻
雪 水色純白 色
(作者抓住懸崖、陡壁、怒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格調高昂。)
C、對活動在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樣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猶如歷史長河,英雄人物的業績,被淘洗變淡。這些英雄人物現在又在何方呢?不盡的懷念從中可見。“故壘”句具體話懷古的時、地、人。
D、上闕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啟下。
(是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錦繡河山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的英雄人物,而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猛張飛一聲斷喝長板陂上,俊呂布方天畫戟無人能敵,諸葛亮運籌帷幄世所難當!凑故救宋锬樧V〉在諸多英雄中,作者選擇了誰作為詠誦的對象?)
下闕
A、 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怎樣?
B、 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補充: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并同他一齊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后。)
項目 周瑜 蘇軾
年齡 24歲 47歲
婚姻 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華發
職位 東吳都督 團練副使
際遇 功成名就 功業未就
基調 感奮 感傷
C、 怎樣理解這一矛盾(感奮與感傷)?
(結合蘇軾的生平思想來看: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眉山人。二十歲中進士,力圖有所作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場。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寫詩諷刺。結果被新派官員彈劾誹謗朝廷,捕之入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一度遷為翰林學士。又貶惠州,遠徙瓊州。終逝于常州。)
對周瑜的追述表現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D、 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卻短暫,于是有人嘆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時行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借酒消愁,“與爾同消萬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場游戲一場夢”。那么,蘇軾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著?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3、 總結全文
內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昂揚——感奮——感傷——超脫
五、 比較閱讀
1、 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獵》。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 歸結這兩首詞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詞的特征。
角度 特點
思想 積極、樂觀
意境 高遠、壯闊
風格 奔放、灑脫
六、 課堂檢測
1、名稱:詞的全名為 ,又稱 、 、長短句、琴趣、樂章等。
2、分類:按字數分有 、 、長調(>92字)。按節數分有 、 、三疊、四疊。?
3、流派及代表詞人:豪放派,代表詞人有蘇軾、 ; ,代表詞人 、 、姜夔等。
七、 全文賞析(略)
八、 課后閱讀(略)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賞析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內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內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在詞史上,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詞橫放杰出,清曠雄奇,“歌之曲終,覺天網海雨逼人”(陸游《跋東坡七夕詞后》)。然而這樣的作品不多,就數量而言,大都比較婉約。所以南宋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東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詩,溢面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鏡笑春。”這兩種風格似乎都融合在這首詞中,它清婉雅麗,深篤超邁,具有一種叩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此詞上闋寫暮春景色與傷春情緒,然卻作曠達之語。這在一般的婉約詞或豪放詞中是看不到的。夫傷春與曠達,本是互不相關的,甚至是相互對立的兩種感情,然而詞人卻通過一系列藝術形象和流利的'音律把它們統一起來。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既寫了衰亡,也寫了新生,是對立的統一。殘紅褪盡,青杏初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陳代謝,但它給予人的藝術感染卻有幾分悲涼。二、三兩句則把視線離開枝頭,移向廣闊的空間,心情也自然隨之軒敞。晏殊《破陣子》云:“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此處“燕子飛時”一語,正點明了節序是在春社,與起句所寫的景色恰相符合。燕子在村頭盤旋飛舞,給畫面帶來了盎然春意,增添了動態美。于是起句投下的悲涼陰影,似乎被沖淡了一些。“綠水人家”,于幽靜之中帶有富貴氣象。“枝上”二句先一跌,后一揚,在跌宕騰挪之中,表現了深摯的感情,曠達的襟抱。“枝上柳綿吹又少”,與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本應同屬一組,但如果接連描寫,不用“燕子”兩句穿插,則詞中產音調和感情將一直在低旋律上進行。現在把它分開來,便可以在傷感的調子中注入疏朗的氣氛。絮飛花落,最易惹人愁緒。這里不是說枝上柳絮被吹得滿天飛揚,也不是說柳絮已被吹盡,而是說越吹越少。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只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見于言外! ∠麻爩懭耍“尤為奇情四溢”。如果說上闋寫得是在寫景中寄托傷春之感,那么下闋則是通過人的關系、人的行動,表現對愛情以至整個人生的看法。“墻里秋千”,自然指上面所說的那個“綠水人家”。由于綠水之內,環以高墻,所以墻外行人只能看到露出的秋千。不難想象,此刻發出笑聲的佳人是在蕩著秋千。在藝術描寫上有一個藏和露的關系。如果把墻里女子蕩秋千的歡樂場面寫得坦露無遺,勢必索然寡味,F在詞人只露出墻頭的秋千架,露出佳人的笑聲,而佳人的容貌與動作,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與讀者一起去想象,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梢哉f,一堵圍墻,擋住了視線,卻擋不住行人的感情。詞人(還有讀者)想象的翅膀,更可以飛越圍墻,創造出一個瑰麗的詩的境界。這種寫法,可謂絕頂高明。自“花間”以來,寫女性的小詞,或寫其體態妖嬈、服飾華麗,或寫其相悅相思、離悉別恨;然而“類不出乎綺怨”。東坡此詞同樣是寫女性,情景生動而不流于艷,感情真至而不落于輕,在詞史上是難能可貴的。從結構上來看,下闋從第一句到第四句,詞意流走,一氣呵成,直到結尾,才作一停頓。誠如作者平時所說的“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其具體方法則是用的“頂真格”,即過片第二句的句首“墻外”,緊接第一句句末的“墻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緊接前一句句末的“笑”,這樣就像火車之有掛鉤一般,車頭一動后面的各節車廂便滾滾向前,不可遏止。其實按照詞律,《蝶戀花》本為雙疊,上下闋各四仄韻,字數相同,節奏相等。東坡此詞,前后感情色彩不同尷節奏有異,不能算是當行本色,一定是受到移詩律以填詞的影響。因此清人先著批評說:“坡公于有韻之音,多筆走不守之憾。后半手滑,遂不能自由。少一停思,必無此失。”可見詞人才華橫溢,文思暢達,信筆直書,無法控制。晁補之所謂“自是曲中縛不住者”,蓋即指此類而言。
【《赤壁懷古》公開課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及翻譯08-19
公開課《口技》教案設計01-22
公開課《海燕》教案設計07-17
《父親的菜園》公開課教案設計01-23
將進酒公開課教案設計01-22
2017年公開課《貓》教案設計01-23
《將相和》公開課教案設計02-26
《荷塘月色》公開課教案設計09-30
《梅花魂》優秀公開課教案設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