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服務業是指服務于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層次多環節發展起來的一大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三個層面,一是農、林、牧、漁服務業;二是鄉鎮企業口徑下除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制造業和建筑業以外的所有產業;三是農村公共服務業。發展農村服務業是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繁榮農村、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農村服務業作為農村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繁榮和發展對拉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人都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構建完善的現代農村服務體系,必將大大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深入探究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的新路子,我們先后深入到莘縣、冠縣、茌平的部分鄉鎮、市場和養殖戶,采取與有關專家、部門領導和種養殖業主座談討論、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調查了解,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探討,現就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我市農村服務業現狀
近年來,我市以農村第三產業為主體的農村服務業迅速發展,在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 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近幾年,我們全面落實中央和省農業農村政策,不斷加大惠農措施,農民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農產品產量連續4年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4年成兩位數增長,確保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截至目前,我市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243.7萬畝,21種食品通過綠色認證,綠色食品單科生產基地面積36余萬畝;81個無公害農產品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140余萬畝,多個農產品品牌已打入日、韓、歐洲市場。本屆奧運會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業被列為定點奧運食品供應單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業取得進京資格。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緊緊圍繞糧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導產業,建設了一批龍頭企業和專業生產基地,對農產品實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708家,年銷售收入 在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8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14家,市級龍頭企業87家,龍頭企業帶動原料生產基地面積擴大到340余萬畝。龍頭企業總資產達225.4億元,固定資產總值為113.97億元,銷售總收入達230.54億元,帶動農戶134.9萬戶,帶動基地農民增加收入15.4億元,安排勞動力就業9.93萬人。
(三)農村服務業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村服務業日趨完善,投資主體逐步壯大,并在行業之間相互滲透。全市現有大型蔬菜瓜果批發市場86處,年交易量1000萬噸,交易額100億元。自2005年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來,全市共建農家店4084家,現已覆蓋全市90%的鄉鎮駐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群眾達360多萬人。
(四)農村合作經濟獲得長足發展。我市立足資源優勢,注重特色產業的培育,并把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經濟與培植農產品加工專業戶、專業村、專業生產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糧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項目,著力形成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目前全市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95個,并且很好的發揮了農民與市場、農民與技術、農民與政府的橋梁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準、產銷渠道暢,農副產品就地轉化比例明顯提高,增強了駕馭市場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五)、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縣鄉共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317個,科技服務網絡已達485家,市、縣、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達3424人,市農業綜合檢測中心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之中;通過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全市已有2003名科技特派員和24個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代表奔赴農村科技第一線,帶動農戶40多萬戶,實施工程項目408個,實現經濟效益6億多元,有效的促進了科學技術與農村經濟的結合。
二、現階段農村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農村服務業,盡管近年來已經有所發展,但是發展農村服務業的思路還不夠明確,體制、機制、政策等還沒有完全配套,傳統服務產業仍是帶動農村服務業的主要力量,總量增長緩慢、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服務業主要集中在一些傳統的、低水平的交通運輸業、商業、餐飲業等領域,企業規模偏小,專業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低,競爭能力弱的問題比較突出,吸收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有限,使農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長緩慢。同樣我市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但由于龍頭企業不足,中介組織偏少,品牌開發不夠;農副產品科技含量低、標準化生產還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農副產品檢測手段落后,檢測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影響了我市優質農副產品進入各大城市市場及高檔超市進行銷售,導致資源優勢難以轉變為經濟優勢。
2、缺乏總體規劃,農村服務業結構不合理。我國農村服務業歷來重視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銷售和農業技術推廣等生產性服務,而嚴重忽視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建立和市場信息發布等經營性服務。而且由于長期缺乏總體規劃,農村服務業基本處于自然發展狀態。這樣的狀態,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難以取得農村服務業自身的發展,會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瓶頸。
3、農產品批發市場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管理規范化程度較低,多數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場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務;二是市場硬件設施不完善,普遍缺少農藥殘留檢測設備、微機聯網、先進計量器具和先進的信息連接發布平臺;三是市場交易者經營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低,入場交易的買方多為個體農戶或農戶自主形成的聯合體,外地大客商、知名農產品企業少;四是交易產品以原產品和初級產品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在數量、素質和結構上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從行業分布上看,從事種植、養殖等生產周期較長等行業的人才較多,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及農產品流通人才、農村經濟人、專業合作經濟帶頭人和協會帶頭人相對較少。
5、農村服務業規模小、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低、競爭能力弱,抵御風險能力低。據調查,我市有相當一部分農村服務業組織是農戶依托一些種養業大戶發展起來或是同業聯合組成的,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不能形成規模,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業務范圍僅局限在一個鄉鎮或一個縣的經濟區域內,缺少同類組織之間的橫向和縱向的聯合;專業類型主要集中在經濟效益較低的種植、養殖業等方面,很少涉足農產品的加工、銷售等領域,導致農村服務業組織服務功能弱,內部約束機制及抵御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薄弱。再加上人們品牌意識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優質產品不能實現優價,有的甚至靠貼牌才有銷路等等,大大制約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農村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服務業,不斷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我市農業資源豐富、農產品生產量大。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455.54萬噸、棉花9.2萬噸、蔬菜(含瓜果)951.63萬噸、肉禽蛋水產品215.16萬噸,農產品豐產豐收既滿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產消費的需求,也為全省、全國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惠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國際國內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食品加工、化工、醫藥生物能源等行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費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農產品價格上漲趨勢將保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這是我們加快農業發展的絕好機遇。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由于我市農產品大路貨多,名優產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種多,專用品種少;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精深加工產品更少;還有人多地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直沒有解決農業生產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問題,要素沒能夠充分自由地流動,也不利于農業規;洜I;再加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病蟲害侵襲頻繁以及自然災害影響等原因,惠農政策的好處、物價上漲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與農民打工和其他行業收入比,比較效益還是明顯下降。因此,發展農村服務業已經成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和歷史 必然。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市情,把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作為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F根據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和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現狀,就進一步加快農村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上下聯動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目前,我市已經進入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階段,各級黨委、政府應該從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出發,大力推進農村服務業發展。一要認真宣傳發展農村服務業的必要性、可行性,統一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營造上下聯動的發展氛圍;二要在市、縣、鄉三級政府建立農村服務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考核機制,特別是各鄉鎮要把主要職能放在搞好農村服務業發展上,要像抓工業、上項目那樣抓好農村服務業建設;三要構筑農村服務業發展平臺,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盡量縮小農村服務業與城市服務業之間的差距,為全面提高我市現代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創造有利條件;四鼓勵多種經濟成分投資、參與我市農村服務業,增加總量,提高質量,促進我市現代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二)抓緊制訂農村服務業發展規劃。要使農村服務業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科學規劃,要牢固樹立“以工補農、以農促工”的發展理念,按照“抓二帶一促三”與“抓三帶一促二”相結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點、合理布局的原則,有計劃地在全市建設了一批糧、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種子等優勢產品、特色產品和綠色產品的生產基地。在搞好一定區域內農業經濟綜合開發的同時,重點抓好幾個主導產業,特別要把一種或幾種產品做大做強,切實做到批量大、質量好、貨源穩,有利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有利于創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帶和產業群。要立足于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積極實施品牌興農工程,引導廣大農戶參與到農產品商標注冊和品牌認證中來,實行品牌化經營,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優質品牌,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叫響“**特產”口號;要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按造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標準體系和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對已建立起的243.7萬畝標準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檔案,確保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全部嚴格實施標準化,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
(三)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要大力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鼓勵分散的農戶結成合作社與各類龍頭企業進行交易,切實解決分戶經營與統一市場對接問題,讓農民進入到農副產品的加工和銷售領域,使合作社的產品直接進入超市等銷售網絡,從而讓農民分享到二、三產業的利潤,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真正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要以種植、養殖優勢為基礎,著力拉長貯存、加工、運輸、銷售產業鏈條,不斷提高產業效益。積極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農村種養大戶、農業技術人員等牽頭創辦各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按造“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以農產品生產和營銷專業戶為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要積極鼓勵依托農村販銷大戶、經紀人和生產大戶、各類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等農村現代生產經營主體,以及農業技術推廣、供銷等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利用各自的優勢組建專業合作社,并在其中選擇和培育一批優勢明顯、運行規范、帶動輻射作用大、市場品牌叫得響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示范單位,在買、賣、銷、等各個環節發揮作用,讓農民切實感受到參加農業合作組織帶來的好處。
(四)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產和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矛盾的必然選擇。圍繞我市農副產品資源優勢,要著力加強農副產品加工業。一是大力發展畜禽產品加工業,帶動雞、牛、羊、豬等畜禽養殖業的發展,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二是大力發展糧食加工業,鞏固和發展我市全國糧食基地優勢,提高糧食生產效益;三是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帶動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設;四是大力發展林果加工業,進一步提高林果產品的附加值。與此同時,要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采取建立風險基金、制訂最低收購保護價、按農戶出售產品的數量適當返還利潤等多種方式,與基地和農戶簽訂服務和購銷合同,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和農戶雙贏的發展目標。要不斷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為目標,努力探索“政府引導、企業開發、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運行機制,拓展農業功能,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發展一批產業關聯大、帶動輻射面廣、精加工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著力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把龍頭企業的第一生產車間延伸到農村一線,實現企業技術、資金優勢與農村勞動力、土地資源的有機結合。
(五)抓好市場建設。按造“內建市場、外設窗口”的原則,繼續加大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市場基礎功能配置。在農產品主產區、傳統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鎮駐地,建成大量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和專業市場,通過鄉鎮農貿市場、大宗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農產品專業市場和城市綜合農貿市場的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市縣鄉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重點支持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集散功能強、輻射面廣、面向全省乃至全國的大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讓農產品貨暢其流、實現增值。繼續加快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縣城和中心城鎮為重點,以連鎖超市、便利店為主要流通業態,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新型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促進農村地區流通設施升級,構建適應農民需求的生活服務體系,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建立覆蓋鄉村、服務規范的新型流通服務網絡,形成集科技服務、信息交流、消費服務、文體娛樂、醫療服務、宣傳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進一步提高農村服務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我市區位、交通和特色產業的比較優勢,重點發展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構建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網絡等功能在內的現代物流體系,使我市農副產品真正實現“物盡所值、貨暢其流”。
(六)切實發揮政府在農村服務業發展的主體作用。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多,農民收入低,城鄉差距長期存在是我們的一大特點。要按照各級政府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擴大服務供給,逐步提高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社會滿意度,為各類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的要求。一是要繼續加強農村通訊和“路水電氣醫學”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產品流通設施和消費品市場建設,促進城市商業向農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現有供銷、農技、中小學信息化工程和黨員遠程教育網絡等便捷、通暢的信息通道,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延伸信息服務范圍,推動城市技術、信息、指示燈愿向農村傳遞,構建農業信息網絡,為農民提供包括技術、信息、加工、運輸等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配套服務。三是要突出抓好農民職業技術培訓、培育發展勞務市場和中介組織,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小城鎮、大中城市和國外轉移的步伐,實現由本鄉本土向縣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體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掙錢向回鄉創業的轉變。要規范勞動者、企業和市場中介組織的市場行為,進一步打響**勞務品牌。四是要著重建立健全聯通市、縣、鄉三級的畜禽、農作物病蟲害監控防治體系,確保農副產品生產安全。要整合技術服務資源,將全市農業、畜牧、林業、科技等部門的技術力量,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發揮整體優勢。要進一步健全檢驗檢測體系,整合各級各類檢驗檢測設備的力量,建立農業、畜牧、質檢等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在重點蔬菜、畜禽、林果生產區建立快速檢測點,實現農副產品生產、運輸、加工各個環節全過程、無縫隙檢驗檢測,確保農副產品的優質、安全。
(七)、培養現代服務業人才。發展農村服務業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視培養適應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及時調整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結構,為現代服務業多培養適用人才。以“全面提升農民素質工程”和“陽光工程”為重點,制定農民培訓規劃,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培育新型農民,為現代化農業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發現、培養并造就一批懂經營、會管理、有闖勁、重實干的農村服務業的業務骨干, 吸引服務業人才向產前產后集聚, 從而帶動農村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農村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留守兒童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2-29
關于服務業發展的調研報告02-15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06-30
農村客運發展調研報告04-24
鄉村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0-14
流通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2-09
鄉村旅游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9-02
快遞行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6-30
風機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7-02
肉羊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