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筆記:奉獻是教師的天職
在我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塊圣土,教師在這塊圣土上耕耘,應該以生命投入,奉獻青春、心血和智慧,培養學生成長、成人、成才,奉獻——教師的天職。
人無志不立。從中學時代起,我就立志當一名中學老師。理想的種子是中學老師在我心中撒播的。我有幸碰到許多位人品端正、學識厚實、教藝精湛的好老師,至今他們教學的眼神、手勢、板書、氣韻常在我腦海中浮現。數學毛教師的嚴密的邏輯推理,精煉的教學語言使我刻骨銘心:語文黃老師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有聲有色、情景交融的講解使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獲得求知的歡樂。由于老師那么愛護我們,那么有真才實學,我崇敬他們的感情不僅充盈胸際,而且萌發了當教師的念頭,把做一名深受學生歡迎的合格教師作為自己的崇高理想,作為畢生追求的目標。
做了教師之后,由于黨的教育和長期的教育實踐,我對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認識深化了。教師的職業非同尋常,她是神圣的事業,“傳道、授業、解惑”要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國家建設事業發展的水平與后勁,肩上挑的是千斤重擔,要盡力,更要盡心,不能有絲毫松懈。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要深刻理解基礎教育的長效性。萬丈高樓平地起,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做的是“地底下”的工作,從事的是人的素質的基本建設,根子扎得正、扎得深、扎得牢固,學生將來的發展就有廣闊的前途,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就能陪伴終生。教師的活兒是良心的活兒。任何人只有一個青春,青春是無價寶,國家把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學生交給我們培養,這是對教師的極大信任。中學階段雖然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小段,而這一小段正是長覺悟、長知識、長能力、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會影響一輩子的生活道路。教師要把心貼在教育事業上,培育學生健康成長,不辜負人民的囑托、祖國的期望。教師職業是太陽底下永恒的職業。人不可能自然成才,總要靠培養,即使在未來的“學習社會”中,學校教育仍然是每個人學習的基礎。傳遞人類文明,開發學生智力,塑優美心靈,促進社會進步,仍然是教師光榮而神圣的職責。
教師的職業與祖國宏偉事業緊密相連,和提高民族素質緊密相連,和家家戶戶緊密相連,和孩子的現在與將來緊密相連,因此我對當教師情有獨鐘,深感當一名中學教師神圣而自豪。教師胸中要有一團火,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朝氣蓬勃,對學生有感染力、輻射力。只有燃燒自己,才能在學生心中點燃理想之火,塑造優美的心靈。這種激情來自對社會主義忠貞不二的信念,來自對為國為民的無數先烈、無數英雄人物的由衷愛戴與崇敬。有了這種信念和激情,受挫折更剛強,有使不完的勁。在4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為了做一名符合黨和人民要求的合格教師,我在以下方面作了許多努力。
一、錘煉感情
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師愛超越親子之愛、友人之愛,因為它包蘊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要滿腔熱情滿腔愛,對學生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要把幼苗培育成材,不傾注心血,不花費勞動,是不可能的。我認為教師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個心眼為學生。要做到這一點,確實有一個艱苦的錘煉感情的過程。就我而言,主要是過三個關:一個過怕煩的關,二是過怕難的關,三是過偏愛的關。
教中小學,日常的事情細小、煩瑣,什么地方考慮得欠周到,指導得欠具體,什么地方就容易出問題,因而往往花費許多精力。比如班里搞衛生,有時地沒掃干凈,已經是灰塵迷漫,你得耐心地告訴他們息樣握掃帚,臬由前到后、有條不紊,如果灑水,該怎么灑、灑多少,千萬不能掃帚往上揚,等等。掃地是一件具體的小事,但其中有育人的大文章,如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培養熱愛集體的思想,培養認真、嚴格、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懂得熱愛勞動的成果,懂得如何與別人友好協作。人的心靈就是通過一件件平凡而具體的事進行雕塑的。千件、萬件,把它們串在育人這根紅線上,就覺得忙得應該,忙得其所,忙得有意義,因而手勤、腳快,樂此不疲。
二是克服怕困難的思想。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教過”不等于“教會”,“教過”容易做到,每天總要上課下課,45分鐘時間不會停留,而要教會每個學生,絕非易事,非要把心撲在上面不可。學生的基礎不一樣,思想、性格、智力、興趣、家庭情況、周圍環境不一樣,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生動活潑的“藝術品”,發把他們教會,得精心塑造,不怕困難。就以使用標點符號來說吧,這在小學已基本教過,但不少學生仍用得比較亂。我曾教過一名學生,作業、作文從不使用標點符號,一次次談心,一次次個別輔導,反反復復,好不容易才糾正。原來其中有我教學不得法的問題,有對學生了解得不深入的問題,當然也有學生的認識問題、習慣問題。由此我領悟到,教過不等于教會,教會是很難的。有時,我幾乎是手把手地教,恨不得把心掏出來,可有的同學還是不會。這說明自己還沒有對準鑰匙口,還沒有把鎖開對,要想方設法動腦筋,使學生開竅。要經常變換位置,設身處地為學生想想,我們自己學點知識、學點本領,也是極其不易的,要是教學不難的話,要我們教師干什么呢?教師要在克服困難中磨煉自己熱愛學生的感情。
第三是過偏愛的關。
剛開始做教師時,我對兩種學生特別喜歡,一是很聰明的,一是長相逗人愛的。但是,學生不是工廠里一個模子造出來的,個性迥異,各有特色。愛學生,就是要為每個學生著想,教好每個學生。學生都是我們的接班人,都要千方百計地把他們培育成才。我教過許多調皮的學生,曾對一名女學生出言不遜,這已成為我終生的遺憾。這名學生有優點,但闖禍不斷,家訪、談心,不知花了多少時間,然而總不風效果。一天早操時,她又搗亂,提醒多次皆無用,于是我脫口罵了一句,胡鬧是制止了,但引起了同學的不滿。言為心聲,自己教育無方,黔驢技窮,才會有此下策。在班級里我剖析了自己的過錯,深刻領悟到感情來得半點虛假,須自覺錘煉,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愛每一個學生。
我帶過不少亂班,但不管怎樣,我總是耐心開導,循循善誘,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記得70年代初期帶學生下農村勞動,半夜一位女同學突然發高燒,腿抽盤不能動,當時醫療條件差,交通極不便。為了使這位同學及時得到治療,我和另一位女同學頂著初冬的寒風,背著生病的同學,步行十幾里去鎮上醫院。那年,我已人到中年,腹部剛動過大手術,背了個人走那么長夜路,十分困難,刀疤疼痛,棉毛衫都濕透了,但是,學生得到及時治療,我打心底里高興。從這件事我領悟到:人有很強的忍受力,也有很大的潛力,只要真正把學生放在心上,就會有毅力,就會超越自我。做教師必須不斷改掉自己的壞習慣。我非常愛清潔,怕臟?墒,不清除臟,哪來的清潔?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自己在這方面也得到鍛煉。別說工農業勞動中不怕臟了,就是學生突然嘔吐的臟物,我也能心甘情愿地及時清除。學生急性闌尾炎發作,來不及通知家長,就遵醫囑給學生及時通大便,力爭盡快手術治療。學生身上的事就是我教師的心上事,這樣做,我感到生命十分充實。
對學生的愛不是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而是要身體力行,用行動檢驗。我只有一個獨生子,身體極壞,多次病危。有次孩子患敗血癥,每日發高燒40℃以上,生命垂危。我雖心急如焚,夜里陪夜,但白天照常上班。誰沒有親子之愛?看到孩子被病魔折磨得痛苦萬分,我多次想請假,但我教的學生面臨高三畢業,怎能耽誤他們呢?我不是醫生,不會治病,我的崗位在學校。于是,我咬咬牙,堅持上班,不動聲色,。幾十年來,我沒有為家庭私事脫過一節課,包括母親病幫和婆母逝世。這樣做,我覺得心里很踏實,對得起學生。
對學生滿腔熱情滿腔愛,就必須做到千萬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目光來看待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對他們情深似海,加溫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會開竅,就會飛快進步,就能茁壯成長。
當然,愛不是姑息,不是遷就,愛是“嚴”的孿生兄妹。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個規矩就是黨的教育方針,要以此為準繩培育學生。愛是對事業的忠誠,對莘莘學子的無限期望。教師錘煉感情,凈化感情,就能師愛蕩漾,愛滿天下。甘為紅燭燃自身,甘為泥土育春花,這是我當教師的信條。
二、夯實功底
教育的效益往往是滯后的,分數難以衡量學生德、智、體、美發展的全部情況。為此,教師不能為分數所困擾,要著力培養學生的真本領。俗話說得好,打鐵要靠本身硬。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體素質,教師就須具備真才實學。大學畢業文憑只說明學歷水平,具不具備教師的資格,崗位水平如何,還要看肯不肯下功夫在崗位上鍛煉!鞍氘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的學習不可能一次完成,要做到“清如許”,就須天天學,堅持不懈地學。教師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以涓涓清泉滋潤。心田,在教學中才能像長流水一般進行灌溉。如果知識貧乏,孤陋寡聞,那就難以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我是改行教語文的,功底不厚。教學時常感知識不夠,教起來捉襟見肘,力不從心。我深深感到自己功底淺,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經不起問,深不下去。課如果只教在課堂上,那就會隨著聲波的消逝而銷聲匿跡,課應該教到學生身上,教到學生心中,成為他們良好素質的有效部分。對教材只打“外圍戰”,不能深究,就會缺乏針對性、實效性,課必然上得“飄”。教師主要耕耘的園地是課堂,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教得不理想,怎可能期望獲得好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我不斷審視自己的教學業務,清醒地認識自己的缺陷與不足,為此,我在兩個方面作持續不斷的努力。一是打業務底子。由于先天不足,我不得不用超過別人雙倍乃至數倍的功夫學習。從語法、修辭、邏輯到中外文學史,到一定數量的中外文學名著,播業余時間學。天天明燈伴我過午夜,才取得了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的初步發言權。二是認真備課,一絲不茍。教師要對學生高度負責,切不可浪費他們的青春。教材吃不透,學生情況了解得若明若暗,就教不到關鍵處,講不到點子上,其結果必須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為此,我給自己立了個規矩,絕不做照搬照抄教學參考資料的人,要獨立思考,刻苦鉆研,力求自己真懂。依賴別人、依賴現成的資料似乎省心省力,但路會越走越窄,越走越不會自己走。當然,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確實不易,有時備一篇課文,推敲詞句、查清時代背景、理清作者思路等等須花費很多時間。記得開始教魯迅先生的《藥》這篇小說時,一個字的讀音就大大難住了我:“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薄爸庇兴膫讀音,這兒究竟該讀zháo還是讀輕聲呢?讀前青,與現在的語言習慣有區別,現在往往要加時態助詞“了”;讀后青,似乎不合原意,語意不夠。我查閱了好些注釋這篇文章的材料,都沒有注這個字的讀音,最后查閱了譯成的外文本,我才讀準了音。譯文不是“sleep”,而是“all was asleep”。一個字的讀音尚且要花如此氣力,要每篇教材掌握得正確,理解得透徹,當然更要廣泛學習,反復推敲。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真心實意要把課教好,功夫在課外。為了備好一堂課,我常常花10個小時。20個小時,乃至更多的時間。經過三篇、五篇、八篇、十篇、幾十篇、上百篇教材的獨立鉆研,我開始嘗到了“廟丁解牛”的滋味,拿到一篇文章,能看出來龍去脈,關鍵處。重點、作者的意圖,等等。我總覺得別人分析教材寫的資料,是別人潛。心鉆研所得,可以參考,開闊思路,但對自己來說,總隔了一層,只有經過自己獨立鉆研,所獲得的體會才是真切的。猶如不知名的小花雖不名貴,但植根于土壤,有活潑的生命力。拿自己的真切體會指導學生學習,課堂上就可以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當然,練好基本功還不止這一些。對教師來說,鍥而不舍地堅持學習,擴大視野,提高知識儲量十分重要。教課要能撒得開,縱橫自如,更要能收得攏,聚意點睛。如果視野狹窄,就談不上登高望遠,揮灑自如,教育機智也就無源頭活水。把學生教“呆板’了,教師好當;把學生教“活”了,學生的腦袋里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問題,使課堂閃現光輝。教學中我就被同學將過軍。學生學《木蘭詩》,口涌心記,很喜愛,正當我表揚時,有同學說:“不過是吹牛,中國古代女子裹小腳,鞋子一脫,洋相就出來了,怎會不知道是女子?”在喧鬧聲中我說了一句:“那時婦女還不纏腳!闭l知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問:“那么,中國婦女什么時候開始裹小腳的呢廣我從本研究過,回答不出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教師不能蒙學生,我老老實實對學生說不知道。課后我查閱了好些書,最后在趙翼的《院余叢考》中才找到了答案,并把答案告訴了學生。鉆研教材真是沒有止境! 功底要打得厚實須有股韌勁,以“死”求“活”。比如我原本教學用語不規范,一是有“呶”的口頭禪,二是亂用“但是”。學生的俏皮話使我震動,我痛下決心,教學用語力求規范。我把在課上要說的話寫成詳細的教案,然后自己修改,把可有可無的字、詞、句刪去,把不合邏輯的地方改掉,用比較規范的書面語言改造不規范的口頭語言。然后背出來,再口語化。教課以后,詳寫教后心得,對自己的課評頭品足,找缺點、找不足,以激勵自己不斷改進。這樣去做,我堅持了兩年多時間。語文教師教學生學習規范的書面語言,如果自己的口頭語言生動、活潑、優美,就能給學生以熏陶,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為此,我一直以“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作為自己語文功底的奮斗目標,以學生上語文課“如坐春風”,知識有所積累,能力獲得鍛煉,智力得到發展,思想情操受到熏陶的綜合效益作為長期追求的境界。從1978年評為特級教師以來,我上了數以千計的語文公開課,連續七八年,幾乎每節課公開,批改的作文、作業全部公開,聽課的少則十多人,多則數百人,壓力非常大。因為始終處在同行、專家的監督與激勵之下,我夜以繼日地充實自己,不敢有絲毫懈怠,做到了教學相長。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路是一條艱辛的路,上面布滿了自己的缺陷與不足。大文學家羅曼·羅蘭曾這樣說:“累累的創傷,就是生命給你的最好的東西,因為在每個創傷上面都標志著前進一步。”我想教學也是如此,不足、缺陷是令人懊喪的,但是認識它、填補它,跨越過去也就邁步向前了。
三、努力創新
教育事業是著眼于未來的事業,教育工作的性質與特點要求教師應具有相當程度的職業敏感,應跟隨著時代奮力前進。
人類社會已跨越了19世紀的蒸汽機動力時代,又跨越了20世紀初期、中期的內燃機動力時代,今天科學技術已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正向我們招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作為一名教師,須學會認識時代的特征,關。動國內外大事,善于接受來自各方面尤其是教育、科學技術方面的信息,使自己思考問題、從事教育實踐具有對世紀初的時代氣息,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
首先是更新教育觀念,從思考問題的習慣軌道上解放出來。現代教育觀念并非憑空而來,它是建立在對現代社會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的。現代社會是怎樣的社會?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由學歷社會向學習社會過渡。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是建立在知識的生產、交換。分配、使用和消費基礎上的一種新的'經濟類型。在知識經濟中,知識是最重要的生產力,而從理論形態的知識轉為現實形態的生產力離不開教育。教育要為人的發展提供四大支柱,即學會學習(學習力、理解力、消化吸收能力。知識系統化能力等)、學會做事(首創精神、協作能力等)、學會共同生活(參與精神、合作精神等)、學會發展(發展個性、潛能、思維能力、判斷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也就是教育要培養完整的人,使之具有基礎性學力、發展性學力與創造性學力。從我的教育實踐看,我覺得教師常犯三多三少的毛。貉矍皩W生看得多,將來建設者的形象、要求考慮得少;知識要求多,能力訓練考慮得少;分數看得多,實際才子考慮得少。這種育人的觀念與當今培養目標的要求距離甚遠。許多活生生的事實給我以深刻的教育,使我懂得了:“育人”不是一般地理解為培養學生,而是應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中認識。教師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德才要求,指導今日的教育教學工作。做教師的一定要目中有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建設者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千萬不能“重術輕人”。任何一名教師都不可能把學生步入社會后幾十年中所需要的知識都傳授給他們,但如果學生具備了自學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創造的激情與精神,同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就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終生受益不盡。
正因為如此,教師必須加強改革的意識。教學內容暫且不說,就拿教學方法來說,傳統的做法對工作多年的教師來說,無疑是駕輕就熟的,即使對青年教師來說,也有相當的影響。傳統教法中合理的精華不可丟,但重知識輕能力,煩瑣的講解,灌輸各種各樣現成的結論等做法,顯然不適應時代的要求,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培養。因此,我花大氣力進行變革,變革的核心是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首先是從以“教”為出發點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教”為“學”服務,“教”不是統治“學”、代替學生“學”,而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點撥、開竅。課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場所。教師應是教練員,不是運動員,要讓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去學習、去實踐!靶闹賱t思”,思維能力訓練尤為重要,可以說不會思考的人是一事無成的。其次,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是把直線往復式的教學轉換為網絡式的教學,即把教師與學生的單向型聯系轉換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多向型聯系,教作用于學,學反作用于教,教與學相互作用,能者為師,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訓練語文能力與發展智力的場所。以教《藤野先生》太白楊禮贊》等為例,學生自主學習,全神貫注,對教材、教師作了許多精彩的議論,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不斷閃現。就課堂教學而言,改革的方面甚多,如教學容量、教學節奏、教學技術等,我就不—一闡述了。
改革創新要具有中國特色,走我們自己的路。既要博采眾長,吸取精神養料,又要有主。心骨,不人云亦云。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為了使學校工作上臺階,我經常以其他教師為師,以其他學校為師,從他們成功的經驗中受到啟發,受到教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一定要“以我為主”。學習外國,開拓視野,十分有益,但要著力在“洋為中用”上。即使是好學說、好經驗,也不可照搬照抄,要拿來為我所用,與我們自己的實際結合起來,創中國特色的東西,這樣才有生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質量。如果抄襲、照搬,其結果是失掉了自己,當然也就無質量可言。這些年來,我努力學習,注意知識的不斷增進與更新,特別是在“化”字上下功夫,融百家之長,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試著創自己教學的特色。我的“教書育人”的理論,以興趣為先導,以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為核心,課堂教學立體化’.多功能的風格,就是以中外先進教育理論為指導,從語文學科的實際出發,針對中學生的特點,不斷探索的結果。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事業是常青的。教師的生命在學生身上延續,教師的價值在學生身上體現。作為一名真正的教師,是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實踐。聞一多先生在《紅燭·序詩》中寫道:“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塔出慰藉底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蔽乙惠呑幼非蟮木褪沁@種紅燭精神,因為奉獻是教師的天職。
【教師讀書筆記:奉獻是教師的天職】相關文章:
贊美教師無私奉獻的名言名句12-06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08-21
教師暑假讀書筆記12-15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感悟11-23
什么是教師領導力03-09
教師是孩子的鏡子成功名言12-26
淺談教師的心靈參與是教育的根11-04
教師讀書筆記精選3篇12-17
教師個人讀書筆記摘抄范文11-23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