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創業:不再為夢想而孤軍奮戰
●成都市上月出臺“17條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年內成都的一圈層(五城區+高新區)和二圈層(雙流、郫縣、青白江、溫江、龍泉、新津)將全面鋪開大學生創業園區的建設,明年內第三圈層(其他市縣)也將全面啟動大學生創業園區。
●“一區一園,錯位發展”,主城區主要面向高科技和現代服務業,二圈層區(縣)可為現代農業和工業提供發展空間。截至6月底,團市委已收集到700個項目,其中“精品”項目近40個。項目將再分布到12個大學生創業園區。
●大學生創業項目經過審核入駐園區后,孵化中心會制定一個時間表,如果項目不能按時完成則“退賽”。從今年3月到現在,溫江區大學生創業園已接受25個項目,已經有2個項目被終止,離開了園區。
成都大學的學生在模擬茶館、咖啡館經營。
當中國第一個大學生創業園——西部大學生科技創業園 2001年2月在成都高新區高調登場時,其面積達6萬余平方米、可容納200家企業的園區規劃十分宏大。然而記者采訪中獲知,到2006年,這個引領“中國第一”的創業園,就只有4家大學生公司還在運營了。
當人們用懷疑的眼光審視大學生創業園時,今年7月7日,成都高新區技術創新服務中心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高新區大學生創業園已吸引95家大學生創業團隊,帶動650名大學生實現就業。”
時隔兩年,一度沉寂的大學生創業園又熱起來了。背后有怎樣的推手?記者走進成都大學生創業園一探究竟。
出臺鼓勵創業的“17條措施”
“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業園,不僅僅是解決就業問題,更是為了人才抄底,把成都打造成西部創業環境最優的城市。”成都市團委創業辦公室負責人說。
6月10日,成都市金牛區大學生創業園區破土動工。至此,成都市“一、二圈層大學生創業園區全面啟動”,成都市12個大學生創業園,全部齊齊亮相。
吸取了“全國第一”的經驗教訓,今年6月,成都市出臺“17條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
措施要求,今年內,成都的一圈層(五城區+高新區)和二圈層(雙流、郫縣、青白江、溫江、龍泉、新津)全面鋪開大學生創業園區的建設,而明年內成都的第三圈層(其他市縣)也將全面啟動大學生創業園區,且每個園區不低于5000平方米。“12個區市縣都要有一個自己的創業園區,且與當地產業發展相配套”,“園區為第一年房租免費,第二年減半”,“招聘一名剛畢業大學生政府獎勵該單位1000元”……優惠政策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7月6日一大早,一個穿格子襯衫的男孩子急匆匆地趕路。他叫劉博文,畢業于四川大學計算機專業。在他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他創立的成都摩貝科技發展公司。推開公司的房門,幾個小伙子在敲打著鍵盤。“剛剛接到一個國外的軟件外包訂單。”約10平方米的房間,密密匝匝安放著8臺電腦,兩側一間是廚房,一間是臥室。臥室的地上平鋪了4張床墊。“按客戶要求本月要交作品,我們昨晚加班了。”面對沒有收拾的床鋪,劉博文不好意思地解釋。
“我感到很幸運,可以說是零成本創業。這里給了我們免費的創業大舞臺。不僅有免費的辦公室,還有免費的空調和電腦等辦公設備,以及得到與世界500強企業高層互訪交流、資源置換的機會。”劉博文說,“最關鍵還是氛圍,我們不再為夢想而孤軍奮戰”。
記者在 “17條措施”中看到,“一區一園,錯位發展”是此次政策調整的重心之一,即每個區市縣依托自身的產業特色,發展自己的大學生創業園。主城區主要面向高科技和現代服務業,二圈層區(縣)可為現代農業和工業提供發展空間。
“現在,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項目,評估、轉化、吸引風險投資。”團市委創業辦公室某負責人表示。截至6月底,團市委已收集到700個項目,其中“精品”項目近40個。“項目在市團委匯集,再經過這個節點分布到12個大學生創業園區”。
“水土不服”者項目即被終止
“大學生入園創業,也可能會水土不服。”2007年入駐園區的劉博文,見證了創業的殘酷:“跟我一起進園區的企業,現在就只剩我一家了。”
對于資金、經驗、人脈都比較缺乏的大學生來說,創業是一條艱難之路。“創業吃的那份苦,也許只有創過業的人才能體會。而且每個人的艱苦各有不同。”劉博文坦言,“每天都是在碰到問題和處理問題中度過的”。
創業需要錢,這是大學生創業者面臨的最大問題。“有些人選擇從父母那里要,錢花完了就關門大吉,而我選擇了風投。”為了籌款,劉博文跑了全國很多地方,與很多風險投資者接觸。“我比較幸運,最終籌到了100萬風險投資,不過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解決了資金問題,市場則成為他最憂心的問題。
做外包的劉博文,最紅火的時候,公司有30多人,今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市場萎縮,現在公司的員工不到一半。他給記者算了筆賬,30多個員工,一個月光工資至少就要4萬元,再加上公司的房租水電等開銷,沒有足夠多的業務量做支撐,很難維持下去。
劉博文在創業園的新鄰居劉延天是匯農網的CEO。“我們的企業正在快速發展期。”劉延天這樣認為。上半年銷售收入約40萬的他,預計下半年的收入將達100萬。“現在需要多招一些人,雖然大學生就業難,但依然難找到合適的人。”究其原因,一些大學生并不看好需要艱苦奮斗的創業型企業。
眼下,大學生創業園建設基本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管理模式進行。溫江區大學生創業園就由張竹立所在的SBI創業街孵化中心負責運營管理。“某種程度上,我們更像個嚴厲的物業管理者。因為我們不僅提供服務,還要監督他們的出勤率,跟蹤考核他們的業績等等。如果不符合條件,就得離開大學生創業園”。
原來,大學生創業項目經過審核入駐園區后,孵化中心會制定一個時間表,如果項目不能按時完成則“退賽”。“項目通過后先在大辦公室辦公,這個項目一個月內必須完成團隊建設,兩個月必須完成公司注冊,再往后的三個月試運營。經過半年的考核期后,他們就可以從大辦公室搬進自己獨立辦公區。孵化中心要跟蹤他們的財務等狀況,以判斷經營情況,并給予相應指導。”張竹立說,“從今年3月到現在,我們已接受25個項目,但已經有2個項目被終止,離開了園區”。
稚嫩的創業園正在成長
“全面開花的大學生創業園,稚嫩的不僅僅是創業期的大學生,作為服務大學生創業的企業,甚至我們相關的優惠政策,都需要不斷的調整和提升。”成都市團委創業辦某負責人說。
李肖的店,現在是淘寶最大男士護膚品店,今年的銷售收入估計在700萬元。李肖曾將店遷至重慶。“做電子商務,交通方便很重要,成都的航班量等各方面相對來說更為優越。”經過比較,他又將公司從重慶搬回了成都,并正式遷入溫江區大學生創業示范園。
由于近來入駐SBI創業街的項目增多,進駐的項目在位置等安排上存在一定調整。張竹立說:“雖然我們在全國有6個孵化中心,有相對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但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園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
在成都市“17條措施”出臺后,12個大學生創業園根據自身的特色,又制定了不同的優惠政策。
金牛區創業園,對大學生創業成功的獎金從成都市的5000元提高到3萬元;
高新區創業園,推出5000萬元大學生創業天使基金,并提供了價值上億元的測試軟件;
溫江區創業園則推出15000平方米創業公寓免費入住;
青羊區創業園還針對外來創業的女青年特別開辟了3萬元的貸款……
【大學生創業:不再為夢想而孤軍奮戰】相關文章:
遼寧鞍山:創業 高校學子不再孤軍奮戰12-25
“創業教父”支招大學生創業夢想03-13
大學生創業 不注冊公司也能實現創業03-07
大學生創業 放飛創業夢想,路就在腳下03-28
創業新政策助大學生實現創業夢想11-16
不鼓勵學生創業03-26
大學生科技創業專項資金不設限03-27
大學生創業不建議優選互聯網02-23
草根金融成就女大學生創業夢想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