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道德意識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會道德意識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調查主題:社會道德意識
參與者:12名水生學生
目的:了解大學生的道德意識
調查時間:不定期、長期調查
社會道德是指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守的道德標準。《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人際關系層面上,社會道德主要體現在文明行為和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的關系層面上,社會道德主要體現在愛護公共財產,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社會道德主要體現為熱愛自然和保護環境。
作為當今社會的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尤其是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更要努力做道德楷模。
在思想道德上,社會道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反映了一個人的素質,同時又處處伴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道德狀況,我們進行了一項社會調查。
一.概況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社會道德意識總體上比較強。在道德意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良好。他們對基本的道德行為和范疇都有清晰的認識,但具體表現有待提高,而這種知行脫節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
二、具體分析
1.樂于助人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會有需要別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助人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自古就有。成年紳士的美做最好的人冀中博士如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種快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幸福的事情,既是愛的表達,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望。養成助人的習慣,將是一個人一生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所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學生應該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盡可能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這次調查中,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參加了社會公益活動,但經常參加的人并不多,大多數學生因為學校規定而不得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體現了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于不喜歡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學生,學校和社會也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引導。
在當代大學生中,大多數學生很少接觸社會,也很少參與世界爭端,所以他們保持著原有的善良和感激。在關于無償獻血的個人調查中,雖然參加過無償獻血的人不多,但大多數人都表示愿意積極參加獻血活動。在愿意參加無償獻血的人群中,大部分因為太麻煩,沒有時間而不獻血。這說明主觀上,大家還是很有奉獻精神的。根據調查結果,只有少部分人認為醫院在賺錢,消極對待無償獻血。
2.文明禮貌
禮貌是社會交往中不可避免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比如:尊敬老師,主動讓座等等。本次調查,所有回答者在路上看到老師都會主動打招呼。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很高,可以付諸行動。在公交車上,只有一半的受訪者會主動讓座,另一半會視情況偶爾讓座。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讓座是一種積極的態度,但只有一半的人能做到始終如一,堅持把道德認知轉化為每一件小事。這表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禮貌素質需要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3.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圍環境的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共財產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據調查,當你出去制作垃圾但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大多數學生都會遇到找到后扔垃圾桶,少數人會選擇扔掉它此外,一小部分人可能是找個角落再扔一次。在不破壞環境衛生方面,大部分同學都做的很好,就是能對自己免疫。但是,當我們真正把環保當大師的時候,我們大學生做得還不夠,就是做不到優先考慮世界。比如你看到地上的垃圾,幾乎沒有人會主動清理,而有些人想清理卻從來不做,大部分人根本不理會。通過分析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常見的規則太死板了,我一個人去做很尷尬,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就去逃避。對于這些現象,每一個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有所行動,不要覺得是丟臉的事情。其實往往是最想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曲的精神多一個彎,世界就多一份干凈。另外,對于盛行桌面文化我們應該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們應該考慮它可能帶來的后果和影響,并對我們的行為負責。
4.撿錢
大學生收錢做得很好。調查顯示,當大多數人發現飯卡、錢包、u盤等個人物品時,會立即交給相關部門,如安全部、電臺等。只有少數人會視而不見。有些視而不見的人對這些事情不屑一顧,有些人則怕惹麻煩。至于想要私下拿,調查結果顯示這個數字為零。幾乎所有的人都說,永遠不會因為一件事失去良心。
5.遵守法律
守法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人員構成復雜,素質參差不齊,可能影響正常的生活秩序,需要通過紀律和法律來維護。大學生應充分了解各種法律法規,熟悉學校規章制度,牢固樹立法律觀念。以遵守法律法規為榮,以違反法律法規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規定。但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的情況并不太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這次關于考試舞弊的調查中,超過90%的學生認為考試舞弊并不奇怪,他們可以冷靜對待。在之前的一次網上調查中,80%的人不相信有從不出軌的大學生!至于非法使用大功率電器的問題,大部分學生采取游擊戰,平時避免無良使用,有人來檢查就藏起來。這反映出當代大學生沒有規則和紀律意識。很多大學生過早產生了世故感和機會主義。誠然,要改變這種狀況,不僅要依靠社會的正確引導,還要增強大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識,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摘要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的社會道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我們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王維凱說:大學生還是單純的,素質沒有下降。在受到社會肯定和贊揚的同時,要時刻牢記自己肩上的神圣責任,時刻以社會道德楷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自己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讓自己更加完美,做一個更好的社會道德形象大使。
【社會道德意識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社會道德意識調查報告11-27
道德意識08-17
社會道德社會公德調查報告02-06
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12-26
社會環境保護意識調查報告11-25
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調查報告05-31
樹立職業道德 加強質量意識11-07
會計職業道德意識的培養論文11-02
環境問題與環境道德意識探略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