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創業成功故事案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通用11篇)
餐飲創業是指個人或團隊以創建新的餐飲企業或在餐飲領域開展創新業務為目標的商業活動。下面為大家帶來餐飲創業故事案例,快來看看吧。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1
咖啡館咖啡賣到館外月入5萬
放棄年薪30萬的外企工作,走下巔峰,重新開始,尋找另一個山頭的風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勇氣,阿南做了。這次阿南選擇了開咖啡館。
如今坐在阿南咖啡館,看著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你可以肆無忌憚地發呆。此時走進來一對情侶,要求自制咖啡。女孩攪動咖啡機的聲音,像極拉動窗簾時齒輪滾動的快樂。男孩在一旁“咯咯”地笑著。
《Yesterday once more》的旋律在這個130平方米的藍色空間里流淌,落地窗外的陽光柔和而溫暖,咖啡的香氣在鼻尖彌散!澳愫,我是阿南!毖矍暗目Х瑞^老板內斂沉穩,戴著伍迪艾倫式的黑框眼睛,白色襯衫,打扮文藝。
棄外企高薪,10萬創業咖啡館
“人生有時候懂得放棄一些東西也是蠻好的,我做了十年的IT行業,經歷了從下到上。另一個十年我想換個方式生活,人這輩子,如果你只做一件事情,收獲不大,如果你換一種生活再走十年,應該是比較有創意的,意義是更重要的。”
2006年,阿南選擇從北京回成都,經營起了四季情懷咖啡館,“4萬拿下鋪面,裝修和咖啡機這些設備一共是6萬”,阿南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他用10萬元開起了自己心愛的咖啡館。而此時的他頭頂亦多了一個光環--中國第一個獲得歐洲咖啡協會認證的咖啡師。
可能是經歷了太多世事,阿南對人生、對咖啡亦有了不同以往的體會和見解。在阿南看來,“咖啡就只是一種飲品,一種感受生活細致的方式!彼运选八募厩閼选倍ㄎ辉诳Х任幕希骸澳慊隋X,就有權喝到一杯好咖啡!
專業的咖啡文化定位使阿南的咖啡館顯得與眾不同,阿南說:“我們經常鼓勵客人買咖啡豆回家自己做,我們也舉辦各種咖啡沙龍教你怎樣做咖啡,讓每個喜歡咖啡的人都喝到一杯新鮮的咖啡!
“把咖啡賣到咖啡館外面去”
“單靠100多平米的店是賺不到錢的,10張桌子,即便可以達到80%的上座率,也只能持平”,阿南說,他的咖啡店由于只做咖啡,沒有做其它的.出品,所以在最初兩年,四季情懷咖啡館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1個月大概是1.5萬的營業額!
“首選是選址有問題,我當時選口岸的時候,只關注到離商業中心春熙路近,但是沒有好好考察周邊的業態”,阿南告訴理財周報記者,四季情懷咖啡館的樓下和隔壁都是火鍋店,而且物業管理很混亂,對于要做“精致小眾咖啡”的他來說很不利。
更多的利潤來源于場外,“咖啡館則是提供了一個展示平臺”,阿南告訴理財周報記者,外場收入可以達到四五萬每月,而這部分基本是零投入。“我把咖啡文化對外打包賣給銀行、地產公司、4S店等高端客戶”,進入商業咖啡文化服務領域后,阿南稱“開辟出一條獨特的商業咖啡經營路線,咖啡咨詢也是我們的業務之一!
“把咖啡賣到咖啡館外面去”,阿南舉例說,四季情懷咖啡為成都萬科地產所有樓盤舉辦了多達15期的咖啡文化沙龍,“每場收入是5000元”.自此,四季情懷咖啡已經形成以咖啡館、現烘焙咖啡豆、咖啡外場咖啡文化沙龍服務為三條主線的發展模式。
120萬投資新館,月營業額20萬
2007年成都地產的噴發給阿南的咖啡館事業帶來了第二次發展的機遇。成都的郊區華陽,高檔樓盤在這一年密集進駐。阿南在這里的戛納印象找到了咖啡館的心儀之地:“我一直覺得老店的選址并不符合區域的消費習慣。”
戛納印象又稱海韻公園,是華陽的現代化主題公園。阿南的新咖啡館臨府南河,坐在二樓的露天咖啡館品飲一杯現場調制的卡布奇諾,河景一覽無遺。
“這個小區的物業管理非常好,周圍街上的停車80%以上是30萬以上的車,消費力有保證!卑⒛险f,新的咖啡館面積800平方米,獨棟2層樓,而其中第二層樓是阿南花十來萬自己搭建的,“免租,相當于我只需要支付單層的房租”,阿南告訴記者,整個新店總投入是120萬。新店叫愛度咖啡,每個月營業額已經達到20萬。
而在咖啡館的出品上,阿南也調整了思路,原有的現場咖啡烘焙和專業咖啡供應依然保留,在他的“產品金字塔”中,最底層的是大眾化口味的中國茶、奶茶等,中間層是精致的西式茶點、水果茶,“保持了少量產品屬于同行業的基本消費”.
在金字塔頂端,則是力求獨特的核心咖啡,“這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完全依賴我的個人技術”,阿南說,咖啡館最貴的一款咖啡是現場演示咖啡制作技巧及品嘗,雙人198元!岸际沁M口的豆子,哥倫比亞、巴西、印尼和非洲的居多”,阿南說。而咖啡豆的口味,則是客人隨著他走,“我的客人都足夠相信我的專業性,主要還是選址正確,這個環境有這樣的消費能力”.
挖第一桶金適合創業咖啡館嗎?阿南不敢茍同:“商業是否成功與自己的商業經驗關系很大,這個行業的優勢是原料成本不高,但是許多人開咖啡廳是因為喜歡而開,多數是跨越了行業,所以失敗的幾率高!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2
以一碗油潑面夢想上市
油潑面、臊子面、肉夾饃……看上去,廖海鵬的陜西闖王面館除了主打陜西口味,并非武漢人熟悉的熱干面和湖南米粉之外,并無太多亮眼之處。就連規模也遠比不上蔡林記,只有6家直營店。
但不起眼的表面之下,有著不容輕視的內里:經營11年,他以一碗油潑面起家,如今已琢磨出75個品種,菜單寫滿整面墻;銷量從單店一天兩碗,飆升至一天300碗,營業額暴漲150倍。
眼下,廖海鵬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位于漢口火車站陜西大廈旁的新店。這是一家旗艦店,中式窗欞、屏風,古色古香的羊皮吊燈,西式沙發椅……中西混搭的裝修元素,完全顛覆常人對家常面館的既定印象。而且,店里還將配備可以標準化生產的中央廚房——這正是廖海鵬的勃勃野心:明年在漢開30家直營店,繼而以此店為模板布局全國,最終謀求上市。
與偶像劉永好部分重疊的人生
“排氣煙道一定要做好。工人多,多弄幾個插座接口……”
“沙發桌椅重新擺一下,窗欞屏風的油漆顏色再鮮艷些……”
記者采訪時,廖海鵬的電話響個不停,全是裝修的事情等他拍板。對這家擔負“走向全國樣板間”重任的旗艦店,他傾注頗多,希望能夠一炮打響。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從來沒把我自己當成個賣面的!
有一個細節,或許能說明廖海鵬的心氣一二。
他的手機里存著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的照片,數量甚至比妻兒的還要多。
廖海鵬沒有見過劉永好,卻一直奉他為偶像。遇到困難,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都會翻出劉永好的照片,激勵自己。他的經歷,也和劉永好部分重疊——賣鵪鶉蛋。
1976年生于陜西的'廖海鵬,父親曾是部隊高干。但1990年-1993年間,父親病逝,家道衰落,少年廖海鵬飽嘗人情冷暖,開始賣起了鵪鶉蛋。當時的鵪鶉蛋2元錢一斤,一斤大約40個。廖海鵬賣著賣著發現,用秤稱很麻煩,遇到計較的顧客,稱完還會添上一兩個,賺不到什么錢。于是,他改按個賣!耙粋賣5分錢到1毛錢,不僅省事,最后往往比按斤稱多賺不少”。
之后,他又被母親送去當地有名的面館當學徒,初衷是學一門糊口的手藝。1997年2月,鄧小平去世。電視臺滾動播出的紀錄片里,鄧公那一句“走出去,看一看”,激發了二十出頭的廖海鵬那顆不甘的心。
恰好,昔日好友來到武漢黃陂當兵。在好友的慫恿下,他也來到武漢。
初期,他做過搬運工、銷售員,后來在武昌中北路一家酒店的廚房專門殺魚。
酒店工作時間是每天上午11時到晚上9時,平白空出來的大半個上午,廖海鵬不肯閑著,就跟酒店附近一家餐館的老板說好,交300元月租賣拉面,只做早餐生意。于是,鐵皮爐子一圍,加上幾袋面粉,他的“面館”開張了。一個月下來,竟然賣了四五千元,比上班還強。
廖海鵬決定單干。
誰說住大飯店的人不吃小面館
幾經輾轉,廖海鵬在漢口161醫院旁找到了六七十平方米的門面,打工的酒店老板也給他送來了桌椅。
當時市場都在傳,這里馬上會拆遷。廖海鵬不信邪,交了一年的租金近萬元。2003年,這間名為揚帆的陜西風味面館開張了。
然而,正兒八經開店,銷量卻遠不如做早點時。前三個月,每天只有兩碗面的銷量,連房租都保不住。
怎么辦?廖海鵬不是習慣坐等的人!皠e人不來,我就主動去拉。”他瞄準了附近的揚子江等幾家飯店,想把可觀的酒店客人發展為自家客群。
別人不看好:“住大飯店的人,怎么會在你這小餐館吃面?”廖海鵬自有主張:住飯店的人,有很多不愿意下樓,或許他們愿意換換口味。他悄悄混進飯店,往每間客房的門縫里塞傳單。
果真,電話開始變熱線。哪怕一碗不到2元錢的面,他也樂顛顛地去送。“送面也有講究,高層樓房,從下往上爬要累死。我就直接按電梯上到最頂層,再一家家地往下送。”
還有附近兩家部隊院校!芭龅疆敱娜,我就塞傳單。因為部隊里吃面食的北方人多!
對周邊休閑的老人,廖海鵬也不放棄。那時,許多老人在醫院旁邊綠化帶打麻將,很多獨居老人嫌麻煩不愿回家吃飯,偶爾在他店里點份餃子,他總會多給幾個,煮得爛一些。老人感動之下,都成了回頭客,廖海鵬的面館生意就此紅火起來。
2011年,他給店子換了個更大氣的名字——闖王面館,并注冊了商標,成立武漢闖王餐飲服務有限公司。
小小面館也有VIP實名制
在人們印象中,面館味道大同小異,幾塊錢的面,隨到隨吃,吃完就走,吃不出什么花樣。
廖海鵬不干。
比方說油。為節約成本,一般餐館用的油,都是糧油市場的散裝大壺油,而他的餐館,一直用福臨門油,面粉也直接從陜西采購。
產品更是堅持地道的陜西味。辣子油都是從陜西拉來,幾十種調料經油炒過后碾碎。如今單店300碗的銷量,面條仍堅持手工制作,柔韌勁道,散發著小麥的清香。
品種方面,根據武漢人口味推陳出新,每年都推出連陜西人都沒吃過的新品。十幾年過去,面館的品種除了主打的油潑面、臊子面、肉夾饃外,還有餃子、小吃、涼菜等,菜單寫滿整面墻,達75樣之多。
陜西人愛吃的蕎麥面,武漢市面上少有銷售,因為工藝復雜,做多了怕賣不出去,過幾個小時不消化掉就會變質,做少了又不劃算,廖海鵬卻照樣供應。闖王面館里隨處可見七八十歲的老人,拖家帶口遠道而來吃蕎麥面。在他看來,高成本的投入,必定換來企業發展更長遠的回報。
按廖海鵬的規劃,明年,“武漢的直營店努力達到30家!
為什么不做加盟?廖海鵬解釋,加盟店除了管理有難度,還難以提供上市所需的流水憑證。他不想丟了西瓜撿芝麻。
為了“西瓜”,兩年前,廖海鵬就在面館里實行VIP卡實名會員制,憑此可以分析出食客都是哪個年齡段、來自哪里、每次消費了哪些食物……可以說,他早早就在用大數據謀求全國市場。
“每個策略,都要領先市場三五年!边@是廖海鵬對自己的要求。
最關鍵的人員問題,似乎也難不倒他!岸颊f工人難請,第一肯定是工資不夠高。第二就是企業沒文化,留不住人。企業文化,要讓他們看到將來的發展藍圖,覺得這里是有盼頭的。比方說,我的廚師,我鼓勵他參加比賽拿獎,以后他自己創業我也全力支持。這樣員工就有了歸屬感。我們店里的員工大多都是工作10年的老員工!
做慈善溫暖他人也成就自己
闖王面館里,貼滿了廖海鵬與各位名人的合影,有奧運冠軍、央視主持人、武漢本土紅人及外國友人等。
這些,是他做慈善的證明。面對汶川地震、留守兒童、孤寡老人以及媒體報道的感動人物,他都想方設法慷慨解囊。這一切,始于2005年。那天,他騎著摩托車進貨回來,路上看見獻血車,想著有一段時間沒獻血了,便上車獻血。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3
在鄭州大學新校區,共有十多個大型食堂餐館、咖啡店,但很多人不知道,其中有3家店的老板是該校一名在讀的學生,熟悉他的人笑言他是校園“餐霸”,20xx年即將畢業的他,室友們都已開始找工作,而他尚未畢業就已靠自主創業賺了上百萬。
他叫向銳,今年27歲,是鄭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二學生,他經營的兩家餐館、1家咖啡店總經營面積約3000多平米,擁有20多個包間、50多張散桌,3家店每年的營業額達300多萬元,手下員工(包括大學生兼職)已達百余人。講述這位80后在校大學生的餐飲創業故事。
初衷:開咖啡店不單是為了賺錢
說話不緊不慢,邏輯性強,自信滿滿,是向銳給別人的第一印象。
20xx年6月14日中午,在鄭大新校區的大學生活動中心2樓,一間裝飾很低調的咖啡店里,不時有大學生情侶攜手來此就餐。這間咖啡店是向銳在去年10月份開辦的。
前來就餐的藥學院研一學生小陳說:“一杯咖啡十多塊錢,一份意大利面也不到20塊錢,對學生來說很實惠,比到校外的咖啡店劃算多了!
向銳說,當初開這個咖啡店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給校園里有同樣創業夢想的人提供一個交流的地方,在這里,會不定期舉辦各種小型的學術講座、藝術沙龍,為鼓勵在校學生創業,校方也對該店提供了很多幫助。
成績:三家店年營業額達300多萬元
除了咖啡店,向銳還在鄭大的荷園食堂、柳園食堂樓上開了兩家大型餐館。
在荷園食堂的3樓,有一家名為“校園美味工廠”的餐館,這是向銳20xx年在鄭大校園開創餐飲生意的第一家店。這個面積1000多平米的餐館,雖然裝修普通,但辟有十多個包間,菜價便宜,成為很多大學生生日聚會、畢業聚會的首選之地。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向銳還在一家網站上開通了團購業務,經常有不少校外顧客來該店吃飯。
位于柳園食堂3樓的“同和昌”餐館是他的第二家餐館。向銳介紹說,這家餐館平時主要接待老師及社會人員就餐,所以裝修檔次高一些。
在友人的再三追問下,向銳透露了他開辦的2家餐館和1家咖啡店的年收益:3家店每年的營業額達300多萬元,創業至今,除去給合伙人的分紅外,他已賺了上百萬元。
低谷:之前創業曾失敗賠了十多萬
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向銳說,他也曾遭遇過失敗,并為此交了學費。
20xx年,他開始到河南工業大學讀大一,發傳單、當保安、做促銷,各類兼職工作他都有所嘗試,隨后又開始擺攤賣牛津詞典,因為不好意思在自己學校當眾賣書,他就跑到鄰校擺書攤。大四那年,他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做代課老師,并用積攢的幾萬塊錢入股,這家培訓機構由最初的`幾個學生發展到了幾百名學生,一年干下來賺了10多萬,這也是他做生意撈到的第一桶金。
隨后,他與一名社會人員合伙在河南工業大學校門口做餐飲生意,因為多種原因,最后不但沒賺到錢,還賠進去了十多萬元。但家里人沒有埋怨他,反而資助了他幾萬元,鼓勵他把生意做下去。
在做生意的同時,他還認真準備考研,并最終考上了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究生。
執行力很強卻很低調
雖然創業幾年賺了不少錢,但向銳在校園還是很低調,沒買車買房,因為他想用這些錢去投資更多的創業項目,現在,他正準備在信陽老家再開一家餐館。
與向銳住在同一個宿舍的室友呂陽說,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眼中,向銳是個執行力很強的人,因為他曾經在本科期間擔任過校辯論隊的領隊,所以,說話很有條理和邏輯性,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平時,同學們都喊他“向總”。
“他的飯店每次出什么新菜品,經常會喊室友去試吃、提意見!眳侮栒f,他們一個宿舍住著4個人,向銳跟大家聊的都是一些白手起家的名人奮斗故事。向銳經常給室友談起他的創業夢想:做出一個在全國知名的連鎖餐飲品牌。
他的合伙人黃璐說,雖然現在已是老板,但是碰到餐館的下水道堵了、餐桌垃圾該收了等臟活累活,向銳還會親自去干,“對朋友也很講義氣,樂于助人!”
20xx年,向銳從百余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評為鄭州大學年度“創業之星”。
向銳給有志創業的師弟師妹的8條建議:
1、選擇你所關心的,選擇你喜歡的。
2、創業是個體力活,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么都重要。
3、創業初期,堅持下去是最重要的品質。
4、建議選擇自己喜歡并且能夠把握的項目,不能看到什么掙錢就干什么,那樣有些盲目,結果也未必會好。
5、大學生創業,盡量運用科技降低成本,盡量充分利用校園資源,這樣能夠減少創業成本。
6、一個好的合伙人比一個好的項目還重要。
7、合伙創業中,合伙人之間要簡單一點,財務一定清楚,關系要好,執行力要強,這樣能成為一個好團隊而不是團伙。
8、永遠不要相信神話、暴富這樣的成功學,踏踏實實做事,一定會有好結果。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4
創業路上跌跌撞撞
沉穩踏實的李佰謙,平易近人的楊浩,雷厲風行的李林澤,這三位來自吉林省的“80后”便是連鎖魚火鍋店和家常菜館的老板,同時也是“吉豐園餐飲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他們勤奮務實、兢兢業業,懷揣著一腔創業夢,背起行囊遠離家鄉,來到塞外青城扎根,實現他們的理想,三個“鐵桿兄弟”的組合也為“80后”創業追夢者提供了新典范。
“我15歲就出來打工了,當時第一份工作是給人擦皮鞋,一個月掙260元,每天把自己搞得臟兮兮的,那個時候太艱苦了!闭勂甬斈甑墓ぷ鹘洑v,楊浩認為一個“苦”字就可以概括當時的境況。
一旁李林澤笑著說:“我比楊浩小1歲,也是15歲出來打工,第一份工作是給老板蹬板車,印象最深的是在冬天特別冷的時候,我蹬著板車走上坡路,感覺呼吸困難隨時都會窒息,我干了九個月,無良老板只給了我200元。”說罷兩人相視一笑,笑容里好像帶了些許苦澀,仿佛又勾起了那段辛酸往事的回憶。15歲的孩子,原本應在父母的呵護下,在溫室里長大,而李佰謙,楊浩,李林澤三個人卻過早地扛起生活的重擔,早早把自己打磨成有擔當的硬漢。
隨后,年長幾歲的大哥李佰謙做起裝潢生意,楊浩在吉林做起了餐飲生意,年齡最小的李林澤只身一人來到烏海,也投身于餐飲行業。好事多磨,一個在吉林,一個在烏海,楊浩和李林澤卻同時遭到當頭棒喝,大規模的禽流感爆發,這令他們無從招架,各自損失20萬元,在現實面前心中美好的夢想被擊得粉碎。
進軍餐飲推陳出新
“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來”。就是這么一股不放棄的韌勁兒,兄弟三人首度合體找尋商機,將目光投向呼和浩特這片熱土。
經過多方調研,他們發現呼和浩特的市民自己在家中很少做魚,但在他們的家鄉每一位母親都燒得一手“媽媽牌”溫情好魚,而且北方人很喜歡吃火鍋,他們把目標鎖定在“魚火鍋”上。與此同時,他們發現呼和浩特的餐飲行業消費水平也普遍較高,鑒于這兩點,呼和浩特首家自助魚火鍋“豐園魚火鍋店”于2012年在華聯金宇廣場開業了。
新式的魚類火鍋自助好評如潮,39元一位的自助火鍋選用的都是精心配制的湯料,每天他們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去進魚,只為保證原材料最大程度新鮮。針對不同年齡層,他們還體貼地調配出不同的口味,如麻辣,醬香等等。
在兄弟三人的不斷努力下,“豐園大眾菜館”也在萬眾期待下正式開業。不同于魚火鍋主打自助火鍋,“豐園大眾菜館”旨在發揚東北傳統老菜文化:香酥可口的鍋包肉,晶瑩剔透的水晶肘子,每一樣都叫人意猶未盡。
三兄弟的“中國夢”
這是一個共同創業的小團隊,里面充滿了團結友愛互助,在這里,老板和員工一起工作,共同打造讓百姓放心的餐飲。
絲毫沒有老板架子的李佰謙、楊浩和李林澤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員工,所有的店員都打心底里欽佩他們直率豪爽的老板。同時,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已經身為“納稅大戶”的三位老板在呼和浩特的生意早已做的小有名氣,他們的成功是必然的。
成功的背后當然也有不為人知的艱辛,在遠離家鄉一千多公里的呼和浩特,他們背井離鄉,人生地不熟,憑借著自己的決斷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闖出一片天。李佰謙、楊浩和李林澤兄弟三人,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將自己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三兄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中國夢”,在他們心中,“中國夢”簡單而美好,“民以食為天,百善孝為先。經營好自己的飯店,用嚴格的采供和百分之百的心血為大眾提供綠色的、安全的食品,讓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開心!边@便不忘初衷,沒有與最初的夢想背道而馳。對于下一步目標,“趁著年輕,多開幾家分店,再豐富一下菜的品種,同時也朝著多元化發展,增加一些川菜、湘菜等等菜系,不單單只燒出美味的東北傳統老菜,還要讓呼和浩特市民可以品嘗到各式各樣的風味菜!痹谒麄兊哪樕峡梢钥吹綄ξ磥淼南<,以及對夢想永不停止的腳步。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5
截止到20xx年10月,煮打哥重慶小面在全國的加盟店已經突破60家。
10月31日,經過兩次預約,記者在煮打哥辦公室見到了楊軍,他剛從廣東出差回來,長途飛行卻并無疲態。看楊軍第一眼,你卻感覺他不像是做餐飲的。
航空公司、律師、事業單位統統不如創業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自生下來就不是為了好好消停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們不屬于未來,也不屬于從前,他們僅屬于當下。在這群人眼中,行動力高于一切。不巧,楊軍正是屬于這樣一種人。
大學尚未畢業的時候楊軍就不愿意每天過著‘醉生夢死’的安逸生活,變著法和朋友一起‘折騰’自己的事業。從服裝生意到英語培訓班,盡管成績不太顯著,但對于以后的創業之路來說可以算作是一個開端。
‘畢業后我進入深圳航空工作,2007年我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考取了全國律師執業資格證!
然而律師這個讓人羨慕的前途遠大的工作,卻并不是楊軍的最愛,深圳也并不是他想唯一生活的城市。20xx年楊軍辭職回到重慶,進入到中國福利彩票重慶總部,此前的經歷讓他在面對這份高壓的工作時顯得游刃有余。從福彩底層員工,一路走到管理層,對于他來說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之所以選擇放棄航空公司、律師、事業單位等“高大上”工作來創業,楊軍說這是源于自己從小心中就有一個關于英雄的夢想。但是由于盛世太平,實在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后來上了大學,他喜歡泡在圖書館,看了很多關于企業家的雜志,受到了很多創業思維的沖擊,加之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喜歡‘折騰’的性格,于是當萬事俱備機會來臨時便果斷決定投身到自主創業的大潮中去。
民以食為天,食以面為先
最開始,楊軍也只是有創業這個念頭,并沒有落實到具體的項目上去。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楊軍接觸并了解到重慶小面,具有敏感觸覺的他立即發現了這其中的商機。
楊軍說在全國而言,川渝口味的菜普遍被接受度都比較高。而民以食為天,食以面為先。加上因為《舌尖上的中國》更是將重慶小面帶向了世界,對于很多常年游離在外地的重慶人來說,重慶小面是對于重慶最迫切的思念和回憶。
開了“孟非的小面”的著名主持人孟非曾在他的書中提到過:‘上次回重慶我特別想吃小面,一大清早在去機場的路上,我不停地念叨著,熱情的司機為了滿足我的愿望竟然帶我到了機場附近的一個小鎮上,找到了一家小面館。我高興壞了,熱熱乎乎的一碗小面吃下去,幸福感就在心里和胃里蕩漾了一整天!
很多人都慕名重慶小面,也想將其帶回家鄉作為一方特色。但是就像孟非說的,就算把所有的作料都原樣給你,你自己也弄不出那種味兒。
市場空缺,果斷進入
用天馬行空四個字當做楊軍的標簽一點不為過,在他的世界觀看來,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到不了的地方,只有找不到路的人。在所有常規之下,他總能找到突破口另辟蹊蹺,進而找到一個全新的方向。
20xx年,重慶小面市場尚不健全,魚龍混雜,什么樣的培訓商都有?梢哉f,當時幾乎所有的加盟商都是由一個復制而成無數個的工業化產品。也因此,他們的模式總是驚人的相似。
‘說實話,我決定做重慶小面的時候已經不能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了。那時候的重慶小面培訓市場雖然算不上飽和,卻也不空缺。但我堅持要做,是因為我看到了當下市場存在的弊端!
當時不管是做加盟還是做培訓,大多數小面品牌都有一個方面做得不到位,那就是全流程服務;旧霞用丝蛻舻街貞c學完技術回去以后,品牌與客戶的關系差不多就中斷了,后期服務很少,這增加了客戶創業失敗的風險。而2015年開始不斷有新開的重慶小面店倒閉,關門的新聞,其實就是這些店沒有得到完善的創業服務的一個必然結果。
差異化服務奠定基礎
有研究者根據20xx年和20xx上半年的行業大數據分析發現,咨詢重慶小面加盟和培訓的客戶中,80%以上是初次創業,其中又有86%以上沒有餐飲業從業經驗。這兩個因素疊加導致他們基本上都是門外漢。學到技術以后,開店成功幾率也不高!
楊軍敏銳的抓住了這個市場機會。他從海爾集團、芒果網等企業挖來門店選址專家和企業運營經驗豐富的人才,特別推出針對加盟客戶的全流程全方位創業服務。
“我們的服務包括前置服務和后期支持。前置服務就是從選址開始,我們的'工作人員就親自上門考察介入,到門店裝修、開業準備、菜單設計、開業活動等一系列服務都專人跟進,后期服務就是從財務分析、門店管理、平時活動促銷、進銷存管理等各方面提供服務。而且都是免費的!
目前,行業里提供這么全面服務的品牌確實少之又少,派人親自上門選址服務可能只有煮打哥唯一能做到。這些舉措很快讓楊軍和他的品牌在行業立足,并且扶持了一批成功的加盟店。這些店又成為了他的活廣告,幫助他進一步發展。
技術迭代不斷優化
在產品技術方面,楊軍花了半年的時間到處拜師學藝。其中有十年老店,也有新生但人氣火爆的新店。楊軍用自己的邏輯將所學到的比較零碎的知識點按照一碗面的成型歸納了一個時間上的邏輯順序,再將其按框架編寫成了行內第一本有關重慶小面的教學教材。
‘您覺得,是什么讓您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從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呢?’
‘脫穎而出談不上,只是為了這個品牌,我們的確是花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困難重重,口味時好時壞,品質一直不穩定,為了解決這個bug也是想了很多辦法,最后請一位國家特級調味師評委做我們的技術顧問,并且花了大價錢去解決供應鏈,這樣技術基本成型。我們的小面技術從開始到現在經歷了三次迭代。
做人比做面更重要
‘可能因為是后生晚輩,所以我們做事情必須要更用心一些。套用一句話,我沒有先天優勢,努力是我后天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面對我們的客戶,我們講究“真誠”二字。只要他們有需要,我們能做到,就盡量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我們的關注的不是今天有多少客戶加盟,而是今天我們的加盟店盈利狀況如何。其實加盟客戶的拓展都是副產品,心思不要花在開拓新客戶上,而是花在服務老客戶上。你前面的做好了,其余客戶加盟是順水成章的事情!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6
湖南人熱愛米粉是出了名的,但在湘江邊寸土寸金的長江萬達廣場,卻很難找到一家米粉店。然而,“80后”小伙肖智丹卻決意要在這里開辦一家既有中國特色又體現西方風味的獨特米粉店。
走進肖智丹的米粉店,會以為進入了一家設計前衛的咖啡館;炷临|地的墻面,看上去卻像是一節節青色的竹子,細細的白色鋼絲呈弧形懸掛在餐廳中,讓人聯想起傳統米粉在制作時,必須要懸掛在空中晾干而成。
“我們專程邀請西班牙設計師來長沙設計制作,就是想要跳出中國米粉的視野,用外國人的眼光來看我們習以為常的這種美味!毙ぶ堑ふf。
雖然店面裝修風格十分現代,但資深的食客們發現,米粉的口味仍是記憶深處的味道。米粉入味有嚼頭,紅油湯底香氣四溢卻清透醇香。
事實上,想要真正讓米粉重歸傳統并不容易,肖智丹和他的團隊生產了十幾種粗細彈性不同的米粉,最后選擇的這種米粉是最能代表記憶中傳統米粉的一種。湯底也是源自湘中地區回民老師傅多年的心血,采用傳統熬湯配方精煉而成。
肖智丹來自湖南邵陽,邵陽米粉是中國傳統米粉最為正宗的.流派之一。創業之初,他就希望可以將自己家鄉最傳統美味的米粉傳向世界,像“意大利面”一樣讓各國食客從味蕾中品味到中國文化。
“我將自己的店起名為"隆小寶","隆"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邵陽隆回灘頭年畫之意,希望能像灘頭年畫一樣傳承美好的傳統;"小"字是想從吃這件小事開始,給大家的生活帶去幸福和安心!毙ぶ堑ふf。
為推廣這碗正宗的湖南米粉,年輕的團隊想到采用“線下體驗+線上外賣”的模式。一方面,最時尚前衛的設計讓這家粉店獲得“長沙最有格調米粉店”的美譽,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推出外賣服務,每天限送600份,保證口味和入店沒有區別。
“我們熱愛米粉,但卻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米粉。湖南米粉、廣西米粉、云南米粉,目前大部分在進行低層次競爭,希望我們的嘗試能讓中國米粉在世界嶄露頭角,重新打造米粉與世界的關系!毙ぶ堑ふf。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7
永和大王是全國連鎖快餐企業,所經營的品均是符合中國人的口味的豆漿、油條、各種稀飯以及中式的小點心。該店設有專門的網站,設有網上訂貨信箱,開通24小時的電話送貨熱線,只要你的手指輕輕地撥下號碼,永和的員工就會以最快的速度把熱乎乎的食品送到你的手上。
從1995年12月12日,在上海市長寧區水城路,誕生了“永和大王”的第一家餐廳,截止到2004年4月,”永和大王”已經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深圳5個城市開業將近80家直營分店,工作人員總數超過3000名,成為立足發揚光大中華美食,并專業從事中式快餐連鎖經營管理的大型餐飲集團!坝篮痛笸酢钡某晒o疑成為各大中式快餐店競相效仿的對象,而它也當之無愧地被業內人土稱為“賣油條的中國麥當勞”。
套用托爾斯泰一句名言:好的企業都是相似的,不好的企業各有其不好之處。即好的企業在經營、管理、企業文化等各方面都是做得較好的,而不好的企業往往存在著這樣或那樣做得不足或不好的地方。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永和大王”在經營上的過人之處:
差異化的產品
上海人不太愛吃包子,典型的上海人會搞不清包子和饅頭的區別,從這一點上便可見一斑。上海人的傳統早餐一般稱為“四大金剛”,分別是豆漿、油條、大餅、粢飯團。而這些東西一般由個體攤販經營,在街邊販賣,其衛生程度可想而知。小販為了節約成本,炸油條的油一般都反復使用,而經科學證明經常食用這樣的油炸出的食物對人體的健康極為不利,容易致癌。另外油條中加有明礬,多吃也對人體不宜。而“永和大王”的產品風味獨特、環境整潔,因此相對于幾十年、上百年來在路邊早點攤上蒙塵的豆漿、油條來說,其產品實現了差異化。其用于煎炸類的油都是百分之百的純天然的色拉油,且經過一次使用后立即換新油,對于油條的處理,進口國外面粉,這樣既加強了油條的松脆度,又減少了明礬的攝入,讓食客食得放心,屹得健康。
別人做滿漢全席、做酒席式的中餐,永和只做中式快餐市場;別人每天營業ll小時,永和每天營業24小時;別人只開通了電話外送的業務,永和成為國內首家網絡訂餐并外送的餐廳。這些都極大地方便了顧客,也為永和爭取到了那些在寫字樓里忙于工作沒時間下來就餐的上班族,并為那些“都市夜歸人”吃宵夜找到了好去處。
產品要有獨到之處才能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食品,屬于一次性消費品,更要追求色、香、味俱全。永和的油條做得要比普通路邊賣的油條長三分之一。在“永和大王”中每一件容納食物的餐具也都經過精心挑選和設計,使顧客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吃的過程,更是慢慢享受品味美食的過程。
高檔的價格
在當時,上海街頭的油條一般只賣五毛錢,然而“永和大王”的賣到了2元錢。其他諸如豆漿、飯團、蔥油餅的價格也貴出了好多倍。除了因為要租用店面、進行員工培訓、進口高品質原料需要較多的費用等等固定成本的因素,一開始公司定這樣的價格的初衷就是為了拉開消費層次,走高檔路線,“永和大王”清楚“麥當勞”、”肯德基”的目標顧客群是二十幾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因此其第一家店在1995年底在上海開張時,便走“優質、衛生、高價位”之路。把目標客戶定位在18歲一45歲之間的中高收入者,從而保持了與洋快餐顧客目標群的錯位即不與其正面競爭,而是與其保持一個均衡與互補的狀態。另外,考慮到整個大環境,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上海,居民口袋里有了一些錢,日子也不像八個年代過得那么精打細算,那么拘謹了,人們追求更為舒適的消費環境和優質的服務。而且上海人喜歡求新、求變,喜歡趕時髦,因此高價位并沒有讓人望而卻步,反而在社會上掀起了一陣小浪潮。真正做到了把“永和豆漿”變成一種時尚的品牌,使人們愿意為此多花錢。這樣既保證了餐廳經營的收益,也給今后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有利于產品組合在長度和深度上的拓展。
精明的連鎖
“永和大王”的發展壯大也不是一直都一帆風順的,2001年由于新添直營店,后續資金難以跟上,到年底公司已虧損5000萬。其實,和其他開連鎖店的公司一樣,永和在公司的初創期一直做的都是燒錢的生意,在連鎖經營的規模效益沒有表現出來之前,是必然虧損的。以“麥當勞”為例,他們在一個城市要開70多家店,才能收支平衡;而”大家樂”在香港要有35家,才能收支平衡;至于“永和大王”,最起碼需要50家店鋪。連鎖店的經營,最重要的是有精通管理經驗的人才,為此永和還專門請了獵頭公司從同業人中找高級管理人員。林猷澳說:“管理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大踏步提高的,而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了將來企業的經營水平。我們看的是長遠利益!绷硗,“永和大王”總部非常注重加盟者的合約精神。因為一旦一個加盟店不守法,進行違規操作,在食品的配科上出現了問題,致使食物的口味不統一,就會把整個“永和大王”的牌子做壞掉,使得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跟進的門店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然地發現,“麥當勞”的周圍不出二三十米遠便有一家“肯德基”的分店,這兩家絕對是屬于“對著干”的迎頭定位,競爭的火藥味很濃!庇篮痛笸酢币膊桓适救酰旧喜扇「M策略,你洋快餐開到哪,我中式快餐就跟到哪。永和認為既然“麥當勞”和“肯德基”選定的店址,首先一定是人潮匯聚地,其次畢竟中餐禾口西餐的消費群體不一樣,“永和大王”和他們之間則又存在著一種互補競爭的關系。舉例來說在北京西臨中國人民大學、南靠雙安商場的科學院南路,南北120米、東西80米的`彈丸之地,竟云集了10多家快餐業的高手,科學院南路的西側從南向北一字排開,依次為美國的“麥當勞”、中國的“永和大王”、半畝園快餐有限公司所屬的“半畝園”;東側是日快餐“面愛面”、中國的”餛飩侯”和具有西域風情的“馬蘭拉面”,在丁字路口的南側則有”肯德基”……以上各家幾乎都是緊挨的,而且店面大小相差不多。競爭是較量,也是交流。排除了地理位置優劣的競爭,最能反應雙方的差距,只有看到差距,才會有進步。林猷澳認為,與西式快餐相比,中餐的食品種類比較多,這是中餐的優勢,容易吸引更多的顧客。但這也是中餐的劣勢,因為食品種類多了,質量就不容易控制。但是從長遠講,中式快餐絕對不會輸給西式快餐。
在店面的裝飾上,“永和大王”也一直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求新、求變。永和在市場調查中發現,消費者層次在向下延伸,由原先的25至45歲發展到21至45歲。這說明其目標客戶正越來越年輕化。因此對于各門店店面的裝飾,永和由二代店的古色古香的風格轉變為三代店的休閑風格。在上海的淮海路上還開出了旗艦店。
與”麥當勞”奪人眼球的燈箱廣告,和高高樹立的醒目標識相比,“永和大王”確實有些不起眼,然而大紅的門臉:透著中國傳統的喜慶氣氛,很能贏得普通百姓的認可。店標是位與“肯德基”快餐有著相似之處的慈眉善目的老人形象,這是永和大王創始人李金鵬的形象,或許正是這個慈祥的老人奠定了永和大王平易近人的經營方式。
良好的口碑
與“肯德基”、”麥當勞”鋪天蓋地的廣告策略相比,“永和大王”在這方面可謂節省得多,前二者在每每推出新品的時候都大張旗鼓地利用廣告、銷售促進、公共宣傳、企業贊助等等多種促銷方式進行宣傳,而永和基本上不做什么廣告,要做的話也不會做某一單一的新產品的廣告,而是推廣“永和大王”這個整體品牌概念。例女口在其“公司片”的一則廣告中:說是白領們加班加到深更半夜,女白領買永和豆漿給男白領,男白領也正去買了紿女白領吃,然后打出一行大字——永和就是你的家。說實話,能把一個賣大餅、油條的廣告做得那么時尚也真挺不容易的。
永和認為他們主要不靠廣告宣傳來拉顧客,而主要是靠口碑。通過提高顧客滿意度來提升“永和大王”的口碑。因為一個高度滿意的顧客會為一個公司的產品及品牌說好話、購買更多的公司新產品、忽視競爭品牌和廣告并對價格不敏感,所以與其花費大量的資金在廣告宣傳上還不如對顧客進行調查,開發適合顧客口味的產品,提供顧客滿意的服務。
獨特的管理
當年,“霸菱投資”的合伙人到“永和大王”考察時,印象最深的是”永和”雖然只有10多家連鎖店,卻已建立起比較系統化的管理制度——借助電腦的信息化管理及員工半軍事化的訓練和培訓升級體系。為了快速擴展門店,永和大王快速發展出訓練、開發、企劃、產品管理、工程5個團隊。但是永和大王最強的還是財務及訓練。永和大王的財務報表有厚厚一大本,“銀行認為我們是最好的客戶,霸菱就是看上我們這一點!绷珠喟恼f?觳褪亲霈F金生意,財務一定要透明化,惟有如此,財務獨立的精神才會體現。財務沒做好,基礎等于白打。到目前為止,永和大王每個地區都有獨立的財務體系,總公司從不干涉。
永和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員工培訓計劃。新招募的員工要進行為期三天的軍訓,目的是要培養員工的組織紀律性、能吃苦和團隊精神。接下來則是各個專業的訓練,例如:負責包餃子的員工要十分清楚地知道每份餃子餡中肉、菜的比例,放多少水、多少油,煮餃子應該注意煮多久才能保證煮得恰到好處等。
美好的前景
利潤和財富就是在滿足和創造人類各種需求的同時產生的,所以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生意,只要做好了,也照樣能成就大名堂。從整個中式快餐業的發展前景來看,存在著非常大的商機,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風氣的轉變,現在大陸的年輕人在家中做飯做菜的在減少,習慣去餐館用餐的越來越多。即便會做菜的,也喜歡去外面換換口味。未來的快餐業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全世界來看,還沒有一個像樣的中式快餐,而”永和大王”的目標就是發展一個中式快餐業的品牌,不但要把永和大王變為“中國的麥當勞”,而且將來還要打到麥當勞的老家美國去,進軍歐美市場。
其實,餐飲本來就代表了一種文化,中國人到西餐館吃的是洋文化,外國人到中餐館吃的是中國文化。如果說正兒八經的西餐相當于一種“高雅文化”,那么洋快餐就是一種”通俗文化”。而像”永和大王”的中式快餐應該代表了中國的“傳統市井文化”。怎樣在新時代傳承并發揚這種傳統文化,在后續者的跟進中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地位是“永和大王”在未來的經營和發展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8
曾在浙江人餐飲集團、上海雍福會會所任職行政總廚的丁忠華,靠一身扎實的功底走入了“大廚開店”的行列,在經歷過一次失敗后,如今他的“媽媽家”餐廳憑借著精準的菜品設計,在搏殺慘烈的上海灘成功站穩了腳跟。
丁忠華2004年起擔任上海早晨餐廳行政總廚,將其從一家小店擴張到最火爆時期的7個品牌;后歷任浙江人餐飲集團行政總廚、上海雍福會會所行政總廚,2014年離職創業,現任老上海風味餐廳“媽媽家”董事長。
“媽媽家”的營業面積共15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每逢節假日,下午四點半到七點半便能翻臺三次,日營業額一萬六以上,毛利63%左右。收入豐盈得益于丁忠華出色的菜品設計:性價比超高的同時又保證了利潤。
首戰輸掉上百萬
媽媽家其實這是丁忠華經營的第二個品牌。2014年,辭職后的他首先選擇了火鍋店作為創業項目,不到一年,就因經驗不足加之競爭激烈而以失敗告終,輸掉了上百萬。痛定思痛,丁忠華分析了失利原因:“廚師開店,多數先關注‘產品口味’,再關注‘怎么賣’。我當時太過自信,沒有讓自己的產品去迎合市場。
第一,出品缺乏記憶點,我所有的涮品和小料都做得非常完美,結果客人說什么呢?‘這里的東西,真的蠻好吃的,但我一樣沒記住。’而如果十個產品里有九種東西是普通的,只有蛋餃勝過別家,那客人就會說:‘這家的蛋餃真好吃!’
第二,沒有充分考慮人均消費和性價比,我太關注食材了,為了開店,不惜代價找來了最好的牛羊肉,但客人的反饋是:‘花錢不少,沒覺得東西有多么特別!
正是認識到這一致命失誤,丁忠華在經營新品牌“媽媽家”時才能有的放矢,總結出了非常實用的開店心得:讓客人感覺實惠,是設計所有菜品的出發點;先從顧客角度關注性價比、再從老板角度關注怎么賣。
主打菜品:狠抓記憶點
“媽媽家”的主打菜品食材講究、“記憶點”突出。
例如老上海油爆蝦,售價是88元,其記憶點是:不論什么季節,都保證蝦的個頭在65-70個/斤。在“媽媽家”這種定位的小店,一年到頭能吃到這么大的河蝦,客人就特別容易記得住;又如熱賣菜脆皮小黃魚,每桌必點甚至會點兩份,其記憶點是:冷菜熱吃,外酥里嫩,非常入味。此菜做法與熏魚相似,都是將炸好的熱魚浸到冷鹵中。丁忠華之所以沒選擇傳統熏魚,一是為了控制成本,小黃魚的進價要大大低于青魚或鯧魚,二是出于裝盤考慮,小黃魚的個頭比較均勻,整條出菜即可,每份都比較標準。這一點來自于丁忠華在會所從廚時的經驗,那時這道菜是用鯧魚做的,有些冷菜師傅裝盤中不太講究,有時一盤都是魚肚子,有時一盤都是魚頭魚尾,容易被客人投訴,而小黃魚只要點條數就可以了,不必再花費心思關注“部位”。
用“組裝”提高毛利
既讓客人感覺實惠,又要保證餐廳毛利,這非常考驗一個菜品設計者綜合調度的“算計”能力。
丁忠華提升毛利的絕招之一就是“組裝拼接”。以“椒鹽排骨油炸餛飩”為例,在很多店的菜單上,這是兩道毫不相干的菜品,而且一個在熱菜,一個為面點。“椒鹽排骨”是一道傳統上海菜,其食材和烹調方法都比較單一,沒有新意,所以雖然客人喜歡吃,卻賣不出高價,對經營者而言沒有太大的利潤空間。丁忠華將其與餛飩搭配,以“菜點結合”的形式推出,增加了此菜的亮點、記憶點及盈利點。一般的家常館子,椒鹽排骨最多能賣到三十幾元,而且整份都是排骨肉,主料用得多、毛利必然低,改良之后,盤子大了一倍、視覺沖擊力增強,既有賣相又增加了可食性。丁忠華還從客人的就餐心理做了分析:如果兩人來吃飯,點一份三十幾元的椒鹽排骨既單調又吃不完,現在又有排骨又有餛飩,花樣多了,量還都不大,給人的感覺“剛剛好”。
一條連環計賣火“副產品”
丁忠華的另一個招術,是靠“套裁”的方法物盡其用,以巧妙的設計保住毛利。
“八寶辣醬”這道傳統菜,選料以精細、多樣著稱,下面藏的是雞肉丁、豬肉丁、鴨胗丁、肚丁、香菇丁、白果、筍丁、開洋,上面蓋的則是青椒丁、蝦仁,共有十種料之多,成本不菲;此菜加熱時間長、燃氣用得多,再加上丁忠華為了保證品質,選用的是雞腿肉而非雞胸肉,使得成本進一步提升,要在小店里保住50%的毛利是不可能的。如何既保留傳統口味,又能有錢可賺?丁忠華的辦法是在其中添入口感軟糯的年糕丁做輔料,改成了“八寶辣醬炒年糕”。年糕約占菜品總量的1/3,裹勻醬料后口味極佳,既降低了成本,又更新了搭配、增加了可食性。
菜單上還有一道“辣醬豆腐”,口味跟麻婆豆腐完全一樣,售價28元。很多人感覺奇怪:一家上海菜館為什么會賣一道傳統川菜?之所以取名為“辣醬豆腐”,就是因為里面用到的.丁丁都是“八寶辣醬”的下腳料——肚丁、胗丁需要切得方方正正,碎碎的邊角料就與豆腐搭配,用麻婆豆腐的做法來燒成這道菜。正宗麻婆豆腐的輔料放的是豬肉末或者牛肉末,現在用八寶辣醬的碎丁丁來代替,選料更豐富、口感更多元;有那么一兩道麻辣味的菜,顧客便多了一類選擇。
辣醬豆腐的出場并非偶然,丁忠華在設計菜品時非常擅長使用這種“連環計”。例如菜單上的“雪菜豆腐黃魚湯”,燒制起來極為方便,就是因為他合理使用了“套裁”手法,物盡其用:魚骨湯是用做“苔條黃魚”時剔下的魚骨提前熬好的,豆腐可以跟“辣醬豆腐”備同一種料,黃魚肉片是提前漿好的,既可用來燒這道湯,又能用來做另一道熱銷菜“糟溜魚片”。而前文提到的“苔條黃魚”中,一條黃魚有三個去處,除了魚骨吊湯外,修下的碎肉還可以打個“薺菜黃魚羹”:鍋燒開水,下入薺菜末、碎黃魚肉,打入蛋花調味勾芡即成。因此,在“媽媽家”的廚房,絕無“廢料”一說。
這種交叉變換各種排列組合來設計菜品的思路,其實就是用幾十種原料織就一張大網,使菜單百花齊放。這是考驗大廚經營意識的重要一環,過了這一關,便能極大地提升毛利、減少庫存、提高后廚勞動效率。
點菜有抽成:只獎快捷菜、高利菜
“媽媽家”雖然是小店,但丁忠華很舍得把錢花在激勵員工上,除了月底和年底從盈利中拿出一部分做獎金外,點菜員在日常工作中也能拿到提成。生意穩定的情況下,每人每天可以拿到三十幾元,一個月就是一千元。服務員能夠拿到提成的是兩類菜品:
第一類,出品穩定、操作方便的,如蔥油雞、老毛蟹,都能直接裝盤走菜。以毛蟹為例,賣一只可提一元錢。
第二類,利潤高的菜品,如石鍋菜飯,售價28元,每份可提一元。這道菜毛利為什么高?第一,炒飯中的葷料來自制作“全家福砂鍋”時剩的邊角料,成本幾乎可以忽略;第二,“清炒菜心”一菜中用的是沒有外皮的“標準菜心”,而剝下的“皮”頂刀切碎,就用來炒這道菜飯,也是“零成本”。另外,此菜選擇了一個很好的器材:鐵鍋,既保溫又能起焦香,賣點很足。丁忠華仔細琢磨過就餐者的心理,“如果兩個人來吃飯,只點兩碗白飯,總價6元,客人可能還會嫌貴,而花28元點一個菜飯呢,他會覺得有特色、很超值——焦香撲鼻,還有這么一大鍋!”所以,這鍋成本只有三五元的飯也登上了大眾點評推薦榜。
當然,服務員要拿到這個點菜提成,除了考核點菜數外,還要考核服務態度?腿速I單時,店長都會做個簡單回訪:“對我們的服務態度滿意嗎?”得到肯定答復后,才會給當桌的服務員計算點菜提成。所以,這就要求服務員在點餐時講究技巧,不能強行推銷,另外,后續服務過程中也要周到熱情。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9
快餐業近些年發展迅速,備受創業者的青睞,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渴望擁有自己的一份事業,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人生的價值,快餐加盟給眾多創業者送去了希望,圓了他們的創業之夢,同時給他們帶去了豐收的投資利潤。
有些快餐吃一次,你就知道那是你想要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精選食材,美食營養。
對于潘師傅紅燒肉這樣的餐飲品牌來說,所有肉類都是精選的上等食材,每個流程都經過嚴格的審核,所以保證了紅燒肉的口感純正,味道獨特,而且吃起來不會膩,營養健康,所以適合各大消費者人群。潘師傅紅燒肉快餐加盟平價暢銷,火爆經營。平民化的銷售價位,吸引了各種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費者,由于許多原料都是就近取材,所以成本上得到了很大的控制,這樣就提高了產品的利潤,又贏得了眾多的`消費者。
其次,潘師傅紅燒肉快餐加盟標準操作,出餐迅速。
由于是現場加工,現場制作,過程透明,顧客放心,是繁瑣的工藝簡單化,所以顧客無需等很長的時間,美食稍等立享,所以大受歡迎。潘師傅品種眾多,隨心選擇。除了美味的紅燒肉,潘師傅還有其他眾多美食,創業者可以一邊經營紅燒肉,一邊經營附帶品,其利潤也是相當樂觀的,還可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口味需求。
再者,無需專業廚師。
專業化的設備流程,使得創業者無需雇傭專業廚師,這為創業者們省去了不小的開支。無需經驗,總部為創業者們安排了周到的技術培訓,不管有無經驗,培訓后都能不錯的經營自己的店面,而且后期有任何問題,總部都設專人為你解疑答惑,免去了創業者的后顧之憂。
最后沒有積壓,風險較小。潘師傅紅燒肉快餐加盟既可以店內賣,也可以店外出售,基本無積壓,實現了快捷盈利。閃電開店,潘師傅紅燒肉快餐加盟的選址很隨便,不管是學校門口,社區里,超市里還是車站邊都可以開店,方便快捷,只要想賺錢,隨時隨地都可以,眾多的消費人群是其很大的優勢。
對于這個品牌的成功解析,或許對于想創業的您有些啟發,做餐飲的精髓關鍵在于“好吃、吃好”,借鑒這些成功的經驗,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析,成功也就不遠了,心動不如行動,那就抓緊動身吧!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10
“我不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現在就能看到50歲的我是什么樣,我不甘心。”曉明說話時眉頭緊鎖,仿佛是位被縛住手腳的戰士,“一些企業伸出的橄欖枝有時就像繩索。我想自己開一家餐館,當老板多酷!”
就這樣,曉明拉攏了兩個朋友開始選址、辦證,三人借了七八萬元的啟動資金,米線店開起來了。
現實給夢想放了個COMBO,夢想太遙遠
再提開張那天,曉明邊搖頭邊說“很傻很天真”。三人大眼瞪小眼,顧客十有八九都被他仨的熱情和店里的冷清給嚇跑了。一天只賣了三碗米線。
這樣持續了近乎半個月。勢頭不對,曉明便琢磨起團購。之后幾天,團購不但沒給店里拉來新顧客反而使老顧客依賴上了團購,賣出的米線也毫無利潤。這對還在虧損的`小店無異于晴天霹靂。
曉明覺得不能耽誤朋友:“我說店里生意不好你倆別跟這耗著了,開玩笑要把他倆炒了,獨攬大權。三天后他們一去一留,小店就剩倆人了。”曉明微笑背后依稀能看到那些日子她掙扎的內心,“不知道怎么辦,夢想被一棒打下了萬丈深淵”。
別處取經,搭上餐飲O2O快車
“有天挺晚路過西直門,有家拉面店里人還不少。當時恨不得在他門口發我的傳單了,我真覺得我家米線一點不差!睍悦鬟M店要了碗面,“我不為吃,就要看它憑啥火。這次讓我摸著門道了,結賬時服務員問是不是我們店’開桌’會員,我當時有點懵!
曉明指著手機里一款叫‘開桌’的APP說:“服務員說用它能便宜。我馬上下載了用它結賬,一碗15的拉面省了3塊;厝ピ诰W上搜開桌,本以為是個類似團購的東西,看到還有商戶端后就給開桌客服打了個電話!
曉明在客服的指導下開通了開桌店!斑@是一個餐飲O2O大平臺啊,加入開桌后在美食地圖里能看到我的米線店,附近用開桌的人一眼就能看到。開通第一天就有效了,賣了40份,趕上一星期賣的了。”憑借自己的努力,曉明的生意慢慢好轉,原本要裁員的她一周后還雇了個伙計。
不久開桌店工作人員還上門給曉明講解!敖塘宋液芏,小店沒能力構建會員體系,用開桌發展的其實就是我自己的會員”,曉明介紹說,最初推薦顧客使用開桌的商戶,會從該顧客未來每次使用開桌的消費中得到返現!疤芍材苜嶅X”,曉明笑得像石子入湖中蕩起的漣漪一般。
繼續用互聯網武裝自己,讓西施變女王
“我要開全國連鎖,那么多全國連鎖,憑啥我做不到?隨著開桌平臺的拓展我的店肯定’越開越大’,我店里的會員肯定‘越來越多’!”曉明吐吐舌頭,一件開疆拓土的大工程被她像玩笑一樣吐出來,輕描淡寫。
這回歸了我開店的本質——服務顧客!是一個良好的生態圈子。這樣說是不是有些企業家派頭了?”曉明嫣然一笑:“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不要害怕挫折,它讓我們迅速成長,只要找對方向就能長風破浪。我一黃毛丫頭,只是運氣好罷了,你們怕什么?”
說到成功要素“基于開桌平臺,在互聯網上做餐飲”,曉明毫不猶豫!拔覀兺ㄟ^開桌商戶版這一平臺結成一個利益綜合體。我在中關村賣米線,不用跟對面的烤肉店去血拼團購,在我這開通開桌的顧客去他那消費我也會有收益。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11
我是廚師出身,高中畢業之后就開始做廚師。起初,我在國企里做魯菜和藥膳,89年從國企出來,去南方的個體企業做過,但終究覺得沒有太大出路。91年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小型的炒菜館,從四張桌子開始做起,之后逐漸開始涉足火鍋,慢慢有了一些積累。
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對中國餐飲業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與了解,發現了傳統餐飲模式的很多弊病。
首先,培養廚師太麻煩了。04年正式做黃記煌之前,我已經開了好幾家別的類型的餐飲店。我發現,當店里廚師水平好的時候,生意就好;有的店廚師手藝不好,生意就不好。這讓我十分的苦惱。培養一個好的廚師十分困難,更要命的是,當你把一個廚師培養出來的時候,極容易流失。培養一個廚師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情感,每當流失的時候你就會非常痛苦。傳統中餐最大制約因素是人(廚師)的因素。
這和最近流行的黃太吉這幾家標準化程度很高的餐飲企業幾乎如出一轍,他們的核心都在于去廚師化。
第二,我在經營一家有著15年歷史的老店時,發現油煙對(附近)居民影響非常大,居民投訴率很高,(開玩笑說)PM2.5(污染)中,很大一部分就來自于餐飲。
第三,在做火鍋店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傳統火鍋,為了保證味道的正宗,會把老油回收之后再利用。
第四,一般的中餐存在油性過大等問題。
認識到這些問題之后,我在想,我父親是一位營養學家,對藥膳很有研究,能否把藥膳和飯館結合起來?
結合自身的優勢,這是很多創業能成功地重要因素。
再加上當時的確想做一個能規;臇|西,而不只是簡單地賺錢。開飯館本身很苦,能不能做一個既能解決上面四個弊端,同時也能讓我輕松點的生意?
我從小在家吃一道祖傳下來的御膳菜。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這道菜不管什么時候吃,味道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我琢磨,這其實就是一個標準投放量的問題——只要把做這道菜的相關食材配料精確到一定的數值就可以做到。
另外,我還發現中國的傳統烹飪工藝中,有一個重要的方式叫“燜”!盃F”一般需要很長的時間。我研究“燜”的時間比較長,然后通過我自己的方法,讓所有的食材基本十分鐘左右可以“燜”熟。奧秘就是不加水燜制(i黑馬注:所謂的食物的成熟過程就是食物的脫水的過程,如果加入水意味著食物成熟過程自然變長)。而不加水燜制除了讓時間變短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作用:
但凡做過“燜”菜的人都會發現一個問題:不同的食材一起“燜”,極容易串味。根源在于,不同食材通過鍋里的水氣(也就是所謂的物理導體),容易混合到一起,味道就不好了。而現在不加水,利用菜自身包含的水分來實現高溫“燜”熟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同時不加水燜制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菜品味道變得更好。因為你只有等食物成熟脫了水以后放入調料,才能迅速滲透到原材料內部,不然就只是附在表面。它其實是食物的海綿效果。你要讓一塊海綿吃進其他的水分,一定要先把海綿弄干。
但這中間還有一個問題,不加水燜制,會不會糊掉?我的答案是不會,核心就在于使用低溫烹制法和可控的烹飪溫度。
其實食物成熟的過程是一個脫水的過程,(一般的`烹制方法中)食物脫完水之后,溫度還是很高,自然會糊。只有當烹飪溫度和時間掌握在一個合理程度,就不會糊。我們在整個操作上分幾個時間段:一開始火力大,隨后逐漸減少火力,整個烹制過程基本上控制在10-12分鐘。一般炒菜的油溫度沸點都很高,在300度以上,而我們的溫度基本控制在100度到120度。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專門去找廠家訂制符合我們的要求和標準的電磁爐。
當然這道“黃記煌三汁燜鍋”,還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我們的獨特的調料,核心方法在于調味的比例。中國菜的特色是五味調和百菜香,利用調味品不同投放量,掌握投放的技巧,是廚師最高的境界。調和好了味道才好。我們調料也是經過繁復的過程,當時我為了調制出一個獨特的味道,把所有味道反復的組合,才得出一個最好的一個點,而正是這種調配比讓我形成一種獨特的方法。我們這個汁液中的成分其實在所有市面都能見到,只是調味的比例不一樣而已。
在舌尖的中國之中,其中有一集就叫做五味的調和,這是中國烹飪學中的精髓。
于是,我研究出了“黃記煌三汁燜鍋”。它沒油煙,不用煎炒(油性低),根本不需要廚師,極其容易復制。
我將這道菜研究出來后,開始在我的店里試賣,看顧客的反應。顧客都覺得不錯,我決定單獨靠這道菜來開一家店。老實說,初期,我的合作伙伴們認為,一道菜就想開一家店,有點天方夜談。但我憑著近20年餐飲從業經驗,認為這個事情值得做。我把玉泉路的一家火鍋店改造成了第一家黃記煌。這是我的一次試水,規模只有300平米左右。按照老北京的風格進行了裝修。
一開始,大家都會問,黃記煌是什么?“三汁燜鍋”是什么?我解釋也沒法解釋,干脆一個個跟客人說,你先來吃,如果味道好就付錢,如果味道不好,不用付錢。每一桌客人來了,我都會仔細地介紹:這個菜怎么吃,原理是什么。最后大家都把飯錢掏了。
這道菜的味道和新穎的吃法,口碑很快傳開了。媒體也開始介入報道,人氣一下子就起來了。我趁著這個機會大做加盟,有著以下考慮:
1、我們的產品表面看起來十分好復制,容易被模仿。如果我先從完善基礎設施(比如上ERP系統)開始,用很慢的節奏做,可能很快沒了市場空間。我們要先用加盟的方式,跑馬圈地,把能看到的市場都給占領了。
2、做加盟不需要自己培養人才。做直營店需要培養大量人才,過程漫長。開始我們選擇培養投資人而不是職業經理人,到一定階段我們要做直營的時候,再把我培養的投資人變成職業經理人。
3、加盟相對容易。我的加盟商都是吃出來的:很多食客吃了“三汁燜鍋”,覺得特別好,考察后覺得還不錯就選擇加盟了。那個時候,一個加盟商也就交三四萬塊加盟費,門檻較低。我們用3-4年時間,很快發展了接近200家加盟店。
當然,(現在回頭看)加盟階段有點隨意。但我認為這就像一個人的成長,小學階段難免有點放任。后來我發現,加盟店越開越多之后,有些店偏離了總部的標準化要求。比如,“三汁燜鍋”這道菜對原料有嚴格的要求,有的店因為做這道菜所需要的部分原料漲價了,就會不放某種原料,或者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做。從09年開始,我對整個公司進行了一系列標準化改造。
1、選址和VI統一。加盟店以前在哪里開都可以,統一改為必須開在shoppingmall里。街邊店都關了。初期加盟的時候,基本只要掛個“黃記煌”的牌子就可以了,現在要求所有加盟店都更換統一的VI。
2、統一管理手冊和加強督察。原來加盟店的管理比較粗獷,以前也有培訓手冊,我們一項一項細化,不斷巡查監督,對于不服從管理的,不再允許加盟。
3、統一供應鏈。我們要求加盟商統一使用我們提供的核心調料(不使用就清理出加盟體系),我們再和上游供應商簽約,讓它們專門生產符合我們體系要求的東西。(核心配料之外),加盟店(其他食材的)采購要求也進行細化,比如一條魚切多少片,厚薄是多少,我們都有嚴格的要求。
4、建立專門的培訓學校。開設老板班、店經理班、廚師長班等,強化培訓,實現標準化。
5、變革管理體制。在總部下設七個區域管理公司,由他們執行總部的命令與管理,進一步強化對加盟店的管理。
以上種種調整,最核心的是,確保黃記煌總部的話語權——如果加盟店不按照我們的標準來做,我們有權利收回其加盟權。(當然,嚴格管理之外)我們要要讓加盟商明白,只有當所有的伙伴一起壯大,你自己才能壯大。
做完這些調整后,黃記煌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我們04年還只有一家店,目前黃記煌全國200多家加盟店,200多家直營店,整個黃記煌體系年收入超過20億,其中直營體系收入超過10億。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相關文章:
餐飲創業成功故事案例(精選12篇)01-13
成功的餐飲創業案例03-04
小餐飲創業成功案例01-07
90創業故事案例03-27
創業故事案例分析03-27
創業成功的故事案例03-04
關于餐飲業創業的失敗案例03-09
小城市創業故事案例03-27
教育創業故事案例(精選5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