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藝術系女生的深圳創業路
對不少人來說還相當陌生的深圳布吉鎮大芬村,在書畫界卻赫赫有名。這里,廣東和港澳老板經營的畫坊、畫廊及藝術公司星羅棋布,每年都有數百萬件油畫作品經包裝后銷往世界各地。如今“大芬”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行畫銷售市場,尤其村里近20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流浪畫家、畫師,更成了一道亮麗風景線。在這個神秘的都市村莊里,藝術淘金者的生活到底怎樣?也許看了這位青海女孩的闖蕩經歷,你會大吃一驚!“大芬”,是天堂還是地獄?
我叫李欣,1978年出生在青海格爾木。因自幼酷愛繪畫,高中畢業后,自己憑著優異的成績,如愿以償地考進了西北一家藝術學院美術系。然而藝術院校頗具貴族氣,每年僅學費就要交近萬元,苦苦支撐到1997年畢業時,家里已為我舉債2萬多元。
大西北本是貧瘠、落后之地,這筆債對于同在一家破敗小廠做普通工人的父母來說,簡直就是壓在心頭上的一塊巨石!所以20歲的我畢業后,沒有到家鄉那所小學擔任美術教師,而是決定懷揣自己火熱的“畫家夢”,去投奔一位畢業后在深圳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師姐,賺錢辦自己的畫展!當時對我來說,南方那條黃金海岸太具誘惑力了。
然而當年11月來到深圳后,我才吃驚地了解到,其實師姐早已不在福田區那家廣告公司做事了,為尋找“創作氣氛”,如今她住在布吉鎮的大芬“畫家村”。主要靠畫行畫賣給村里那些香港畫商維持生計,然后才能拿著“克隆”著名油畫換來的錢買宣紙和顏料,創作屬于自己的畫。因心高氣傲的師姐不好意思言明她已在特區“淪”為普通畫工,當初才在電話中對我撒下了那個小謊。
進入大芬村不久我便發現,對于流浪畫家而言,這里既是天堂,也是地獄。在近2000名同行中,真正有點名氣的畫家和我們這些“小畫工”的生活差距極大。村里有一位四川人堪稱藝術奇才,他曾在一家美院做過教授,辭職來到大芬后邊開畫廊邊作畫,現在他的一幅佳作能引來無數中外收藏家,賣上幾萬甚至十幾萬元不足為奇!畫家村像他這樣的“大腕”,如今都已在深圳買了房子,日子過得自由自在而且滋潤之極,同行談起他們無不艷羨異常。
而比那些人差一些的,隔三差五也能有些作品脫手,萬把塊錢的收入時有進賬。但最差的卻幾年都不曾賣出一幅作品,只能幾個人擠居在一間小民房里,淪為“藝術乞丐”。這些人生活越困難,行為就越乖張,寒冷的冬夜,時常能看見他們騎著自己的破摩托車,沿著鄉間的小路從東駛到西,又從西駛到東,嘴里還不住地狂吼崔健的歌……后來一些人似乎終于醒悟過來,干脆甩掉緊攥了多年的畫筆,到深圳市區做小生意去了。
師姐甚至說,還有些同行因苦于畫半輩子作品都無人問津,終于挺不住,破衣爛衫地遁入空門信了佛,從此不再畫畫。
接下來,我的遭遇也并不樂觀。因大芬是一塊遍地藝術精英的熱土,港澳臺甚至新加坡、美國的畫商常來坐地收畫,而且廣州、香港老板在這里辦的畫廠、畫坊、畫廊多如牛毛,每年都吸引著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院畢業生和各種各樣的畫家、畫師、畫工到此“淘金”。像我這種藝院美術系畢業生,在大芬村一抓一把,想從“畫家”堆里脫穎而出成為“名家”,談何容易。∥液蛶熃愫献≡谝婚g10多平米的小出租屋里,白天她到一家香港人的藝術品公司去畫行畫,我則背著自己在學校時創作的幾十斤畫卷,向村里的畫店、畫廊一家家“推銷產品”。
然而,我愛不釋手的作品一擺到那些目光挑剔的畫商面前,他們竟都連連搖頭,說這種作品,在村里隨便找一個沒上過美術專業課的“野畫匠”也能畫出來。其中一幅名為《韻》的油畫,是我引以為榮的一件作品,畫面是干枯裂縫的黃土地上一枝嬌嫩的玫瑰,一排壓抑的灰蒙蒙的小樓上方是清晨鮮紅的朝霞……絢麗色彩的鋪陳,充滿生命動感的筆觸,能令人感覺到一種噴薄欲出的張力,那種屬于生命的、屬于靈魂的力量。每次打開這幅靈感之作,我自己都會感動不已?稍诖蠓夷媒o一位曾在美院工作過的廣州畫店老板看,他卻說:“從這幅作品看,你寫真的能力已經很強,粗獷的筆法,自然流暢的線條已經使作品的內涵表達了出來,但還沒有透出應有的靈氣,缺乏那種詩意。”爾后他指著自己店里收購的一些作品給我看,真是不比不知道,站在那些出自流浪畫家之手的佳作面前,作者深厚的繪畫功底一目了然,而且每一幅畫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此時再打量一下自己的所謂“大作”,我不禁自慚形穢起來...
【一個藝術系女生的深圳創業路】相關文章:
藝術系女生在深圳的打拼經歷11-24
90后女生創業的風雨路12-21
19歲小女生創業路02-28
創業坎坷,80后女生如何找到自己的創業路03-06
一個90后女生的創業夢02-26
一個帶著孩子的離異女人的創業路03-05
一個貧寒農家女的深圳創業傳奇11-26
深圳海歸創業政策03-24
一個大學生的博客創業路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