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各大媒體紛紛探討大學生村官未來工作以及前程問題,絕大多數在職大學生村官也滿懷著期盼和愿望,期待著黨和政府能有解決身份尷尬、前程無望、提拔無門的有力政策,并期望以自己在農村多年的堅守付出,換得一張進入體制內的通行證。
面對艱苦的環境,在農村工作環境艱苦,生活條件相對落后的環境下,作為服務基層群體,作為年輕一代大學生村官,我們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端正宗旨意識,提升擔當精神、強化進取決心,不斷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意志,不斷在學習工作中奮力拼搏,強化黨性修養、提高思想素質,從思想上、精神上武裝頭腦,完善自我。
面對嚴峻的形式,在全國緊縮大學生村官群體的大背景下,作為服務農村的青年干部,我們不能一味埋怨、一直等待,我們更應該理性的看到自身特點,清楚自我需要,規劃未來方向,制定發展目標。一是應該扎根基層,走進村組,深入農家,不斷向同事請教,向百姓學習,努力熟悉業務知識,夯實技能基礎,提升工作能力;不斷向市場學習,向國內外形勢學習,研究市場走向,引進先進技術,培養產業領頭人,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引導群眾致富增收。二是抓住機遇,把握機會,奮發圖強,努力通過各類統一招考,走向理想中的工作崗位,在不同的環境中,繼續為人民服務,為群眾辦理實事好事,繼續為黨和國家的事業而奮斗終身。三是認清自我,規劃人生,勇于挑戰,敢于拼搏,在現代科技日新月日,在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中,通過認準時機,認清自我,在另一片天地中,展現自我、挑戰自我,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同樣的青春,以不同的形式奉獻同樣的熱血。
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出路
2006年開展“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以來,臺州市共選聘了9批共3079名大學生村官。據統計,共有2305個大學生村官卸任,另謀他就。他們都到哪里去了?有多少人最后選擇留在農村?記者前往實地采訪。
一筐貝殼的信任
從椒江到大陳島這段兩個小時的水路,32歲的林峰不知道走了多少回。
他第一次坐船去大陳島,是在2009年3月的一天。當時,26歲的他辭去椒江一家外貿公司采購主管的工作,通過考試和篩選,被派到大陳島北岙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
之所以考“村官”,林峰覺得,農村才是自己施展才干的廣闊天地。而自幼出身農家,也讓他對農村生活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不過第一次坐船,就讓他吐得一整天都回不過神來。而上島之后的孤獨,更讓他想逃離。
“一天說不上10句話。”林峰剛到北岙,每天掰著手指頭等回家,然而,半年后發生的一件小事,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
“一位大伯為了解決孫子的學費問題,希望村里出個貧困證明,以便獲得減免學費的待遇。”林峰說,得知大伯的來意后,他馬上給大伯開了證明,并蓋上公章,老人家一個勁地表示感謝。
沒想到,第二天大伯又來了,還給林峰送來一大筐螺和貝殼,這是大伯一整天在海岸邊撿來的。這讓林峰愣住了,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他終于明白,自己稍微盡點心力,村民回報的信任卻是滿滿一籮筐。正是這一筐貝殼,把林峰的心留在了大陳島。
現在,自己的聘期已滿,林峰通過自己的努力,被村民高票選舉為村黨支部副書記,他也打算一直干下去。歷年以來,臺州市共有169位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兩委班子,或被選入社區領導班子。
并未遠離的現實
“可能很瑣碎,但是真的有意義。”總結自己兩屆6年大學生村官經歷,林峰這樣說。
大陳島孤懸臺州灣東南海域,北岙全村520多人絕大部分以捕魚為生,享受政府的柴油補貼政策。在發放統計補貼款的過程中,林峰發現,一個不經意的小差錯,就可能會使村民享受不到國家政策,而讓一年辛苦付之東流,所以他每次都特別仔細,從沒有錯發過一分錢。
采訪中,他不止一次地講起自己當村官的感受:如果自己當年選擇繼續在外貿公司工作,或許收入各方面都會比現在好,但物質上的豐富,只能算是錦上添花,遠比不上心中這份尊重重要。正是這種強烈的被需要感,讓林峰選擇留下。
當然,還有一大批大學生村官在聘用期滿后,考入了機關事業單位。剛剛成為三甲街道工作人員的陳海建就是其中一個。
雖說一只腳已經邁出了之前服務的海豐村,但陳海建的另一只腳仍繼續扎在村里。記者采訪他時,他正在為村里宅基地分配、農民建房的事忙碌。“我現在還是海豐村黨支部委員,大家這么信任我,肯定要多干些。”陳海建表示,農村工作成就了自己,就算他以后去街道工作,還會繼續心系農村、服務農村。
據臺州市委組織部提供的數據,歷年來,共有1016名大學生村官進入公務員隊伍、752人成為事業單位人員,這兩者占到了總流出人數中的76.7%。陳海建認為,這其中很多人并沒有離開。“我曾和6名大學生村官一起創業,現在有5人考了公務員或事業編制,但是包括我在內的4個人,工作還是與農村密切相關。”
期待更大的空間
也有很多大學生村官屆滿后,告別了這片土地。曾在黃巖做大學生村官的王丹萍便是其中之一。
2009年到2013年,王丹萍先后在黃巖寧溪鎮的兩個村度過了4個春秋,并在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處理中,漸漸熟悉人情世故。2013年,王丹萍通過面向大學生村官的定向招聘,成為臺州銀行的一名柜員,她比應屆畢業生更快融入工作。“這多虧了我的村官經歷。”她說。
而選擇創業的路橋大學生村官蔡一平,同樣感激這段經歷。她從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畢業,在擔任大學生村官期間,利用專業特長開起了一家陶藝店。因為擔任村官時盡心盡職,她的創業計劃得到了村里的支持,不少村民主動幫她介紹客戶,使她逐漸拓寬市場。
“多年的村里任職經歷,將是大學生村官們進入社會后收獲的第一筆‘財富’。”一位基層組工干部告訴記者,“農村其實非常缺乏人才,農村也很能鍛煉人,有了正確的取向和努力,一定會收獲豐碩成果。”
不過,也必須看到,現在一些大學生村官,還是擔心出路問題。針對一些大學生村官忙于備考公務員的現象,有專家指出,少數大學生村官不愿意扎根基層,原因在于重選調、輕培養的模式尚未從根本上改變,要想讓大學生村官政策取得更大實效,有關部門還需采取更多培養措施,為大學生村官創造更大的事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