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城區開發建設問題調研報告
為將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更好地指導具體實際工作,根據全縣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一階段的安排部署和要求,近日,我深入xx新城區、相關村委會及農戶家中進行調研,認真了解xx新城區開發建設情況,查找制約加快推進xx新城區建設的困難和問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研究對策措施,現將調研的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城區建設進展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東西南北中”的發展戰略,以打造具有亞熱帶風光和少數民族風情濃郁的xx著名山水園林生態旅游城市為目標,團結拼搏,銳意創新,切實加快xx新城區建設步伐,加快推進全縣城鎮化戰略,推進了城市建設的發展。
(一)新城區重大項目建設快速推進。一是路網和管網建設基本形成。截止目前,新城區路網除8號路、9號路因征地拆遷原因暫不能動工外,其它2、3、4、5、6、7路道路建設及綠化等工程已基本完成,鋪設管網18.03公里。二是行政商務辦公區建設進展順利。目前,新城區內已批準啟動并建設的行政辦公設施有州級行政中心、縣級行政中心等23個建設項目,其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疫樓、怒江消防搶險救援指揮中心、xx檢驗檢疫局怒江辦事處綜合實驗樓、縣公安局商品綜合樓等5個項目已竣工。州級行政中心、同心廣場、縣級行政中心等正緊張施工。三是房地產開發初顯成效。集居住、商業、娛樂和休閑為一體的山水藍岸房地產開發建設工程進展順利。一期工程建設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積110畝,建筑面積11.3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56億元。二期工程占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4萬平方米,完成投資9837.3萬元。
(二)征地拆遷安置工作有序開展。在征地拆遷安置過程中,認真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至目前,新城區累計完成征地3075畝,累計完成供地2162.45畝。完成排路壩、龍竹壩、賴茂河等5個安置點建設,累計完成拆遷148戶,完成安置86戶。拆遷農戶有269戶981人,其中為13戶49人辦理了農轉非,將316名特困人口納入低保。
(三)規劃管理工作切實加強。堅持科學發展,規劃先行,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一是對整個新區進行了科學規劃,認真編制了《瀘水縣新縣城修建性詳細規劃》,并于2004年10月通過了省人民政府審批,確定了新縣城建設范圍。二是完成了新城區綠化規劃設計。三是完成賴茂河以北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工作。四是認真做好規劃管理工作。根據《瀘水縣新縣城修建性詳細規劃》完成了州級行政中心、縣級行政中心、州電網公司等29個單位開發用地共857.92畝的建設項目用地審批、選址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通過實際調研,我認為新城區建設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新城區建設的順利推進。加快土地收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農戶的征地拆遷安置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由于縣級財政困難,上級補助資金有限,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二)拆遷安置規劃滯后,拆遷安置工作緩慢。新城區建設一直以來拆遷工作存在邊拆遷邊安置的現象,原先分散的5個安置點已全部安滿,由于缺乏資金投入,沒有整體規劃新的安置點,農民拆遷安置進度緩慢。
(三)綜合政策不配套,征地拆遷工作難度大,群眾普遍認為現有土地和房屋補償標準偏低,原有的征地拆遷補償標準目前難以實施。隨著物價的上漲,省公布的土地平均年畝產值的提高,失地農民一系列生產生活問題的出現,群眾觀念意識的轉變,新城區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標準應適當提高。但新城區征地拆遷補償工作缺乏完善的綜合配套政策,未對現有地價按照國家法律結合本地實際進行重新測算,導致目前征地拆遷工作難度很大。
(四)失地農民的素質偏低,就業渠道窄,群眾生活難以保障。xx新城區涉及的拆遷群眾以前大多是靠種地為生,文化素質比較低,生活技能差,幾年下來,原征地款已基本用完,又沒有就業途徑,生活難以保障。
(五)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新城區規劃用于行政辦公用地450.02畝,其中因未拆遷而不能提供的土地還有181.67畝。很多原未規劃在新城區的單位目前紛紛提出申請到新城區安排土地,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六)行政單位的土地劃撥價格偏低,無法平衡投入土地成本。在新的形勢下,由于拆遷的農戶較多、征地拆遷安置補償的標準逐年增高等原因,原先一直采用的25萬元/畝的土地行政劃撥價已無法平衡土地成本,急需提高土地行政劃撥價格。
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方面的,也有主觀方面的。客觀上,主要有發展歷史性因素影響,建設條件的限制,建設資金不足的約束以及體制機制的原因等。同時,主觀上主要還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新城區建設的意識還不強。二是推進新城區建設科學發展思想解放還不夠。三是運用科學發展觀解決重大難題的能力還不強。四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還不夠。
三、加快推進新城區建設工作的幾點意見
按照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通過深入調研,查找和分析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加快xx新城區建設,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征地拆遷補償標準,加快推進征地拆遷工作,F行的征地拆遷安置標準是2003年制定的,由于物價上漲,時間跨度大等原因,規劃區農戶已普遍無法接受,征地拆遷安置工作進展緩慢。為維護被征拆遷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加快推進征地拆遷工作,必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一是要對征地補償標準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根據當地年產值等進行準確測算,適時、適當調整。二是要按照現行的物價水平盡快出臺新的拆遷補償政策和標準,采取發放臨時過渡補償補助費,搬家補助費等方式,并對拆除房屋補償以結構、質量等方面進行評估,給予補償。
(二)實施綜合配套措施,妥善解決拆遷農戶安置問題和后續發展問題。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是調整安置規劃,加快安置點建設。下一步,共需安置農戶138戶,其中下賴茂臨時安置點62戶(含未安置8戶),計劃安置在丙腮西壩安置點;待拆遷的76戶中,目前急需拆遷的2戶和污水處理廠4戶,計劃安置在下賴茂丙腮西壩安置點。其余70戶規劃建設兩個安置點進行安置。第一個安置點擬在9號路與8號路交叉路口西面(賴茂老公路上方),計劃安置15戶。第二個安置點擬在縣地震臺西北面坡地上,計劃安置55戶。必須要積極籌措資金,先建設好安置點,再開展拆遷工作。二是對在拆遷中失去土地的農民,要想方設法予以保障救濟。第一,實行“困有所濟”,征地拆遷后為完全失去土地的農戶辦理“農轉非”,對符合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要列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征地拆遷后部分失地的農戶,符合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確保城市規劃區內符合條件的失地農民人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第二,實行“老有所養”,按照《xx省人民政府頒發xx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試行辦法的通知》(云政發〔2008〕226號)精神,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制度,基本養老保障資金由個人、集體、政府三方共同籌集,政府在征收土地過程中根據國家確定的土地級別,每畝增收不低于2萬元的資金,專項用于被征地農民的基本養老保障,并財政部門從國有土地出讓純收益中提取不低于5%的資金,用于建立基本養老保障風險準備金。第三,實行“病有所醫”,對被征地農民實行農轉非的人員,符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條件的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障范圍,享受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待遇。三是積極幫助被拆征地遷農戶實現就業,使其有穩定的生活來源。下一步,在江堤1、2、3期、新城區路網的綠化、清潔衛生及管護工作崗位和各行政事業機關單位的保安、保潔工作崗位,以及在建筑建設工地的用工方面,盡量安排失地農民,力爭安排150個以上就業崗位,實現戶均安排1人。同時加大對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拓寬就業渠道,鼓勵自主創業,千方百計增加失地農民收入,保障其穩定的生活來源。
(三)提高行政劃撥用地價格,促進城市經營良性循環。由于征地、拆遷、安置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增加,新城區原行政劃撥用地25萬元/畝已無法平衡土地成本,應提高行政土地劃撥價,扭轉城市虧本經營狀況,促進城市經營良性循環。
(四)適當調整規劃,加快新城區建設。安排專項工作經費,盡快對xx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將大南茂片區納入總體規劃。根據xx城市的用地實際,對1號路以下的片區和黎山公園等原先確定的規劃重新進行用地性質調整,并分地塊委托做好控制性詳細規劃。xx新城區怒江大道(1號路)以下部分大部分規劃為商業用地,由于xx中心城市人口較少,沒有足夠的居民和人氣,商業用地無法加快開發進度,應把商業用地適當調整為商住用地,適當提高城市建筑的容積率。
(五)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加快新城區建設步伐。盡快催收新城區已供土地單位的土地款,加強項目申報工作,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擴大招商引資力度。同時,對于賴茂河以北片區372畝土地收儲問題,要采取“整體打包”貸款方式,州縣共同努力,積極爭取向金融部門貸款7000萬元,一次性收儲土地。加快推進賴茂河以北片區土地的收儲和開發工作,推動新城區建設。
(六)嚴格規劃管理,節約用地。xx新城區面積較小,土地容量有限。建議統籌規劃好州、縣行政事業單位辦公區域,該進入新城區的單位才進入新城區,該安排在老城區的單位必須安排在老城區,合理利用好xx有限的土地資源。
【新城區開發建設問題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小城鎮建設的成績與問題調研報告02-10
開發區調研報告12-14
園區建設調研報告10-21
社會建設的調研報告11-07
人才建設調研報告07-28
農村養老問題的調研報告04-10
關于扶貧開發的調研報告08-14
社區建設情況調研報告02-06
基層體系建設調研報告10-24
鄉鎮黨校建設調研報告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