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投資人創業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如果現在投資人選擇創業,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大家了解哪些信息呢?
“大學畢業后我就對自己說,十年后我一定要給自己干。”
從武大畢業后,李華兵先是在深圳和北京漂了五年,2004年進了清華讀國際MBA,兩年后,他加入了漢能國際集團做投資相關的業務,之后又自己創立了千淘資本。
但這似乎不是李華兵想要的生活。
與其投資幫助別人實現夢想,干嘛不自己創業?堅定轉型念頭后,李華兵舍棄掉光鮮的投資人身份,開始創業。從車品匯、哈哈拼車到51用車,李華兵也曾在創業路上留下過自己的光環。
2014年10月份,51用車產品上線。元旦后,51用車開始正式對外宣傳。上線不到半年,51用車就拿到了百度領投的千萬美元C輪融資。
盡管到現在打車之爭的戰局已經結束,但為了夢想踏上未知創業路的并不止李華兵一人。
在娛樂圈,流行演而優則唱;同樣在創投圈,流行創而優則投。不過,也有那么一群人選擇逆流而行,從“高大上”的投資職業,轉而投入苦逼創業生涯,李華兵只是其中一個。
圖:獵云網整理到的投資人創業名單
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加入創業行列,數一數,雷軍、王功權、柳青、傅盛……例子比比皆是。而其中大多數人在創業前早已實現財富自由。到底是什么在召喚著這些投資人,讓他們奮不顧身投入創業的浪潮?創業后的日子又有何不同?
VC的一天是怎樣的呢?
把各大投資人的說法匯總下來,最重要的是看項目看項目看項目,看新聞看博客,其他的可選行程大致包括研究行業、管理團隊、去活動當嘉賓或評委、約其他投資人喝咖啡、開會、攢局、趕飛機等等。
可以說,如果能做到高層,當VC是一種“閑云野鶴式”的工作方式,沒有人制定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和業績,不用打卡,只需要管理好自己,投出好項目。
再反觀創業者的一天呢?
不久前和一位同樣是投資轉型的創業者許先生聊天到中午時,我們在公司旁就近找了家餐館?粗藛危c了烹飪時間最短的沙拉和面條。隨后,又指著一道炒菜問服務員,“這個出菜速度快嗎?快就要不快就算了,重點是一定要快!”
在創業前,許先生也有過美好時光,除了工作,他靠著股票完成了財富自由,每天可以花大量時間看書學習。但創業后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合作邀約、員工面試,一些重要的家長客戶還需要親自打電話去談,各種工作一股腦的都壓了過來。
“哎,事情太多了!”他感嘆道。
這種忙碌感只是眾多創業者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個公司的創始人,很多工作都是無法逃避的:組建團隊、確定模式、打磨產品、建立機制……有各種細小的事情等著你去處理,從早到晚連軸轉。
對多數創始人而言,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幾乎每天面對的都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甚至當遭遇壓力和困惑時,創業者只能做安慰別人的人,即便自己也需要安慰、需要開導,所有的方向只能靠他摸索,因為他就是公司的指明燈。
已過知命之年的王功權在創辦青普旅游后,是如此形容自己的創業路的:
“原本以為我做了17年投資,天天指導別人創業,已經看得很清楚,但打理青普就像生第二個孩子,每一塊尿布都省不下來,每一瓶奶都要喂下去。”
做投資和做創業有什么區別?
“做投資人很多時候是高高在上的,畢竟是給錢的甲方,有自由的時間,不需要在辦公室。創業后,變得完全不一樣,背負的責任更大,而且每件事都要親力親為。”無窮創投的創始人李剛強發出感嘆。
做投資時,只需要考慮公司的戰略+融資就可以了。而創業后要考慮人員的招聘、團隊氛圍、今天員工的士氣怎么樣,心態怎么樣、考勤諸如此類。
做投資時,常建議創始人可以這樣做或那樣做,戰略很美好,但實施很困難。投資人一句話,創業者可能要消化三個月。
李剛強表示,剛開始創業時,自己有過這樣一種狀態——不夠接地氣,這種不接地氣是因為不知道經營一個企業要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挑戰。
而這種狀態,或許是從投資轉型創業的一種共鳴。
柳青離開投行加入滴滴后,曾經非常焦慮不安,不確定自己是否能融入團隊、能否達到投資人的要求。
為此,她做了大量調研,每天花16小時和程維交流,徹夜不眠的回復所有微信、郵件。更者,她甚至把自己所有的.名牌衣物都小心的藏了起來,只因怕和O2O公司接地氣的屬性不合。
她想用這一切,幫自己快速找到創業的感覺。最后,柳青終于和滴滴團隊磨合默契,加入半年后幫助滴滴完成了7億美元的融資,并主導了滴滴快的合并。
雷軍是另一個非常成功的從投資人轉型創業的例子。
雷軍是最早投身移動互聯網的一撥人,在做天使投資人時,他在移動互聯網、電商、社交等多個領域連續投出多個業界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Web、凡客誠品、YY、樂淘、多玩、多看等。
這但這些都不是雷軍自己的事業。
2010年年初,雷軍正式創辦小米,當時雷軍剛過40,正是不惑之年。雷軍自己說,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創業,是積累了20年的商業經驗之后,“畢其功于一役”的一次測驗。后來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
強如雷軍,談起關于創業感悟,他也表示,創業真不是人干的事,都是阿貓阿狗干的,一個正常人絕對不會選擇創業。因為一旦選擇創業,就選擇了一個無比痛苦的人生,壓力、困惑、別人的不理解甚至是看不起,真正能走向成功的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創業者都成了鋪路石。
我們還詢問了一些“前投資人”的創業感受,基本都是大倒苦水:“在創業前,有時面對創業者的固執,并不是太理解。而現在明白了,創業是沒有退路的,必須走下去。”
“創業之后開始感到恐懼。而你必須將這份恐懼藏在心底,在員工面前保持鎮定。”
“雖然是從投資圈出來創業,但我們融資就很容易了嗎?并沒有。我有時做夢也會夢到公司融不到錢。”
“以前周末的聚會時間,現在變成了加班。即便是周日,可能也需要坐在飛機經濟艙的位置,忍受著旁邊人的體味,跑去見客戶談生意。”
創業為何
對于背后的驅動因素,大概可以分為以下4類:
1.為了成就感
常在岸邊走,也想濕下鞋。即便看慣了創業場上的風風雨雨,不少投資人還是有一顆想創業想自己做事的心。
或許,從一個理性的旁觀者,到投身于旋渦中心,看自己最后能否有所獲,是一種更大的誘惑。將一件事從想法做到成功退出,其成就感是其他事情難以比擬的。
2. I'm much better
作為投資人,往往會接觸到很多不同的創業方向和團隊。但經常面臨的問題是,好的方向比靠譜的團隊多。某位投資界老司機曾說,每天看幾十甚至上百份創業計劃書,第一關就要淘汰掉其中的98%,其中很多計劃連贏利點都沒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其尋找一個靠譜的.團隊,或者攢一個團隊執行,還不如自己做來得放心。
3.創業基因被重新喚醒
實際上,企業家跟投資人之間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很多投資人原來就是做企業的,因為各種原因退居到二線,時間一長,又按捺不住想出來重新創業。
通過投資經歷,獲取了更多資源,也看過經歷過不少經驗教訓,會有更大的成功幾率。哪怕最后失敗,比起草根創業也不會有太大傷害。
4.賺大錢,創業優于投資
一位曾在多家投資機構任職,最后出來創業的創始人算了一筆賬:一個10億的基金至少需要20-30人,二十多個人的團隊管理資金人均成本50萬的話,光成本就要1000多萬,按照市面正常管理費點數10億資金可以收取2000萬,再扣掉一些募資費用,其實剩不了什么錢。
所以大多數投資機構并沒有太多紅利可分。尤其對于底層的投資經理而言,薪資水平在行業內實在不算高。既然如此,如果的確看到了機會,為什么不去做呢?說不定最后就干了一票大的。
5.為更好的投資做鋪墊
現在的投資行業充滿著年輕氣息,部分投資人還沒有經歷過周期、沒有經歷過失敗,也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難。這可能會導致忽視困難,對未來過于樂觀。
如果創業之后再做投資人,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因為有過教訓,對于細節很會清楚,更看預測創業公司可能遇到的問題,甚至利用自己的經驗幫助解決。
每一份選擇,都指向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在走完這條路之前,你很難知道前面到底是荊棘密布,還是鮮花盛開。
為什么要從光鮮的投資行業下海創業?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一個讓自己敬重自己的理由,創業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投資人創業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相關文章:
聽投資人女性如何創業03-06
創業如何和投資人聯系12-10
2017創業融資的流程與投資人12-06
投資人喜歡什么樣的商業計劃書12-08
創業公司搞定投資人寶典分享11-28
投資人如何挑選創業項目11-16
盤點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03-03
投資人眼中最失敗的創業案例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