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費改革后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期為解決“三農”問題采取的一項重要決策,對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2003年以來按照省、市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部署,我縣全面推進了農村稅費改革,農民負擔明顯減輕,進一步規范了農村稅費制度,但是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鄉鎮財政收支矛盾,入不敷出的問題很嚴重,影響了地方財政的正常運轉和多項事業的發展。
一、稅費改革前,鄉鎮財政運行狀況
稅費改革前,各鄉鎮財政主要由預算內資金、預算外資金和自籌資金三部分組成,三大塊資金的收支情況:1、預算內資金。支出主要用于農村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公共服務,行政事業部門的工資及公用經費等。但目前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行政、事業部門(主要是中小學)的工資和公用經費。即典型的“吃飯財政”。收入來源主要是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及工商類稅收等稅收收入。2、預算外資金。支出主要用于維持政府部門的日常運轉,即政府部門的辦公用品、交通費用、招待費等。收入來源主要是收費。3、自籌資金。支出主要用于農村公共建設、公共服務、教育支出及農村集體福利等。收入來源主要有鄉鎮內企業上交利潤和管理費、鄉統籌、各種集資收入及各種罰沒款收入等。經調查我縣33個鄉鎮稅改前,收支情況都有少量缺口,缺口在10萬元以下的有7個鄉鎮,10萬元—50萬元的有16個鄉鎮,50萬元-100萬元的有8個鄉鎮,100萬元以上的有2個鄉鎮,F看一下稅改前我縣某鄉鎮的收支情況。財政收入總計:321萬元。①上級補助收入170萬元元(其中:稅收返還49萬元、體制定補47萬元、追加專項74萬元);②本級收入121萬元(其中:國稅收入21萬元、地稅收入81萬元、罰沒收入19萬元);③集資收入約30萬元。2、財政支出總計為375萬元,其中①機關支出182萬元(人員工資60萬元、公用經費122萬元);②所屬部門事業費支出43萬元;③鎮級五項統籌支出150萬元。
由此可以看出:農村稅費改革前,雖然鄉鎮財政資金有缺口,但由于可以暗中自由調劑“鄉統籌”資金,而資金缺口又可以變相轉嫁到農民身上,鄉鎮財政依然能基本維持日常運轉,問題還不至于“顯性化”。
二、稅費改革后,鄉鎮財政運行狀況
稅費改革后,中央明確規定取消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收費和政府性資金集資,取消現行的按農民上年人均純收入按一定比例征收的鄉統籌費,“村提留”中的公積金被剔除出去,由村民按“一事一議”的辦法籌資。這樣,在分稅制改革稅收收入被大大縮減和農村稅費改革后,連鄉鎮向農民收費集資的口子也扎緊了,有效地堵住了“三亂”,鄉鎮財政預算外收入及自籌資金大幅度地減少,上級財政下撥的轉移支付資金,屬于?顚S茫瑖澜麛D占挪用,在三大塊資金收入同時大量減少的情況下,大部分鄉鎮財政難以為繼。同一個鄉鎮稅改后的財政收支情況。鎮本級收入134萬元(其中:地稅、農業稅收入101萬元、罰沒收入3.6萬元、農業稅附加收入26.4萬元、行政事業費收入3萬元。財政支出為349萬元,其中①機關支出235萬元(人員工資100萬元元;公用經費135萬元);②所屬部門事業費支出41萬元;③鎮級稅改資金專項支出103萬元。
由此可以看出,農村稅費改革后,有效地遏制了“三亂”之風的蔓延,鄉鎮財政預算外資金及自籌資金大幅減少,原來彌補財政收支缺口的維持機制被打破,鄉鎮債務償還失去依靠,積累已久的鄉鎮財政問題最終完全凸顯。
三、稅費改革后,鄉鎮財政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各鄉鎮財源基礎薄弱,新的財源增長點少,財政收入增加緩慢。財政普遍存在收入的增加跟不上剛性支出增加的需要。我縣2004年鄉鎮完成財政收入總計5443萬元,其中:國稅完成1981萬元、地稅完成3141萬元、罰沒及行政性收費等其它收入321萬元。同年我縣鄉鎮一般支出總計21198萬元,比上年增長51.3%,普遍鄉鎮收入的增幅低于支出的增幅,總收支差額在15755萬元,其中500萬元以上的12個鄉鎮,400萬元以上的8個鄉鎮,400萬元以下的13個鄉鎮,收支差額呈增加的趨勢,收支矛盾尖銳。
2、鄉鎮債務包袱沉重。據調查鄉鎮負債非常普遍,至2004年未,各鄉鎮欠世行貸款1387萬元,欠農民基金會貸款4544萬元,欠財政周轉金3280萬元,就這三項合計高達9212萬元,超過500萬元以上的7個鄉鎮,100萬元以上的18個鄉鎮,100萬元以下的8個鄉鎮,遠遠超出了鄉鎮的承受能力,比如我縣通江口鄉欠財政周轉金254萬元,欠世行貸款189萬元,欠中央債貸款171萬元,三項總計高達600多萬元。各鄉鎮債務形成的原因既有多年財力不足積累的因素,也有其他政府行為失當轉化的因素。鄉鎮難以還上欠款,上級財政只得采用扣款的辦法,使本來困難的鄉鎮財政“雪上加霜”。
3、財政支持公共事業發展的能力嚴重不足,多數鄉鎮財力不寬裕,用于支持發展的財力捉襟見肘。鄉鎮成為名副其實的“吃飯財政”,鄉鎮財政僅僅成了發工資的“大出納”,沒有能力支持公共事業建設,影響了鄉鎮的發展。
4、鄉鎮機構臃腫,供養人員過多。我縣共有33個鄉鎮、429個鄉鎮事業單位機構納入改革范圍,重新核定事業編制1579個,目前我縣實有在職人員2362人,截止到目前我縣33個鄉鎮全部完成事業單位進行改革分流任務,聘任1579人,未聘任783人,辦理提前退休313人。各鄉鎮事業編制人員雖然進行了精簡分流,但由于政策不完善,改革成本過大,難以將改革落實到位,這次事業編制改革資金缺口非常大,對自愿辭去公職的170人需發放辭職金246萬元,對末聘人員783人,需資金730萬元,拖欠鄉鎮所有在職事業人員工資1.3億元,提前辦理退休的需資金390萬元,改革前已退休的需資金765萬元,改革后重新競聘上崗的需資金1555萬元,總計需投入資金1.7億元,精簡下來的.人員并沒有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退休人員領取不到養老金,上崗人員不能正常發放工資,鄉鎮財政經濟也沒有因此而緩解,上訪問題比較嚴重。
5、各鄉鎮招商引資形成規模的工業企業很少,有些企業都是涉農企業,稅收含量少,對財政貢獻極小,僅交納一些所得稅和其它小額稅種,增值稅為零,缺少高稅收的工業企業、龍頭企業,靠招商引資增加稅收短期內無法擺脫財政困境。
6、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缺口較大。稅費改革后,取消了鄉鎮村道路建設費,集資和村提留,鄉鎮村道路的建設要求列入鄉鎮財政預算,村鄉道路的修建,則通過村民“一事一議”方式加以解決,但村民的覺悟并不是很高。有些問題通過“一事一議”很難解決。全縣鄉級道路支出缺口大約在219萬元。同樣用于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土地治理等方面的支出,稅改后同樣捉襟見肘,中央、省等上級財政雖然加大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這塊轉移支付大都是有條件的,即需要鄉鎮財政一定的比例配套,大部分鄉鎮無力解決配套資金,配套資金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鄉鎮根本拿不出這筆資金。
7、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受到了較大沖擊。文化、衛生等其他農村公益事業支出無保障。稅改后對大部分鄉鎮而言,若上級政府轉移支付資金不到位,不要說建立完善的保障支出體系,就連現有的軍烈屬、優撫對象、五保戶供養等支出都出現了嚴重資金缺口。優撫支出資金缺口31萬元,五保戶資金缺口1327萬元,計劃生育專職干部工資缺口46萬元,鄉鎮敬老院工服人員工資、房屋維修等費用資金缺口66萬元,原村干部退休人員、公傷人員費用缺口366萬元,農村殯葬補助資金缺口184萬元,村部的房屋維修,按每村每年1萬元的標準測算,資金缺口429萬元,農村中小學險房改造資金缺口3669萬元,以上資金總的缺口為6118萬元。這些資金稅改前絕大部分來源于“三提五統”,稅改后卻沒有著落。
四、緩解鄉鎮財政困難的對策、建議
1、切實轉變觀念,提高對鄉鎮財政工作的認識。鄉鎮財政是鄉鎮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做好鄉鎮財政工作,事關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各級政府特別是鄉鎮黨委、政府必須提高對財政工作的認識,正確看待財政與經濟的關系,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收這兩個重點,制定切合實際的經濟發展思路,選準發展方向和財源增長點。靠經濟的發展增加財源,通過財政促進經濟發展。
2、圍繞農業產業化和資源開發,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有稅源的企業。根據市場要求,想方設法搞好資源開發,把資源轉變為財源,通過招商重點扶持好民營企業、龍頭企業、加工型企業,增加勞動力、提高社會化服務。
【稅費改革后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農村稅費改革對鄉鎮財政收進的影響分析07-31
關于稅費改革的幾點意見10-16
入世后中國土地稅費制度改革的思考10-14
關于農村稅費改革問題的探討10-19
現行農村稅費改革的幾個問題10-16
EMBA考試改革后難度11-10
后農業稅時代:鄉鎮財政的困境與出路10-17
美國SAT改革后的變化11-27
SAT考試改革后難點剖析05-02
后稅費時代的村莊公共權威:路向與選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