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古代故事中領悟創業的智慧
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梢姷匦螌ψ鲬鹬匾,為將者不可不察也 .
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大謀略家的范蠡,深諳此道。他以戰略家的眼光,認為陶地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是理想的貨物貿易之地。遂選陶地為營銷點,果然,19年間他三獲千金,成為世賈,陶朱公的美稱也由此而飲譽古今,留名青史。
《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載,秦國滅了趙國以后,實行了移民政策,當時許多人賄賂官吏,不愿搬遷,要求留在原地,唯獨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紋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厚,居民熱衷于買賣,商業易于發展。幾年后,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富。
時賤而買,時貴而賣。
范蠡和商祖白圭認為,時賤而買,雖貴已賤;時貴而賣,雖賤已貴。強調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機,把握時機,不失時機地買進賣出。
商業的利潤源于買賣的差價。一旦發現買賣的時機一到,則要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當機立斷。魏文侯時,國人注重農耕,而白圭卻樂于觀時機變化。糧食豐收時他買進谷物,賣出絲漆。待蠶絲上市時他就大量收購蠶絲,售出糧食。白圭的經商原則和經驗,都被后世商人所稱道。他憑著自己的這套經營謀略,精心經營,以至家累千金。
見端知末,預測生財。
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為雪亡國之恥,終日臥薪嘗膽,勵精治,當得知吳國大旱,遂大量收購吳國糧食。第二年,吳國糧食奇缺,民不聊生,饑民食不裹腹,怨聲載道,越國趁機起兵滅了吳國?嘈娜,天不負。越王終成霸業,躋身春秋五霸之列。這里越王勾踐做的是一樁大買賣,他發的財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一個國家和稱雄天下的霸業。
《夷堅志》載,宋朝年間,有一次臨安城失火,殃及魚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但是他沒有去救火,而是帶上銀兩,網羅人力出城采購竹木磚瓦、蘆葦等建筑材料;馂倪^后,百廢待興,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缺貨,此時,裴氏商人趁機大發其財,賺的錢數十倍于店鋪所值之錢,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和百姓的需要。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經商者財富永不干涸的源泉,也是經商者必備的能力之一。
薄利多銷,無敢居貴。
先秦大商理論家計然認為,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主張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司馬遷說過:貪買三元,廉買五元,就是說貪重利的商人只能獲利30%,而薄利多銷的商人卻可獲利50%。《郁離子》中記載:有三個商人在市場上一起經營同一種商品,其中一人降低價格銷售,買者甚眾,一年時間就發了財,另兩人不肯降價銷售,結果獲利遠不及前者。
【從古代故事中領悟創業的智慧】相關文章:
農民工的創業領悟03-27
智慧是女性創業的法寶03-06
創業故事:艱難中開始 曲折中前進11-19
四位中歐校友的創業故事11-16
白手起家創業 是如何考智慧創業的02-26
創業中的“取舍”11-16
創業的故事02-27
8位中國美女明星的創業故事11-13
創業需要智慧,更需要勤奮03-28
給女性幾點關于創業的智慧點滴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