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模板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的生活缺少陽光、雨露,伴隨他們的只有孤獨與寂寞,他們就是“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以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身邊,他們的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嚴峻地挑戰。下面有YJBYS小編整理的最新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模板,歡迎閱讀!
隨著農民工紛紛進城務工,產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留守家中的學生。我們稱之為“留守學生”。隨著國家對農民工限制的進一步解除,特別是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解決“留守學生”的問題會更顯迫切。結合此次調查,現將"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舊縣中學遭水災后,與太平二中并校遷址到占地68034平方米的新校區;現有專職教師40人,12個教學班,826名學生。留守學生數274人。
二、存在的問題:
1、教育力量分散。由于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造成農村勞動力的相對不足。留在家里的人員,不得不承擔更加繁重的農業勞動,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留守孩子的行為、生活,特別是學習。少了約束和教育,許多不良行為得不到矯正,時間一長形成惡習。
2、隔代教育徘徊于溺愛的誤區。當前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把子女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或者托付給親戚朋友,更有甚者無人監護,讓他們得到了太多的 “自由”。這些老人們只是被動地承擔起家庭保姆的義務,因而重“養”輕“教”、細“養”粗“教”或只“養”不“教”的現象十分嚴重。過分遷就孩子、保護孩子,而忽視了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外出務工的家長給孩子寄回來的主要是財物,缺乏對孩子的精神關愛。
3、教育方法簡單。一部分留守家長有溺愛和偏愛的傾向,把孩子當“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出了問題又是簡單粗暴,動輒拳腳,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或者干脆放縱與不管。他們中一些人早出晚歸與社會上閑雜人員來往,沾上小偷小摸惡習。癡迷于電子游戲,光顧不良網吧,整天神智恍惚。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欠佳。行為習慣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說謊、打架、好吃懶做、沉迷于游戲、網絡,抽煙、喝酒、拉幫結派、參與盜竊、搶劫現象的占10%。
4、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環節,農村學校因教學設施、師資配備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彌補因家庭教育的缺位而留下的教育真空。 “留守學生”的家長很少與老師、學校聯系,對學校的教育思路、教育環節知之甚少,根本談不上配合學校的教育,學校也無法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致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很難銜接起來。學校教育明顯感到力不從心。?在調查中發現,80%留守兒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70%的留守兒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約 70%的孩子能按時完成作業,生活自理能力較強,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成績優秀的較少占10%。
三、學校采取的措施:
1、學校在關愛“留守學生”方面做到“三個一”:一是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和聯系卡制度,二是給“留守學生”建立結對幫扶的校內家長,三是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座談會;要求各班在關愛“留守學生”方面做到“三保證”:一保證“留守學生”不輟學,二保證“留守學生”在學習上不滑坡,三保證“留守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嚴重違紀現象;
2、營造關愛“留守學生”氛圍。學校教師以師德教育為出發點,將關愛“留守學生”問題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在校內班主任、任課老師與學困生建立結對幫扶對象,實行一對一的幫扶。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全校師生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愛的氛圍,“留守學生”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
3、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對于每個人來說,家是溫暖的,對于“留守學生”來說學校就是他們溫暖的第二家,老師就是他們親人,各班在日;顒又懈裢庹疹“留守學生”,班隊會上“留守學生”更多傾訴的機會,課外輔導時讓“留守學生”位于最前面,組織活動也讓“留守學生”有更多的參與面,實踐活動中細致地教他們自主生活、自護自救的知識,在元旦前組織開展了“留守學生”與家長互寄愛心賀卡活動。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學生”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4、形成關愛“留守學生”的工作合力。學校在原來的家訪制度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學生”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并對農村的老年監護人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學生”。利用節假日、開學這些時間,爭取與“留守學生”的父母進行直接對話,互通信息,及時通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達到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增強“留守學生”學生教育合力。
四、對策與建議
留守學兒教育問題是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這一問題正在凸顯,也正在加劇。因此,我們必須從政策上、管理上總體把握這些問題,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1、我們應該重點加強農村中小學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該校缺少學生宿舍和食堂,無法滿足學生住校生活問題,給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許多困難;“留守學生”寄宿在校外,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快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建設,要盡量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積極創造條件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
2、從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變家長的外出務工方式和教育溝通方式。如通過家長學校向家長積極宣傳講解有關家教知識,讓家長們明白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與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溝通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對于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幫助。另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3、農村學校要對這些兒童給予特殊的關愛,并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班集體溫暖,以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在課程教學中靈活多樣地加強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強化留守兒童自尊、自立、知法、守法的知識技能;開通家長熱線,方便家長及時了解這些兒童的問題和與兒童的溝通。利用假期、或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采取必要的保健制度,及時對生病的留守兒童進行治療,保障其人身安全。
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學生,關注留守學生問題。家庭教育領導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開展各類健康有益的活動,共同營造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社會要熱心關注齊抓共管;制度保障要進一步到位;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學校條件,為這些學生營造溫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扎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學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后要繼續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教育留守學生學會自理、自立、自強,自律,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的茁壯的成長。
【最新農村留守兒童社會調查報告模板】相關文章:
小學生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1-02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08-16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調查報告12-17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策略11-12
農村留守兒童的5個心理問題07-10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5篇11-18
我縣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12-21
暑假關注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06-11
暑假支教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06-06
農村留守兒童情況調研報告范文(精選3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