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驢得水》影評:女權意識的覺醒
去年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驢得水》,讓任素汐再火了一把。如今,她的另一部電影《提著心吊著膽》即將上映,我們不免回想起她在《驢得水》中飾演的張一曼,她是個悲傷的故事,是一個擁有超前女權意識的人被毀滅的故事。
目前我心目中的國產片年度最佳頒給了《驢得水》,這是一部從笑點淚點臺詞配樂到思想都無可挑剔的喜劇。
很多喜劇的內核,往往是悲劇,《驢得水》也是這樣,用黑色幽默手法講了一個很悲傷的故事,它海報上寫了一句話“講個笑話,你可別哭”,不好意思,我哭了。
《驢得水》的故事題材非常敏感,“品行不端”的鄉村小學教師欺上瞞下騙取公餉,看完后暗暗吃驚,這電影略符合國情吶。電影里很多橋段,都可以從現實中找到參考系,觀眾會心一笑,堪稱大型魔幻現實主義,它得以過審公映讓人不禁感慨“審查制度愈發明朗化了啊”。
不過,今天我想討論的并不是題材的敏感,而是電影里面展示出來的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性壓迫。女主張一曼,是一個性觀念很超前的女人,在開放的城市里見誰睡誰,到了落后的小鄉村同樣逮誰都帶上床,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先睡他一覺再說,所以,遇到搞不定的男人,她邪魅狂狷地一笑:“讓我睡服他!
可是,要跟張一曼上床,必須看她的心情,她不是隨時待命的,她也不是可以跟一個人一直睡下去的。男同事跟她睡過之后動了情想娶她,一曼反問:“你覺得我是那種可以跟你過一輩子的人嗎?”銅匠跟她睡過之后也死心塌地,一曼坦蕩蕩地承認睡銅匠不過是為了發泄欲望。這就是,她只想走腎,你們卻走了心。
大部分女權主義者看到這里應該已經沸騰了,“這才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波伏娃恐怕也想跟張一曼來個惺惺相惜的擁抱吧。
《驢得水》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42年,那時候新中國還沒有成立,而張一曼的女權意識大概超前了100年,你們知道,走在時代前面的人,要嘛向時代妥協,要嘛被庸眾打倒。張一曼也不例外,因為她超前的女權意識,對于男人來說,實在是太不可控了,她這么不聽話,怎么辦呢?那么就利用權力來教訓她吧。
縱觀歷史長河,按照國際通用定律,男人想要簡單粗暴地得到或懲戒女人無非利用兩樣東西——權力和金錢!扼H得水》里的張一曼也遭受了同樣對待,那些被她睡了的男人,因為后來無法得到她,就利用權力去羞辱她、去詆毀她、去毀滅她。男同事娶不到她,就罵她是個人盡可夫的低下婦女。很好,“低下婦女”一詞是男權社會壓迫女性的慣用詞匯,一個女人利用自己的美色睡了足夠多的男人,人們就會給她貼上“低下婦女”的標簽,對她指指點點,男的對著她意淫,女的對著她唾棄,這些人在罵低下婦女時都假設自己是圣潔得沒有性欲的白蓮花,我們把這種針對女性的語言暴力稱之為“低下婦女羞辱”。
而反觀男人,如果一個男人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或者顏值睡了足夠多的女人,在男性朋友圈中他會倍受追捧,可以到處傳授泡妞絕技,這世界甚至還出了一門專門教人泡妞約炮的學科叫做“PUA(泡學)”。信奉PUA的男人,把睡了幾個妞作為自己的勛章,四處炫耀,甚至有把“百人斬”作為人生目標的男人。同樣是四處上床,為什么這些男人就不會受到社會的唾棄呢?這就是一種雙重標準,是時候給男人穿上貞操帶了。
低下婦女羞辱,無非是因為得不到、或者無法持續得到。男性罵一個女人是“低下婦女”,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她不可控、不順從、不乖乖接納自己的欲望,尤其是看到其他男人可以睡她而自己睡不到的時候,更加憤怒。而女性罵一個女人是低下婦女,是因為該女人可能比自己更加貌美、得到了更多男性的寵愛,在男權社會之下,很多女性把男性的寵愛作為對自己的加持。要重點批判的是,有一部分男人,把人家睡了,先是到處炫耀,然后還口口聲聲罵人家“低下婦女、低下婦女”,這種翻臉不認人的男人真應該拉去浸豬籠呀。
在電影里,小人得逞,張一曼被毀滅了,她被人言毀滅、被落后的性觀念毀滅。而在現實中,這種“低下婦女羞辱”還在四處蔓延,人們不接受女性擁有性自由的權利,還有人認為貞操是女人給婆家最好的嫁妝,更有甚者把性看作一件骯臟的事情。人們為什么連自己最原始的本能都不敢面對呢?在合法的前提下,成年人對于自己的身體,擁有最高支配權,無論你是男是女,無論你性開放、還是性保守,無論你的貞操留給誰,無論你睡了多少個人,只要你開心你愿意,他人沒有資格對你的性觀念指指點點。只有敢于直面本能,才能直面人生。
大家都說《驢得水》通過一個黑色幽默的悲劇反映了很多社會問題,內涵深刻,有很多梗。我之所以覺得它沒有那么好(不是不好),倒不是因為他要反映的問題有多么俗套,盡管它確實不算新穎。通篇就是在講述中國百年不衰的話題——公飽私囊、貪腐,以及由此揭示出人性的貪婪與軟弱,話題不新穎。通過幾個初衷很好,自發辦希望小學的小人物,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連串故事來表達這個主題,也是常見的題材,所以角度也不獨特。但故事的敘述方式相對獨特,有許多黑色幽默的成分,以及想到用一頭驢作為欺騙上級,吃空餉的切入點,來引出環環相扣的情節,這個算是本片相對新穎和出彩的地方。
但我最持保留態度的,恰恰是關于人性的揭露這部分。好的作品,不管你要揭露人性多么丑惡,或者展示多么偉大的部分,都要符合前文他/她所做的事情,以及由此體現出來的人物特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以貫之。
任素汐不美,卻讓你過目不忘。一曲《我要你》,一邊剝豆莢,那氣息,迷魅得驚心動魄。所以說有的人,也許不漂亮,甚至不夠好,但是她生動,就足以打動你,讓你無法抗拒她的魅力。反之即便再美,但是如同一杯白開水,喝起來也是淡而無味的。而且我所認識的張一曼,是一個默默做著好事,卻任由別人往自己身上潑臟水的人。她對老裴的拒絕是因為她曾經受到的傷害,而無法給對方安定的生活,她對鐵匠的傷害只是為了讓他盡快從夢境中醒來,踏實回去跟老婆過日子,只有這樣的生活才適合鐵匠。她張一曼只能是隨風飄散的浮萍,自由而謎樣,不為任何人停留。
試問這樣一個曾經歷他人所不知的坎坷挫折,敢于在人前放蕩不羈,任何誤解委屈都一笑而過,內心如此堅貞的女性,會因為頭發被剪得慘不忍睹,遭到最惡毒刻骨的辱罵,以及差點被欺負,就精神完全崩崩潰,變成瘋子,甚至自殺?頭發剪了還能再長,是差點而不是已經被欺負,而那辱罵于她張一曼是第一次聽到?
試問像周鐵男那樣錚錚鐵骨的漢子,敢于在特派員面前袒露真相承擔后果,敢于當所有人都在金錢與權勢面前低頭的時候,不受威逼利誘,勇敢地站出來保護弱小,維護正義,怎么會因為差點被一槍打死就怯懦至此?你說他醒來之后不敢反抗默默離開,我信;再次遇到有人要欺負一曼,掙扎一下不敢上前,我也信;但是像條狗一樣趴在士兵腳上磕頭求饒,痛哭流涕;以及在最后和孫佳的對話中人生觀價值觀的完全顛覆,真的讓人難以接受。他至少應該痛恨自己的軟弱吧,他至少應該懷念過去那個堅持原則不貪生怕死的自己吧,他為了生存不再有勇氣可他至少還保留著明辨是非的能力吧。
試問一個那么憨厚可愛,真情流露的裴魁山,就因為張一曼的一句“我錯了,我以后不再招惹你了”,就變得對張一曼恨之入骨,說出那么惡毒傷人的話?變得為了金錢喪失了良知與道義?也許他覺得自己被愚弄,被深愛的女人傷到了自尊,可是這種程度的拒絕,在生活中不是很平常的嗎?這個人性的突然滑坡與原形畢露,我覺得片子沒有給到一個合理的契機,跟解釋。
試問一個單純得像白紙一樣的鐵匠呂得水。連親熱都需要人教,一曼對她來說就像女神一樣美好而遙不可及,她賜予她的那一縷頭發,就像他所以為的他們之間的愛情那樣圣潔不可侵犯。即便最后被深深傷害,作為一個老實巴交的鐵匠的單純和憨厚也不至于蕩然無存吧。當他坐在講臺上說出“我現在不一樣了,我以前被人看不起,就是因為不學習”,我以為他真的要成為一個傳奇,成為一個要改變全片走向的偉人,沒有想到基調一轉,還是個丑陋可笑的矮子,報復和貪婪的嘴臉甚至比其他人還要猙獰可怕。
就我個人的理解,既然這里點題說到了讀書,又出現了學習前后的鐵匠鏗鏘有力的對比,完全可以把他塑造成一個正面的,令人刮目相看的角色。佳佳一直在教他,教出一個從知識到思想都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的特匠呂得水不是很合理,也很精彩嗎,并且能讓片子有更正面的立意。
如果說裴魁山的轉變不過因為他本性如此,鐵匠的轉變是因為他原本就處于愚昧麻木的最底層,遭受了連番的侮辱之后,更加偏執地向往物質的富庶與精神上的被尊重,以至于喪失了純真善良的本性,這兩個人的轉變還多少能夠理解的話,那么周鐵男和張一曼的受到打擊之后的突變,就真的讓人不能接受了。讓他們從原本精神上的巨人,一下子就變成了怯懦的矮子。就跟發生了基因突變一樣。
也許你會說,你被人拿槍指著腦袋過嗎?你被人百般驚嚇過嗎?你站著說話不腰疼。沒錯,我是沒有。但話要那么說的話,這世界上所有的丑惡、自私、背叛、逃逸就都說得過去了。不可否認,這世界上確實是有“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的。他們不是僅僅存在于神話傳說里,也不是僅僅存在于抗日戰爭的歷史里,他存在于我們身邊,那些見義勇為哪怕失去生命的人,那些所有人都默默自我保護敢怒不敢言,但仍然勇于孤零零站出來,挑戰不公與強權的人。
你周鐵男和張一曼可以不是這樣的人,如果你們原本就不是。但是你不要讓我覺得,我看一部電影,所有人當中最高大、最勇敢、最正義,也最讓我心疼的人,到最后,也只是個笑話,那樣我會覺得自己被騙了。
這讓我想起周末即將去玩的一個游戲,我們將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法官給我們的一個重要提示就是,“你不要做出不符合這個人物性格的選擇”,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劇本給了你前文,給了這個角色在前文所做的事情,和他所表現的性格,你可以自由發揮,故事可能向任何一個方向發展,但大前提是,不管發生什么狀況,不管他做出什么反應和選擇,那是他會做的,與之前的他一脈相承。因為前文已經賦予了他生命。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因為你想反應什么問題,你想反應人性的自私與軟弱,而逼迫人物去做出可能不太符合他個性的選擇,那么是否有點本末倒置。他是不是真的是個好作品,是不是真能證明你的論點,都有待商榷。
好的作品,也許會讓人看不懂,但是即便你有再多的梗沒有聽明白,再多的鋪墊沒看懂,也不影響你看的過程非常享受,看來心中大為贊賞,只不過需要去多翻幾篇影評和解釋,弄明白所有的深意之后更加醍醐灌頂,大為驚嘆!比如當年姜文導演的大作《讓子彈飛》。所有前文的臺詞都在后文完美交代與銜接,只不過我們可能第一遍真的好多地方沒搞懂,但毫不妨礙我們對它的欣賞。而《驢得水》其實并沒有太多讓你看不懂的梗,只是有一些相對隱晦的玩笑,和詼諧的表達。但是我在看的時候卻會心生疑惑,問自己“會這樣嗎?事情會這樣發展?”而且張一曼為什么會變得這樣表面放蕩,當年在街上究竟發生了什么,到最后也沒有前后呼應的交代。
關于校長,我沒有太多想說的,一個不惡不善,不卑劣也不高尚,不貪婪也不無私的老好人。在危急時刻,并不能真正無私地堅持原則與保護身邊的人。巨大的誘惑面前,他們所有人所謂的大局,并不是為了學校,為了孩子,還是為了自己的那點私利罷了。
《驢得水》當中,幾乎沒有誰對誰有真正忠貞的愛情、友情,沒有誰有真正的信仰、善心,就像佳佳最后打開的那個箱子,鐵男對他的愛,以及所有的熱情與信仰,都隨著那五彩斑斕的彈球,滾落山崖,隨風飄散了。只要你遭遇了變故,不管它是否事關生死,或大或小,你都會變成一個精神完全崩潰,嘴臉萬分丑惡的跳梁小丑。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過于悲觀,不夠陽光。
所以在最后,我看到全片唯一的一個亮點,只有孫佳。她從始至終的選擇,都符合她正直善良的個性。當然,那個特派員也符合,他從始至終都是丑陋的。
據我所知,這是兩位非常年輕的導演的作品,還是稍顯稚嫩,想要反應問題和表達意境的痕跡還比較明顯,無論如何都應該鼓勵新生代的導演,能拍出這樣的作品,實屬不易。而且他引發了所有人的思考,哪怕是不同的意見。單從這一點,它就是一部好電影。而后想起它是由一部舞臺劇改編的,那么所有的夸張都有了落腳點。畢竟舞臺劇和電影的表現形式原本就不同,電影需要真實,而舞臺劇原本就需要放大。
【《驢得水》影評:女權意識的覺醒】相關文章:
影評的寫作要求07-17
編導專業《臥虎藏龍》影評09-29
編導考生影評技巧06-25
《摔跤吧爸爸》影評12-26
《后會無期》影評08-22
《美國往事》專業影評10-10
《辛德勒的名單》影評范文05-26
電影《1942》編導影評07-31
《阿飛正傳》編導影評08-24
驢的養殖技術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