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傷仲永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傷仲永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生傷仲永讀后感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說的真是一點不錯。一本好書就可以讓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書可以讓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讀完一本好書就會讓人豁然開朗。是書讓人類走上了進步的階梯,有了今天這欣欣向榮的世界。書這無聲的預言家,預知著未來,預知著中國的夢。讀后感欄目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讀后感范本,讓您快速寫好讀后感。本欄目包含中外名著讀后感范文以及最新的優秀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方仲永。他五歲的時候就能寫出文采和立意都很好、被人廣為傳看的詩。他的父親并沒有讓他從師學藝,而是帶他四處炫耀,最終奇才變為普通人。
仲永雖然才智過人,擁有上天賦予的才能,但他的父親因為眼前的利益,不使學,這樣不就等于放棄了一個天才嗎?其實天才在于勤奮。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比比皆是,像匡衡為了夜以繼日地學習,鑿壁偷光成為偉人名垂千古。其實造就他成功的因素并不是這借來的“光”,而是他的勤奮刻苦。古人說,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沒有耕耘哪來收獲。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勤奮學習有關,但一個天資聰慧的人不勤奮學習將會淪為庸人如方仲永。天上不會掉餡餅,兔子也只撞一次樹,守株待兔不勞而獲的事世上少有,而只有勤奮刻苦持之以恒才能使自己出類拔萃,成為佼佼者。
小學生傷仲永讀后感2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但成功僅僅依靠天賦是遠遠不夠的。讀完《傷仲永》一文,讓人掩卷深思,感觸頗多。古往今來,天才少年層出不窮,但真正成才并在史書上留下印記的卻寥寥無幾,他們大多因為種種原因而“泯然眾人矣”,方仲永式的例子司空見慣。其實,取得成功,下面三要素缺一不可。
要素之一:天賦
愛迪生說過: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天賦是成功的基石,至關重要,天賦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善于利用自己天賦的優勢,成功就會事半功倍。方仲永自小天資過人,“竟能指物作詩立就”,成功之路已然具備良好的基礎,可他卻自恃天資聰慧而不知珍惜和利用,整天游手好閑,最后落得類同凡人的下場。
要素之二:勤奮
有人說:智慧源于勤奮,偉大出自平凡。勤能補拙,有個叫“笨鳥先飛”的成語,講述的就是沒有天分的人如果能勤勉上進,發奮圖強,成功也并非遙不可及的道理。愛因斯坦天資一般,但經過無數次的艱苦挫折,憑著勤奮與努力,創立了相對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天資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卻能夠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去描繪美好的未來,避免方仲永式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
要素之三:堅持
古人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成功之路是漫長的,需要持之以恒,一以貫之的堅持和努力。唐代詩人李白自小貪玩調皮,常在課時從家中溜到山間玩耍,一次,在溪澗邊看到一位老婆婆奮力打磨一根鐵棒,心生疑惑,詢問原因,老婆婆回答道:我想把它磨成一根針。“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讓李白大徹大悟,從此發奮圖強,毫不懈怠,終于成為一代“詩仙”。“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一直堅持,往往會讓努力半途而廢,堅持了,量變終會演化為質變,成功也就唾手可得。
成功,看似可望而不可及,其實卻很簡單。當天賦、努力和堅持三要素都具備的時候,成功不就已經近在咫尺了嗎?
小學生傷仲永讀后感3
《傷仲永》選址于《臨川先生文集》,作者是著名詩人王安石。
《傷仲永》中“傷”的意思是“為……感到哀傷”。仲永是文中人的名字,全名叫方仲永。
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方仲永生于一個非常貧苦的家庭,從小沒有見到書筆卻能出口成章,是個百分之百的天才。但是,在鄉親們都向他買詩,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而他的父親卻在“利”的心理驅使下,沒有教育好方仲永,也沒有努力培養好他,結果得到了“泯然眾人矣”的結果。
雖然仲永的先天水平非常高,但是他的后天性沒有受到正確的教育,所以只能得到“泯然眾人矣”的結果。
讀完《傷仲永》這個故事,讓我感到非常的憂傷,一個天生聰明、年紀小小就能做詩的一個天才,到最后只能得到“泯然眾人矣”的結果,太讓人傷心了。
【小學生傷仲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傷仲永》讀后感01-08
★傷仲永讀后感01-07
《傷仲永》讀后感01-05
《傷仲永》讀后感01-05
《傷仲永》讀后感12-31
讀后感《傷仲永》12-24
傷仲永讀后感10-10
《傷仲永》讀后感01-15
《傷仲永》小學生讀后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