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提到的文化建設,就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然而,文化建設在我國基層,特別是農村還相對比較薄弱,從越來越多的群眾信仰宗教來看,筆者認為,作為基層黨員干部,負有引導群眾熱愛科學、信仰無神論的義務,我們需要緊急行動,抓緊做好基層文化建設,正確引導群眾的民間信仰活動,鞏固黨的思想在基層的影響。
抓好基礎文化設施建設,是解決農村基層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的基礎。目前,農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各項社會保障機制正在不斷落實和完善中,這奠定了農村社會穩定的基礎。從根本上來說,人民群眾對改革來說,特別是農村稅收改革以來的政策是非常高興的。但是,農村基層精神文化生活卻成了一塊短板?措娨暸c打麻將成為農村群眾打發業務時間的主要方式。條件好的村辦有農村書屋,但沒有有效利用,而且大多數農村群眾本身也沒有看書的愛好。文化下基層的活動覆蓋面窄,表演頻率很低,不少地方從改革開放以來就沒有看到過文化下基層。要解決基層精神文化活動嚴重匱乏的問題,還是需要從基礎文化設施建設起步。要加強鄉村和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和諧發展;也要加大鄉村文化和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步建立分布合理、水準較高的鄉村文化和社區文化設施體系,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
多組織村里的集體活動,是解決農村群眾尋找精神寄托的有效途徑。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傳統小農經濟的分散性在現代社會仍然表現得十分濃厚,農戶主要是各自為戰,互助情況大大減少。外出務工潮出現后,農村原有的社會秩序收到更大的沖擊,樸素的集體主義意識也面臨巨大挑戰。而由于經濟上的分散性和外界思想、外界價值觀的長期影響與沖擊,農村基層社會的攀比意識、相互競爭意識也不斷增強。在貧富出現比較大差別,內在性格又相對封閉的農村基層,人際關系出現了裂變,原有的純樸鄉親關系受到質疑,這對從農村基層長大的人來講,是十分痛苦的事情。相互之間缺少交流平臺,本身忙于農活不能交流,思想固執不愿交流,都加深了隔閡。農村基層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間的代溝也十分明顯。所以,鄉村要多組織村集體色彩比較濃重的活動,要把現代文明觀念、黨的肌體觀念作為村民關系的基礎;要針對當地村的實際,選擇合適時機,盡可能把村民組織起來舉辦一些積極向上、科學文明的活動,占領農村精神信仰陣地。
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是解決農村基礎文化建設的保障。近10 年國家加大了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出臺大量惠農政策、推出一系列社會保障機制,有力的改善了農村面貌。但由于經濟自身發展的規律以及傳統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仍然存在,農村基層社會發展相對城鎮還是落后的。農村基層群眾有一部分不能適應這種差距,有被時代拋棄的危機。有的外出務工者看到外面的變化,產生了悲觀情緒。有的農村青年甚至不愿意結婚,認為不能給下一代帶來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認識上的恐慌、悲觀讓受到挫折或缺乏斗志的群眾缺少了信仰。因此,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兼顧農村社會事業,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把更多的群眾引導到熱愛現代生活、崇尚現代文明、信仰科學思想的道路上來。
改進農村基層黨建體系,是解決農村群眾信仰問題的前提。農村基層黨建陣地隨著村級辦公場所的改善而改善,但在很多地方,陣地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同時,農村基層黨建體系中項目、細則之類很多,看起來很全,實質上有的不太符合基層實際,導致基層黨建工作者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去做面上的工作。而農村基層黨建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多層次性、綜合性的事務,不能很快就收到效果。部分地方農村基層黨建形式重于效果,影響了基層黨組織的威信。所以,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中,要把發展一批高質量的黨員作為關鍵人物,要用榜樣的力量引導群眾信仰馬克思主義。因為基層群眾一看政策、二看黨員。黨員的品行、能力,是群眾關注的重點。只有高質量的黨員多了,農村基層黨建的基礎才夠牢固。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多數,農村發展一直是我國發展的戰略基礎。解決好農村群眾的信仰問題,僵尸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首要任務。所以,我們要抓緊基層文化建設,鞏固我黨思想影響,推進我國農村全面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