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古縣積極搭建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服務群眾、實現夢想的人生舞臺,努力使大學生村官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骨干人才、黨政干部隊伍后備人才、各行各業優秀人才。
多級聯動,鼓勵創業富民。把大學生村官創業成效同鄉鎮、職能部門年終考核掛鉤,同大學生村官聘期考核、評先選優、推薦任用掛鉤,營造積極創業、關心創業、支持創業的良好氛圍。一是政策推動?h財政每年設立100萬元資金,專項用于大學生村官創業貸款貼息。金融、稅務、工商等部門開辟大學生村官創業資金“綠色通道”,并在稅收、項目審批費等方面予以減免。農業、畜牧、科技等部門對口幫扶資金向大學生村官傾斜,為7名村官爭取創業資金30萬元,有效化解了創業資金“瓶頸”。二是機制保障。定期召開基層黨建工作例會、大學生村官創業協調聯系會,動態掌握創業進展情況,會商解決創業困難。完善包聯責任制,對大學生村官創業實行全程跟蹤幫扶,先后聘請農業、林業、司法、畜牧、科技等6名創業導師志愿者,對創業村官進行“一對一”幫扶,“手把手”指導。創新職能部門與大學生村官“面對面”交流機制,及時有效解決創業難題50余個。三是典型帶動。2009年選聘的孫濤,從河南獨身來到古縣,創辦凱濤成強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引進花菇種植技術,歷經千辛萬苦,從“干給農民看”到“帶著農民干”,闖出了一條致富群眾的新路子,得到了鄉親們和組織的認可,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涌現出了“藥材大王”袁偉、“兔司令”李延潔等一批創業典型。2013年選聘的村官翁亮亮,散養土雞和烏雞5000余只,日產蛋300余斤,今年新擔任村支部書記的他把養雞作為本村的主導產業,擴大規模,向著規模化、產業化的目標發展。全縣有13名大學生村官以獨立、合辦、參與合作社的形式創業,初步建成了花菇、苗木、大棚菜、肉兔、中藥材5個示范基地,帶動群眾致富80余人。初步形成了“老”村官帶著“新”村官,“新”村官追趕“老”村官的生動局面。
多措并舉,暢通流動渠道。在積極引導大學生村官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基層的同時,創新思路,多措并舉,鋪設大學生村官有序流動“綠色通道”,力爭使服務期滿的大學生村官得到妥善安置。一是定向招錄和社會招錄相結合。幾年來,從大學生村官中定向招錄鄉鎮公務員33名,同時支持大學生村官積極參加省、市、縣面向社會統一組織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錄,并在學習、生活、工作安排上盡可能為他們提供便利,13名大學生村官考錄到省、市和外縣公務員和事業崗位。在此基礎上,注重思想引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鼓勵他們進入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工作,8名大學生村官通過考試進入企業。二是考試招聘和考核招聘相結合?h委明確要求,縣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按不低于全縣招聘計劃30%左右的比例面向村官招錄,先后從大學生村官中招聘縣鄉事業單位人員53名。針對部分村官工作業績突出、但因年齡大、學歷低、不擅長考試等問題,探索直接轉崗的辦法予以流動。在任滿兩個聘期的在崗大學生村官中,考核招聘9名村官,補充了鄉鎮事業人員空缺。全縣招錄的130名大學生村官已有序流動116名,流動率89.2%,其中任滿兩個聘期和2011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全部實現了有序流動。
多元發展,注重培養成才。著眼于培養各類人才的需要,拓寬培養路徑。一是注重教育培訓。每年更新收集全縣大學生村官的基本情況,做到全面掌握大學生村官的信息,為大學生村官后續發展、管理和服務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對已流動的大學生村官納入全縣干部教育培訓整體規劃,凡縣、鄉鎮舉辦的各類專題培訓、輔導報告、外出考察等活動,優先選派他們參加,不斷提升工作本領和創業能力。二是注重留村任職。從政治待遇、生活補助、評先選優等方面大力宣傳大學生村官享受的優惠政策,鼓勵流動后的大學生村官留任基層、服務農村。在今年的村“兩委”換屆工作中。全縣35名優秀大學生村官當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9名當選“兩委”主干。三是注重擇優選拔。建立“大學生村官、基層實用人才、黨政后備干部”三庫銜接機制,對考核結果優秀、工作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流動村官,納入科級后備干部隊伍管理,并建立專項檔案。對發展潛力大、熱愛基層工作的大學生村官進行重點培養,20名曾有村官經歷的同志通過公開遴選提拔為科級領導,其中2名正科,18名副科,擔任鄉鎮領導干部11人,平均每個鄉鎮1.5人。他們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了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服務基層群眾,無悔青春年華”的鏗鏘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