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養成與改變》讀書筆記范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習慣的養成與改變》讀書筆記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習慣的養成與改變》讀書筆記1
在《習慣的養成與改變》這本書中,作者王曉春老師認真的解釋了習慣這個概念。所謂真實的習慣,是指“誠于衷而形于外”的表里如一的習慣,是指非常穩定的、幾乎自動化的、無須假以思索的習慣。這種習慣,不大可能完全是靠權威要求和外部訓練形成的。它往往是“培養”“養成”“生成”“預設”等各種因素互動、整合,最后形成的一個結果。它是化合物,或者換個說法,它是一種人的遺傳信息與早期教育、學校訓練共頻的現象。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學校的行為訓練恰好和學生的個性特點、家庭教育傾向發生了共頻共振,那就能夠形成教師希望得到的習慣,反之就不能。你的訓練不能引起學生靈魂深處的共鳴,他就只好在表面行為上順從,或者干脆就反抗。
讀到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絲釋然。以前總是覺得自己的教育很可悲,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就被要求要每天按時完成家庭作業,這個要求一直持續到了高中,甚至大學。按理說一個要求持續了這么長時間,總能形成學生的習慣了,但是總有一部分學生會忘了做作業,甚至總有一部分學生拒絕做作業。而手機這么一個他們接觸不久的事物卻輕而易舉地讓他們養成了每天給手機充電的習慣。甚至這個習慣有可能會持續終身。
從前的我不明所以,現在弄清楚了習慣是怎么養成的,我才弄清楚其中的關鍵。要求學生每天做作業并不一定能與學生的個性特點、家庭教育傾向發生共頻共振。反之,只會有極少數的學生發自內心的愿意做這件事情,所以想要讓自覺按時完成作業變成一種習慣簡直是難上加難。而手機內或者說互聯網上信息量極其龐大,其中總有信息能輕易引起學生靈魂深處的共鳴,所以,使用手機就能非常輕易地變成他們的習慣。
所以,做為教師的我們,該干什么干什么,但要放棄幻想。盡管去創定和執行適當的規則,但不要打著“培養習慣”的.旗號,也不要幻想這些東西一定能內化為學生的真實習慣。能形成良好的習慣,很好;不能,我們也不必焦慮,因為這并不是我們所能完全掌控的。我們不要患上“習慣培養強迫癥”,徒然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失敗連連。我們的任務只是積極提供各種情境幫助和指導學生成長。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哪些是好習慣,哪些是不好的習慣,至于他們能形成哪些具體的習慣,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習慣的養成與改變》讀書筆記2
王老師認為能力的形成源于多種因素,習慣只是因素之一而已,光靠培養習慣是不能保證提高能力的。比如能力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靈感。靈感根本不屬于習慣,靠重復某種行為是無法培養出靈感的。可見,培養能力與培養習慣并不是一回事,它們是相互聯系的兩回事。如此說來,我們若把教育簡單地鎖定為“養成良好習慣”,那就嚴重地窄化了教育領域,必定會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弄不好還會妨礙能力的培養,而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教育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我個人的經驗,過分強調全面良好習慣的培養(這正是我們教育的主流趨勢)培養出來的最優秀學生多半是中等人才,甚至是平庸之輩。他們很“完美”,卻無法卓越。
可能王老師的話有些偏激,但卻是有些怪才證明了他的話不無道理。這個社會,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還是領導都更加偏愛那些中規中矩的人,因為那樣的人愿意服從,好管理,讓人省心。但是中規中矩的人更受偏愛,有可能會限制某些方面有著過人天賦,而其它方面特立獨行的人的發展。多數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將來能過個安安穩穩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就行。很少有家長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一番大作為,因為那樣風險太大。所以,很多孩子有創造力的舉動可能到了家長和老師眼中就變成了調皮,不聽話,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有創造力的行為如果不能得到認可,甚至還有可能受到懲罰,那么孩子的創造力有可能漸漸被世俗的眼光和標準所磨滅,長大以后難以卓越。
看完王老師的觀點,我覺得對待孩子不僅應該有一顆包容心,更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奇葩的行為開出異常美麗的花朵。我們不一定能擁有獨特的視角去欣賞孩子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行為,但是欣賞不了卻可以嘗試理解,理解不了也可以嘗試忍受。只有時間知道我們的忍受會不會帶來難以想象的驚喜。
《習慣的養成與改變》讀書筆記3
《習慣的養成與改變》這本書的形成,是作者在閱讀葉圣陶老先生《如果我當教師》以及一位美國作家撰寫的《習慣的力量》這兩本書后,以讀書筆記的形式上傳網絡,引起廣大教師網友熱議。
我是以家長、教師雙重身份來仔細研讀這本書,我覺得,一個人如果養成了好的習慣,就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但是習慣不是一樣的,有好有壞,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害。
一個勤奮慣了的學生,不用別人說,他也會自覺學習,如果外人強迫他停止學習,去打游戲機,他會覺得不習慣,甚至厭煩別人的打擾,拒絕去打游戲機。一個懶惰慣了的學生,別人不說,他總是懶得動,家長老師逼得沒辦法了,才學一點;但如果家長老師不說,外力一停,立即又不動了。好習慣使人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工作、去助人。為什么?回答:學慣了,不學難受;干慣了,不干難受;幫慣了,見到人有困難不幫便難受。壞習慣使人不知不覺地,很省力地,很輕松地去拖拉,去懶惰,去干擾人。他為什么那么做,細想起來,不為什么,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拖慣了,懶慣了,干擾慣了,不干擾難受。
俗話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边@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所以說,我們有必要讓我們的孩子從小養成許多好的習慣。
總的來說,抓習慣:小時要嚴,大了就可以放松一點。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因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越容易塑造。
我們做家長和教師的,培養孩子習慣,要把握一個原則:多做塑造工作,少做改造工作。
【《習慣的養成與改變》讀書筆記范文】相關文章:
淺談感恩教育與學生習慣的養成11-07
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與習慣養成之我見論文09-03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讀書筆記12-17
Gre做題養成習慣的方法09-20
如何養成良好的英語習慣08-19
考研需要養成什么習慣07-15
正確養成理財習慣方法11-13
初入職場應該養成的習慣08-27
SAT閱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11-07
練瑜伽如何養成晨練的習慣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