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原則》讀后感1500字
作者在書中多角度闡述了自己生活、工作、管理原則,下面是書中我覺得值得思考的幾個方面:
學會總結運用原則
原文
經驗告訴我,在做任何決定時,仔細思考并寫下我的決策標準,是價值無限的,于是我養成了這么做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收集的原則變成了一系列決策所需的要素。我與我的公司——橋水的員工分享這些原則,并邀請他們幫助我在行動中檢驗我的原則,通過這么做,我不斷地提煉和完善我的原則。
原則本身也是一種杠桿形式——可以提升對形勢的理解和認識,這樣你就不必每次遇到問題時都花費同樣的精力。
思考
學會在生活工作中總結自己在各種情況下該如何做決策,如何行動,形成自己的原則,并根據現實的反饋調整自己的原則。我覺得是這本書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點。
有一句話說“三次以上重復操作就要考慮自動化”。建立原則相當于把自己的決策過程自動化,在下次相同情況下可以節省思考過程。
創意擇優
原文
具有可信度的觀點來自:(1)多次成功地解決了相關問題的人;(2)能夠有邏輯地解釋結論背后因果關系的人。
做出正確決策的最佳途徑,就是與其他更博學的人溝通互動。所以,你要明辨以什么人的意見為評判標準,并且不斷提升辨別能力。要更關注發言人的推理過程,而非其結論。在對話中,很常見的情況是,人們會分享其結論,而非他們所得結論背后的邏輯。所以說,人們對自己的爛主意深信不疑的情形屢見不鮮。
對你自己也是如此:如果有人問你一個問題,你要首先想想你自己是否合適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覺得自己回答的可信度不強,就不應該對此發表意見,更不要與人分享你的觀點。
了解每個人的觀點及能力的高下,知道如何確保最好的觀點勝出,是做決策的最佳方法。
在公司里無處不在的創意擇優=極度求真+極度透明+可信度加權的決策。
讓創意擇優發揮作用,需要人們做三件事:(1)坦陳自己最誠實的想法,讓大家公開討論;(2)理性地表達分歧,以便大家進行高質量的辯論,拓展思路,盡量形成最優的集體決策;(3)用創意擇優來處理所有不同意見(例如可信度加權決策)。
思考
概括地講,1)做決策時要咨詢他人意見 2)咨詢的人要是有經驗的人士 3)咨詢過程中更關注邏輯推理而不是結論 4)將不同的意見根據可信度加權整合 5)不對自己不合適回答的問題發表意見
進化
原文
進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報。
進化不僅僅以生命的形式存在,其傳輸機制也不僅僅是基因。科技、語言等,一切都在進化。例如,知識就像基因一樣代代相傳,不斷進化。
自然會走向整體的最優化,而不是個體的最優化,但多數人只是根據事物對自身的影響判斷好壞。我看到的情況是正在運行的自然進程,它能有效促進整個世界的改善,比人類發明的任何程序都有效得多。
思考
“小步快跑,試錯迭代”這也是《騰訊傳》中傳授的互聯網公司成功的秘訣。讓自己不斷地進化,每天進步一點,這也是一種“復利”思想。
另外,在思考進化的時候,需要思考整個系統,而不是個體,或者說某一個點、某一個維度。
頭腦開放,面對弱點
原文
頭腦極度開放是一種能力:有效地探析各種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讓你的自我意識或思維盲點阻礙你。這需要你克服對自己始終正確的渴望,愉悅地探求事實
他們只是把頭腦開放理解為“承認自己可能是錯的”,但依然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任何觀點,不尋求理解其他觀點背后的理由。
找到、接受,并學會如何應對你的弱點。
面對自身缺點,你有4種選擇:
1.你可以否認缺點(這是大多數人的做法)。
2.你可以承認缺點并應對缺點,努力把缺點轉化為優勢(能不能成功取決于你的自我改變能力)。
3.你可以承認缺點并找到繞過缺點的方法。
4.或者,你可以改變你的目標。
不要指望人們能意識到并消除自己的盲點。我經常發現人們形成錯誤的觀點、做出不好的決策,盡管他們此前曾經犯過同樣的錯誤,甚至他們都已經知道這樣做不合邏輯而且有害無益。
思考
承認自己的錯誤,面對自己的弱點,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痛苦的。我們情緒上就可能不接受。所以,要用“理性”來控制“情緒”,反省自己是不是此時在受“情緒”主導。
量化指標
原文
設計好的量化指標,首先要考慮需要什么信息來回答你覺得最緊迫的問題,再考慮如何得到答案。
在橋水,我們討論過設計好的量化指標需要4個步驟:(1)了解公司的目標是什么;(2)了解達成目標的程序(你的機器,包括人和設計);(3)找到程序中最適合量化的關鍵部分,以便了解機器如何運作以達成目標;(4)研究如何在關鍵指標上發揮杠桿效用,以便調整程序、改變結果。
思考
不管是在管理他人,還是在自我管理的時候,設定量化的指標能保證我們能執行的時候不偏離初始目標,也能使我們能看到更具體的行動。比如我“今天要運動”對比于“今天要跑步1mile,深蹲60個,俯臥撐60個”,更難于保證執行。
組織設計
原文
在設計組織結構時,要圍繞目標而不是圍繞任務。給每個部門賦予一個清晰的工作重點,并配置必要的資源以利于實現目標。比如目標提高銷售業績和目標為客戶服務,應該要分為兩個部門。
多數人看事只看表象不想成因。多數情況下,那些成因就是具有特殊素質、以特殊方式工作的特殊人群。改變這些人就會改變事情的發展過程,如果把創造者換成非創造者,你也就停止了創造。
思考
一個組織應該看做一個系統,一臺機器。用系統地角度去思考問題。思考的時候,要看到本質的不同,而不是表面的不同或者相似。決策和行動的時候,都應該問問自己這個事情的本質是什么。
【《原則》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秋季養生原則07-10
冬季進補原則11-02
著裝禮儀的原則11-10
服飾禮儀的原則03-14
招聘與選拔的原則07-26
職場禮儀原則02-11
處暑養生原則10-17
立冬養生原則11-07
白露后的養生原則07-13
職場做人做事原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