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青海海東市著眼于把大學生村官培養鍛煉成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一支重要力量,積極探索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規律,通過能力培養、開展幫帶、強化監管、落實保障等措施,為大學生村官扎根農村、服務群眾“鋪路架橋”。
多方式培訓 鋪好“通村路”
市縣(區)兩級組織、人事部門堅持對新考錄的大學生村官進行基本知識培訓、創新思維培訓和在崗能力培訓,并著力發揮在職基層干部的作用,引導大學生村官“拜師學藝”。
基本知識培訓以基層黨的建設、新農村建設、常用法律常識等方面為主,使大學生村官在上崗前對基本知識有較全面的了解,對自身職責定位有相對明晰的認識;各縣(區)委采取“送出去”的方式對大學生村官進行異地培訓,促使其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眼界;各鄉(鎮)黨委采取以會代訓、專題教育、座談交流、個別談心等形式,幫助大學生村官了解基層工作環境,為其傳授基層工作經驗。
同時,該市安排鄉(鎮)駐村干部、村兩委班子主要負責人與大學生村官之間結成“多對一”幫扶對子,促使其盡快掌握基層工作方法,積累更多工作經驗,實現角色轉變,培養大學生村官處理村級事務、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如民和縣邀請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和村支部書記現身說法,傳授基層工作的經驗和方法,并通過邀請自謀職業的優秀大學生談如何創業、安排參加陜西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專題培訓、考察縣農業科技示范園等方式,進一步開闊了大學生村官的視野,增長了見識,增強了履職盡責能力。
多角度關懷 架好“連心橋”
為克服大學生村官由于理想和現實的反差帶來的思想情緒不穩定、服務熱情不高等問題,各級黨組織堅持多角度關懷,幫助他們克服心理落差,盡快融入基層。
心理上輔導。通過宣傳大學生村官就業創業的成功事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事業觀,使他們認識到在農村同樣可以干事創業、同樣可以成就事業。
情緒上疏通。各地及時了解掌握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工作生活的狀況,對工作不順心、情緒不穩定的,及時加強教育疏導,引導其正確看待挫折,正確看待農村工作。
實踐中培養。為讓大學生村官能在基層沉下去、留得住,該市在組織大學生村官協助村兩委做好村級各項事務工作的基礎上,有意識地為他們安排一些急難險重任務進行實踐鍛煉。
多方式管理 設立“信號燈”
各縣(區)著眼于促進大學生村官健康成長,制定并落實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大學生村官在村履職期間的行為,不斷強化管理措施。
全方位管理。各地著力建立健全對大學生村官的管理考核機制,對工作職責、生活待遇、管理監督、考核獎懲等都作出明確規定,按照“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村級工作與個人工作考核相結合”的原則,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對大學生村官實行跟蹤式管理。如互助縣制定大學生村官考核細則,完善鄉鎮村兩級考核體系,與大學生村官簽訂責任書,從大學生村官每天的出勤情況、工作表現、服務態度、思想動態、工作實績等方面對其進行全面考核。
目標式管理。各縣(區)普遍要求大學生村官年初提出工作目標,制定工作計劃,明確工作重點,并進行公開承諾,接受黨員群眾監督;同時,縣(區)委、鄉鎮、村三級通過定期督查、隨時抽查和日常監督相結合的辦法,對大學生村官在崗情況、履行職責、開展工作以及目標責任完成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如平安縣將大學生村官納入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對其進行全面考核,評定考核等次,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先選優、培養使用的重要依據。
多渠道保障 建好“加油站”
該市各縣(區)均研究出臺了提高大學生村官工作、生活補貼的辦法,制定大學生村官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大病統籌等制度,幫助解決其工作、生活實際困難。同時,完善公開招考制度,放開對優秀大學生村官報考本地崗位的身份和戶籍限制,積極鼓勵大學生村官通過參加各類考錄解決就業,并積極為他們提供信息、創造就業條件,鼓勵服務期滿的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
如循化縣通過村級組織換屆,將41名優秀大學生村官推選到村兩委班子任職;空出一定職位,面向優秀大學生村官進行定向考錄,先后有24名大學生村官被考錄為基層公務員;對服務期間表現優秀、各項考核合格、服從組織安排的29名大學生村官,聘用為同工同酬編外人員,轉崗到其他崗位。樂都區積極引導服務期滿的大學生村官通過留村任職工作、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發展、另行擇業、繼續學習深造等方式,全面做好大學生村官流動安置工作,目前有113名大學生村官實現創業和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