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養老的調研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養老的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養老的調研報告1
一、基本情況
望湖社區隸屬于望湖街道,成立于20xx年10月,是以省直機關住宅為主的純居民類的新興社區,轄區約1平方公里,含6個生活小區和2所中小學校,91幢樓房,現入住居民4893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429人。自20xx年9月11日開放“居家養老食堂”以來,現已辦理食堂飯卡的有298人。
食堂為社區自辦,位于社區二樓的活動中心。社區一次性投入8萬元,為食堂配備了灶臺、冰箱、消毒柜、不銹鋼灶具、桌椅等設施,食堂操作間面積約15平方米,餐廳面積約45平方米,可容納40來人同時就餐。社區聘用2名工作人員,每月工資1700元。食堂只供應中餐,有三種價格共選擇,一葷一素一炒一湯8元,一葷兩素兩炒一湯10元,兩葷一素兩炒一湯12元。自開放以來,每天約有30-40人就餐,最多時有近70人就餐,中青年及學生居多。
二、主要做法和特點
通過走訪座談,調研組認為社區食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為民服務。社區興辦食堂,在合肥地區也不多見。望湖社區雖然承擔著食品安全、輿論評判、群眾認可度及資金補貼壓力等風險,但仍立足為民服務,把辦食堂視作便民利民的突破點、結合點,作為為民服務的疊加載體,積極籌辦了社區食堂。
2、公益屬性。社區把食堂定位為非盈利的公益性質,初衷是解決老年人吃飯不便問題,兼顧其他群眾,落腳點是方便于民、讓利于民,所以取名為“居家養老食堂”。食堂在經營中,雖然葷素炒湯齊全,價格低廉,場所免費,但由于我國老年人的傳統生活習慣,不愿過多外出就餐,平常老年人光顧較少,大多為中青年及學生。食堂運行8個月來,由于飯菜售價便宜,多數月份為微虧經營(平均月虧約550元左右)。
3、管理精細。社區從設備的配制,到員工的聘用,都進行了精細的考量,不愿多閑置一項資源;從食材的訂購,到就餐的人數,每天都有專人精確統計,不愿多浪費一分錢;從飯菜湯的調配,到食品安全、場所的使用都明確專人管理,并注意收集各方面的意見,及時加以整改。由于管理精細、價位低廉、環境整潔,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
4、盤活資源。望湖社區活動中心配套有閱覽室、健身房、保健室、室和室外封閉的活動場,都是由健身骨干自我管理,全天候免費開放。這些場所可一場多用,能容納百多人同時就餐。這既可讓喜愛運動的人就餐后連續活動,也可讓中午不便回家的年輕人和學生飯后自我選擇運動項目、休閑娛樂。使食堂與活動場館互為補充,相互利用,做到了資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
三、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調研組認為,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小區已不僅是個住所的概念,人們普遍希望所居住的社區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構建成一個包容和諧的“大家庭”。社區食堂的誕生,作為創新服務的載體,已贏得了居民的歡迎。如何將社區食堂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探索,保證食堂能長期正常運營,還需要作深入探討。
第一,從政府層面來說:一是可把望湖社區食堂作為全區為民服務、居家養老服務的一種類型、一個品牌加以總結宣傳,以堅定社區的信念和決心,擴大社會的影響面,把這顆明珠打造更鮮更亮。二是在經費上給予獎補。社區食堂功能定位為公益性質,一直在微虧經營,對無固定資產、缺少資金來源的望湖社區,應給予以獎代補(每年約上萬元);對長期在食堂就餐或訂餐的老弱病殘人員可給予適當補貼。三是對有條件有積極性的社區,愿意辦的,政府應予鼓勵。
第二,從社區層面來說:一是適時調整服務對象。現階段小區入住率不高(只占四分之一),食堂可面向社會開放。但隨著省行政辦公中心的啟用、高鐵站投入運營等,小區人口將會有大幅攀升,僅憑社區食堂現有的容量是很難滿足需要的,食堂功能定位應回歸到居家養老服務上,以解決小區老年人吃飯難問題,重點是保證高齡、獨居、孤寡老人和病殘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就餐問題。二是測算經營成本。如果食堂長期虧本經營,社區沒有較好的財力支撐,將很難為繼。在目前老年人就餐不多的情況下,食堂可考慮改變純公益性服務,實行保本或微利經營,實現自負盈虧的良性運作。三是注重學習外地經驗,嘗試多種經營模式,增加服務內容(如開啟早餐等),實行多元化運營。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據了解,小區還有不少居民不知社區辦食堂,更不知食堂的定位,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區食堂的知曉率和社會影響面。五是要以“居家養老食堂”為項目由頭,善于策劃包裝,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獎補。
第三,從食堂層面來說:一是要保證食品安全。要進一步規范管理,嚴把食材質量關、餐具消毒關和場所潔凈關等,真正讓社區食堂成為放心食堂。二是要提升服務質量。要注意了解不同人群的口味要求,不斷調整葷素菜花樣、粗細食搭配,做到營養均衡、數量滿足、價格合理,真正把社區食堂辦成居民滿意食堂。三是要擴大服務范圍。重點要了解掌握小區老年人群的結構、狀況、需求。調理好膳食結構,逐步探索對有需求的高齡、孤寡、獨居、病殘人員提供訂餐、送餐等服務,以精細化的就餐照料,不斷提高社區食堂的滿意度、知名度。
關于養老的調研報告2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于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農牧民游離于社會的保障網外,他們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個人或家庭來承擔。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非農化與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牧民也同樣面臨市場風險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風險,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而目前以城鄉屬性分層社會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建立和完善農村牧區社會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本文僅就內蒙古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現狀、問題進行了研究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內蒙古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全區參加“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計劃的農牧民人數約有85萬人,還不到全區農牧業人口的7%,而90%以上農村牧區人口的老年保障,幾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而隨著城鎮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牧區富余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農村牧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壓力與日俱增,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挑戰,現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不能更好的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家庭養老功能日漸弱化,農村老年人賴以養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戰
一是農村牧區人口的老齡化日趨嚴重。據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xx年底,農村牧區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的比重為6.2%,預計到20xx年前后,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將比現在高出2—6個百分點。
二是農村牧區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農村牧區家庭結構出現了小型化的趨勢。據抽樣調查統計20xx年農村牧區家庭戶均人口下降為3.72人。家庭小型化使農村牧區老年人“養兒防老”的壓力增大。這種壓力一方面表現為經濟供養,另一方面是與父母分開居住,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獨自生活。
三是土地養老功能弱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牧民擁有了土地使用權,但沒有所有權。這不利于農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權的置換為養老提供一定的保障。由于土地比較收益不斷降低,土地在農牧民家庭總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進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農牧民難于完全依賴土地實現養老保障。
四是農村牧區勞動力流動的增強,迅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弱化了家庭的內聚力,也淡化了孝敬老人、贍養父母的傳統觀念。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滯后,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是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單一。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方案中確定的繳費原則是:“堅持資金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支持!钡窃趯嶋H操作中,由于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根本無法兌現集體補助和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絕大多數普通農牧民得不到任何補貼,在這種資金籌集方式下的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儲蓄和鼓勵性儲蓄。既未體現“社會保險”,也未體現“社會共濟”,名不符實的“養老保險”使農牧民難以接受和認同。
二是保障水平低。民政部門實施的《基本方案》考慮到農村牧區發展條件的差異,規定了農民交納保險費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2元、4元、6元、8元……20元10個檔次繳費。但是由于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普遍水平低,家庭生活困難,再加上農牧民對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數地區農民投保時都選擇了保費最低的檔次。這樣低標準、短周期的資金周轉難以達到養老保障作用。
三是體制不順,管理混亂。從目前已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地區的情況看,農村社會保險機構只在縣級以上才設立,鄉鎮還沒有健全機構,行政村也沒有設立代辦員,專業人員更是寥寥無幾。由于技術落后,管理混亂,還出現了個別違規操作的挪用和擠占行為。
四是經費短缺,工作開展困難。根據《基本方案》規定允許從基金中提取3%的管理費來彌補業務經費的不足,很多經辦部門就是依靠這筆費用來維持日常的業務工作。而在實施過程中,很多地區的同級財政從未劃撥過農保工作的專項經費,致使工作開展的難度加大。
另外,隨著我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牧區大量集體土地被征用,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失地農牧民和進城務工農牧民的養老保障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失地農牧民,由于征地的安置補償機制不健全、社會保障缺位,其中相當多的人成為“無地、無業、無社會保障”的“三無”人員,直接影響了被征地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失地農牧民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比下崗工人問題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給于更多地關注。
二、建立和完善我區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的政策建議1.提高對農村牧區養老問題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重要性的認識。這主要指各級政府和村民委員會應當對農村養老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決不能將養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戶自己的事情。老齡化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家庭養老勢單力薄,難以為繼。我們必須對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保持足夠清醒的認識。多年來將老年社會保障視為城鎮居民的專利,這不符合社會保障的公平價值原則,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和農民的發展思路相背離。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重大意義、存在問題、潛在危機,萬萬不可持無關緊要的態度。
2.鞏固和完善家庭養老機制。家庭養老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是與傳統大家庭和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生產相聯系的一種方式,也是老年人最感舒服的一種方式。雖然現代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家庭養老受到嚴峻挑戰,社會養老成為現代必不可少的養老方式。但是家庭養老并不是就要消亡,相反,它還是一種很重要和最主要的養老方式。這是由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目前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國家不可能拿出足夠的資金用于養老方面,而且,中國人傳統的親情養老,不管社會如何發展,也無法取代。因此,家庭養老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會被社會養老完全代替。在目前我們應積極培養、發展和完善它。要積極建設和宣傳新的養老觀,鼓勵和支持簽定養老協議書,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組織對強化家庭養老的重大作用,加大執法力度,對不贍養老人的子女嚴格執法等等。
3.堅持因地制宜與自愿的原則,避免農村牧區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刀切”。我區地區差異大,受經濟發展水平、經濟承受能力、保險意識等方面的制約,短期內讓農牧民普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條件不成熟。要避免強迫農牧民參加的做法,杜絕“好心辦壞事”。因為這不僅增加了農牧民的負擔,而且也不可能持久。只有堅持自愿原則,并通過政府補貼、集體補助與政策引導,才能使這項工作健康持續地運行。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搞,以點帶面,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推進。
4.繼續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牧區養老保障制度。從目前的農村牧區情況看,單憑任何一種保障都不能承擔如此重任,必須多種保障手段綜合運用,這才是解決農村牧區社會養老的有效途徑。應當允許各地區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社會化養老保障制度。20xx年我區將全面啟動農村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一制度是為收入難以維持農村牧區最基本生活標準的人群而建立的社會救濟制度,克服了傳統的社會救濟制度存在的救濟范圍窄、標準低、隨意性大的弱點,使社會救濟有了普遍的適應性。農村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實施無疑是對農村牧區養老的有力補充,對此各地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落實資金,盡快把農村牧區低保工作全面推進。20xx年國家將我區列為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試點省區,參加試點的11個盟市、98個旗縣,共有9342人領取了獎勵扶助資金。對此各地區要予以高度重視,通過農村牧區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來提高農村牧區養老的保障能力,由于我區各地區財政收支狀況各不相同,對此各地要認真落實資金,本著實事求是、合理負擔的原則,劃分地方各級財政資金分擔比例,建立獎勵扶助資金發放的安全快捷通道,堅持資金封閉運行、社會化發放的原則,確保資金到戶到人。
5.切實做好失地農牧民養老保障工作。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將被征地農牧民養老保險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被征地農牧民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確保被征地農牧民的合法權益。對城市規劃區內的被征地農民,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被征地農民不同年齡段,制定保持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的辦法和養老保障辦法。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應按規定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有條件的地區可將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范圍,通過現行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其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對城市規劃區外的被征地農民,凡已經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區,要按有關規定將其納入相應的保障范圍。沒有建立上述制度的地區,可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形式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提供必要的養老,并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當地的社會救助范圍。
關于養老的調研報告3
住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吃得最不好的還是老人……。我村總人口1070人,其中60歲到70歲的老人有73人,70歲到90歲以上的老人有33人,其中孤寡老人16人。從小到大令我耳濡目染的是老人遭受兒媳唾罵,無人養老的事件屢見不鮮,讓人心痛。老人為子女忙碌一生,到頭來卻落得無人養老,遭人嫌棄……于是,我針對壩上老農的養老問題作了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一、農村養老問題現狀
無兒無女的老人怎樣養老?針對這個問題,我對本村孤寡老人周占富進行了采訪。周占富,男,64歲,無兒無女、雙目失明,不從事任何勞動,生活完全靠別人給養。從談話中得知他的8畝口糧田已被弟弟耕種,每年弟弟給他兩袋麥粒兒,最多300斤。除了大隊每年給的4袋面粉,再無其他收入。當問及這些東西是否夠吃時,周老漢哽噎了,“餓不死就可以了!”這就是他隨后的回答。而她的.醫療保障也只不過是撿破爛換來10塊錢的止痛片。我為這樣的回答而心痛,但傷心存疑惑:縣里有養老院,村支部為什么不將他送到那里呢?
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又采訪了村支書張守玉。他說,我們縣是貧困縣,我們村是貧困村。村里的收入甚微,全村的孤寡老人的面粉目前就將村支部的收入花去一大半,那么多人的養老費哪里掏得出呀,國家頒布了減負政策,也不敢往人頭上均攤啊,再說村民們也不同意嘛,村里管的也只能這么多了。
有兒有女的老人怎樣養老?針對這個問題,我又走訪了村里的馮瑞蓮老人。馮瑞蓮,女,80歲。在農村80歲已是高齡,而她的養老問題卻成了全村人的話柄。她有5個兒子1個女兒,當她被問及關于養老問題時,老人就一個勁兒的哭,不作任何回答;當再問及關于兒女的贍養問題時,老人就開始裝聾了,回答了一些不相干的話。我想老人的兒女很是不孝順,老人受了很大的委屈,但又顧及面子或是怕子女們知道自己說他們的壞話便難以啟齒。對她的了解卻是從旁人口中得知的。老人的口糧地讓給二兒子種了,當她拿著口袋向二兒子要糧食的時候,遭來的總是二兒媳的一頓臭罵;再去其他的幾個兒子那里,得到的卻是同樣的結果,還怪她把地給別人種了。老人有兩個兒子住在城里卻很少回來看望她,沒辦法只好去了總給自己臉色看的女婿家。吃的問題是解決了,可是老人每天還得干繁重的家務活,打掃家,喂雞、豬,做飯……樣樣離不開她啊。溫飽問題好不容易才解決,更不用提醫療費了。當然有的老人兒女好些,可是老人的醫療問題卻得不到保障,往往是病了無人管。父母為子女操勞一輩子,到頭來無人養老,或是看臉色活著,為什么呢?
二、農村養老難的原因分析
首先,其實無論老人有無兒女,養老難的原因是一樣的——農村人口素質低。沒文化使得媳婦女婿們不懂得愛屋及烏,沒有愛心,也使得村民們毫無同情心,我們的禮儀之邦禮儀何在?沒有文化使得人們不知親情的可貴,不知友情、鄉情的重要,使得人們不知什么是同情。人需要的不僅是物資的供應,還需要兒女的理解、關愛,以及心與心的交流。無知讓老人們的這點需要成為奢求,不可得;無知也讓鄉親們變成了吝嗇鬼,舍不得掏出均攤在自己頭上的幾十塊錢……硬是變成了魯迅筆下麻木不仁的人了。人口素質低下已是農民養老難的根本原因。
其次,農村經濟落后,這是直接原因。我村以農業為主,牧業為輔,土地貧瘠,又沒有草坡,農業收入微乎其微,全村幾乎家家入不敷出。如果家里再供個高中以上的學生,就得靠借貸度日了。用一位農民的話來說就是“我連自己都顧不過來,哪里顧得上我老媽呀!”
是啊!如果真是這種情況,即使是有孝心可也無能為力啊。難怪媳婦見了婆婆就像見了仇家似的,是貧窮讓人變成了吝嗇鬼。
第三,國家的分配制度不公平。建國初期,為了推進工業的發展,國家頒布了好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條就是工人退休之后可以向國家領取退休金。我們不得不承認:最受苦、受累的是農民;經濟收入低,地位最低還是農民。農民同樣會退休,但不會領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舊是田地、兒子啊!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民以食為天,農民做著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貢獻,農民老了之后卻得不到最起碼的生活保障,這就是不公平。如果農民也可以領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為衣食而擔憂了,更不會擠在兒女屋檐下忍氣吞聲了。
三、如何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針對以上原因,我們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我們都知道教育與經濟一環緊扣一環,一環影響一環?萍际堑谝簧a力,所以我們要實實在在落實物資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實踐“”創建和諧農村氛圍。我國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民已經先富起來了,F在先富的人和地區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各鄉政府的基層干部、黨員更應該發揮領導作用,積極地為農民拓出一條致富路。
在分配制度上,國家應盡快地做出調整,F在國家雖然也頒布了一些有利于農民的政策,收效卻甚微。國家干預經濟,提高了農產品的價格,而工業產品的價格也相應得提高了,所以,農產品的價格相對沒有改變多少。國家連續降低了3個百分點的農業稅,農民的農業負擔減輕了,可這點負擔分攤到每個人的身上也沒幾個錢,效果也不明顯。希望國家的經濟專家們同時考慮到宏觀調查市場的經濟作用,探索出一條直接有效且明顯的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通道。
今年農村已在統計年過六旬的老人,據估計要給予這一部分人最低生活保障金。雖然,這制度尚未落實,但人心已是一片沸騰。希望國家盡快實施并將此制度改為農民退休金制度,相信這一制度的落實會成為農民歷史上的一大進步。
我地區現行的養老方式仍然是家庭養老,既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經濟支持、日常照顧及精神上的慰藉,其存在可以從經濟和社會兩個層面上認識。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還不高,也不平衡,尤其是在我村,經濟水平極低。農村老人的經濟來源都靠中青年的兒女,在中青年的兒女中,“重小輕老”的現象還是很嚴重的,小的還沒錢照顧呢,何況老的?有些老人的兒女因生活瑣事,不履行贍養義務;有些老人的兒女惡性攀比,“你不管,我也不管!”結果誰也不管這些老人。這樣不僅老人經濟困難,同時也給老人帶來了精神方面的痛苦。
社會養老雖然初見端倪,但不是主流。社會福利體制還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框架還沒有搭建起來,加之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中華傳統美德也在日趨喪失,老農的養老問題不容忽視。
綜觀這兩個層面,還是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所以我們得繼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于此次調查,雖然調查范圍有局限性,但是對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頗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的群眾思想,自己在社會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進程中都在無形的用運馬克思主義原理,從而加深了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其次,我認識到中國的農村老人養老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如果任由農村的老人像現在這樣生活下去,不僅是中國人性的退化,也是社會不和諧、不穩定的重大因素。最后,我覺得自己是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來發現問題,并絞盡腦汁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措施。雖然現在我還是一名學生,但是我將在以后的學習中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培養道德品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自己微薄之力。
關于養老的調研報告4
社會實踐的參加者:
實踐主題:關于社區養老院的調查
時間:20xx年1月25號
現在將此次的調查報告記錄如下
任務:探訪養老院中的老人、查看養老院的服情況。
總的來說,老人們的情況還是比較好的,每個人都過得很積極樂觀,大家的情緒也比較穩定。生活很不錯,只要300一月。在老人的臉上也都洋溢著一種笑容。我認為價格很合理。
此次我參加了一些活動。比如社區舞蹈隊,合唱團。我為老人們表演了節目,老人們很開心,我也很愉快。
我剛剛跨進敬老院,它給我的感覺是平靜安寧的,在和煦的陽光下,老人們三三兩兩的在曬太陽,安安靜靜的,他們沒有孩子臉上的天真,青年臉上的憧憬,中年臉上的忙碌,他們像是在思索著什么?或許是對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懂得回憶吧。天空偶爾有兩三只小鳥,但是他們也絲毫不感覺這氣氛被小鳥的吵鬧聲打擾到,只是默默地低著頭,沉溺于自己的幸;貞浝。院子里沒有太多的綠化,只是一些古樹,如同老人經歷的一個世紀的洗禮,沉積了一百多年的歷史。
我觀察了敬老院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是井井有條的,每天7點半就會起床吃早餐,早餐很是清淡,只是一些稀飯和饅頭,但是他們卻露出滿意的笑容。我聽敬老院的阿姨說:“我們養了很多頭豬啊,一個
星期就殺一頭的,老人們吃得很好,肉也絕對放得心!边@雖然是幾句普通的話語,我卻感覺溫暖人心,現在還有誰不覺得健康才是最重要啊。他們還會評選文明老人,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我覺得這樣的規則會讓敬老院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加規范。思想也會更加上進。敬老院里面還有個寬敞的活動室,平時老人們還可以在里面聊天,打牌,他們也其樂融融。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看起來并不起眼的老人,當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一個人孤單的低頭坐在一個角落里面,我們走了過去,給了一些水果給他,他竟然簌簌的流下了眼淚,那是感動的淚水還是什么,一滴滴落在了盛放水果的塑料袋上面,沒有絲毫的掩飾,那樣的真真切切,一直以來,我總是認為這些沒有接受過多少教育的老人們是膚淺的,沒有涵養的,不了他是那樣的出眾,一位叫董淑貞的老奶奶,平時省吃儉用,在臨死前,把1000元的積蓄,全部捐贈給了敬老院,,她不是求名利,只是求于今生無悔,終于在前幾天安心的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我想她一定是快樂的飛向天堂的。
我還采訪了院長。院長是一位50多歲的中年男人,很是和藹,他說這里的老人收入主要有三大塊,村里,財政撥款,每個人每年500元,街道每人每年180,民政局每人每年2400元,老人生病時敬老院會報銷醫藥費,政府提供老人的飲食起居等等,生活狀況較好。但是我也發現了一些小小的問題,這里個別的服務員雖然接受過工作專業培訓,但是他們并沒有完全掌握社會工作的理念精神和工作技巧,不能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尚且沒有把助人自助和服務為人的理念融入到
工作當中,更加沒有定期開展一些活動來提高老人們的精神生活。除了以上問題,還存在著敬老院的管理制度不規范等等,有點點內部矛盾,也就是不和諧。這些都將成為敬老院進一步發展的障礙,需要進一步解決,而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社會工作者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介入敬老院,通過開展老年社會工作,將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院內服務人員的工作,使院里的管理工作更具人性化,老人的能力得到提升。
老年社會工作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以老年人及其相關人員和系統為工作對象,幫助老年人特別是處境困難的老年人,改善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會適應和福祉?禈方值谰蠢显簝鹊睦先硕疾煌潭鹊卮嬖谛睦砘蛏砩系膯栴},院內服務人員在日常的服務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這就迫切需要老年社會工作的介入,來解決老年人問題及協助和提升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使院內達到一種和諧共進的氛圍,使老年人能夠安度晚年、延年益壽。老年社會工作的理論主要包括:社會撤離理論、符號互動理論、社會交換理論、連續性理論和活動理論等。在老年個案工作中需要堅持的原則包括:從價值觀上尊敬并接受老人、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有耐心、多鼓勵、讓老年案主自我選擇、自我決定以及個別化的原則等。技巧主要有懷舊與生命回顧。懷舊是老人回顧他們過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難忘的事件或時刻,從回顧中讓老人重新體驗快樂、成就、尊嚴等多種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緒,幫助老人找回自尊和榮耀。而生命回顧是指通過生動緬懷過去一生成功和失敗的經歷,讓老人重建完整的
自我。鼓勵老人將整個人生的經歷盡可能詳盡的傾訴出來,以達到內省的目的。與懷舊不同的是,它是對整個人生的回顧。因此,它更系統詳細,也更能讓老人面對自己的人生境遇,體味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老年社會工作的工作技巧主要有以下技巧:
1.溝通: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與老人的溝通,另一方面是與院方服務人員的溝通。與老人的溝通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小組開展前的個案階段,與老人談心,進行傾聽,建立情感;二是活動進行中,不斷征得老人們的回應,并在每次活動結束后,詢問他們的意見,以便及時調整與完善活動。與院方的溝通則一直要貫穿整個實習過程的始終,不斷聽取他們的意見與建議,使我們開展的活動不斷完善。除此之外,還要促進小組成員間的溝通,即老人與老人和老人與院方的溝通。
2.同理:在每次活動方案設計后,我們都將會親身將所設計的活動體驗一下,以觀察其效果,體會老人們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感受,這也是同理心的一種表現形式。除了自身體驗老人的感受外,我們也力求讓服務人員能有所體驗
3.觀察:工作人員要能夠靈敏、細致的觀察和判斷每個人所面臨的環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便得以確定適合的小組目標和解決問題的方案。由于老年群體的特殊性,觀察在小組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包括觀察老人的身體適應狀況、對活動的參與情況、老人的情緒狀態等各方面。
4.其他技巧:建立關系的技巧,組織和介入的技巧、運用社會資源的技巧、評估技巧等等。
在敬老院開展老年社會工作,其對象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及敬老院里的服務人員,他們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案主群體,其中包括:
1.院內老年人。他們是敬老院的主體和服務對象,更是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對象。老年人自己、老年人與老年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老年人與服務人員的關系都是敬老院社會工作的重點。這三部分的關系處理和協調好了,老年人在院里生活就會比較開心快樂,產生幸福感,同時對院形成較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敬老院變成老人溫暖而幸福的家,從而實現構建和諧敬老院的目標。
2.院內服務人員。院內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是老人在院內生活幸福與否的關鍵。院內服務人員的服務理念和技巧直接關系到在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也是構建和諧敬老院的關鍵。
“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理念,它是指在社會工作中,社工應用專業技巧和方法,利用一切資源,從而使案主能夠認識自身的問題,并在社工的引導下自己來解決自身所存在的問題。這里案主即是康樂街道敬老院的案主群體——老年人和服務人員,社會工作者利用院內和院外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引導建立和完善院內管理制度,幫助解決院內現存的問題,提高院內老人生活質量,使老人對敬老院形成較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敬老院真正變成老人幸福的家。
關于養老的調研報告5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老齡人口的過快增長已經給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大陸總人口數已達13.39億,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近年來,為了解決各種復雜的老年問題,國家頒布了許多社會福利政策,目的是不斷地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體系,使老年人群體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根據這一問題,本公司進行了一次全國范圍內的抽樣調查,以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為例,共有706份問卷,其中北京市有403份,上海市有303份。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和分析,我們了解到了一些有關養老問題的真實狀況:
1、是否擔心自己今后的養老問題
擔心和不太擔心可以說是各占一半,有將近43%的人對自己今后的養老問題有所擔心,57%的人不太擔心或尚未考慮養老問題。從所獲得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人們對自己今后的養老問題并不是很擔憂。一是北京上海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完善,醫療衛生設施更發達;二是北京上海的養老機構非常多,并且有完善的養老保障制度做后盾;三是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生活的人要面對的其他方面的問題(譬如說房價問題)比較多,因而養老問題屬于次要;四是北京上海適合年輕人打拼,許多年輕人選擇年老后退居二線城市。
2、選擇的養老方式
在這一問題上,選擇有子女撫養的居家養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以及公立養老機構占多數,也有少部分人選擇其他的養老方式。總體而言,養老方式的選擇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各種各樣的養老方式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可見,人們對未來的養老有了更新的認識,不再死守著家庭養老和養老院等單一的養老概念了。同時,隨著北京上海等地社區服務中心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豐富精彩。
3、贍養老人的意識
當今的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不但要考慮自身職業的發展,還要顧及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生養小孩贍養老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根據數據顯示,將近一半的人不愿意把老人送進條件較好的養老院,尊重父母意愿的接近30%。被問及自己未來贍養老人的壓力時,有36%的人認為壓力大,25%的人認為壓力較小,37%的人選擇沒什么壓力或沒考慮過?梢娙藗冑狆B老人的意識日漸淡薄,許多人不愿意負起贍養老人的責任,認為贍養老人會加重經濟等各方面的負擔。由于計劃生育導致獨生子女的增多,“4+2+1”模式的家庭越來越多,所以人們將面臨經濟上、時間上等諸多的養老問題。同時,人們對贍養老人的概念也比較模糊,贍養老人不是只把老人養活,二是要悉心照顧老人,周到的考慮老人物質精神上的各種需求和需要。近年來,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他們在精神上的孤獨寂寞是不可想象的。許多空巢老人并不缺少物質上的東西,而需要在精神上給與幫助和照顧。而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但沒有贍養老人的意識,甚至還出現了啃老的行為。
養老問題是每個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民生問題,而養老問題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日趨嚴重。雖然國家一直在加強社會保障方面的工作,但效果并不是很明顯。針對以上調查結果,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適當延長事業、企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年限,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2、完善醫療衛生保障體制,使老年人的身心更加健康,鼓勵老年人繼續為社會服務。(如:國外的空姐都是年齡大的人,香港的出租車司機老年人居多。)
3、不斷地開拓更多的養老方式,根據不同的家庭環境和經濟條件,提供不同種類的與之適合的養老方式,有效地節約社會資源,做到因地制宜。(如:日本號召老年人發揮“余熱”,美國提出“家園共享”結伴養老,英國采用異地養老,德國實行養老保險“轉攤法”等。)
4、不斷地完善社區服務中心,擴大社會工作者隊伍,支持民間NGO組織的發展壯大,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精神娛樂方式。
關于養老的調研報告6
近幾年來,浙江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鼓勵民營資本參與興辦養老機構,推進養老服務產業化等項工作中,進行大膽探索,創造了多種養老機構經營模式,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我們通過對浙江省杭州、溫州、臺州、寧波等地的養老機構進行的實地考察調研,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浙江省養老機構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國家或集體興辦。
溫州的紅景天養老院是由街道開辦的,為充分發揮投入的國有資本效能,提高管理和運營水平,獲取最的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人住老年人得到最好的照料,享受最好的服務,主管部門采取了產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方式,公開招聘經營管理人員。招投標結束,雙方簽訂合同。中標方在滿足五保、特困老人入住(收住五保、特困老人,政府給予補貼)的前提下,招收社會老人入住,享受國家非營利機構所有優惠政策。期間,經營者以租金形式分批向主管部門上交部分經營利潤。
集資興辦。
溫州永嘉的康樂山莊、玉環的夕陽紅山莊是由老年人自發組織起來,在集體的土地上個人集資興建的老年人社區。溫州的紅楓山莊也應歸人此類,所不同的是該山莊由私營業主出面策劃,政府劃撥土地,私營業主只投入少量啟動資金,辦妥手續,然后按每平方米1700—2200元不等收取老人的資金建房,F紅楓山莊的經營者已經由民政登記的民辦非企業改為工商登記營利企業。上述山莊均享受國家非營利機構所有優惠政策。
非營利機構經辦。
寧波市的頤樂園是由政府出面協調,政府劃撥土地100余畝,并出面協調市財政、市慈善總會、大紅鷹集團共同出資1.3億元興建的。該院建筑規范,環境幽雅,條件優越。出資方共同組建管理公司,在工商局登記,享受國家非營利機構所有優惠政策待遇。該院吸納了400多老人入住,80%以上是離休老干部。因為條件好、收費低,老人常常排隊等候人住,床位供不應求。
民間資本興辦。
溫州的水心老年公寓是由一對熱心老齡事業的下崗夫婦租用閑置的廠房開辦的,年租金15—16萬元,收住老人70-80位,滿負荷運轉。年盈余六七千元。此種形式在浙江全省還有很多。奉化的99老人樂園是私營業主王雪飛夫婦賣掉了經營良好的企業,投資1400多萬元興建的全省規模最大的民營老年公寓,所用土地為協議出讓。公寓條件較好,現收住100多位老人。臺州市崇德山莊由臺州著名民營企業九州藥業集團出資興建,政府劃撥用地274畝。規劃有高檔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老年護理院、老年活動中心等,是一個設計超前、功能完備的老年人社區,現企業已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總投資約需3-4億元。
縱觀以上四種興辦模式,我們以為第一種模式代表著社會福利機構改革的方向,是盤活存量資產,有效利用現有養老資源,提高資金利用效能有效模式。第二、三種模式不僅不宜推廣,而且應該嚴格限制或者禁止。
因為這兩種模式養老隱含著較為嚴重的問題:
國有土地資源的流失。
土地是我國極為稀有且不可再生的資源,國家對土地資源的保護極其重視,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法律法規。永嘉和玉環的少數老年人自己組織起來,沒有經任何土地部門審批并未辦理嚴格的用地手續,即自己動手在集體的土地上集資蓋房,建起子康樂山莊和夕陽紅山莊,嚴格意義上講是土地使用的違法行為。
導致不當受益。
康樂山莊、夕陽紅山莊和紅楓山莊集資蓋房,由于沒有計人土地成本,所造房屋與房地產開發房屋存在相當可觀的差價,這部分差價構成了不當受益。例如一位老人幾年前出資5.6萬元購買了一套80多平米住房的使用權,現轉手出讓賣到20多萬元,自己僅需向山莊管理機構上繳2800元的管理費即可。還有一位老人以每平方米1200元的價格,花30萬元擁有了一棟250多平方米帶車庫獨立別墅的使用權,裝修費卻花了60多萬,而在其對面僅一路之隔的房地產開發房產則為每平方米4000—5000元。
社會再分配不公。
康樂山莊、夕陽紅山莊和紅楓山莊集資蓋房,參與的老人不是也不可能是最需要關注的貧困老人,多數是離退休干部、教師或者是收入較高并有一定積蓄的老人;而真正貧困需要福利照顧的老人卻無力集資蓋房,無法享受此等優惠。結果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寧波市頤樂園人住的80%以上是離休老干部。其中有位離休的局級干部,夫婦二人在此居住帶有衛生間和廚房的套房,連吃帶住加上衛生保潔等費用,每月僅需開支20xx元,還不到其離休金的一半,享受著超值的服務。他家里原有的住房則可租可售,兩頭獲利,無形中每月增加了不菲的收入。社會福利屬于社會再分配的范疇,其出發點是扶危濟困,是幫助社會上最需要幫助的人群,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墒侨俗≈T如寧波市頤樂園之類高檔老年公寓的人員原本享受了應得的福利,再來這里以較小的代價獲得超值的服務,實際上是社會福利享受對象的錯位,既違背了社會福利的本意,也造成了事實上的再分配不公。
【關于養老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養老調研報告范文11-27
農民養老保險調研報告08-02
養老服務業調研報告05-31
農民養老保險調研報告07-20
農民養老保險調研報告總結04-04
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03-27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9-14
農村養老問題的調研報告范文(精選3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