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人力現狀調查報告
近年來,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州醫療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全州各級醫療機構仍面臨人員不足、待遇偏低等突出問題,成為制約當前全州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亟待進行深入研究,明確改革思路,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一、醫療衛生機構現狀
全州州、縣、鄉三級現有醫療機構50個,其中州級醫療機構2個(綜合醫院、民族醫院各1個),縣級醫療機構8個(綜合醫院5個、民族醫院3個);鄉鎮衛生院40個(中心衛生院12個、普通衛生院2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2個,村衛生室420所。
州、縣、鄉三級醫療機構編制床位數1650張,實有床位1438張,每千人擁有床位3.20張;核定人員編制1105人,現有工作人員1024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877人(州級醫院228人,縣級醫院368人,鄉鎮衛生院281人),每千人擁有衛技人員1.94人。
二、醫療機構人力資源現狀分析
目前,全州醫療機構現有人員與上級衛生部門關于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有較大差距,根據州情和醫療服務需求,現有人員無法滿足當前基層醫療事業健康發展的需要。
1、從醫療機構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來分析:全州各級醫療機構現在使用的是1988年核定的人員編制,當時全州人口只有35萬,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全州人口增加到目前的45萬。由于醫療服務人口增加而醫務人員編制未變,每千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從當年的3.42人減少到現在的1.94人,每名衛生技術人員平均服務面積從當時的37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44平方公里,致使服務成本提高,特別是一線醫務人員和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鄉村醫生不堪重負。
2、從醫療機構科室設置情況來分析: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城鄉居民醫療需求的變化,全州各級醫療機構辦院規模不斷擴大,醫務科室的細化和增設,所需醫務人員相應增多。如州人民醫院,當初核定編制時只設有內、外、兒、婦、放射、化驗等30個業務科室,后已增設急救中心、體檢中心、感染性疾病科、骨科、影像科等業務科室22個,總科室達到目前的52個;縣級醫療機構科室也從當初的平均10個增加到現在的平均30個;鄉鎮衛生院大多設置內兒科、外婦科、門診、中藏醫科、檢驗室、心電B超室、X光診斷室、藥房等業務科室15個。加之,隨著公共衛生服務的加強,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加大(共有10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5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鄉鎮衛生院承擔的職能中,醫療服務占40%,公共衛生服務占60%,公共衛生專業人員需求加大。
3、從醫療機構床位數與醫務人員比例來分析:參照衛生部《綜合醫院組織編制原則》,病床數與醫護人員比例應達到1∶1.3—1.4,而我州醫療機構實際床位數與人員平均比例只有1:0.7,比編制標準低40-50%,各級醫療機構人員總量短缺明顯。
4、從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結構來分析:全州各級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中,擁有高級職稱的111人,占總數的12.7%;中級職稱319人,占36.3%;初級職稱447人,占51%。大學本科180人,占總數的21%;大專學歷559人,占65%;中專學歷120人,占14%。執業醫師及助理執業醫師617人,注冊護士280人,醫護比例為1:0.45,與編制標準1:2相差甚遠。鄉鎮衛生院大多為中專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缺少大專以上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村衛生室中專以上學歷的僅占村醫總數的60%。鄉(鎮)衛生院303名衛生技術人員中,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和護理執業資格的只有224名,占74%。尤其是全州40個鄉鎮衛生院具有護理執業資格的在編護理人員只有47名;鶎俞t療衛生機構缺乏外科、婦兒科、藥劑和醫技等專業人才,全州基層醫療機構目前尚無一名具有完全執業資格的全科醫生。上述情況足以說明,目前各級醫療機構人員結構極不合理。
5、從城鄉居民就醫狀況和醫療機構服務量來分析:從各級醫療機構服務量看,年全州各級醫療機構累計接診患者118.38萬人次,其中州級占13.1%、縣級占22%、鄉鎮衛生院占33.5%、村衛生室占31.4%,鄉、村兩級占總診療人次的64.9%,基層醫療機構在醫務人員短缺的情況下承擔了大部分醫療工作。從城鄉居民就醫報帳情況看,年全州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三類醫保就醫報帳17.88萬人次,省、州、縣、鄉四級醫療機構分別占總診療人次的7.5%、13.3%、59.6%、19.6%。全州92.5%的參保患者在州內各級醫療機構就醫治療,其中縣級醫院占有量最大,其次為鄉鎮衛生院,說明基層醫療機構在承擔大量公共衛生服務的同時,也承擔了大量的醫療服務。從住院醫藥費用報銷情況看,年全州城鎮職工、居民、農牧民參;颊咦≡簣箐N7532萬元,省、州、縣、鄉四級醫院報銷額分別占總費用的42.3%、25.1%、26.4%、8%。
從以上分析看出,在省級醫院住院的患者只占總數的7.5%,卻花費了總醫藥費用的42.3%;在州內醫院住院的患者占總數的92.5%,花費了總醫藥費用的57.7%。這一方面說明了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量大,三類醫保就診人數最多,但住院報銷額遠遠不如省級醫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基層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短缺、診療水平低、服務能力差,這與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急危重病人不出州”的目標差距還很大,群眾寧可舍近求遠,花費不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到省級醫院就診,而不愿就近就醫,說明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
6、從醫療機構編外用人狀況來分析:為了保證醫療機構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緩解人員緊張問題,州、縣、鄉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共自主招聘了人員534人(其中州級173人、縣級195人、鄉鎮166人),在醫療服務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大多數已成為醫療機構業務骨干。據調查,州級醫院臨聘人員月薪1500元左右,縣級醫院800元左右,鄉鎮衛生院700元左右。這些臨聘人員與在編人員同工不同酬,工資普遍較低,與其他行業臨聘人員相比,工作量大,工資差距較大。
三、對醫療機構人力資源配置和科室設置的思考
(一)全州各級醫療機構人員配置的需求。綜合以上6個方面的分析,我們認為,解決州目前存在的醫療機構人員不足問題,應根據州、縣、鄉、村四級醫療機構不同的服務功能和工作職責,在合理設置科室的基礎上配備相應的醫務人員。
州縣級綜合醫院:應根據本地區常見病、多發病的特點合理設置,應設立二級學科專業科室;不具備條件的醫院應設有二級學科專業組。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州、縣兩級綜合醫院必須設置以下科室:臨床科室應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感染性疾病科(單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急診科(120急救中心)、中醫科、麻醉科、康復針灸理療科、健康體檢中心。醫技科室應設放射科、檢驗科、藥械科、病理科、電生理科(含心功能、一般肺功能,超聲檢查,內鏡檢查)。職能科室應設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辦公室、財務科、總務科等。另外,應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部。
近年來,我州加大對州人民醫院的建設投入力度,投資4080萬元的綜合住院樓即將投入使用,將增加病床150張,全院總病床數將達到500張左右,我們計劃今年通過省級評審醫院等級達到三級乙等標準,再經過幾年的努力,達到三級甲等醫院標準?h級醫院經過“十二五”期間的努力,力爭全部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標準,縣級醫院病床數將從現在平均95張達到150張左右,屆時州縣級醫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醫療綜合服務功能將更加完善,現有科室設置基本滿足醫院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力爭達到“大病不出縣、急危重病人不出州”的目標。
據此測算,州人民醫院需工作人員490人,現有人員235人,還需補充工作人員255人?h級醫院需工作人員624人,現有人員281人,還需補充工作人員343人。
州、縣兩級藏中醫院:應設內科(肝膽?、消化?)、外治科、婦產科、兒科、感染性疾病科(單設)、藥浴科、制劑科(藥劑科)、放射科、檢驗科、電生理科、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辦公室、財務科、總務科。
根據州縣中藏醫院今后發展和現有科室設置,州縣中藏醫院病床數從現在的平均48張增加到80張,據此測算,州縣中藏醫院需工作人員465人,現有人員198人,還需補充工作人員267人。
鄉(鎮)衛生院:應設防?(防疫室、婦保計生室)、診療科室(內科、兒科、外科、婦產科、中藏醫科、中西藥房、手術室、放射室、化驗室、功能檢查室、治療室、急診搶救室、產房、病房)。
從全省農牧區衛生事業發展和農牧民健康保障的實際需要出發,按照中心衛生院、一般衛生院承擔的功能任務以及所需醫生、護士、藥劑、檢驗、醫技、預防、保健等崗位的配置條件,按服務人口、服務半徑和工作量,衛生部《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鄉(鎮)衛生院基本標準完全不適合目前鄉鎮衛生院發展的需要。根據我州衛生調研結果,中心衛生院以設置床位數為15張以上,每院15人以上,一般衛生院以設置床位數為10張以內,每院10人以內為宜。據此測算,我州五縣有鄉鎮衛生院40所,核定床位為460張,實有床位457張,實際需要工作人員460人,實有工作人員303人,還需補充工作人員157人。
村衛生室:應做到四室分開,即診療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四室單獨設置。
村衛生室承擔一定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村衛生室村醫按戶籍村人口配置, 400人以下的村配置1名村醫,400人以上的村配備2名村醫為宜。全州共需村醫744名,現有村醫664名,需新增80名村醫。
按照以上科室設置,經初步測算,州、縣、鄉三級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須達到2042人,現有人員1020人,尚缺人員1022人,其中:州級缺276人,縣級缺589人,鄉級缺157人。
(二)合理核定各級醫療機構人員編制。請求省政府根據衛生部《綜合醫院組織編制原則》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求,充分考慮目前服務人口增加、服務職能拓展、科室增加、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半徑增大等多種因素,協調人事、編辦、財政等部門對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進行科學細致的評估和論證,按照“從緊、必需”和按需設崗、以崗定員的原則,重新核定我州各級醫療機構編制,使醫療機構衛生人員數達到編制標準。
(三)合理確定臨聘人員工資待遇。在目前全省尚未增加醫療機構人員編制的條件下,各級醫療機構按照核定編制和實際需求,根據按需設崗、公平競爭、擇優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則,招聘具有執業資格的專業對口醫學院校畢業生到醫療崗位開展工作,進一步緩解人員不足的問題。各級醫療機構對自主聘用人員,在單位交納“三金”的基礎上,按照學歷、職稱、執業資格、崗位等級、專業工種、實際工作能力等,比照目前我州衛生系統人員平均工資3500元,確定工資等級,逐步實現同工同酬。
鄉村醫生承擔居民門診醫療、計劃免疫、疾病監測、婦幼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愛國衛生、新農合、傳染病登記報告等公共衛生任務。按其年內工作量,按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平均工作計算,每名鄉村醫生每月發放工作補助1500元為宜,全年補助1.8萬元,補助與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完成量相掛鉤,年終考核后予以兌現。制定鄉村醫生養老保險政策,解決村級衛生人員的養老保險,對年老退休的村醫給予與村干部同等待遇,穩定鄉村醫生隊伍,鞏固基層衛生服務網底。
(四)積極開展以崗位績效考核為主要內容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擴大醫療衛生機構的用人自主權,人員編制以縣為單位實行總量控制,自行調配。側重醫務人員崗位績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激勵機構,避免吃大鍋飯。積極探索按崗定酬、按業績取酬以及向養分崗位、專業技術骨干傾斜的績效考核辦法,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同工同酬的分配原則,根據聘用人員在院工作年限、任職資格等實行動態管理,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真正做到人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勵機制。
(五)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制定區域衛生規劃,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在州、縣級舉辦醫療機構,從土地、稅收、醫保等政策方面給予優惠條件,在準入范圍、資源配置、政策支持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在符合準入標準的前提下,新增醫療資源優先考慮社會資本,加快形成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多元辦醫格局。通過醫療機構有序競爭,合理分流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減輕公立醫院人員不足的壓力。
【醫療機構人力現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國內印刷行業人力資源現狀分析08-16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01-19
基層醫療機構會計工作現狀與對策探討論文05-29
如何改善人力資源管理現狀08-08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8-28
鄉村振興現狀調查報告范文08-18
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06-21
人力資源管理師前景及現狀09-29
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08-16
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