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床執業醫師助理考點:腦栓塞
腦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種栓子(如心臟內的附壁血栓、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脂肪、腫瘤細胞、纖維軟骨或空氣等)隨血流進入腦動脈而阻塞血管,當側枝循環不能代償時,引起該動脈供血區腦組織缺血性壞死,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腦栓塞常發生于頸內動脈系統,椎-基底動脈系統相對少見。腦栓塞約占缺血性腦卒中的15%-20%。
腦栓塞指體內各部位的栓子,通過頸動脈或椎動脈,阻塞腦內血管,造成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缺血壞死及腦功能障礙。約占腦梗死的15%。
(一)病因
常見的有:①心源性栓塞(占60%~75%):最常見,主要是房顫(附壁血栓脫落)、細菌性心內膜炎、二尖瓣脫垂。
②非心源性栓塞(30%):主要是肺靜脈血栓、寄生蟲蟲卵、癌細胞、空氣等。
(二)診斷要點
主要有:①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
②有原發病的表現。
③發病急驟,多無前驅癥狀。
④出現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梗塞癥狀,以偏癱或局限性抽搐、失語、偏盲等大動脈閉塞癥狀為多見。大多數意識清楚或輕度意識模糊,栓塞主干動脈出現大片腦梗死時有頭痛,嘔吐和意識障礙。
⑤腦脊液一般不含血。如有少數紅細胞則考慮出血性梗死。
⑥CT梗死區低密度影,有高密度影時提示出血。
⑦MRA可發現頸動脈及主動脈狹窄程度及栓塞血管部位。
(三)治療
腦部病變的防治基本與腦血栓形成相同(見前節)。特別注意:①復發率高,因此有效預防很重要,如房顫的復律和抗凝治療,病因處理等。
②氣栓處理應采取頭低位、左側臥位。
③心源性腦栓塞后2~3h內,可用較強的血管擴張劑,如堿靜脈滴注。
④CT顯示出血性梗死或腦脊液中含紅細胞或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者禁用抗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