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床執業醫師考點:疾病的概念
疾病可分為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心里感到不適如火,人就得病了。由自體內遺傳系統存在疾病基因或環境刺激因素等的作用下引發或誘發生命機能發生有害改變。引發代謝、功能、結構、空間、大小的變化,表現為癥狀、體征和行為的異常,稱之疾病。疾病也可通過藥物或手術來減輕或消除。普通疾病的診斷治療常見而容易。人類遺傳病是由受精卵或母體受到環境或遺傳等的影響,引起的下一代的基因組發生有害改變產生的疾病。稱之遺傳病。近親或有血緣關系的夫婦也會生下遺傳病患者。
根據目前對疾病(disease)的認識,可將其概念歸納如下:
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病因的損害性作用下,因自穩調節(homeostatic control)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在多數疾病,機體對病因所引起的損害發生一系列抗損害反應。自穩調節的紊亂,損害和抗損害反應,表現為疾病過程中各種復雜的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異常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使機體各器官系統之間以及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發生障礙,從而引起各種癥狀、體征和行為異常,特別是對環境適應能力和勞動能力的減弱甚至喪失。
上述概念、概括了疾病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疾病是有原因的。疾病的原因簡稱病因,它包括致病因子和條件。目前雖然有些疾病的原因還不清楚,但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遲早總會被闡明的。疾病的發生必須有一定的原因,但往往不單純是致病因子直接作用的結果,與機體的反應特征和誘發疾病的條件也有密切關系。因此研究疾病的發生,應從致病因子、條件、機體反應性三個方面來考慮。
第二,疾病是一個有規律的發展過程。在其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之間往往有一定的因果聯系。掌握了疾病發展變化的規律,不僅可以了解當時所發生的變化,而且可以預計它可能的發展和轉歸,及早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第三,疾病時,體內發生一系列的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變化,并由此而產生各種癥狀和體征,這是我們認識疾病的基礎。這些變化往往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但就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變化是疾病過程中造成的損害性變化,另一種是機體對抗害而產生的防御代償適應性變化。
第四,疾病是完整機體的反應,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器官或系統)有它特殊的變化。局部的變化往往是受神經和體液因素調節的影響的,同時又通過神經和體液因素而影響到全身,引起全身功能和代謝變化。所以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應從整體觀念出發,辯證地處理好疾病過程中局部和全身的相互關系。
第五,疾病時,機體內各器官系統之間的平衡關系和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平衡關系受到破壞,機體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降低,勞動力減弱或喪失,是疾病的又一個重要特征。治療的著眼點應放在重新建立機體內外環境的平衡關系,恢復勞動力。
所謂病理過程(pathologicalprocess)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異常變化。例如闌尾炎、肺炎以及所有其他炎性疾病都有炎癥這個病理過程,包括變質、滲出和增生等基本病理變化。病理過程可以局部變化為主,如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炎癥等,也可以全身反應為主,如發熱、休克等,一種疾病可以包含幾種病理過程,如肺炎球菌性肺炎時有炎癥、發熱、缺氧甚至休克等病理過程。
【臨床執業醫師考點:疾病的概念】相關文章:
臨床執業醫師考點:免疫性疾病03-21
臨床執業醫師助理考點:疾病癥狀03-23
臨床執業醫師考點:營養性疾病03-25
臨床執業醫師考點:循環系統疾病03-21
臨床執業醫師助理考點:等長調節的具體概念03-25
臨床執業醫師考點:貧血03-23
臨床執業醫師考點:栓塞01-06
臨床執業醫師助理考點:呼吸系統疾病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