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實體經濟發展與超越思路分析
電商絕非外行或對電商一知半解的人所理解的做個網站,開個淘寶,上個團購就稱為電商,也并非多數人所認為降價、便宜就是電商,時至今日的電商,已經是側重互聯網工具化的“新電商”。那么,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提供今年的實體經濟發展與超越思路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互聯網+的亂象
互聯網是一個極為寬泛的領域,中國人對互聯網的認識應該起源于資訊類的新浪百度再到工具類的網易,到現在火的一塌糊涂的電子商務類淘寶京東等,當然也不能漏掉微信這個“龐然大物”,包括大家都在提及的“云技術”“大數據”“智能互聯”等,短短21年中國的互聯網歷經了1.0、2.0、3.0和即將來到的4.0。
本文所提及的互聯網,也是我們百姓所認知的互聯網+商業服務方面,對生活最大影響的電子商務。
很多企業負責人認為,花小錢做個網站,開個淘寶,注冊個微信公眾就稱為電子商務,花大錢開發個APP就是互聯網+了,這種認識過于簡單和片面,往往是錢沒少花,卻難以獲得預期效益。
而對于老百姓來說,低價的誘惑使得越來越熱衷于上大型電商平臺上去網購,中國消費者灌輸了一種“電商=便宜”的概念,也創造了一個新節日——雙11,更刷出了“1207億”的驚人日交易額。如此大的市場需求誘惑全國大小商家紛紛“觸網營銷”,而在做一段時間后絕大多數企業發現沒什么效果,特別是寶雞這樣的三四線城市99.99%的商家,沒有分到1207億的一杯羹,越來越多的商家特別是本地化服務的商家又選擇團購網站,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電子商務多元化的發展,團購的商家更是“兩家歡喜五家憂,還有三家淚兩行”,于是大多數老板心里已經對電商產生了懷疑的態度。
如果說導致商家“觸網營銷”的原因是消費者網購趨勢的利益誘惑的話,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網購的原因就是便宜!不可否認淘寶、京東就是便宜,商家老板也潛意識認為要互聯網+電子商務化就得降價,就得便宜(當然這也有裝內行的外行瞎忽悠的因素),實則選擇簡單降價的真正經營企業老板未必冷靜分析為什么在全國性大型電商平臺上的產品為什么要比我們在本地城市店內的價格便宜得多???
線上便宜的原因
電子商務平臺是借助物流實現了全國乃至全球跨地域商品貿易,簡言之就是成本優勢,跨地域的成本優勢引發了銷售價格優勢,更何況還省去了層層分銷商分利、店面租金等實體商家的固定成本,要比是實體商家低太多,這種情況下本地實體商家如何與電商打贏簡單的價格戰?當然實體商家也有本地化服務的屬地優勢等,所以互聯網從業10年的我從不相信電商會讓實體經濟消亡。
每當我看到有實體商家在沒有任何降成本的措施下,粗暴大幅降價我就痛心的嘆氣,而看到多個實體商家借助“互聯網+”爭先恐后的打價格戰時,更為這個城市的商業經營生態圈所揪心,你八折我七折,你六折我五折,你四折我三折,最后大家一起夭折。打折本是營銷手段,卻演變為撕(bi)大戰
到這消費者該要罵我了,認為我這是反對打折,是要賺老百姓的黑心錢?其實并不是!!!聰明的消費者都能看明白上圖↑,這個商品原材料成本100元,賣你105元,商家也就賺你5元人工費,100元賣給你就賠個人工成本,如果80元賣給你,你難道不質疑?隨著互聯網信息爆炸,商家暴利很難有(除壟斷),因為行業成本、利潤基本是公開的。相信大家團購消費時都遭遇過服務員甚至老板的冷淡接待,因為沒利潤嘛!
便宜無止境,我是非常喜歡的,但是我們也清楚好貨不便宜,我們應該在確保優質商品服務的前提下追求低價,消費者要優惠更要品質,誰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利潤就沒有持續性的優質服務和產品,這是最簡單的經濟學道理。
所以說,沒有任何有效降成本措施的價格廝殺,最后都是死亡,而真正融入互聯網降低成本的技術手段卻未必有多少人懂得。
外行裝“ 內行”忽悠外行
裝神糊弄實體經濟的互聯網外行在中國是個普遍現象,又有多少前仆后繼的“勇士老板”聽信這些神(gui)話盲目觸網,草草收場呢?然后見人都說,互聯網+電子商務是騙人的如何如何,其實不是互聯網+電子商務騙了你,而是李鬼騙了你,只是不懂互聯網的老板們分不清李鬼和李逵罷了。
想上團購網就得是門店價的85折,這已經讓很多商家重負不堪,竟然還有大神忽悠商家“你應該更降價,7折,不行就6折,干脆5折吧”,如此降價如何保障消費者的“上帝待遇”不打折扣?商家賠錢賺吆喝想賺個流量和經營數據,最后是沒賺錢也得不到經營數據,就像寒冬夜燒錢取暖。
打個比較糙的比喻:一個男人(實體商家)想要一個兒子(預期收益),不能只跟這個女人(互聯網+電子商務)喝個咖啡相個親,更要全面了解女人,并且讓父母等家人(團隊成員)認可并接受這個女人,最終迎娶女人成為妻子,夫妻之后雙方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才能有自己的兒子,否則只能是隔壁老王。
有些商家對互聯網的態度走兩個極端路線,有商家借助互聯網瘋狂打折,一段時間后發現不打折就門庭冷落,打折就顧客盈門,結果就走入了一個惡性魔圈;還有商家對互聯網退避三舍,潛心只做店內線下生意,偶遇一些小的負面消息就被火遍全寶雞刷爆朋友圈,連解釋發聲的平臺和機會都沒有,這種事情屢見不鮮卻未見重視。
走下神壇——將經營數據還給商家
有一些觸網比較早的商家,認為上團購平臺就是電子商務化,團購的功能過于簡單已經不能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和商業發展需求,5年以上的實體商家肯定知道曾經火遍全國的某團購網站,多少商家為之繁榮而 “割肉流血”添磚加瓦,結果就是悄無聲息的退出寶雞,一時間灰飛煙滅,商家的肉白割了血白流了,聰明的商家明白過來了,真正能幫助實體商家的就是建立自己的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將流量入口掌握實體商家自己手中,于是80%以上的商家注冊了微信公眾,用投票、搖一搖等方式,除了吸粉還是吸粉,折騰了一圈卻發現沒吸引多少粉絲。
我倒想問如果全寶雞300多萬人都成為你的粉絲,你能為粉絲提供什么?聘用文案絞盡腦汁發一些帖子?請粉絲喝心靈雞湯還不如請大家喝真雞湯,一個實體商家提供的不是擅長服務卻在干媒體的活。話說回來,真的沒有粉絲嗎?我看未必,粉絲就在那里,只是商家沒有懂得線上線下融合罷了!線上線下其實分不開,線下有到店的'體驗,有和消費者互動的場景。
時間久了,老板也疲憊不堪,貌似互聯網成了雞肋,這是沒有理解透徹“+”的原因,互聯網+不是神器,但卻是利器,被外行忽悠的對互聯網+神化了,遮蓋住了利器的鋒芒。
互聯網回歸工具化,就是幫助商家降低宣傳營銷成本,還有人力資源成本、原材料采購成本、時間成本、管理成本、跨界融合成本其中的一個或多個,實現這些成本的降低才能放心、持續、有效地幫助商家在行業競爭中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或者服務。
例如:會員管理成本,幾乎所有的有會員管理機制的商家都采用芯片卡(磁條卡)等實物卡片,為發行會員卡投入少則一兩萬,多則三五萬甚至更高,還要面臨會員系統不穩定、系統死機、實物卡片數量不足等問題,實物會員卡無非就實現了會員信息管理和會員身份識別、儲值、積分、打折這幾項功能;領取卡片的消費者還不勝其煩的要惦記著消費時記著帶卡,還不能隨時隨地自主查詢自己的消費記錄和余額、積分信息。而早就實現的電子會員卡,比實物卡片的功能更強大,采用的web技術更為穩定流暢,消費者一部手機就隨意消費、自主查詢,還有會員通知和特權優惠,而成本不足一千元,僅這一項就可以幫助商家節約管理成本數萬元,傳統的商家并不知道聰明的商家早已使用。
預約管理成本,去飯店吃飯我們都見過飯店前臺有一個漂亮服務員,一個吧臺一部電話一個本一支筆,電話接受座位預定后手工記錄在本子上,即使顧客“放鴿子”不來也無可奈何,每每見此我都不禁感嘆:互聯網技術如此先進的當下,老板三四千元薪酬聘請的服務員就在干這個簡單重復還會出錯的工作,互聯網在線訂座技術也不過千元成本,僅此一項就可以幫助商家節約三萬元/年以上,由此節約的人力資源可以更好地提高店內的服務質量。按摩、美容、汽車試駕維修保養清洗、餐飲訂座等無法大量同時服務的項目均可以采用互聯網預約管理,根本不需要消費者把每一個都牢記,自己手機就可以在線預約,到店手機就可以消費,還支持線上支付和線下支付兩種方式,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降低了自己的成本。
還有很多工具化就不一一贅述,這不是在臆想未來,針對實體經濟的近50項智能化互聯網工具早已實現統一商家平臺,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輕易的實現在線查詢、預定、消費、支付、核銷、積分、打折、文化感知等,更能借此獲得真實有效的店內經營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更科學地經營商業,寶雞已有實體商家采用這類先進的解決方案。
互聯網+電子商務的上半場是跨地域營銷,對中小城市實體店所帶來了多方面的沖擊,2016年已經進入的互聯網+的下半場,那就是互聯網回歸工具化。實體空間的價值正在回歸,用戶流量的水籠頭,將戲劇性地發生逆轉——由實體企業自己掌握,而不是互聯網企業。流量入口的實體化,用戶體驗的真實化、互聯網的工具化——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就是互聯網的下半場。
所以說,互聯網對實體商家經營而言,應該是走下神壇的工具,合理使用互聯網工具掌握自有產業的經營數據,根據真實數據科學決策,不斷創新方是出路。
實體商家的新電商思維
在經濟下行、資本寒冬、互聯網意識爆棚的的當下,原有的那套純電商玩法越來越難走,屬于吊絲的免費經濟已經翻篇,新技術不斷搶奪流量入口,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升級,在已經來臨的注重品質和服務的時代,實體經濟的“新電商”概念呼之欲出。
實體經濟大部分面臨的是區域經濟,而區域經濟又注定很難走向全國,實體商家是本地服務的產品專家,卻不是趨勢下的互聯網+電子商務專家,如何利用現有條件抓住新電商紅利窗口期,加速實體經濟發展?
新電商是創新的實體經濟,以互聯網工具,實現數字化發展,促使BBC向SCB模式轉變,實行爆品+品牌策略,實現實體經濟生態化。
新電商思維,要實體商家老板明白“兩事三好四要”,兩事:賣好貨,聚流量;三好:出好產品、做好文化、用好工具;四要:要粉絲、要互動、要賣貨、要口碑。
最近寶雞很火的某銅鍋涮火鍋,在大環境“遇冷”的狀況下卻越來越火,一個不知名的小店短短兩個月讓排隊吃飯成為常態,朋友圈的圖片、視頻比比皆是,那是運營者“會運營”的成果,“排隊一分鐘優惠一塊錢”的策略給予了排隊顧客的心理慰藉,與海底撈的排隊服務有異曲同工之妙,店內活動接二連三,如此運營不火才不正常。當然,每天會員特權的享受卻要求出示實體會員卡實為不便,如果轉化為電子會員身份識別,不僅讓利會員、特權會員、方便會員,還更利于網上傳播,讓更多的人一鍵成為會員,立即享有會員特權,使市場影響效益更大化。
互聯網+是個持續性創新工作
不涉及互聯網可不可以?明確的說,不可以,實體商家的創新成功與否,不在于互聯網公司發展多塊,而在于實體經濟如何更好地擁抱和使用互聯網的創新。未來已來,寶雞是關天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城市,未來的發展將從東部沿海的“內陸腹地”轉變為一帶一路新亞歐經濟“橋頭堡”地位,這就需要實體經濟更看準趨勢,合理選擇順應潮流的發展方案。
電商的核心其實是營銷及打造品牌概念,對自己的企業、品牌、產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定位,對互聯網電子商務要有全面準確理性的認識,對涉足電子商務領域要有成熟的規劃和長遠的眼光,注重選擇實效的互聯網技術功能,借助技術力量實現實現從流量到銷量的轉化,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終目的。
全國乃至全球成功案例只可參考,這些成功有特定的因素和獨有的優勢,很多企業負責人受到很多所謂“專家”的誤導,思想很難轉變,生搬硬套很難獲得預期收益,在做一段時間后發現沒什么效果,于是心里已經對電商產生了懷疑的態度。
說到這,我遇到過一些老板就曾提出過,我做了十來年這行業了,怎么面對互聯網的沖擊我就節節敗退呢?我也想+上互聯網,可怎么+都不對!很多企業之所以觸網不成功,并非他們沒看到趨勢,而是面對互聯網+電子商務猶豫不決遲滯不前,這樣的企業負責人既沒有好好經營傳統商業的勇氣,也缺乏痛責改革融入互聯網的決心,無法承受短期的誘惑和壓力,從而左右搖擺,瞻前顧后,不能用創業的決心去+互聯網。
高新天下匯的楊翔豆皮涮牛肚,不算新店,不是新產品,但是開啟了新思維,建設自己的官方微網站,支持點餐、套餐和電子抵用券、電子會員卡的使用,也可以到店消費后在微官方網電子買單,凡線上消費顧客均贈送首映影院電影票,消費者間接獲得了75折的優惠,商家在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便捷服務的同時獲得了經營數據留存,經過一段時間后經營決策將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出更科學的方案,生意只會越來越火。
通過互聯網工具化優勢,提高本店商品服務品質,提高店內客流量和客單價,幫助經營數據留存,從而做針對性的用戶服務,挖掘出消費新價值,這對于線下零售是至關重要的。“唯有實現幫助實體店提高自身運營能力,關注品質,增強實體優勢,服務好顧客才是振興實體店之路”。
【2017實體經濟發展與超越思路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