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海歸”創業最好模式
早報訊 昨天,2010浙江·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大會新項目之一——“風云浙商對話海外英才”活動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賽伯樂投資集團董事長朱敏、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等成功的“海歸”人士現場談起了在杭州創業的歷程。
“我當年從海外回來后,在藥物研究所租了一個研究室,然后整日待在里面。研究所所長說,‘這是美國回來的博士,在研究新藥。’早期靠著浙江的一家民營企業投資,終于創業起來。這家企業也嘗到了投資醫藥的甜頭,后來又投資了另一家醫藥企業。2008年金融危機,我們的三期臨床有3000萬元的資金缺口,本來談好的一家投資公司,臨時撤資,后來余杭市政府出面,牽線聯系了一家投資公司,終于讓我們熬了過去。”貝達藥業的丁列明講了自己回杭州創業的故事。
海歸精英回國創業,可能會面臨種種新環境,他們又該如何面對?
昨天,賽伯樂的朱敏、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友和杭州聚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姚納新以圓桌論壇的形式,探討了對“人才+資本”進行有效利用的經驗、模式。
“創業初期,就曾收到過一張消防方面的1萬元的罰款單,我沒弄明白怎么回事。”朱敏說起自己創業的趣事,談到海歸精英雖然有不錯的團隊和項目,但相對缺乏的是資金和實際運作能力,回國后總會遇到“怎么這樣,怎么那樣”的事情,習慣于以外國人的思路來處理中國的事情。“海外精英和本土民營企業強強聯合是最好的模式。”朱敏說。
南存輝和楊立友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例子。楊立友在美國多年從事太陽能電池研究,而向來宣稱不搞多元化的南存輝,突然決定正式進軍太陽能產業,兩人第一次見面后就“一見鐘情”。“我出一部分錢,你也出點錢,我們兩人一起去買船,但我不懂得開船,所以你來開船,我負責掌舵。”南存輝拿買船的例子來形容兩人的合作關系。
楊立友在現場坦言,長期做研究的“海歸”回國,會遇到太多的問題,這些都是他們不擅長解決的,而本土民營企業對本土創業環境比較熟悉,在一些細節問題的處理上,比他們熟門熟路得多,因此“海歸”通過尋找到好的本土民營企業來實現創業,會是不錯的模式。
【“海歸”創業最好模式】相關文章:
海歸創業手續03-20
海歸創業怎么融資03-26
太原海歸創業政策03-23
杭州海歸創業政策03-26
海歸創業政策 杭州01-15
深圳海歸創業政策03-24
海歸創業成功的秘訣03-26
海歸創業咋融資03-26
海歸創業要“接地氣”03-20
海歸創業成功的最大訣竅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