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影評范文
如何寫好影視評論?首先要有正確的立論;其次要有一定的理論色彩;然后要有獨到、深刻的見解;最后要有點影視專業知識。下面是《辛德勒的名單》影評范文。
《辛德勒的名單》作為第6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是由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科內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影片真實的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通過各種方式,用盡財產保護1100余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故事。故事情節真實感人,讓觀眾深受觸動。其中的音樂運用,奧斯卡·辛德勒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鏡頭的運用是我最欣賞的三個方面。
電影的開篇,一個普通的猶太人家庭在低聲吟唱著圣詠曲,微弱的燭光漸漸熄滅,一縷白煙緩緩升起,慢慢變成火車轟鳴的煙霧。1939年9月,德國武裝在兩個星期內擊敗了波蘭軍隊。希特勒下令猶太人登記全家人口,重新安頓集居到各大城市,每天有一萬多猶太人從鄉村抵達克拉科夫。由于德國的閃電戰,無數的猶太人遭受厄運,這也是辛德勒名單的起源,影片開端氣氛便是十分嚴肅深沉的,這也和二戰本身的沉痛性有所關聯。
辛德勒最初的登場,是在一次高級宴會。一個中年男子優雅的抽著煙,望著不遠處鄰座的女子,眼光深邃。但其實,他是在打探著女郎身旁的德國納粹軍官,并試圖通過這次宴會,進一步的接觸納粹黨高級將領。戰爭時期,軍商不分,此時的辛德勒做為一名德國企業家,無時不刻不在尋找著掙錢的機會,但他卻沒有料到,起初為了利益而建立起的人脈,卻救了一千余人的性命。
辛德勒勸說猶太人史丹和其他一些投資商,共同組建了辛德勒工廠,并且在他的經營方式下,效益蒸蒸日上。然而,當猶太獨臂工人向辛德勒親自表示感謝的時候,辛德勒卻透露出了不屑,雖然這是他工廠的工人,但卻近乎不能為他帶來利益,作為一個商人,辛德勒是稱職的,但這也證明了最初的辛德勒,只是一個普通的工廠老板,很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
1942年冬天,克拉科夫猶太人區,波蘭人與波蘭猶太人這時已經被明確的化分開來。由中心街道將猶太區分成兩半,右邊是A區,是公務員、生產工人的居住場所,生存環境要相對良好。左邊是B區,是多余的勞工,老弱殘疾等人的居住地。這種嚴明的人種區分印證著二戰時期濃重的民族主義色彩。
1943年3月13日,希特勒準備屠殺猶太人。事實上,入侵波蘭后,戰爭的進程深入使得希特勒不再滿足于驅逐、分隔猶太人,而想實行“徹底”的種族滅絕,于是,被稱為“最后解決”的大屠殺開始了。除了黨衛隊特別行動隊自身外,還有募招當地警察和反猶的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帶頭的還往往是些教員、醫師或教士之流。他們的殘暴比德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得不說,這是波蘭人的悲哀,或者,是人類的悲哀。
在山頭上騎馬駐足的辛德勒靜靜的看著下面異常混亂的街道,在黑白顏色的人群中,一個衣著紅色的小女孩兒在其中快速的毫無目的穿梭著。值得一提的是,全片只有兩種色調,黑與白,所以,這個紅衣小女孩兒顯得特別的醒目。在由童聲合唱組成的低沉背景音樂中,小女孩兒身上的紅色代表著生命,盡管它看上去是那么的脆弱,但小女孩卻暫時躲過了劊子手們的屠殺,不禁讓人覺得有一絲欣慰。然而經過搜查,德軍還是發現了躲藏起來的猶太人。一陣掃射,黑暗樓道里閃著刺眼的白光,那是死亡之光。就在這充滿了血腥味道的人間地獄,一名軍官竟然“饒有興致”的彈起了鋼琴,琴聲急速而短促,和密集的機槍掃射聲構成了一道“完美的合弦”。兩個德國兵聞聲而來,卻討論起彈奏的是巴克還是莫扎特。靜靜的城市,只有射擊聲與鋼琴聲來回作響,鋼琴音色的優美深深的諷刺著行為的殘暴,這種映襯的藝術手法,無疑為影片增添了十足的意蘊。
這時,影片中的第二個關鍵人物出現了,他就是黨衛軍司令官阿蒙•戈特。阿蒙•戈特這個人物,起初也是一個殘暴,冷血的純正德國納粹軍官。他曾經將越獄人同營的人排成一隊,隨意槍殺,最終將列隊的人通通殺掉,整整25個人。鏡頭前的歌德上尉面目猙獰,臉上沾滿了飛濺血跡。他不懂得什么是仁慈,只是將殺人當作一種游戲,一種狩獵。但在上尉別墅的那一晚,成了整部電影的轉折點。辛德勒主動與阿蒙在陽臺閑聊,并勸導阿蒙什么才是真正的權利,即——權力是,有足夠理由去殺一個人,但卻不去殺,而是赦免。首先,此時的辛德勒,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商人。為了能夠拯救更多猶太人的性命,他不惜觸犯元首的種族法規這一致命條例。其次,上尉阿蒙,也開始對權力的真正含義進行思考,或者說,他內心中殘存人性,也漸漸透露出來。
然而,作為黨衛軍分部的司令官,阿蒙并沒有能力違抗希特勒的意志,屠殺仍在繼續,各種慘無人道的死亡方式每天都在上演。1944年4月,在克拉科夫和普拉紹夫猶太人居住區中被殺害的猶太人已超過一萬。阿蒙•戈特奉上級之命挖出早已埋葬的尸體焚化,并把剩下的猶太人運往奧斯威辛集中營。在大街上行走的辛德勒用手拈起從天上落下散在車上的“灰塵”,這并不是普通的“灰塵”,而是焚尸后從煙筒冒出的骨灰。辛德勒深知其中利害,他明白,一旦自己的工人進入集中營,將面臨什么樣的命運。奧斯威辛集中營,這個駭人聽聞的名字,已經有無數的猶太人喪命在那里。那高高聳立的煙囪,四溢的毒氣,無不是地獄的象征。
黑白鏡頭中,一輛運尸車上赫然出現了影片開始那個穿紅衣的小女孩,辛德勒看在眼前,捂著嘴悲痛萬分,這時,他做出了一個偉大的,足以拯救生命的決定:他要將他的工人們,全部帶回他的家鄉——布倫利茲•捷克斯洛伐克,改變這悲慘的命運。工廠里,整夜未眠、眼睛紅腫的辛德勒開始實施他的計劃,讓史丹打印他念出的名字,“More、More…”,辛德勒不斷的念著記憶中的人名,打字機飛快的印出鉛字,“300、450、600、800…”這就是著名的“辛德勒名單”,所有的代價就是送給阿蒙一箱箱厚重的'鈔票。 雖然,因為資金原因,名單最終止步在1100余人,辛德勒也因此傾家蕩產,一貧如洗,但這份名單換來的卻是無數人的生命。辛德勒,這個“失敗”的商人,已然變得偉大,充滿了人性與博愛。
費盡周折,辛德勒終于在家鄉與自己的工人們相遇,雖然此時,他已經傾家蕩產,一貧如洗,不再是工廠的“經理”,但他所贏得的愛戴,是純粹的。工人們對他的善舉,將永銘于心。這時,收音機里傳來了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宣告了這場毀滅性的戰爭的結束,人類的苦難,已經要走到了盡頭。工人拔下金牙,打造成一枚戒指,作為感謝辛德勒的禮物。然而,辛德勒卻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的當中,其實他可以再努力一點,拯救更多人的生命…的確,或許這個數目并不是極限,但這份名單的價值,不是由人數的多少而決定的。這份辛德勒名單,是人性與愛的象征,是無價的。
人物形象分析
辛德勒的行為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是英雄形象,但他也并非最初的動機就是拯救猶太人,也是十分巿儈與唯利是圖,他的性格中除了商人的現實,也帶有一點惻隱的俠意色彩,他的小聰明和狡黠讓他發了一筆談不上是光彩的戰爭財,卻也讓他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事跡,只是這一路上,固然有人性道德的覺醒,卻也有些騎虎難下,無心插柳的無奈,這也是辛德勒這個角色引人玩味之處,他的救人有“為人”也有“為己”的動機,而在整個過程中兩者的比例一直在省思調整著,辛德勒并非一開始就一個英雄,斯皮爾伯格沒有將他神話,反而表現他更多的是如何去由“為己”真正的做到“為人”,由此引申開去的是戰爭給我們帶來的是什么,而我們又是否從已經生過的戰爭體會到了和平的重要性。
鏡頭的運用
本片中又很多不固定的鏡頭,特別是在幾次猶太人被“打包上車”進行“特殊處理”時前的鏡頭運用。時搖時晃的鏡頭即模擬出了當時猶太人心中的恐慌與不安,又帶給了觀眾一種緊張與擔憂之感。仰拍的角度一般都是表現拍攝者的態度,但本片卻不同,更多的仰拍鏡頭都是從猶太人的角度出發,給觀眾一種身歷其境,與猶太人一起受壓迫,整日生活在恐慌與高度緊張的狀態之中。
色彩
本片的另一大亮點就是色彩了運用,在排除了技術設備的問題后,以黑白為主色調的的畫面就是導演斯皮爾伯格給我們的又一件禮物了!景咨吭谖鞣轿幕,白色象征純潔;即使在某些亞洲文化中,白色也象征死亡!竞谏亢谏,但在本片中,意指死亡,危險和邪惡。身著紅衣的童真小女孩是整部影片中堪稱具有電影史上“里程碑”意義的一筆。即使戰爭中唯一光明的體現,更是片中屠殺猶太人血腥的又一次渲染及最終喚醒辛德勒人性的鑰匙。紅色的衣著,即是正義的體現,又是邪惡的渲染。這不可謂不是導演的又一次高超技能的展現!缎恋吕彰麊巍分忻麊纬霈F了三次,第一次,在火車站前,猶太人第一次點名,這是厄運的開始。其中,對打字機的特寫及其音響的配置對表現名單的恐怖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使其與片中的第三次“名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樣的變現手法、卻是人看到的是生的希望與死的慘烈之間的差別。
音樂運用
“辛德勒的名單”具史詩的格局和撼人的情緒,同樣的,本片的音樂作者約翰·威廉斯對影片配樂的創作也選擇了用真摯無華的追思,去思考和感受這個歷史的傷痛,以及在其中所散發的人性力量。片頭在辛德勒第一次走進舞會結交軍官時。舞曲《por_una_cabeza》作為背景音樂充分的體現出了二戰時期德國上流社會的荒淫與奢華,消遣與萎靡。更巧妙的運用了探戈時急時緩的舞曲特點,表現出辛特勒處事圓滑,善于交際的性格。在全片開頭就揭示了其后故事發展的背景!禩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主旋律的第一次出現在影片使用畫外音交待猶太人搬遷的時候。旋律樸實、平緩卻使人心中內心百感交加,沒有對歷史的太多的控訴,更多的是對歷史的反省。內斂卻著實深刻。在在最后辛德勒逃亡時最顯凄涼,淪為戰犯,靈魂在“辛特勒的猶太人”送的金戒指中徹底得到了升華。曲風溫婉,惆悵。平靜卻又沉痛的不停吟誦著戰爭的殘酷與悲哀。
電影中,有一些片段值得我們進行深思。當猶太人因為最后的限定日期而不得不搬離居住地時,年輕的納粹兒童高興歡呼,慶祝這群“骯臟”的人遠離自己。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很深刻的諷刺,雖然他們只是孩童,卻已經在骨子里樹立起了人種不平等的理念,這無疑是使人心碎的。其次,德方對猶太人進行職業鑒別,并以此作為是否頒發藍卡的依據,但一個教授人文,歷史的大學教授卻并不能獲得此種藍卡,不禁讓人唏噓不已。德國對其他國家的侵略,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軍事的侵占,更是一種文化的破壞。從古至今,因為戰爭,而損失的人文價值數不勝數,這種無形的損害,無疑是巨大的。
在希特勒進行大規模屠殺時,診所的大夫將毒藥摻進水里喂垂死的病人喝下,隨后德國兵闖進來向他們的身體掃射,但病人們已經安靜的死去,醫生們這么做是為了不讓他們遭到痛苦。這也多少讓觀眾感受到一絲欣慰與人性的光輝,在如此陰暗的社會背景下,依然能夠有人堅守人性的光芒。
當納粹德國宣布投降后,辛德勒在工廠發表演說,這時殘存的德國軍人持槍闖入工廠,企圖清楚所有工人,可辛德勒卻希望他們在執行最后一項任務之前,聽一聽他的話語。“我知道你們接到領導人輾轉傳來命令,清除所有的工人,現在大可下手,他們都在這里,這是你們的機會…”“否則,你們可以離去,回家去做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兇手”…幾分鐘后,德國士兵一個個沉默的離去。辛德勒,不僅僅拯救了1100多個生命,也同時拯救了這些德國軍官的心,幫他們尋回了人性與愛。
這樣的片段還有很多,想必每個人看完這部電影,內心的感觸都會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不變的,《辛德勒的名單》勾起了人們對于人性,和平,寬容與愛的追求。在二戰那個昏暗的年代,辛德勒可以為了拯救人的生命而放棄自己的物質財富,那么在當今這個和平的社會,我們或許也應該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物質,不應是人類的追求,或許我們都應該進行反思。
《辛德勒的名單》更多的表現出的是對歷史的思考,“死者長已矣,生者常戚戚"”,我們更多的是應該看見,即使在惡勢力也堅強生活著的猶太人們,像他們一樣,真愛生命,真愛和平。戰爭帶給我們的創傷無可避免的,聯邦德國前總理勃蘭特的一跪,希望的,向往的,也是我們盼望的,創造的世界和平。
【《辛德勒的名單》影評范文】相關文章:
2.影評的寫作要求
4.《愛樂之城》影評
7.《長城》編導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