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就業問題的調研報告精選2篇
篇一:關于就業問題的調查報告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旅游管理2010級 吳玉冰
指導老師 羅榮杰
中文摘要:從走進了大學,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說不完的話題.在現今社會,招聘會上的大字報都總寫著“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里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畢業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并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實踐能力培養;應該在社會中怎么做;社會應變能力;
正文內容:
走出大學校門,你就是個完全的社會人了,需要承擔責任、盡義務,同時也應該得到你的收獲。在大學的校園里,要多參加一些學生組織.也要選那些注重實踐的.每個部門都應該有外聯部,因為搞活動要錢嘛,所以需要人去公司企業拉贊助,這樣不僅鍛煉了你能力,而且還可以認識許多公司管理層人員,為你今后找工作也很有幫助的.而我們也應該要學會去運用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于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后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當今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內外經濟不斷變化,在機會越來越多的同時,也出現了更多的問題,有了更多更艱巨的挑戰,這也就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不僅要學好課本里的知識,還要主動走進社會,積極在實踐中學習其他的東西,不斷增加自己的經驗,全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這個社會有立足之地甚至擁有不敗之地。
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有疑問,有些事實是大家都眾所皆知的,如下:
(一)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
(二)實踐中,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很多很多,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
(三)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項任務。
(四)實際操作這么簡單,但為什么我們要學習那么深奧的知識呢?現在的教育真的存在很大的弊端,嚴重的脫離了社會實際應用嗎?.
現代社會要求畢業生具有相當寬廣的知識面,能懂得較多的知識,能勝任多方面的工作。有些畢業生渴望涉足很多領域,學習很多知識,但博而不專,雖然表面看起來什么都懂,其實內部很虛弱,每一項能力都沒有很強的競爭力,外強中干,結果事業一事無成。一方面向書本學習,一方面向實踐學習,是建立合理知識結構的正確途徑。在建立合理知識結構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知識調節,一方面要更新知識,防止知識老化;另一方面要增強目標性,防止與自己專業方向無關的知識比例過大,以致降低自己的專業崗位能力。
因此我們應該知道更在許多書本中教我們如何去做好自己,教我們樹立自己遠大的理想,這將更好的為我們社會實踐打基礎。這樣我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和邏輯
思維能力也增強了。
作為大學生,我們的年齡也不小了,離走向社會工作也不遠了,我們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得重視社會實踐。畢竟畢業以后我們不能再帶著幼稚、茫然的眼神走進社會,就像我們當初走進大學一樣。我們要帶著實實在在的能力走進社會,為社會服務。
現今一個事實卻被許多人誤讀了,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了。甚至某些人開始看不起大學生,認為讀大學沒什么用了,一些沒讀書的人在社會上混得更好,F在的大學生已經不包分工了,也確實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好工作。這正說明了現在社會對大學生素質、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了;當然也說明了某些大學生的確不過關。大學生不是全值錢,但社會上值錢的還是大學生。這就為什么還是有許多人打工之后還想讀書,甚至有部分人也確實再次進入校園學習。我們在校園里學習到的先進的科學知識能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也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收益。而要成為值錢的大學生正要求了我們扎實掌握專業知識還有社會實踐能力與經驗。
對于我國大學生當前就業的形式來可看,我們應該這么認識:
(一)不同專業的就業形勢;
外語專業學生將繼續搶手。歷年來外語專業學生就有比較好的去向,中國進入世貿組織后,增加了國際化交流,外語類人才會十分緊俏。英語專業如此,小語種,尤其日語可望有較好的就業前景。入世后,社會最需要營銷、管理、金融、財會等方面的人才,幾年來,這些專業的學生都有較好的去向。另外,懂得世貿組織規則的經濟類、管理類和財會類人才會十分搶手。計算機類、電子類專業將會有所改觀。隨著IT業的逐漸復蘇,社會對這類專業會有更高的需求,學生的就業可能比較樂觀。由于中文專業學生的適應面廣、有一定功底,社會提供的許多崗位如編輯、記者、秘書、行政管理,都適合他們去做。歷史、哲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專業,盡管隨著每年公務員崗位的增加,報考公務員可以解決一部分這類學生出路,但由于公務員崗位競爭十分激烈,因此將持續走下坡路。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說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二)用人單位的理性思考;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有資料表明,一些高級技工的薪水甚至可以超過研究生?梢,用人單位更多的是從實際需要出發來選擇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其招聘行為的`理性化程度大大提高。而這樣一種環境,無疑將給?粕透呗毊厴I生的就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他們當中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將來會加入“未來的高級技師”這一行列。
(三)民營企業成為吸納畢業生的重要渠道;
一些著名企業將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學校和科研機構是吸收研究生學歷畢業生的主要力量。民營企業需求量增長較快,成為接納畢業生就業的一支新生力量,而且隨著個體、民營經濟的繼續發展,其需求崗位必將進一步增加。這要求廣大畢業生,積極轉變就業觀念,不要將目光僅僅局限在國有大公司、大企業上。要適應形勢要求,投身到充滿生機活力的民營企業中去。
(四)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國內生產總值到2010年要比2000年翻一番,要求今后5至10年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每年至少要保持7%的增長速度。專家預測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會提供80至100萬個就業崗位。加入WTO、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等都會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國企改革等的逐漸完成,也將使企業在最近幾年大規模儲備人才。另外,由于人才流動機制的完善和大學生就業觀念的改變等,大學生畢業走向和就業趨勢將更加呈現出多樣化和自主化。
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職業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系統、不扎實、綜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低)、缺乏一專多能的水平等方面。擇業能力水平不高。具體表現在:
。1)缺乏對自我客觀、系統、科學的認識,常出現高估自己能力的現象。表現為:擇業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優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寬敞等作為選擇標準,不愿承擔艱苦的工作,不愿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學校去工作。
。2)在選擇就業單位的過程中,明顯表現出被動和隨意性,缺乏科學性和主動性;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的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評價過低,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主動參與就業競爭,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之中。
(3)獲得職業信息的能力和職業目標的篩選能力還不強,虛榮心和僥幸心理往往使他們改變原有的目標而采取不切實際的從眾行為。
。4)職業規劃能力還比較欠缺,很少有人對自己做出詳細的探查,明確自己的素質、實力、個人特點、能力、興趣和學習、工作方式以及對工作環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決定和計劃。
另外,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業挫折承受力差、競爭與進取精神不夠、合作性和冒險性較差、獨立性不高,盲從和依賴心理普遍存在等等。
隨著社會就業競爭壓力的日益加劇,就業的“門檻”越來越高,“知識不夠用”和“能力不足”是導致大學生工作不適應的主要因素。面對這種形勢,大學生應充分認識知識結構在求職擇業中的作用,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塑造自己,發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增加自己在就業時的籌碼。知識結構是指一個人知識體系的構成情況與組合方式。
大學生的擇業觀念雖然在總體上是傾向于務實化與理性化,但由于處于擇業觀念的轉型過程,因此各種不良觀念也存在著,并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順利就業。因此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種種因素。
我國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合理表現如下:
(一)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
一些大學生在擇業標準中只有工作條件、收入等眼前實在利益,而對自我的職業興趣、能力、職業的發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慮,因而極易選擇到并不適合自己的職業。
(二)職業標準過于功利化、等級化。
一些畢業生同學過分強調職業的功利價值,甚至還將職業劃分為不同等級,而不考慮國家與社會的需要,不愿意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和行業去工作。
(三)求安穩,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歡穩定、清閑、福利保障好的單位,希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愿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
(四)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學以致用。
在求職時,只要是與自己專業關系不密切的職業就不考慮,這樣做只能是人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業難度。
合理的知識結構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一)寶塔型知識結構。這種知識結構模式強調基礎理論的寬厚扎實和專業知識的精深,比較容易把所具備的所有知識集中于寶塔頂部的專業知識上,并且同擇業目標聯系起來。
(二)網絡型知識結構。該結構能使專業知識處于網絡中心,并重視與專業相關聯的系統知識的輔助作用。畢業生具有這種知識結構,能增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彈性和應變能力,在就業市場上往往會受到青睞。
(三)帷幕型知識結構。這種結構的具體涵義是一個具體的社會組織對其成員在知識結構上有一個總體的要求,而作為該組織的個體成員由于所處的層次不同,在知識結構上又存在著一些差異。對我們畢業生的啟迪是:在尋找職業過程中,不但要注意在整體上對求職者知識結構的要求,同時還要了解所選職業在企業中的位置及層次,以此來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擇業時的適應能力。
因此我們應該要在社會中怎么做才能使我們將來面對就業的時候更加百戰百勝.這是我在實踐中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積極性是非常關鍵的, 積極的就是主動接近顧客,拉近與顧客的距離。這也實在鍛煉了我們的膽量、語言交流能力和心理洞察能力。我們膽大了才能冷靜,冷靜了才能很好地通過顧客的言語與表情察覺顧客的想法,然后再作出適當的回應,不至于慌張得不知所措。
(二)在社會上要善于與別人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工作的機會不多,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
與同事的溝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三)在社會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觸顧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沒有社會工作經驗沒有關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
離走向社會工作也不遠了,我們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得重視社會實踐。畢竟畢業以后我們不能再帶著幼稚、茫然的眼神。俗話說“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大學生在找工作前應建立明確的職業定位。職業定位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與目標,并制定相應的計劃,避免就業的盲目性,降低就業失敗的可能性,為個人走向職業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做好職業定位,必須做到:
了解自我。正確評價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個性特點、天賦能力、缺陷、性格、氣質、興趣等等,問問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對自己各方面能力進行摸底,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根據其他應聘者的經驗、經歷,選擇推斷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從而徹底解決“我能干什么”的問題。了解職業。包括職業的工作內容、知識要求、技能要求、經驗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環境、工作角色等。仔細地分析比較自己和職業要求的差距,根據自己的特點仔細地權衡選擇不同目標的利弊得失,還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條件確定最終達到目標的方案?傊恳粋畢業生要想找到適合自己理想的職業,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確職業定位,充分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認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從事哪個專業領域的工作,朝哪個方向發展,從而避免求職時的盲目和錯失良機。在改革大潮涌動的今天,社會提供的機會很多,每一種機會都是找準自己最佳位置的磨煉與選擇。祝愿我們每個大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位置。
最后我要說的是: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培養我、磨練我的圣地,我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榮幸。社會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基地,能將學校學的知識聯系于社會,我感覺學習與社會實踐是密不可分的。
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篇二: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調查報告
團隊名稱:
指導單位:
團隊成員:
團隊負責人:
活動地點:
活動形式:
摘要:
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范圍覆蓋宜興市區所有大學生,包括師范與非師范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附表一如下)
關鍵詞:
就業問題 失業 大學生 宜興市 問卷調查 大學生素質 高校指導
一.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宜興市大學生就業問題問卷調查表(表一)
卷一(針對所有被訪者)
被訪者年齡:
A 20以下 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訪者性別:A男 B女
、拍J為目前普通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怎樣?
A.十分嚴峻,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B.有點嚴峻,但比其他較低學歷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點嚴峻,與其他較低學歷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認為當前高學歷者就業會更容易?
A是; 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為了就業而千方百計考證?
A這為求職成功增添砝碼
B 這對求職成功沒有多少幫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熱的現象?
A 繼續深造可以躲避就業高峰,增加就業優勢
B 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C 其他-------------------------
。5)您認為當前學哪類專業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選)
A.文史類 B.經濟類 C.工科類 D.農林類 E.管理類 F.理科類 G .師范類 H.其它(請具體填寫)
(6)您如何看待專業與工作的不對口現象?
A. 這種現象很普遍,根本無所謂,很容易適應
B. 給就業造成一定困難,但可以克服
C. 會嚴重阻礙工作,很難在其崗位上呆得長久
D. 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根本無法就業
E. 從未關注過這一現象
(7)您認為學校現行的就業指導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無所謂; C沒有必要;
(8)您認為某些學校搞的“包裝畢業生”(比如:濫發獎學金)是否讓學生就業更有優勢?
A有很大幫助; B有一些幫助;C沒有幫助;
。9) 您曾采取過哪些媒介手段來幫助自己就業?(可以多選)
A.人才網站 B.招聘會 C.人才市場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當前各大學的擴招對就業形勢的影響?
(11)您認為大學生與其他人群相比較其就業優勢與劣勢各是什么?
(12)宜興是全國百強縣之一,也是蘇南比較發達的城市之一,您認為這是否會對大學生選擇留宜工作起重要影響?同時,中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是否會考慮這一因素?
(13)中國入世后,國內的就業情況有一定改觀,但中國人才結構矛盾卻日益凸現,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職者:
、 您的就業觀是什么?(從a.對薪水的要求;b.對自身發展的要求;c.心態;三方面回答) ② 您認為求職過程中良好的
二. 調查情況
(1) 調查背景
2010年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將達630余萬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趙婀娜)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規模將達630余萬人,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在20日召開的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強調,力爭2010年高校大學生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基本穩定。
袁貴仁強調,各地要進一步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的規模,加強創業教育,調整人才培養類型結構和專業結構,開展就業實習實訓,推進就業信息化建設,開設就業指導和職業發展課程,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殘疾人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特殊群體的幫扶力度
。2)調查目的:
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了解自己的就業目標,和自己的專業!為以后更好的就業打下基礎!讓大學生自己有風險意識,以便能夠更好的學習武裝自己!
(3).調查結果:據統計只有30%的人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并表示將來會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20%的人有明顯的職業規劃與目標;50%的人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并對自己專業的就業趨勢不了解,表示將來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就業是民生之本,黨的十七大將擴大就業作為一個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建設中,實現充分就業對于發展國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認真總結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來我省促進就業工作的成效和經驗,分析存在問題,研究改進措施,根據省政府領導意見,由省政府研究室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對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告如下。
一、近年來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主要成效
。ㄒ唬┓e極的就業政策促進了全省就業工作的平穩發展
根據中央部署,自XX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認真推行積極的就業政策,提出了就業優先戰略,確定了“增加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政策、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強化再就業服務和幫助困難群體就業”等五大工作目標,提出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要與增加投資相結合、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與國有企業改革相結合、與城市化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的五個結合要求,并以省政府名義將就業再就業目標下達各地州,要求各地把增加就業崗位、實現就業人數、控制失業率等目標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配套政策和操作辦法,形成了“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機制,全省就業工作平穩發展,各項就業指標基本實現。XX-XX年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5.01萬人,年均增加約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累計54萬人,年均登記失業人數1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家產業就業人數521.6萬人次,其中,省外流動就業人數為201.14萬人次;累計投入使用就業再就業資金15.17億元;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50.4萬人,實現再就業42.9萬人,再就業率為85.1%;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90.55萬人,失業保險基金收入30.49億元,支出18.76億元,有35.4萬人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建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 127個,職業介紹機構共1715個,其中: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1518個,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1359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855個。
。ǘ﹦趧恿κ袌鲶w系和現代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云南省勞動力市場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探索,90年代逐漸培育并隨著國家“金保工程”的實施而不斷發展,至今,一批設施、功能較為齊全的地方性的勞動力市場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包含職業介紹、就業訓練、失業保險和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等內容的就業服務體系以及職業介紹咨詢服務網絡基本形成,通過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已經成為我省勞動用工的主導方式。
一是全省城鄉普遍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XX年,全省129個縣(市、區)所轄的53個街道已經全部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1517個鄉鎮上已經有1301個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全省851個社區中,已有637個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鶎觿趧颖U瞎ぷ髌脚_的建設,使勞動保障工作重心下移、更貼近群眾,窗口前移、更方便群眾。二是全省基本完成了勞動力市場網絡和信息化建設,并逐步完善了勞動力市場的職能!笆濉逼陂g,全省各級勞動力市場場地建設面積達82,649.84平方米,其中:州、市級為14,428.18平方米,縣級為68,221.66平方米。市場內設有求職與用人登記、信息發布與查詢匹配、職業指導與政策咨詢、推薦介紹與現場招聘等服務項目和窗口。全省各地先后籌集勞動力市場建設資金8,026.03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38萬元,省級補助691.25萬元,各州、市、縣自籌7,196.78萬元。各級政府除資金投入外,還以其它方式支持勞動力市場建設,如房產、土地、辦公用品、設備等,折合資金3,161.67萬元。
XX年年,云南全省共有職業介紹機構1 865個,其中,省級1個,地、州、市級16個,縣(區)以上140個,街道51個,鄉鎮級1,477個,其它部門開辦的28個,個人開辦的169個。職業介紹工作人員2,675人。勞動保障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完全覆蓋了全省縣以上行政區域,鄉鎮職業介紹機構已覆蓋了全省鄉鎮的75.2 %,工作覆蓋面達到90%以上。全省勞動力市場載體建設形成了以省級勞動力中心市場為龍頭,以16個州、市為勞動力分市場,128個(不含麗江市古城區)縣級公共介紹機構為骨干、其它民辦職業介紹機構為補充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ㄈ┺r村勞動力轉移輸出成效顯著
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勞務輸出)是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問題,也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將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和三項扶貧工程的重要任務來抓,加大了輸出前的引導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強化了勞動力市場的建設,全省勞務輸出規模穩中有升,勞務收入穩定增長,輸出區域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已經成為緩解城鄉就業矛盾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省勞動保障部門數據顯示, XX年年1-10月,全省當年共輸出勞務人員137.68萬人次,完成年計劃任務的172 %。其中:境外輸出0.49萬人次,占0.36%;省外輸出40.81萬人次,占輸出人數29.65%;省內輸出36.45萬人,占輸出人數26.47%,縣內輸出59.92萬人,占輸出人數的43.52%。預計全年輸出150萬人次,完成年計劃80萬人的187%。
XX年起,我省開始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勞務輸出項目,當年省級投入1,147.28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380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767.28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7,251人,輸出勞務人員239,600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43,500人的550%, 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1.5億元。XX年投入1,317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120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1,197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3,398人,輸出勞務人員24,4728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39,900人的613%,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1.7億元。XX年年投入1,848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18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1,830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2,018人,輸出勞務人員313,510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36,600人的856%,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4.7億元。
。ㄋ模┦I保險有效發揮了保生活、促就業的作用
全省失業保險制度在鞏固中不斷發展,統籌級次提高,實現了“地級統籌,省級調劑,財政補貼”的管理方式,失業保險基金穩步增長,有效發揮了保生活、促就業的作用。到XX年底,全省參保人數回升達到189.2萬人。5年間,全省失業保險基金收入24.3億元,與“九五”相比增收15.2億元,增長166%;基金支出18.4億元,與“九五”相比增加12.9億元,增長232%;省級向9個州市調劑失業保險基金1.35億元,與“九五”相比增加1.02億元;救助失業人員達到32.6萬人,與“九五”相比增加20.23萬人,增長164%;幫助7.12萬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與“九五”相比增加2.96萬人,增長71%。
。ㄎ澹┵Y源枯竭型城市就業再就業成效顯著
昆明市東川區是我省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隨著礦產資源的日益枯竭,東川的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大量勞動者失業,最高時登記失業率達40.2%。為有效促進東川區企業的轉產經營和改善勞動者就業狀況,XX年4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東川建立再就業特區,對東川再就業特區勞動就業提供許多優惠政策,為東川再就業特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我省其他類似的資源型城市成功探索出一條發展道路。
XX年年末,東川區戶籍總人口為30.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萬人,農業人口23.2萬人;全區農業勞動力人數11萬人,富余勞動力人數1.6萬人,外來流動人口5,100人。
在實現就業方面,XX年年城鄉就業人數17,938人(其中:在職就業農民工11,117人);在本地就業6,821人(其中:“兩后生”826人,下崗失業人員4,836,大中專畢業生750人,技校畢業生409人)。XX年年畢業后實現就業的“兩后生”361人,復退轉業軍人就業92人,勞務輸出人數11,174人。
在失業方面,XX年年新增城鎮失業人員4,709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400人,“兩后生”2400人,復轉軍人100人,其他人員1,809人;外地戶口到東川就業489人。XX年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9%,比上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
在再就業資金使用方面,自XX年東川再就業特區建立以來,中央、省、市三級共安排再就業資金1.14億元。XX年年支出再就業資金2,054.15萬元。截止XX年年末,累計結余再就業資金3,707萬元。
二、當前我省就業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但是也還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十一五”期間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任務還十分繁重,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
(一)勞動力總量供求矛盾將長期存在,就業再就業工作壓力進一步加大
城鄉就業需求的快速增長與社會可以提供的就業崗位之間,在人口不斷增加和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雙重作用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將長期存在而且更趨復雜。據勞動保障部門測算,我省有農村勞動力2,091萬人,其中還有500萬人需要在今后幾年轉移就業,加上每年有37萬左右的城鎮新增勞動力、登記失業人員,以及100萬省外常年入滇就業的外來人員,特別是仍在實施的企業改革和事業單位改制,導致由就業轉失業的人數增加,全省每年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居于16-17萬人的高位上,我省gdp每增加一個點,僅能帶動2.6萬人就業,若經濟增長保持9%的速度,我省每年新增就業崗位不超過30萬個。因此,就業壓力非常大,就業供求矛盾將長期存在。
。ǘ┚蜆I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邊疆、貧困省份,據“五普”資料顯示,我省0—14歲的人口占人口總數的26.02%(全國平均為22.89%);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為2013人(全國3611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為6563人(全國11146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為21233人(全國33961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為44768人(全國35701人);文盲率為11.39%(全國6.72%)。
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我省的勞動者素質遠遠滯后于全國。我省的人力資源在數量上供大于求,在質量上表現為供不應求。
【關于就業問題的調研報告精選2篇】相關文章:
婦聯幫助女性創業就業問題的調研報告11-20
關于市場的調研報告(精選5篇)07-02
關于養老的調研報告07-26
關于學校的調研報告06-18
關于社區矯正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8-18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01-19
關于網絡調研報告10-28
關于超市調研報告05-18
關于學校建設的調研報告(精選6篇)12-30
關于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