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優秀讀后感(精選9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優秀讀后感(精選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1
最近讀了《弟子規》,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币馑际牵盒值芘笥岩ハ嘧鹁矗湍,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再來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于別人怎么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2
我認為,《弟子規》是一部十分科學的書,它把全書分成幾部分,在《總敘》里提出: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古人云:百善孝當先所以自然將孝放在首位,這一部分對父母的分析透徹,可以說把孝說道了方方面面,且并不像眾所認為的封建孝道如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指明雖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現實生活中,即使是第一部分入則孝也很少有人全部做到。但古人亦云:忠孝不能兩全。
事實上,如果孝做的太絕,不會有什么好處,因為社會發展的力量來自于新一代,如果這幫人都把精力用在孝上,那么社會就止步不前了,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覺悟,不愿接受兒女的孝意,但有些人卻說養兒防老,我認為這是可笑的,因為社會仍需發展我,父母的努力,歸根結底用到推動社會的發展上,但是發展中的社會并不能直接回報父母,需要在子女這里回扣,才能報答前輩的貢獻,如果全部回扣了,那就象是把一個東西推出去又拉回來,是無用功。所以說父母的愛,是為社會做貢獻,兒女不過是略表謝意罷了。我們所處的時期,是需要能量推進的,做這些人并不是新一代,而是父母們,他們是在真正不求回報的工作,而我們只是一個中轉站,等到我們為人父母,是我們該奉獻的時候了。所以,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使命,并不是養兒防老,兒女們也要知道父母是付出而無回報的,所以要孝順這些無私的人,他們為社會做了貢獻,應有一份讓他們心安的報酬,可以不多,只要表達心意即可。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3
《弟子規》是清朝的李毓秀寫的。以前我在學校課間,總能聽到廣播里在誦讀弟子規。我雖然也會背,但是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義。這個夏令營告訴了我所有的答案,我舉以下三個例子。
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無懶!
意思是:爸爸媽媽叫你的時候,你不能不應答,更不能當沒聽見,一定要立即答應。我以前總是把爸爸媽媽的話當耳邊風。但現在我不想理他們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弟子規里的這句話,趕緊跑過去答應。于是爸媽都夸我有禮貌,行動快!
二,“兄道有,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哥哥對弟弟要友善,弟弟對哥哥要恭敬,兄弟和睦相處,父母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我以前對弟弟很不好,總是要打他,罵他,他也總是弄我。但現在我忍不住要去打他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句話,在心里說:“我不能打他,不能打他,我要友善對待弟弟,這也是孝敬父母!蔽蚁嘈胖灰覍λ茫匀灰矔䦟ξ夜Ь,爸媽見了也歡喜。我們家從此就有了更多歡樂,其樂融融!
三,“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意思是:吃飯的時候要讓長輩先用餐,走的時候要讓長輩先行。我以前看到餐桌上有什么好吃的東西,我就自己先吃掉了,但現在我都會把好動東西先讓長輩吃。外婆,和爺爺奶奶都夸我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聽了非常開心!
《弟子規》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呀!它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4
近一段時間,我和朋友們一起讀《弟子規簡說》,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學習《弟子規》我感觸最大的是“入則孝”中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一段。短短十八個字卻詳細的告訴我們為人子女應該關心自己的父母的冷暖,不論早上,晚上都應該探望一下父母,離家,回家都應該告訴父母一聲,免得讓父母擔心。
讀了幾句,我明白了我國歷來把“孝”列在做人準則首位的道理。孝順長輩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我媽媽帶我騎車畫畫,北風呼呼地吹,媽媽給我戴上了一頂帽子,一副手套,穿上一件棉外套,暖和極了。我舒服地坐在媽媽背上。突然,我發現,在我“舒服”的時候,是媽媽在前面給我遮擋寒風,她沒有手套,頂著寒風努力地騎著。我心中很感動。媽媽幾乎將自己的一切精力地都放在我的身上,幾乎將所有的愛都給與了我。我只是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和無私的奉獻,習以為常,不知回報。
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一些你能做的'事情。只要你盡全力去做,父母都會開心的!出門和回家的時候和父母打招呼,為父母端茶遞水,關心父母的身體。養育之恩無以回報,我們能做的就是心懷孝順,在日常生活中報以一聲問候,一份關心,一句祝福。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5
我讀了《弟子規》中的兩句話是:“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們,勿亂頓,致污移”。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注重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回家后衣、帽、鞋襪都要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不要亂放亂擺,以免把衣帽弄臟。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個人,他就是王安石,他還有一個故事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王安石是宋朝有名的宰相。據說,他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不太講究衛生,極少洗澡,整天弄得臟兮兮的。有一天,皇帝召見王安石和幾位大臣商議國家大事。談話時,一只虱子從王安石的衣領爬到了他的臉上,皇帝看見后偷偷的笑了,可王安石卻一點兒也不知道。后來這件事成了朝中大臣們的笑料。
王安石雖然是有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學家,但他確實太不注重儀表了,我們可千萬不要有他這種毛病哦!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6
記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規》,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幅古樸而精致的封面,給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規》是一本兒童讀本,我漫不經心的翻開書,當我翻開書本看到《弟子規》總序: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讓我讀起來感到非常親切,好像聽到古圣先師諄諄的教誨,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當我從頭到尾讀完《弟子規》,我感到心頭一亮。
《弟子規》篇幅不長,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余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為什么呢?因為人不會輕易宣揚別人的過失,如果朋友間的交往達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會指出你的過失,而人往往很難發現自己的過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對,看到你很生氣,下一次,他肯定不會再講,為什么?他怕跟你結怨,所以如果沒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規勸,你的好朋友當然會漸漸離你而去,不好的朋友會漸漸接近你:"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學習要有恒心有毅力,理論和實踐必須相結合,否則學到的只是膚淺、表面的東西,不會有成就。
讀《弟子規》要用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規》的每一句都是我們每個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為,但是心中要時時刻刻對父母保持孝敬!
我認為《弟子規》確實是指導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一本好書,時常能把自己的言行舉止用《弟子規》進行約束,反省自己的過失并能改正,假以時日,相信自己會有很大的進步。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7
《弟子規》文字雖少,內容卻博大精深,我們學的還遠遠不夠,其精髓絕不是短時間內我們能感悟透的。但有一點,我認為:《弟子規》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提法、做法與現代社會不符,我們不能全盤肯定;而其實質性的東西并沒有改變,如講孝道、講友愛、講文明、將禮儀、講誠信、講修養等這些精髓的東西沒有變,而且永遠也不會變。這就要求我們學《弟子規》的知識及在踐行方面做到: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結合時代特點,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為其增添新的內容,做到日新又新我常新。
普及以國學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將對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帶來深遠影響,亦將是我們民族復興經濟騰飛的堅實基礎和原動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做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和弘揚者。
做,始于《弟子規》,為人之本也!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8
今昔的弟子規還都一樣,崇拜于弟子規的人還是那么的多啊,因為它的內容極為精簡,讓人易懂,讀起來確實有味道!
穿越時空回到古代
古人們熟讀弟子規,要小孩從小養成讀弟子規的好習慣,長大后方能做一個誠、謹、善的人。讓孩子熟讀弟子規,雖一時不知其含義,熟了便懂其義。證實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讀于弟子規者,必知如何孝敬父母,關心他人,誠實守信,善待他人……
古代一小孩不喜歡讀書,他父母用盡辦法逼孩子讀書,可小孩卻更厭倦讀書。后來父母請先生來教孩子,先生什么也沒做,每天只要求他背弟子規,起初他還不想讀,不過是囫圇吞棗地讀。但背的滾瓜爛熟了,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知道了怎么做人是最重要的,懂得人生在世間決不是碌碌無為的……
弟子規善于給兒童開啟心靈,即在幼時,即當教以誦讀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善于分辨好壞,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看今朝
當今社會乃知識社會,凡可以啟發人的道理,決會憑空消失,卻被人視為財富。知識勝于財富,裝滿滿腹的知識勝于裝滿滿屋的鈔票!當然了,這只是個人的看法而已,也有反駁這話者,蘿卜青菜個有所愛,是好是壞自己去挑。
“弟子規,圣人訓,首教悌……”這聲音怎么那么的熟啊,是弟子規!原來隔壁家嬸嬸的孩子也在讀弟子規,怪不得我覺得很耳熟,F在朋友都在讀了,看來現在很提倡。說起這弟子規來,我原先還不知道是什么呢!由于我小妹的影響,我也讀,不錯!讀起來很有味道,教了很多道理,有收獲有收獲!
以文斗,不以武斗
妹妹還和我比賽讀,看誰讀的好。我則與她比個高下咯,米想到我輸了,這丫頭,說實在我還很慶幸呢!有時老媽叫妹,她沒有回應一句,我瞧見了,嘿嘿~~不放過她,我溜出兩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妹妹瞪了我一下,二話不說,跑去問老媽什么事了。哈,這丫頭。老媽哪知道我們底下還在斗,不過可是以文開斗,決不動手動腳的!淑女動口、不動手,斗得還蠻有趣!
有時妹妹惹我生氣了,我真的氣死了,那丫頭居然搬出一句來:“言語忍,憤自泯”。(意思我也不用說了吧,搬弟子規里的道理來,拋磚引玉嘛!)誰叫她說的有道理啊,我投降了……
后記:
古代流行弟子規,今天仍然流行,它不怕人認為那是老傳統的,現在什么世紀了還讀?傊茏右幨呛玫慕浀洹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9
《弟子規》在總敘里就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如果要說我最喜歡《弟子規》中的哪一段的話,我想就是“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了,這段話短短24個字,卻把“孝”這個字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句話意義深刻,告訴我們: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弟子規》還告訴我們做人要講信用,“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就是說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于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骯臟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看了《弟子規》一書,讓我明白自己與弟子規里的標準差太遠了,以后要嚴格按照書中的標準來衡量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精選9篇)】相關文章:
精選優秀《弟子規》讀后感04-08
弟子規讀后感優秀08-12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精選12篇)10-18
《弟子規》優秀讀后感(精選14篇)05-12
《弟子規》讀后感優秀作文09-01
《弟子規》小學優秀讀后感08-20
弟子規的優秀讀后感08-16
《弟子規》讀后感優秀范文08-13
《弟子規》的優秀讀后感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