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水腫的病機要點
水腫是指因感受外邪,飲食失調,或勞倦過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潴留,泛濫肌膚,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臨床特征的一類病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醫執業醫師考點:水腫的病機要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腫的病機要點
(一)水腫的病機要點,肺、脾、腎與水腫的關系
水腫的病位在肺、脾、腎,關鍵在腎。
基本病機為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合,三焦氣化不利。
病理性質有陰水、陽水之分,陽水屬實,陰水屬虛或虛實夾雜。
《景岳全書。腫脹》云:“凡水腫等證……,其本在腎,其標在肺,其制在脾。”
(二)導致水腫的病因病理
1.風邪:
風為六淫之首,每夾寒夾熱,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肺衛,肺失通調,風水相搏,發為水腫。
2.瘡毒:
肌膚患癰瘍瘡毒,火熱內攻,損傷肺脾,致津液氣化失常,發為水腫。
3.水濕:
久居濕地,冒雨涉水,濕衣裹身時間過久,水濕內侵,困遏脾陽,脾胃失其升清降濁之能,水無所制,發為水腫。
4.飲食:
過食肥甘,嗜食辛辣,久則濕熱中阻,損傷脾胃;另因生活饑饉,飲食不足,或飲食失于調攝,脾氣失養,以致脾運不健,脾失轉輸,水濕壅滯,發為水腫。
5.稟賦不足,久病勞倦:
先天稟賦薄弱,腎氣虧虛,膀胱開合不利,氣化失常,水泛肌膚,發為水腫;蛞騽诰脒^度、縱欲無節、生育過多、久病產后,損傷脾腎,水濕輸布失常,溢于肌膚,發為水腫。
水腫是怎么回事,分析引起水腫的具體原因
一、水腫是怎么回事
(一)心原性水腫:各種心臟病發生右心衰竭時可出現水腫,水腫首先出現在身體最低部位,如下肢、臀部、背部等,嚴重時可引起全身水腫。
(二)腎原性水腫: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等均可出現水腫。水腫首先出現在眼瞼、面部等疏松組織,嚴重時蔓延到全身,甚至出現胸水、腹水。
(三)肝原性水腫:如肝硬化時,由于門靜脈壓升高或肝功能不全引起低蛋白癥時,可出現水腫。其特點為發生緩慢,常以腹水為主,全身水腫較輕,下肢明顯。
(四)營養不良性水腫:主要由于低蛋白血癥引起血管內膠體透壓降低所致。常發生于攝食不足,腸道吸收障礙、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此外,維生素B1缺乏癥,也是產生水腫的附加因素。
(五)特發性水腫:女性多見,水腫可出現在眼瞼及下肢,其發生原因:
1.部份病人由于直立時交感神經興奮不足,導致腦部供血不足,通過容量感受器反射地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所致,常伴有其它神經衰弱癥狀。
2.部分女性于經前7-14天出現,月經來潮后消退、可能與性激素功能失調有關。
(六)其他:如結締組織疾病所致鐵水腫(硬皮病、皮肌炎)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甘草等)所致的水腫;內分泌疾病所致水腫(如粘液性水腫)。
二、中醫分析水腫的原因
風邪外襲(20%):
肺失通調風邪外襲,內舍于肺,肺失宣降通調,上則津液不能宣發外達以營養肌膚,下則不能通調水道而將津液的代謝廢物變化為尿,以致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水液潴留體內,泛濫肌膚,發為水腫。
濕毒浸淫(20%):
內歸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癰瘍瘡毒生于肌膚,未能清解而內歸肺脾,脾傷不能升津,肺傷失于宣降,以致水液潴留體內,泛濫肌膚,發為水腫!稘?水腫》謂:“又有年少,血熱生瘡,變為腫滿,煩渴,小便少,此為熱腫!
水濕浸潰(15%):
脾氣受困脾喜燥而惡濕。久居濕地,或冒雨涉水,水濕之氣內侵;或平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均可使脾為濕困,而失其運化之職,致水濕停聚不行,潴留體內,泛濫肌膚,發為水腫。
濕熱內盛(15%):
三焦壅滯“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睗駸醿惹郑昧b不化;或濕郁化熱,濕熱內盛,使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濁之能,三焦為之壅滯,水道不通,以致水液潴留體內,泛濫肌膚,發為水腫。
飲食勞倦(10%):
傷及脾胃飲食失調,或勞倦過度,或久病傷脾,脾氣受損,運化失司,水液代謝失常,引起水液潴留體內,泛濫肌膚,而成水腫。
腎氣虛衰(10%):
氣化失!澳I者水臟,主津液。”生育不節,房勞過度,或久病傷腎,以致腎氣虛衰,不能化氣行水,遂使膀胱氣化失常,開合不利,引起水液潴留體內,泛濫肌膚,而成水腫。
上述各種病因,有單一致病者,亦有兼雜而致病者,從而使病情趨于復雜。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腎三臟,與心有密切關系;静C是肺失宣降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潴留,泛濫肌膚。在發病機理上,肺、脾、腎三臟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如肺脾之病水腫,久必及腎,導致腎虛而使水腫加重;腎陽虛衰,火不暖土,則脾陽也虛,土不制水,則使水腫更甚;腎虛水泛,上逆犯肺,則肺氣不降,失其宣降通調之功能,而加重水腫。因外邪、瘡毒、濕熱所致的水腫,病位多在肺脾;因內傷所致的水腫,病位多在脾腎。因此,肺脾腎三臟與水腫的發病,是以腎為本,以肺為標,而以脾為制水之臟,誠如《景岳全書?腫脹》所云:“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于氣,故其標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
此外,瘀血阻滯,三焦水道不利,往往使水腫頑固難愈。
三、水腫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1.全身性水腫
。1)心臟疾病風濕病、高血壓病、梅毒等各種病因及瓣膜、心肌等各種病變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等。
。2)腎臟疾病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盂腎炎腎衰竭期、腎動脈硬化癥、腎小管病變等。
(3)肝臟性疾病肝硬化、肝壞死、肝癌、急性肝炎等。
。4)營養性因素①原發性食物攝人不足,見于戰爭或其他原因(如嚴重災荒)所致的饑餓;②繼發性營養不良性水腫見于多種病理情況,如繼發性攝食不足(神經性厭食、嚴重疾病時的食欲缺乏、胃腸疾患、妊娠嘔吐、口腔疾患等);消化吸收障礙(消化液不足,腸道蠕動亢進等);排泄或丟失過多(大面積燒傷和滲出、急性或慢性失血等)以及蛋白質合成功能受損、嚴重彌漫性肝疾患等。
。5)妊娠因素妊娠后半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
(6)內分泌疾病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庫欣綜合征、醛固酮分泌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低下(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下丘腦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7)特發性因素該型水腫為一種原因未明或原因尚未確定的(原因可能一種以上)綜合征,多見于婦女,往往與月經的周期性有關。
2.局部性水腫
(1)淋巴性原發性淋巴性水腫(先天性淋巴性水腫、早發性淋巴性水腫),繼發性淋巴性水腫(腫瘤、感染、外科手術等)。
(2)靜脈阻塞性腫瘤壓迫或腫瘤轉移,局部炎癥,靜脈血栓形成,血栓性靜脈炎等?煞譃槁造o脈功能不全,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下腔靜脈阻塞綜合征以及其他靜脈阻塞。
。3)炎癥性為最常見的局部水腫。見于丹毒,癤腫等。
(4)變態反應性蕁麻疹,血清病以及食物、藥物、刺激性外用藥等的過敏反應等。
(5)血管神經性屬變態反應或神經源性,可因昆蟲、機械刺激、溫熱刺激或感情激動而誘發。部分病例與遺傳有關。
四、有水腫怎么治療
體內水液潴留,泛溢肌膚,引起頭面、四肢、胸腹乃至全身浮腫者,稱為水腫。為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貧血、營養不良及內分泌類疾病的主癥之一。就其分類,歷代醫家眾說紛紜!秲冉洝罚河酗L水、石水、涌水之分;《金匱要略》:有風水、皮水、石水、正水、黃汗之別;宋·嚴用和《濟生方》首分陰水陽水來辨證。其病因病機近代多以為是外感內傷,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所為。治療上多數醫家主張辨病治療,對癥處理或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治療上應堅持辨證論治。
1.宣肺利水:主要臨床表現為風邪外襲所致發熱,惡寒,惡風,頭痛,肢體關節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脈浮。浮腫先見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醫稱此種水腫為風水,多見于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常用方劑有越婢加術湯和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常用藥物有麻黃、生石膏、生姜、白術、防風、桑白皮、雙花、連翹、薄荷、前胡、赤小豆、車前子、澤瀉、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濕、利水消腫:臨床表現為全身凹陷性水腫,腰以下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納呆,胸悶,苔膩、脈濡。常用方劑為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常用藥物有茯苓、豬苓、澤瀉、白術、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陳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腫甚而喘者加麻黃、杏仁、葶藶子;下半身腫甚加防己、川椒、厚樸等;如濕熱壅盛,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苔黃膩,加大黃、木通、小薊等。
3.溫中健脾、行氣利水:本法適用于脾陽虛弱者。主要臨床表現為下肢浮腫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胸悶腹脹,納少便溏,面色萎黃,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脈滑沉緩。常用方劑為實脾飲加減,藥物有:茯苓、白術、附子、干姜、厚樸、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豬苓、澤瀉、黨參、黃芪等。
4.溫腎利水:適用于腎陽衰微者。主要表現為全身高度水腫,腰以下為甚,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慘白,尿少,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常用方劑有真武湯、金匱腎氣丸等。藥物有茯苓、白術、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澤瀉、山藥、山萸肉、肉桂等。
水腫預防注意事項:
1.導致水腫的病因非常多,且較為復雜,患者必須到醫院檢查清楚,方可對癥下藥。一些惡性疾病,若不留意,容易誤診。
2.尤其是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病綜合征等疾病導致的水腫,患者可能會尋求所謂的偏方治療,這是非常不科學的。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藥物被證明能夠徹底治愈這些疾病,中醫西醫均不能,偏方也不能。若擅自用藥,容易延誤病情,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害。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水腫的病機要點】相關文章:
中醫助理醫師考點:水腫病機要點03-25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癤的診斷要點03-21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中醫太陰病證03-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心悸03-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不寐03-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癲癇03-25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蛇根草03-25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嘔吐04-10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癇證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