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品市場營銷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藥品市場營銷調研報告范文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藥品市場營銷調研報告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藥品市場營銷調研報告 1
藥品分類管理是國際上普遍認可與采用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第一個創建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的國家是美國,這是由于當時(20世紀30—40年代)發生了幾起嚴重的“藥害”事件,使其必須加強對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通過立法,嚴格劃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至50年代建立起分類管理制度。50年代以后主要發達國家都相繼建立了這一制度。目前,多數發展中國家與地區,包括我國,東南亞國家以及香港、臺灣地區都建立了這一制度,東歐國家也在近幾年逐步推行這一制度。
我國在1999年啟動藥品分類管理工作,之后全面展開。為促進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國家局于20xx—20xx年連續發布了《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20xx—20xx年工作計劃》和《關于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的通知》,同時,于近期先后召開了兩次藥品分類工作會議,國家實施藥品分類管理的決心可見一斑。
推進藥品分類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藥安全,處方藥的嚴格使用,可以減少濫用帶來的許多不良反應和機體耐受性及耐受性帶來的`治療困難,非處方藥的合理使用,能夠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意識,促進我國“人人享受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實現;有利于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推動醫藥衛生制度改革;有利于逐步與國際上通行的藥品管理模式接軌,有利于國際間合理用藥的學術交流,提高用藥水平。
一、我市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現狀和問題
xx市局一直把藥品分類作為全局工作的重點,通過幾年來的規范管理,全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逐漸完成階段性目標,實現了三個轉變。
1、藥品陳列轉變
100%的藥品經營企業的藥品陳列由原來的混放轉變為如今的把藥品與非藥品、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內服與外用、功效或劑型相同進行分開擺放的方式,各擺放區都配有相應的標識。
2、藥品的銷售轉變
現在的藥品經營者把藥品的銷售分為兩大部分:非處方藥銷售和處方藥銷售。處方藥的銷售經歷了直售式、詢售式、憑售式三個階段的轉變,同時非處方藥銷售也隨著由利潤驅動到信譽驅動的觀念變化向療效合理性轉變。
3、藥品的咨用轉變
藥品經營企業的用藥咨詢的變化較快,由原來的50%藥店只配有一名兼職藥士到現在100%的藥店都配備了專職的藥師、從業藥師、執業藥師作為駐店藥師,藥品零售企業的審核處方、指導合理用藥的工作有的長足進展。
通過對市區百余家的藥品零售企業的現場調查,我們發現藥品分類工作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概括為三個不能。
1、駐店藥師不能保證始終在崗
調查的120家藥店,12%駐店藥師長期不在崗;40%的駐店藥師由于各種原因離崗;36家藥店未掛停售處方藥的標志;29家藥店藥師不在崗繼續銷售處方藥。
2、處方藥不能完全憑醫師處方銷售
在40%的駐店藥師在崗的藥品經營企業中,有近三成未能盡到審核處方的職責,形同虛設,有的不看處方,只蓋章;有的只指導,不審核;甚者不聞不問。
3、分類擺放不能做到完全分開
60%的被調查的藥店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未能完全分開,個別藥品混放,具體表現在沒有標識的非處方藥混放在處方藥區;處方藥存放不集中,與非處方藥交叉存放;個別非藥品混放于藥品中。
二、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問題分析
對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分別從處方來源、人員素質、顧客心態、監管措施等幾個方面做以調查和分析。
。ㄒ唬┨幏絹碓慈狈
從處方方式的調查情況看,許多醫院運用計算機網絡管理,患者掛號時先買卡,醫生在計算機上開處方,患者拿著卡去交款、取藥,根本看不到處方。有的醫院沒有條件上電腦,居然給藥品編號,醫生開處方不寫藥名寫編號。小規模的診所普遍采取“先扎針、后開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針也不開方。
醫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藥品收入是醫院的主營收入,所以醫院不愿意讓處方流向社會藥店。據衛生部不完全統計,20xx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總收入達4000多億元,其中42%是藥品收入,利潤至少達500億元,而商業流通領域利潤率只有0.5%~0.7%。雖然藥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現逐年遞減的狀況,但醫療機構和藥店之間藥品價格差距還很大,因此,醫療機構控制處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費人群意識淡薄
廣大消費者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不理解、不習慣。在調查時遇到一位正在藥店購藥的老者,他說,注射一個療程的精制刺五加,在藥店買,到社區診所注射,300元錢就夠了;如果到醫院注射一個療程,800元也下不來,藥價低而且質量也不差。但當藥店向他索要醫生處方時,他不但不給,還拄著棍子大發脾氣。消費者對藥品分類管理的意義不懂,產生抵觸情緒,客觀上也促使藥店順水推舟違法銷售處方藥。
盡管目前中國醫藥行業發展很快,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現有的發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就醫和用藥需求。在不少醫院尤其是醫療水平很高的醫院,人滿為患、醫生服務不到位、病人折騰半天依然看不上病,買不上藥的現象并不少見。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愿去醫院就醫,而卻愿意選擇就近的藥店購藥。
消費者已經習慣到藥店買藥不憑處方的方式,如果憑借處方意味著還得走醫院程序。此外,廣大消費人群對處方藥濫用的危害性還沒有深刻的認識,頭痛腦熱,就吃抗菌素、打點滴的情況已成自然,殊不知藥品的不良反應、習慣性的耐藥可能危及生命。
(三)某些醫療機構責任差
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抗菌藥物的消費85%發生在醫療機構,住院患者中抗菌藥物使用率已高達80%,其中使用廣譜抗菌藥和聯合使用兩種以上抗菌藥就占58%,遠遠高于30%的國際水平。目前,濫用抗菌藥物現象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聯合應用抗菌藥不當引起或加重不良反應;二是有不少醫生給患者看病不做藥敏試驗,光憑經驗就使用抗菌藥;三是少數醫生受利益驅動,不顧病情需要,大量使用價貴、先進的抗菌藥;四是有的醫生缺乏專業知識,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藥。在醫生開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處方就占四至五成左右。濫用抗菌藥物,不僅給病人增添了額外的經濟負擔,浪費了有限的醫療資源,更嚴重的是加快了人體內耐藥菌的產生,給臨床治療帶來了困難;醫生習慣性應用則會因勢利導,患者則把應用抗菌素當成必要。
。ㄋ模┧幤纷捎萌藛T素質差
許多藥店在人員責質、管理制度、設備設施等軟硬件建設上還不能適應藥品分類管理的要求。特別是在人員素質方面,差距更大。實施藥品分類管理要求藥店配備駐店執業藥師。我國的執業藥師數量本來嚴重不足,還多數在管理崗位上,不可能擔任駐店執業藥師。即使配備駐店藥師,人數也不能滿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當一部分藥師對藥品知識的熟悉程度和審方能力尚未達到駐店藥師的要求。
。ㄎ澹┮幏洞胧┎槐M完善
現行的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擺放原則是偏重把非處方要單獨存放,即“OTC”標識的藥品標志清晰、分柜擺放。這樣擺放給消費者的印象好象是非處方藥作為一種需要特別管理的藥品,而不是處方藥,相反,無標識的處方藥和暫無標識的非處方較難分開。
因此,可以想到我們規范管理過程的.許多亟待完善各項工作。例如:如何鑒別處方的真偽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解決措施
1、加強藥品零售企業處方審核人員駐店注冊、培訓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藥學技術人員用藥指導作用
加強藥師的隊伍建設。為解決執業藥師數量不足的矛盾,藥監部門要采取有效方式,在保證人員素質的前提下,促進擴大了執業藥師的數量,同時為彌補執業藥師數量不足,加強對從業藥師的再教育工作。要積極促進本地區從業人員的素質建設,從政策上鼓勵從藥人員進行再教育,從措施上完善從藥人員的再培訓。提高人員數量和質量,確保指導用藥水平得到提高,滿足本地區需求。
加強藥師的在崗情況的檢查。一是嚴把審查關。對新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進行現場檢查驗收時,對藥師的資格、實際水平、是否兼職、外地人員能否保證在藥店行使職責等進行嚴格把關。二是實行值班藥師簽到制。要求企業提前做好值班藥師的工作安排,藥師上班必須簽到,保證藥師在職在崗,充分履行對顧客購藥咨詢、用藥指導、處方審核、質量把關等工作職責。三是要求掛牌明示。藥師在營業時間上崗時,應佩帶標明其姓名、技術職稱、崗位等內容的胸卡,便于群眾監督。如藥師臨時不在崗,應在憑處方銷售藥品專柜明顯處,擺放“藥師不在崗暫停處方藥銷售”的告示牌。四是開展藥師在崗專項檢查。加強對藥師在職在崗監督檢查,對連續多次檢查發現藥師不在職在崗的,將依照《藥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條進行處罰。
2、積極開展藥品分類的宣傳工作,引導廣大群眾改變用藥習慣和正確使用藥品
首先,要通過科學的宣傳教育,逐步增加公眾合理用藥知識,改變公眾傳統的用藥習慣。要通過對加快推進藥品分類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傳,讓公眾了解有關藥品分類管理的相關政策性規定以及藥品分類管理階段性目標的主要內容,從思想上意識到藥物濫用的危害。同時,還要加大對一些常見病的基本判斷常識和推薦用藥范圍、常用非處方藥的適應證等知識的宣傳,采用媒體宣傳與印發資料等多種宣傳方式,著力解決公眾在使用非處方藥進行自我診療時所面臨的合理用藥知識缺陷,增加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其養成合理用藥的習慣。
其次,要通過積極有效的宣傳,引導藥品零售企業積極開展藥學服務。零售藥店及其從業人員是執行藥品分類管理的最終端環節,只有把握住終端出口,藥品分類管理的階段性目標才有可能實現。因而藥品監管部門要通過廣泛宣傳,讓藥品零售企業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通過高質量的藥學服務,促進企業的發展,認真執行分類管理的相關要求與規定。
第三,在宣傳手段上應注重貼近性和多樣性。通過手機短信向社會廣作宣傳;與媒體聯動,將為群眾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公之于眾,都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單一的"灌輸式"教育。公眾合理用藥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類管理的宣傳也不能停留在"一陣風"的階段,而應探索長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傳方式和手段,并充分發揮相關協會、學會在推進藥品分類管理方面的宣傳、培訓和正面推動作用。
3、大力加強藥品分類管理的監管和規范工作,積極穩妥促進藥品分類
對藥店的監管。
一是加強藥品零售企業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柜擺放情況和專有標識規范情況的檢查,積極促進藥品零售企業達到藥品分類管理的要求。
二是加強駐店執業藥師配備及在崗情況,以及處方審核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結合GSP認證工作,進一步完善駐店執業藥師配備制度和處方審核制度。
三是對已明確藥品零售企業不得經營的藥品,要加強監督檢查。對違規經營的,按《藥品管理法》、《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理。
四是對已明確必須憑處方銷售的藥品,要加強對藥品零售企業執行憑處方銷售規定情況的檢查。對藥品零售企業違規銷售處方藥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并根據《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給予警告處罰;情節嚴重或經警告后仍違規銷售的,除給予警告外,還應并處罰款。
五是各級藥品監管部門要結合醫療和藥品廣告整頓工作,加強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廣告的監督和檢查,特別要加大處方藥在大眾媒體違規發布廣告和非處方藥在大眾媒體擴大宣傳的檢查力度。
六是把藥品分類管理工作的要求與零售藥店的審批、變更、認證及監督檢查有機結合,對達不到分類管理要求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抗菌藥物監管,促進合理用藥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藥監、衛生、工商等部門的共同監管,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推進合理用藥的進程中應發揮主導作用。
制止濫用抗菌藥的關鍵是從源頭抓,用制度來規范。相關部門應制定一個明確的制度,規范醫生的處方行為。首先,抓醫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其次,醫院藥劑師可以參與臨床醫生查房,指導臨床用藥;三是建立健全規范用藥、合理用藥制度;四是真正發揮藥品招標采購的作用,糾正從使用藥品中獲取利益的行為。
四、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初步設想
1、推進自我藥療計劃,有步驟的引導群眾習慣性使用非處方藥品
顧名思義,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是在沒有醫生或其他醫務工作者指導的情況下,恰當地使用非處方藥物,用以緩解輕度的、短期的癥狀及不適,或者用以治療輕微的疾病。由此可見,自我藥療是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古已有之,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在與疾病作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經濟、文化、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結合國情,我國政府提出了到20xx年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與此同時,WHO還提出“人們有權利也有責任以個體和集體的方式參與他們的衛生保健的計劃和實施”。我國政府也提出做好衛生保健工作“應以國家、集體為主,其他社會力量和個人為補充”。由上可知,現代衛生保健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由過去單純依賴國家轉變為“是個人的權利和責任”,由被動轉為主動積極參與,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成為社會和個人共同關注的事業。
非處方藥的出現大大促進了自我藥療的發展,并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注重對自我藥療的宣傳,引導群眾自覺使用非處方藥,遠離藥物濫用,推行自我保健。
2、探求解決處方來源的有效方法,促進處方的有序流動
探索醫療機構藥房商業化轉型,實行醫藥分家,把門診藥房從醫院剝離出來,建成獨立核算的單體藥店。嚴格執行處方藥憑處方銷售的要求,建立藥品分類管理的試點,形成把醫療機構商業化藥房作為處方藥源頭的模式,把分類管理經驗全面推開,促進規范化建設。把發給許可證的醫療機構的藥房作為完全實行分類管理的示范點,形成處方來源網,進一步解決處方來源和按處方購買藥、憑處方售藥還不適應的問題,推進藥品經營企業的分類管理縱深發展。
藥品市場營銷調研報告 2
食品藥品安全是當前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是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問題,事關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更好的提升我縣食品藥品監管水平,提升監管效能,我們采取多種形式對全縣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與成效
我縣現有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xx戶,其中,食品生產加工單位xx戶,流通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xx戶,餐飲服務單位xx戶,藥品生產企業1家,藥品器械經營使用單位xx家。全縣工商、食品、質檢等部門共有執法和工作人員xx名,檢驗技術人員名(其中工商系統名,檢驗技術人員xx名;食品藥品監督系統xx名;質量技術監督系統xx名,食品檢驗技術人員xx名)。
。ㄒ唬┦称匪幤钒踩庾R逐步增強
近年來,全縣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活動,通過媒體專欄、舉辦培訓班、“3.15”消費者權益日、食品安全宣傳周和食品藥品安全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和普及食品藥品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廣大群眾的食品藥品安全意識明顯增強。共發放宣傳資料16萬多份、各類食品藥品宣傳材料9.3萬份(冊),宣傳教育群眾達6萬余人次,在各新聞媒體刊發食品安全專題報道353篇,發布消費警示信息100余條。
。ǘ┍O管體制逐步完善
縣政府按照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調整、理順、完善食品監管體制,明確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監管、衛生等部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責任和職能,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工作機構正逐步完善和規范。大力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示范縣建設,在全縣各鎮政府設立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站,在各行政村聘任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員、協管員,延伸監管觸角,完善監管網絡。同時,縣政府設立了專項經費,列入預算,支持和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ㄈ⿵娀I導,齊抓共管
為了抓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縣政府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從建立健全工作體系入手,制定了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系統和應急處置預案,建立了社會監督網、監測預警網絡和風險評估體系,強化監管協作機制,經常組織成員單位開展日常監管、重點整治和聯合執法,并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督查通報和責任考核,形成了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提高了全縣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總體質量和水平。
。ㄋ模┩怀鲋攸c,嚴格執法
為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讓老百姓放心消費,各職能部門在加強日常監管的同時,開展了一系列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案件。一是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對非法使用病死禽肉、地溝油等問題食品和違規行為,多次進行專項整治。二是堅持對食品藥品開展質量抽驗,對發現的問題產品嚴格查處。三是加強重大節慶活動期間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查,保障節慶活動安全順利進行。近兩年來,全縣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多人次,檢查涉藥單位xx戶次,累計查處各種藥品違法案件起,案值余萬元,罰沒款萬元。檢查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戶次,辦理涉及食品生產案件xx件,查獲不合格食品xx公斤,涉案金額xx萬元,罰沒款xx萬元,有力地震懾了食品藥品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
(五)強化素質,提升效能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各職能部門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強化業務學習和培訓,建立了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獎勵、處罰等工作制度,形成了一支專業比較熟練、執法水平較高、工作能力較強的執法隊伍。同時,縣政府加大經費投入,職能部門多方爭取支持,添置更新了一批檢測設施和設備,改善了辦公條件,提升了食品藥品安全檢測手段和工作效能。
二、問題和困難
近年來,縣政府和各職能部門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藥品生產、流通各環節運行較為規范有序?傮w看,藥品好于食品,大餐飲好于小吃店。但食品藥品安全特別是食品安全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亟待引起重視和解決。
。ㄒ唬┤鐣称匪幤钒踩庾R還不強
部分食品藥品生產和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社會公德意識差,不能自律守法經營,特別是一些“兩證”不全的食品加工業戶,違規、違法現象較為嚴重,加之生產加工設備落后,食品原料低劣,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大多數消費者缺乏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對食品藥品安全的辨別能力較低,安全質量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為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市場。
(二)食品生產和經營企業問題較多
一是部分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設施簡陋,生產環境和衛生條件差,從業人員素質較低,不同程度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二是市場上過期霉變等問題食品仍然存在,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三是食品流通終端大多為個體工商戶,經營方式和管理水平落后,索證索票登記不規范,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四是小型餐飲業衛生狀況差,從業人員無證上崗現象比較普遍,食品安全難以保證,“臟、亂、差”的'問題十分突出,群眾反應強烈。
。ㄈ┍O管體制不完善,缺乏工作合力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實行“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模式,在運行中客觀存在監管“縫隙”。一是相關部門分段監管銜接不緊密,有些監管職能邊緣的問題無人管,相互推諉,既形成監管扇區,又難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涉及到監管權的環節,各職能部門重復管理,交叉執法,導致食品安全執法出現混亂,也加重了經營者的負擔。三是綜合性的食品安全監管和執法缺乏有效配合。
。ㄋ模┍O管保障嚴重不足
一是監管力量十分薄弱。比如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工作人員僅有12多名,監管對象卻達700余家,平均每人監管近60個單位,任務十分繁重,難以保證監管到位。二是缺乏必要的檢測設備和配套設施,一些重要的食品安全檢測項目無法開展,只能憑經驗判斷,缺乏科學的檢測手段和依據。三是經費保障水平低,特別是抽檢經費嚴重不足。雖然縣政府設立了專項經費,但遠不能滿足國家對食品安全檢測項目和內容的需要,一些食品無錢抽檢,不能給人民群眾一個安全的承諾。
。ㄎ澹┺r村食品藥品監管工作亟待加強
我縣各鎮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站雖已掛牌成立,但權責不明確,監管人員素質較低,缺乏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法規和專業知識,沒有專項經費和必備的設施,工作制度不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還未完全開展。
三、對策及建議
保證公眾的食品藥品安全,是人民群眾最直接、最根本的民生,也關系到黨和政府的聲望和信譽。抓好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責大于天。各鎮政府、相關單位應對食品藥品安全,特別是食品安全要引起高度重視,從生產、加工、流通等各環節加強管理和監督,為全縣人民食品藥品安全筑起一道屏障。
。ㄒ唬┘哟笮麄髁Χ龋瑺I造良好環境
建議政府將《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的宣傳教育納入普法規劃,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讓食品藥品安全知識走進千家萬戶,特別是通過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和典型案例講座,教育廣大群眾,懲戒不法分子,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法律觀念和食品藥品安全意識,共同營造和維護良好的食品藥品安全環境。
。ǘ﹫猿秩瘫O管,嚴格執法整治
一是加強對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要嚴格食品藥品生產、加工、經營準入制度,不能隨意降低標準和門檻,從源頭上把好關。對不符合規定和違反程序的廠商要嚴查重罰,堅決整改或取締,真正起到震懾作用。二是加強對流通環節的監管。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加大產品抽查力度和檢查。
藥品市場營銷調研報告 3
藥品是廣大群眾防病、治病、保護健康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加強對藥品的監督管理,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用藥安全,是我們廣大藥品監督管理人員的職責。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70%,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地域遼闊,使用藥品的人口總多,其醫療水平和用藥水平偏低,群眾醫藥基礎知識缺乏,假劣藥品在基層出現的頻率高、范圍廣、流通快,制售手段和形式多變,廣大群眾很難識別和抵擋假劣藥品對他(她)們的危害,單靠省市級藥品檢驗所抽驗還不能適應遏制假劣藥品蔓延的實際需要,所以,打擊假劣藥品的大量工作仍在基層,必須依靠廣大基層監督檢驗人員這支有生力量進行工作。
一、藥品快速鑒別的目的
目前我國藥品監督工作量大,面廣又缺乏資金和先進的檢驗儀器和設備,只有加強基層藥品監督檢驗人員的培訓和基層藥品檢驗隊伍建設,總結基層工作人員在打擊假劣藥品的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才能對假劣藥品的快速鑒別提供有力的保證,藥品快速鑒別的目的是為廣大基層藥品監督檢驗人員在簡單的設備條件下,在現場檢查中,提供發現假劣藥品的初篩手段和方法,為查處假劣藥品提出初步意見,對可疑藥品進行暫控,再進一步做法定檢驗。這樣不僅可以縮短檢驗周期,節省人力、物力、而且可以防止假劣藥品的轉移和分流,有效打擊不法分子。
二、藥品外觀鑒別方法的概述及應注意幾個問題
藥品外觀鑒別方法是通過人的感覺器官,運用比較法等基本原理,對藥品的包裝、包裝相關物及藥物行狀進行鑒別以分析假劣藥品為主要目的藥品鑒定技術。其特征是快速、簡便,是藥品快速鑒別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藥品外觀鑒別方法”所述的“外觀”,具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藥品包裝所涉及的外觀,包括包裝箱、包裝盒、藥瓶、標簽、說明書等項,其二是指藥品本身的外觀性。
通過外觀檢查鑒別方法判別檢品是否為假劣藥品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ㄒ唬⑼庥^鑒別法最基本的技術依據是比較法,它是建立在真品與假品對照比較的基礎上的一種方法,因而藥品質量檢查人員應了解、熟悉各種藥品正規生產廠家的產品外觀,遇有懷疑時,應找到真品與之比較,比較,比較正品與檢品包裝外觀與藥品樣本本身外觀的異同,找出疑點。這需要藥品質量檢查檢驗人員在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提高鑒別能力。
。ǘ、要核查藥品來源渠道,在檢查藥品時,要審核檢查該種藥品的來源單據,并審查辨認發貨票據的真偽,加強對相關情況的.檢查,如通過發票、進口藥品注冊證和藥品檢驗報告書復印件,檢查供貨單位與開票單位是否一致,供貨渠道是否合法等,以輔助對藥品的鑒定。假劣藥品的生產、銷售渠道與正規產品顯然是有區別的。
。ㄈ、核查藥品價格,假劣藥品的銷售價格一般明顯低于正品的價格,有的甚至低于生產的成本價。在藥品監督檢查中,若發現某一藥品的銷售價格明顯低于或背離成本價格應引起注意,及時進行抽驗。
。ㄋ模⑺幤吩旒俅篌w也有其規律,暢銷品種、緊俏品種、知名品牌、貴重藥品、補腎裝陽類、治療糖尿病類等多為制假對象,而假中摻真,今年亦有發現,制假手段也在不斷改變,藥品質量監督檢查人員遇有可疑情況時,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渠道(如網上查詢國家數據庫資料),也可以及時與產品標示生產廠商和發出藥品檢驗報告書的有關藥品檢驗所聯系,進行核查。
。ㄎ澹⑺幤吠庥^鑒別的現場性很強,所以其方法和鑒別環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盡量結合薄層色譜法以及化學反應等開展實驗,得出進一步的結論。在反現檢品的假劣情節較為確切的情況下,可以按法律程序進行處理,而最后認定其為假劣藥品,則應根據《藥品管理法》的規定執行。
。、做為藥品質量監督檢驗人員不應只局限在目前快速檢驗的方法和經驗上,要通過在大量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舉一反三,積累豐富藥品外觀快速鑒別的方法和知識,才能不斷提高識別假劣藥品的水平,保障人民用藥安全有效。
藥品市場營銷調研報告 4
一、引言
藥品作為直接關系到人們健康的重要商品,其市場營銷策略及市場狀況一直備受關注。為了深入了解當前藥品市場的營銷情況、消費者行為及市場趨勢,我們進行了本次藥品市場營銷調研。
二、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采用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年齡在20-50歲之間的消費者進行。問卷內容涵蓋了消費者對藥品知識的了解程度、選購藥品的影響因素、關注的藥品廣告類型、對藥品宣傳及出現問題的態度等多個方面。
三、調研結果
消費者對藥品知識的了解程度
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消費者對藥品知識的了解程度較為有限。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藥品知識“一般”,另有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藥品知識“比較匱乏”。這導致在選購藥品時,大部分消費者(約87%)依賴醫生或藥店服務人員的推薦。
選購藥品的影響因素
在選購藥品時,消費者最關注的因素是藥品的療效(82.76%),其次是價格(44.83%)。這表明,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價格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此外,藥品的安全性也備受關注,近期頻發的藥品安全問題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藥品企業和產品的信任度。
關注的藥品廣告類型
在藥品廣告方面,電視仍然是消費者關注的主要渠道(59.77%),其次是網絡(39.08%)。這反映了電視廣告在藥品宣傳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顯示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廣告的影響力逐漸增強。
對藥品宣傳及出現問題的態度
調研發現,消費者對藥品廣告中的'虛假宣傳現象持批評態度。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藥品廣告中的虛假現象“十分普遍”,另有四成的受訪者認為“比較普遍”。同時,大部分消費者認為藥品安全問題的責任在于企業本身(78.16%),并希望政府監管部門和執法部門能加強監管。
市場趨勢與消費者偏好
在藥品市場趨勢方面,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消費者對療效好、副作用小的藥品需求增加。特別是對于抗癌藥物等特殊藥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此外,中藥因其副作用小、療效穩定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四、結論與建議
加強藥品知識普及
鑒于消費者對藥品知識了解不足的現狀,建議藥品生產企業和相關機構加強藥品知識的普及工作,提高消費者的自我藥療能力。
提升藥品質量與安全
藥品生產企業應嚴格遵守國家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確保藥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同時,政府監管部門應加強對藥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藥品和虛假宣傳行為。
優化營銷策略
藥品生產企業在制定營銷策略時,應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在廣告宣傳方面,應注重真實性和有效性,避免虛假夸大。同時,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的市場覆蓋率。
關注市場趨勢與消費者偏好
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藥品生產企業應密切關注市場趨勢和消費者偏好的變化。針對特定疾病領域和消費者群體推出具有針對性的新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五、結語
本次藥品市場營銷調研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市場信息和消費者反饋。希望各相關企業和機構能夠充分利用這些信息,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質量,推動藥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藥品市場營銷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藥品市場營銷調研報告(通用5篇)04-09
市場營銷調研報告06-08
市場營銷調研報告03-27
藥品不良反應調研報告10-09
藥品生產企業調研報告(精選15篇)04-20
2017市場營銷調研報告范文10-26
市場營銷調研報告15篇03-29
市場營銷調研報告(15篇)03-29
村級衛生所藥品管理調研報告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