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19歲的白一彤放棄未競的大學學業,返鄉競選村委主任,網上有人瞪大眼睛拷問:白一彤當選是否有作弊嫌疑?然而,當省和市進行一番調查證實所有選舉程序都合法后,人們似乎相信了眼前的這位在大城市長大的姑娘在461位選民中,以450票當選是鐵定的事實。針對媒體關于白一彤此舉是否在作秀、是否想度金的質疑,在《新京報》記者一連串尖銳的提問中,白一彤的率直回答中透露出真誠和堅毅:要為村民樹立一個奮斗目標,給他們一個共同的信仰。只有有信仰,才有凝聚力,才能一直奮斗(見《新京報》2009年2月7日)。
憑著筆者長期的觀察,可以斷言,像白一彤這般年紀且從未有在農村這個復雜艱苦環境見過世面的大學生擔任村委主任肯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日后也會有某些曲折。但是,就時下農村實際狀況而言,白一彤所選擇的路卻是萬萬千千年輕一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陽光大道。
時下,農村是什么狀況?盡管歷經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農村面貌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毋容置疑農村仍然很落后。2008年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55.15%。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比例分別為49%、22%、29%,就業結構只相當于日本1950年的水平。而今,在金融危機沖擊之下,中農辦前些時候曾擱出一個數據,全國失業農民工將有2000萬人。來自網上信息云,一些地方在城鎮就業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力勸農民工返鄉。因此,“三農問題”的份量就越來越重。如何在新形勢下推進“三農”工作,解決“三農問題”就擺在人們的面前,變得迫切起來。
解決“三農問題”,當然要靠執政黨和政府的利好政策。而今,中央國務院近來出臺的包括土地流轉、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提高糧食收購價等利好政策。但是,好政策變成廣大農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需要成千上萬有責任感、有朝氣、有文化的村官當家。而大學生則是新型村官來源的渠道之一。人們看到,白一彤上任僅5天,很多村民便認可了她的激情和干勁。比如,她組織成立了道情劇團,并通過溝通,拆除了街上一間多年來阻礙交通卻無人管的鐵皮房,還承諾為村辦10件事。
重新審視新型村官的意義,一句話:可以有效改變一個村的面貌。按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披露,全國時下行政村有63.7萬個。假若全國大部分農村經濟發展了,農民生活好過了,農村的老大難題也妥善解決了,那么,鞏固基層就成為現實。基層穩,農村安;農村安,全國安。大學生白一彤競選村委會主任是與我國發展需求相一致,與農民群眾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建設和諧農村的意愿相合拍,因此,她注定受到公眾的歡迎。
記得官至民國內閣總理的唐紹儀,晚年出任廣東香山縣縣長,他并不認為屈尊,反而干得有聲有色,成為坊間美談,成為能上能下的一個典范。而今,大學生主動返鄉競選村委主任,為改變落后農村面貌出力出汗出智,既是成才的正確決擇,也是使那句“一年土兩年洋三年不認爹娘”的坊間戲言進入博物館的有效舉措。誠然,面對白一彤的舉措,網上質疑聲也不無道理,比如,有時評云,一個基層的“村官”,要帶領一個地區脫貧致富,要管理各項公共事務,甚至還要管理民生的一些生活瑣事。從這個角度看,這位19歲的在校女大學生兼職當村官能不能稱職,其實還是一個未知數(見中國網評2009年2月6日)。但筆者相信,只要堅定信仰,下定決心,密切聯系群眾,腳踏實地進行學習和實踐,就不會有克服不了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