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匯編(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后感1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本良好的歷史教育書。在我還沒有讀者本書之前,我早就聽說了諸葛亮的赫赫大名,開始讀了《三國演義》,讓我對鼎鼎大名的諸葛亮又有了新的認識。
沒讀了《三國演義》的時候,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不怕危險、神機妙算的人,他的才華、他的勇敢和他的想法都十分令我敬佩。
提到諸葛亮,便是臥龍先生、孔明兩個稱號,聰明機智的他,受到了劉備三顧茅廬的邀請,他和劉備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還當上了軍師。
諸葛亮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更是足智多謀,在“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中,諸葛亮三次讓不懷好意的周瑜受傷,在最終的那一次,周瑜被氣死了。在這個故事中,我佩服諸葛亮的敏捷與勇氣。在“七擒孟獲”中,我佩服諸葛亮的有膽有謀和智慧。他真是一個好軍師。
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諸葛亮用行動打敗了周瑜,說服了他,還打敗了曹操,不費吹之力地就獲得了十萬只箭。讓我加深了對他的印象,知道他還會知天文,懂地理。
但,諸葛亮也不是萬能、十全十美的,他一生中最遺憾的事就是“斬馬謖”,在劉備臨終前,曾告誡過諸葛亮,他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結果諸葛亮沒聽,聽信了馬謖的軍令狀,在最要緊的一站差一點大敗。真是諸葛亮斬馬謖——不念舊情!
又過了六年,諸葛亮與幾千名工匠用木頭造出了神奇的“木牛流馬”,這些木牛流馬都是諸葛亮自己發明的.運糧食的好工具啊!司馬懿知道后,下令搶木牛流馬,自己又仿造了一批,結果在運糧食時,被諸葛亮他們搶回。在這一仗中,諸葛亮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一萬多石糧食,數千匹木牛流馬。
諸葛亮臨死七天,他在老將姜維的勸說下用了祈禳之法想為自己增加十年壽命,七天之內,如果點燃的本名燈滅了,便必死無疑。結果前六天都沒有問題,偏偏到了第七天,本名燈被刮來的一陣風吹滅了,我也很傷心,為什么會被風刮滅。±锩魇,諸葛亮口吐鮮血,病死了……
合上這本《三國演義》,我很激動,又很傷心,激動是因為我欣賞完了這本名著,而傷心是因為劉備、諸葛亮等人紛紛去世,有些舍不得,又有些難過。
這本書中的人物有很多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如,劉備的好學、不莽撞,關羽的大膽、有勇氣等!度龂萘x》讓我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多動腦筋,因為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會“大意失荊州”了。
三國演義讀后感2
《三國演義》這本書,剛剛看到他就對他情有獨鐘。已經看了他幾遍了,可還是百讀不厭!度龂萘x》中的每一個故事對于我來說就是一次體驗,每一頁就是另一個世界!度龂萘x》對于我來說就是一次奇妙的體驗。這也許就是我這么愛讀三國演義的原因所在吧。
當我每看見一個又一個人物時,我都會興奮的在他名字加一個形容詞,比如:機智聰明的諸葛亮,勤奮好學的劉備,俠腸義膽的關羽,武功高深的趙云,膽小怕事的劉禪,一代奸雄的曹操,多才多藝的周瑜……
其中不只是人物,其中的36個故事更是讓我陶醉不已:《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顧茅廬》,《孔明借東風》,《趙云三進三出》,《孔明三氣周瑜》……
在其中我最喜歡的事例是《七步詩》,《七步詩》主要講述了的是,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后,對曹植的才智感到十分的嫉妒,并且又怕曹植奪走他的皇位。打算把曹植直接斬殺掉,可是后面他又想到,我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如果我直接斬殺他,可能會留下罵名。所以曹丕便然曹植在七步以內吟誦出一首詩。曹植便接機寫了一首詩用來諷刺曹植和曹丕兄弟之間的關系,可沒想這首詩卻因此流傳千古。
讀完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知道了兄弟是和睦相處的,不然就不會有好結果,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和自己的兄弟,朋友不要發生矛盾。同時我也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曹植是一位有雄才大略,才華橫溢的詩人。不僅如此我還感受到曹丕的陰險狡詐,不敢和曹植光明正大的'PK,而在背后搞一些小偷小摸。
雖然如此,可我在《三國演義》最喜歡的人物卻不是曹植,而是趙云。
我喜歡趙云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他嘵勇善戰。就比如他三進三出曹營,想想曹營中至少也是有十萬多兵馬的吧,可是趙云一個人卻三進三出曹營,無人能敵,雖然不能說是毫發無損的出來,但至少沒有一個人能攔得住他。我覺得不是曹軍太弱,而是趙云太厲害。二是膽識過人,還是拿三進三出這件事來講吧。你想想,十萬多人呀,多么恐怖的數字,而趙云卻敢在十萬多人中救一個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嬰兒,這是要多大的膽呀。三是因為他這個人非常耿直,就比如:劉備要伐孫權,劉備問他有何意見?他毫不猶豫的說“:我不贊同!
所以說他比較耿直。而且這也再次證明他膽識過人,王上都已經想好的事他敢站出來反對。
這本書還有許多故事令人回味,也有很多人物令我們思考!度龂萘x》是一部一讀就放不下的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3
說到袁紹兄弟(袁紹、袁術)想必會歷史的人都會偷笑。因為他們兩個人一個比一個傻,一個比一個牛。
先說說倆兄弟小時候吧!袁紹是婢出,袁術是嫡出。但袁紹品行裝得很好,而袁術卻原形畢露。所以,大家對袁紹很好,但總好像看不起袁術。袁術對這一點深感不滿,便指責大家說,你們不鳥吾,反而理吾家之敗子?大家說他傻不傻?傻,這當然是傻。傻到什么程度呢?傻到讓大家從此與他更疏遠,還常在背后說其壞話。而袁紹呢?有點牛。在兄弟相處的時候,袁紹常當眾諷刺袁術。兄弟倆的童年就如此飄過。也不免埋下仇恨。
到他們大了以后,一個叫董卓的梟雄稱帝,想“廢立”。但他失敗了,只好將皇帝踩于足下,使其聽話。這給了人們一個忠告——現在皇帝雖是弱不禁風,但要從名義上正面打擊,仍然是不大容易的。但袁紹夠牛,沒有吸取到這個教訓。他竟在不久之后,提出了“另立”。當然,沒人傻到會去搶做這個皇帝,個個拒絕。而袁術呢?更牛,還帶著點傻乎乎的。袁術很快表態——反對!為什么呢?因為他竟想“自立”!對于此“冤家對頭”要“自立”,袁紹當然不會給予支持。于是,袁術終于忍不住了,便自己“單身一人”,爭當皇帝。沒料,竟還真成立了一個新的政府。但當然,下面是一片反對!開始袁術還洋洋得意呢,來一個,鏟一個。但到了最后,這位“吃飽了撐著”的家伙終于撐不下去了,被人鏟光了,地盤也被移為廢墟……袁術見大勢不好,只好帶著殘兵敗將落荒而逃至深山老林。袁術那邊,就先告一段落了。
袁紹看著弟弟“自立”失敗,一邊偷笑,一邊就打消了“另立”的念頭。后來袁紹的謀士沮授與田豐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什么話?我們把他謀士的話與曹操謀士的話比較一下。曹方那邊的話是這樣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什么意思?就是為皇上作出奉獻,供奉皇帝,以統一天下,使那些叛國者不得好死。而袁紹的.呢?他那邊的話是說,要利用好皇上,使全天下的人都屈服于他們手下。多么罪惡的人!惡到連手下都那么惡!其實袁紹只是說說這建議好而已,但一直沒實施(大概舍不得軍糧吧)?梢,袁紹還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吝嗇鬼。
隨后,曹操與袁紹反目發生了渡官河一戰。袁紹在這戰役時,兵力賽過曹操的三倍。但他輸了,并被殺了。因為他太自大,步步逼退曹操,不料使曹操補給更快,使自己的軍糧越來越少……而后,袁紹幾個兒子都被殺了。而袁術不攻自破,發病吐血,病死他鄉。
大家都佩服袁紹兩兄弟——真夠傻夠牛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偟膩碚f,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后感5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每個人多多少少有所了解。《三國演義》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浩瀚詩篇,是一個激情飛揚的婉轉華章。讀之,蕩氣回腸;品之,意猶未盡。一壺老酒,一部書籍,是一種快意的享受!
其實,這講述的是曹蜀吳間的古代戰爭,“領導人”可以說是“愛美人更愛江山”。劉備閥吳的經歷可見一斑。一次,劉備攻打東吳,東吳預感會遭受滅頂之災,便把在東吳的劉備的孫夫人作為一劑清涼之藥還給劉備。我想,劉備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口里中會有些許的哽咽,但是他是一國之君,是蜀國百姓的“領導人”,雖然心里發怵,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公子多情,江山如畫,一個是自己的夫人,一個是偌大的領土,這在內心中該如何平衡?我想應該是理大于情。事實就是他沒有停止閥吳的步伐,雄獅百萬戰東吳?上У氖撬悬c盲目自信,沒有聽軍師諸葛亮的話,最后被東吳新任大都督算計,最終兵敗。
就像現代打仗有參謀,古代打仗有軍師或者都督,領導人有領導人的“戰略領導力”,軍師各為其主,講究的是一個“智”字。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是一個高深莫測的'智者。而且諸葛亮極具創造性。赤壁之戰,因為曹軍水師不善于船上作戰,曹操聽人建議,把攻打吳蜀聯盟的戰船連在一起,穩如陸地。東吳大都督周瑜和劉備軍師諸葛亮比拼智力,各自在手上寫解決之計謀,結果兩人都寫了一個“火”字。那一刻,兩人有瞬間的惺惺相惜,但是周瑜心胸狹隘,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這不,聽到諸葛亮可以“借東風”之后,他開始刁難諸葛亮。他以缺少弓箭為由,讓諸葛亮老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但他沒有老老實實造箭,而是開始了極具創造力的草船借箭。那日天有大霧,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特點,他讓眾多草船開到曹軍的領地附近,命令船上的軍師搖旗吶喊。曹操以為有敵軍來攻打己方,但是有大霧看不清,于是命令弓箭手射箭阻擋。諸葛亮閑坐船中,與魯肅開懷暢飲。他不一會兒讓船的另一面受箭,最終,諸葛亮“受”到了十萬多支箭,滿載而歸。
三國多交兵,受苦最深的其實還是老百姓。三國是一個充滿刀光劍影的時代,鐵馬冰河,折戟沉沙。戰爭爆發,有多少百姓陷入水深火熱?有多少家庭妻離子散?“讓世間和平,讓百姓安康”理應成為一句永遠的口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動亂的三國讓我們反思的是珍惜現在的和平,珍惜現在的舒適,愛中國,愛親人,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國演義讀后感6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邊仿佛又傳來了這句富有哲理的話,使我再一次想起了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其實在我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是有一些吃不消的,我無法理解書中的場景,語言所富含的意義,越往后就越進入角色,最后就完全沉醉在里面了。書中的人物就仿佛在我的面前,訴說著他的喜悅,他的無奈,他的憤怒……
在書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劉備,關羽,張飛,趙云,他們驍勇善戰,又那么仁義。而我最喜愛的,是聰明機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的臥龍先生諸葛亮,他的心中仿佛就裝著軍隊,裝著陣法,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圍魏救趙,罵死王朗,火燒赤壁,遺計斬魏延……他一次次的'令讀者感嘆,其中,使我最感興趣的是,三氣周瑜,他的計謀使人忍俊不禁,他吩咐趙云守住城,待周瑜來到時,又令人去攻周瑜的寨子,他們的是:“活捉周瑜。”周瑜氣得箭瘡復發,跌下馬來,被人抬了回去。到半路上,又看到諸葛亮在山腰上彈琴,彈得正是周瑜的曲子《長河頌》周瑜是個小心眼的人,平生最嫉妒諸葛亮,于是就要和他一決雌雄,讓軍士們向上沖,還沒上去,諸葛亮安排的蜀軍,就出來了,吳軍寡不敵眾,直接就愣住了,周瑜于是又氣暈了過去。最后就去世了,生前最后一句話是:“既生瑜,何生亮!”看到這里,我不禁覺得,周瑜太小心眼了吧,嫉賢妒能。可諸葛亮卻說:“周瑜不是嫉賢妒能,他是恨諸葛亮這樣的才干為什么不能為吳國所用,否則也不會讓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去勸說諸葛亮降吳。
在書中,我最快樂的就是看到敵人中了臥龍先生的計策,或者被蜀國大將打敗,最痛苦的就是看到大英雄們一個一個的死去。關羽,張飛,趙云,劉備,諸葛亮……特別是看到諸葛亮與世長辭的時候,我的眼淚就在眼眶里打,臥龍先生自從劉備去世后,為了報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一直兢兢業業,扶持幼主?墒牵於视⒉,他還是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去世了。那一天,一顆很大的星星從天空中墜了下來,他盡管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還是想著國家,他把平生所有的結晶留給了姜維,還令人做了他的木雕,給那些大將軍們留下了許多錦囊妙計,他把他的一切都獻給了國家,可歌可泣。
當然,在書中,這類忠誠的人,屢見不鮮,一次一次的令人感動,也告訴我們許多道理,驕兵必敗,兵不厭詐……讓我一生受益匪淺。感謝你,羅貫中先生,感謝你《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后感7
《三國演義》通過描寫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爭霸之事,體現了天下大勢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讀完全書,掩卷長思,最吸引我的還是書中的人物。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對》中所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具有江東三世,劉備憑何能與他們爭強,除了一個大漢皇叔的身份,他也不過是一個小老百姓罷了。憑什么能讓百姓歸心,憑什么能讓臥龍,鳳雛盡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因為他對百姓好,寧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負天下人,寧日行十里也不棄百姓于不顧,所以百姓愿意跟著他。因為他待手下好,思賢若渴禮賢下士,三顧茅廬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能讓諸葛亮和手下諸位將領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愛。
劉備是仁的代表。
相較劉備,我則更偏愛諸葛亮,羽扇綸巾,八尺男兒,僅二十七歲之齡就擁有安邦定國之才,三國中的`孔明實在是一個讓人無法不著迷的人物。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戰群儒·巧借東風·平定荊益·七擒孟獲······自他在這本書中出現,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傳誦。更難得的是他的忠心,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事事親力親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無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盡心竭力的興復漢室。他出山時曾說待功成之后必當歸隱,但最后卻在五丈原丟了性命,有一首詩曾嘆“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叮嚀后,星落秋風五丈原!闭驗樗@些品質,所以我分外敬重他。白居易贊他”托孤既受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雖然他沒有成功扭轉三國歸晉的結局,但他已成功改變了三國,沒有他,就沒有這個我心中的三國。
諸葛亮是智的化身。
憑心而論,其實我并不欣賞關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視清高,都讓我無法從心里尊敬這個被萬人景仰的關公。但他的義是我所不能否認的。他可以為了兄弟之誼放棄高官厚祿,過五關斬六將,只為和兄長并肩作戰。他也能為了以前的恩義,冒著砍頭的危險,華容道義釋曹操。
關羽是義的詮釋。
三國中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他們構筑了這段傳奇,讓無數人沉醉其中。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作文寫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作文,讀后感04-14
讀后感《三國演義》_三國演義個人讀書筆記12-13
高一三國演義讀后感01-24
三國演義讀后感10-29
《 三國演義》讀后感11-15
《 三國演義》讀后感11-11
《 三國演義》 讀后感02-23
《三國演義》 讀后感02-16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6-24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