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通用15篇)
一般來說,對創業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創業,是指創造一番事業。狹義的創業則是指創辦一個企業。創業是一個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和風險的社會工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業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創業故事 1
海歸和農民,當這兩個看似完全不搭調的詞匯合在一個人身上,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土地是很神奇的東西,那么小一顆種子撒下去,就能萌發出新的生命力。”“70后”胡曉海,帶著在美國工作和生活多年的經驗,在嘉興市南湖區湘家蕩現代農業園區內承租700畝土地,建立了浙江新理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并注冊了商標“菜鳥”,在嘉禾大地上開始打造自己的田園夢。
打基礎,人定勝天
走在胡曉海的園區里,會發現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
只見一排排的大棚,統一用橙黃色的鋼材搭建成框架,大棚入口的門有點像日式建筑。整個大棚猶如簡筆畫中的房屋,敞亮開闊。
大學材料工程專業、畢業后從事機械制造行業的胡曉海,對大棚有著異乎常人的敏銳。他開始從事農業前做過一年多的調查,發現天災是農業的大敵。不管是單門獨戶的小農,還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新型農業主體,都害怕惡劣天氣。在嘉興,臺風和內澇,常讓農戶血本無歸。
結合專業知識,參考農業專家意見,胡曉海用CAD制圖軟件,設計出了目前我們看到的大棚:
大棚鋼管全部是加厚加粗的,除了鋁合金,還使用了“型鋼”這種材料,更結實。此外,為避免臺風將大棚吹倒,施工時,他要求把大棚支架打到泥土下面50厘米深,就像打地基一樣。
在大棚邊,深深的溝渠也比一般的農業園區要深得多。這也是為了避開天災。臺風還會帶來大量降雨,淹沒田地,很多蔬菜、水果都比較怕水淹。鑒于此,新理想農業園區里的水渠有80厘米深,是一般水渠的兩倍。這樣一旦出現暴雨,水渠可以迅速排水,而且也不易淤積。
支撐這些水渠的,是園區一角的一個水泵系統。直徑12寸的水泥管直通外河,再配上一臺水泵,以及園區內一個1000立方米的儲水池,整個一個小型水利系統。
在胡曉海的電腦上,記者看到了整個園區的設計圖。噴頭、大棚、整個排灌系統都用不同顏色標記,放大能看到局部細節,包括尺寸、材料、數量等,一清二楚。這是胡曉海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經過規劃和精密的計算設計的。
“人家都說天有不測風云,我相信人定勝天!睂τ谧约阂皇执蛟斓膱@區基礎設施,胡曉海很滿意。
做產品,專業高效
基礎設施高大上,也需要新奇特的.農產品來配合?帶著這種猜想,記者在園區溜達了一大圈,卻完全沒看到什么新鮮東西。水稻看起來和普通的差不多,梨和毛豆也很普通。
在選擇農作物品種時,胡曉海選擇了最常見、最大眾的梨、甜瓜、毛豆、雪菜、水稻,普通品種,普通價格,貴在市場穩定,產銷量和價格相對可以預測。
“新奇特的東西價格高,市場小眾,價格波動大。比如前幾年藍莓賣的價錢高,一盒最高時要近百元,大家就一窩蜂全去種藍莓,現在同樣大小的一盒就賣十幾元。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的飲食習慣很難改變,我們吃得慣的東西才有穩定市場!彪m然沒從事過農業生產,但胡曉?吹煤芡笍亍_@也是他在美國考察農業時學到的寶貴經驗。
而在美國經驗的基礎上,胡曉海在專業化和標準化兩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尤其是在種植管理方面。
在尖椒大棚里,只見尖椒上方懸掛著一排自動滴水灌溉設施,每天會滴水下來澆灌尖椒,而水肥也包含在里面,節水又省力。
在胡曉?磥,機械比人力可控多了:“現在的人工費貴,而且逐年上漲,效率遠遠趕不上機械!
而胡曉海的梨園跟普通的梨園相比完全不一樣。他的梨園里不但套種了毛豆,梨樹之間還杵著一根根高2.5米左右的水泥柱,水泥柱之間繃著鐵絲網,每個鐵絲網格中間都有一棵梨樹,看上去無比整齊。
利用這鐵絲網,胡曉海對梨樹進行“標準化”種植和管理,將梨樹高度控制在1.8米和2米之間。
這樣“標準化”的梨樹,不但方便修枝、除蟲和采摘,還可以節省肥料。
“美國一個農場主就有幾千畝土地,但是雇傭的幫手并不多,我們也可以這樣!焙鷷院=忉尅I化和標準化帶來的是高效率,可最大程度降低成本。
做產業,大眾市場
產品種出來了,但如何將常規農產品賣出去,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
記者嘗了個園區里新摘下來的梨,看上去和嘉興本地梨差不多,但個頭大一點,口感甜一點,水分多一點,價格也貴一點。
市場上的毛豆賣2元錢/斤,這兒的可以賣到2.5元。一般好點的大米4元/斤,這兒的5元/斤。
原來,經過專業化和標準化的田間管理,胡曉海園區里的農產品,和同類產品比起來確實有那么一點不一樣。而這點不一樣,讓產品價格比普通的高出了20%。
最近,園區的食品加工車間正在趕工建造中。胡曉海設計的圖紙上,農產品的分揀、清洗到包裝,這些步驟流程都一一被他規劃在了圖紙上。他要打造一個食品工廠般的加工車間。
“你看國外的‘凈菜’都是這樣包裝的。從地里直接到消費者手中,我也打算這樣做!焙鷷院4蜷_辦公室里的柜子門,從里面取出了幾個國外的蔬果包裝盒。
雖然打定主意做一個“土農民”,在胡曉海的辦公室里,還是能輕易地捕捉到“海歸”的氣息。墻壁上掛著標注英文的植物裝飾畫,書架上擺放著不少英文書籍雜志,桌子上擺著咖啡和紅茶,就連他辦公桌上的電腦,操作系統也是英文的。
兩年時間,投入1600萬元,胡曉海的田園夢,才走出第一步。從選種到種植到銷售,胡曉海要打造出一條自己的產業鏈。
胡曉海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新理想農業開發公司”的規劃圖,窗外一片水澤,遠處梨園里的果樹和毛豆郁郁蔥蔥,就像胡曉海正茁壯成長著的田園夢一樣,滿是生命力。
創業故事 2
放棄在廣東中山不菲年收入,毅然回鄉打造"花果山"。4月12日,業州鎮當陽壩村"80后"女性創業者秦娥站在羅家壩村的桃園里,心中充滿豪情:將來這片綠水青山要變成帶動貧困戶就業和致富的"金山銀山"。
好好的老板不當 她犟著回鄉創業
10多歲時,秦娥就跟著父親在家里學做生意,賣些日雜用品。2004年,秦娥隨打工的人潮來到廣東中山,她頭腦靈活,肯吃苦耐勞,進工廠做工,搞百貨批發,經過多年摸爬滾打,撈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來她又專門去學習美容美發,在中山開了一家美容美發店,由打工妹變成了真正的老板,年收入不菲。
出門多年,但她始終掛懷家鄉的那座座青山和那里淳樸的鄉親們。"我家鄉相鄰的幾個村是最典型的山區,山連著山,山腳下是一片片肥沃的土地,而且就在城郊,區位優勢明顯。但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沒能使大家脫貧致富,村民們還是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謀生。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病殘,很多田地都荒蕪了,令人心疼!"
"在我的店旁就有個有機蔬菜專賣店,他們的價格是別處的兩倍,但他們的.蔬菜卻供不應求,好遠的人都跑來買。現在城市里的人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真正的綠色有機食品根本不愁銷路!"秦娥慕名去參觀了他們的有機蔬菜基地,她感嘆道:"我一想,我家鄉那么好的條件,那些田荒了怪可惜的!而且我們那硒含量特別高!"前年,秦娥經過反復考慮,把店子轉讓給親友打理,火速趕回,準備自己創業。
"還聽說建始正大力發展精準扶貧產業,我有了一些積蓄,也有比較廣闊的人脈資源,回鄉創業帶動鄉親們一起發展,成了我最大的理想。"她的理想,是在小李線沿線幾個村開拓一片"世外桃源",發展綜合種植旅游產業。
不顧別人冷嘲熱諷 她默默培育出"引窩蛋"
"我反對!我們這兒祖祖輩輩,哪有種田種發財的!都是些山田,又不是平原,不可能搞機器操作,絕不可能賺錢!"最疼愛她的父親當頭給她一瓢冷水,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你要種你自己種,虧了賺了我不管!"母親保持中立態度。
"沒得搞頭,種了賣不出,變不成錢!""那個秦娥是吃多了!"鄉親們個個冷嘲熱諷。
秦娥沒有灰心,她挨家挨戶地串門,說明自己的想法,尋找合伙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幾個思想開放些的年輕人愿意和她一起發展。
說干就干。她帶領公司幾個人赴山東、河南、重慶和湖北公安縣考察學習有機蔬菜、精品水果種植技術。"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河南省商丘的王飛家庭農場,他的百畝四季采摘園,年凈收入百萬元!四季來財,游人一年四季來都有水果吃,生意火爆得很。"
考察回來后,秦娥找村民租來200畝田,利用在外打工的人脈關系,種植訂單辣椒,給村民示范,讓他們看看到底種了賣不賣得出。等到銷售時節,一車車辣椒從村里運出,一疊疊鈔票裝進了秦娥的手提包,村民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
潛心發展特色種植 她甘做脫貧致富引路人
一年示范,村民們看到了種植訂單辣椒是一個不錯的致富門路。趁熱打鐵,秦娥走鄉串戶地講政策,謀發展,村民們積極響應。有勞力的,自己種,秦娥負責提供種子、肥料、技術,包回收;沒勞力的,把田地租給秦娥種。
去年,自然災害比較嚴重,加上高溫高濕天氣,對辣椒生長期造成巨大威脅,但小埡門村種植的辣椒每畝純收入還是達到了2000多元。該村精準扶貧對象孫國斌,腿腳不便,生活貧困。秦娥找到他后給他發放物資,要他全部種辣椒。他說:"先種幾分田試試,怕不收!"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種了6分田的辣椒。等到辣椒采摘時節,秦娥上門收購,摘了四次之后,孫國斌得到了1700多元。第五次來,孫國斌沒有去摘辣椒,他說,已經有這么多錢,夠了!秦娥告訴他要摘完。今年,孫國斌家將全部種上辣椒。
在發展辣椒產業的同時,秦娥發展的四季水果采摘園也初具雛形。近段時間,來她的草莓園里采摘草莓的人絡繹不絕。周末,來自長梁天生的張先生和愛人專門帶著孩子摘草莓。張先生說:"我也是朋友介紹來的,說這兒的草莓特別好吃,有幾個品種,味道各不相同,我嘗了一下,果然名不虛傳!"轉眼間,張先生一家已摘了一小筐。在秦娥的果園里,還種有杏子、葡萄、李子、韓國梨,初具規模。今年,秦娥還發展了500畝黃桃,預計14個月就可以掛果。
如今,有100多村民跟著秦娥做工,多數是50歲以上的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還有聾啞人和殘疾人。每天能在家門口掙60元工錢,他們很開心。
秦娥的房前屋后,一片片油牡丹開得正艷。"油牡丹是高價值經濟作物,我還要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秦娥指著一朵嬌艷欲滴的花兒說,她要不斷開墾荒山,大量種植花果,把荒山變成金山。
秦娥設想,未來幾年,要在小李線沿線幾個村的荒山荒田里種下大量花果樹,并發展采摘體驗休閑旅游產業,帶動鄉鄰鄉親共同致富。
創業故事 3
五月份的一個下午,新租的辦公室里來了一位朋友,小黑。 小黑是一名設計師,我們認識有六七年了,他比較了解我們創業的過程,偶爾也會幫我們一些忙。我們很快聊到了創業。
我是和另外的四個朋友孝峰、繼輝、小龍以及老孟一起創業。那段時間我們已經確定創業的方向,但是沒有想好合適的品牌名字,確切的說還沒有找到品牌的理念在哪里。
聽完這些,小黑給我們分享了一段經歷。小黑老家是山東招遠,地處膠東半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在那兒盛產一種小米。這種小米形體金黃,味道很香,是好米,當地十里八鄉的人都愛喝這種小米粥。但這種小米有個特點:耐煮。很費火,不愛熟,一般要熬一兩個小時。
每次從老家回來,小黑都喜歡帶一些這種小米,分給鄰居朋友們品嘗,也會多囑咐一句這種小米需要多熬上一兩個小時。嘗了后,朋友們都說這種小米粥真香,紛紛打聽哪兒能買到。以后每次回家,小黑總要盡量多帶些回來。小黑說,其實每次開車馱著那么一大袋的小米回來的時候,媳婦總是會埋怨一番。但他覺得讓朋友們吃到這種小米,他會有種帶著點感動的高興。他很喜歡攥一把這種小米,在手上有種糙的感覺,會讓他想起自己家里種谷子的情景,會想到小時候田地里飛奔的野孩子。
小黑說,這也許就是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可能和我們做酒要表達的相似。阿郎是我在易到用車工作時認識的一位哥哥,北京人,一家叫埃蒙小鎮的云南餐廳的老板。阿郎對易到的創新業務模式非常感興趣,所以后來簽約成了一名易到的服務司機。我當時正好是做線下產品工作,就這樣認識了他。
很喜歡聽郎哥聊天。郎哥熱愛旅行,特別喜愛去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去感受跟城市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狀態。他的足跡踏遍西藏、甘南、貴州、云南等地,不乏一些冒險的經歷,甚至還曾偷渡出境去了緬甸,只為體驗當地佤邦的真實生活。
郎哥說,旅行路上也有很大的孤獨感,也會經歷很多危險,是天堂,也是地獄。但在他的世界里,旅行本身比生命還重要。
郎哥餐廳的服務員,全部都是一群來自少數民族的年輕的孩子。有很多人都是生長在山區,想出來看看,郎哥就把他們帶到了北京,安置在自己的餐廳。
這些孩子們喜歡唱歌。每當餐廳打烊的時候,這些孩子們就喜歡在路邊圍成一圈,喝著烈酒,彈唱著來自深山里的歌曲,時常引來城里的路人駐足。郎哥說,雖是在城里,這些孩子們依然簡單,快樂。
十年后,而我終于決心打破我理性的束縛走上創業的路的.時候,卻發現這條路也充滿著虛幻和荊棘:在媒體的渲染下,“九死一生”放大成了“九生一死”,夢想的創業者們在用他人的、與己無關的成功來讓自己血脈僨張,定義名利的成功,忘記了因何出發;在 bat的背景標簽參照下,創業者也暗含著不同的階層,高富帥總是比屌絲更受歡迎。而我也差點掉進了創業陷阱中,草根創業并不容易。
創業本是源自內心的理想,是一次生命體驗的旅程,可以是一件苦中作樂的事情,而如今,也會演變成了現實的名利場。
可是萬事總怕信仰。十年的時間已經給了我很多的歷練,我信仰草根創業者有自己的頑強。每天醒來,我總以“創業可能還是會失敗”來提醒自己,做好每一天。在我的內心總保留著那個詩性情懷,這個情懷催人向前:今天的事,原本沒那么復雜,只是想去做好;一切起于初心,歸于實踐,無需假設,無關成敗。
一個人,只有自己經歷過后,才會明白:夢想,現實,原本就是誰也不欠誰的。
創業故事 4
媳婦的朋友,陳,聽到我們現在開始經營包包,一向“懶惰”的她迫不及待的就要過來好好聊一聊。當天同媳婦通完話,就想下午過來,一聽就是個做事立竿見影的女人,見面一聊天更不是虛言。
陳,是地道的東北人,呵呵,她解釋說她可是地道的黑龍江人,祖籍上是滿族人。京漂十余年,最近有四年都沒回老家了。同媳婦認識只是開始于10天的同事關系,據說當時就是照著宏圖三胞的經理去面試的,面試通過后,一上崗沒想到就是天天站柜臺作銷售,還隔三差五的被上司開會,當即就要離開,放下一句話,我過來是要做管理的,是天天給人開會的,怎么能天天做這些? 據她說當時之所以找工作,是當時自己的事業走到了一個低谷,經營的事業在順風順水的時候,合作伙伴突然卷著錢失蹤,她不得已想換個環境想調節一下心情,沒想到一做,原來怎么都不適合自己的心境?伤翁岬剿涀约航洜I的生意時,無論是成敗,兩眼都放出不一樣的光彩。要她自己的話說,骨子里天生就有投資創業的激情的沖動,曾經腦子一發熱就將新開盤店鋪,每月1萬零200元的房租定金交上,好在她大姐左勸右勸,才將她攔下來,5000定金,要回3000,到如今看看,那邊的店鋪的人氣從來就沒起來,天天寫著轉租的牌子,這還真是讓她躲過了一劫。她大姐還常為這事在她面前沾沾自喜呢,她卻想的是,當初就覺得自己足矣獨擋一面,什么貨源,什么銷售,都在她的掌控之中,沒想到這一切還遠遠不夠,但這一女張飛足矣讓自己暗暗敬佩了,呵呵。
說道自己剛剛放棄的生意的,雖然又以放棄告終,但也讓她感慨良久,最大的感觸是身心疲憊,一人忙的把拿貨的4000元落在洗手間,又曾經把一萬多元的攤位費不明不白丟的'一塌糊涂,后來還解嘲的說,回家一看是把財神貼到了門外,財神進不了屋,難怪要破財呢。
她說最近就是在“蝸居”,什么也不干就是想“蝸居”了。撇開沉重的話題,給她看玩笑說:“陳姐要不幫你找個人,嫁了吧?”
她這還到來精神,滿口允諾:“正想呢,呵呵,不過條件得是我學習的榜樣了!
暈,看出來,對投資創業的激情她真是“死心不改的”,學習的榜樣就是事業上的榜樣。隨口問她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有什么新的打算,她的回答是:“過幾天就要去廣州轉一轉,回頭回來重新開始。” 真是個要強的女人,虎年了,一起祝福她。
創業故事 5
汪小燕,33歲,浙江省臺州市椒江人,UM酸奶冰淇淋創始人。汪小燕的酸奶冰淇淋店開在市區一家新開業的美食廣場里,經營面積在40平方米左右,盡管劃分了廚房,柜臺之后,經營面積并不大,但是在她操辦下,有一種文藝小清新的風格,小小冰淇淋店也別具一番風格。和其他冷飲店相比,它的特色在于,店里主營的大部分食品都是酸奶類產品。
汪小燕認為,市區商場的房租很貴,做一家小小的餐飲店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專注做一樣把這一樣給做好,才能在消費者的飲食記憶里留下印象!坝矛F在流行的話說,可以說是‘小而美’,或者說是‘匠人精神’,我的這個品牌是專注做酸奶冰淇淋的!蓖粜⊙嗾f。
除去只占去半頁紙的雞蛋仔,馬卡龍,冷飲,熱飲,這家店的菜單里其余三頁半紙里都是不同口味的酸奶冰淇淋,以及可供選擇添加的輔料。各種餐具、水果、干果、甜品搭配成了不同風格的酸奶冰淇淋,汪小燕給它們取了諸如綠野仙蹤,蔓香浮動這些有情調的名字。
“店里大部分的銷售額都是酸奶冰淇淋提供的,盡管價格和普通的冷飲,冰品比起來較高,但是差異化的口味在年輕群體中很受歡迎,年輕白領、學生是酸奶冰淇淋消費的主力!蓖粜⊙嗾f。
為了找到最合適的口感,跑到北上廣嘗冰淇淋
那么,這種據說低脂的酸奶冰淇淋的口感到底如何呢?品嘗后發現,和網上說的大體一致,酸甜、清爽,和普通冰淇淋相比,奶油的油膩感少了許多,相比凍酸奶的硬梆梆,它更具軟綿感,更容易入口。不過,在這酸酸甜甜的品味中,捕捉到了濃郁的奶香味,這是日常所吃奶味冰淇淋很少有的。
汪小燕透露,酸奶是她和員工用鮮奶自己發酵制作的,再混入了鮮奶作為原料主體加工成酸奶冰淇淋。“沒有添加劑的酸奶,冷藏保質時間最多7天,與鮮奶拌在一起后,風味自然有所不同!彼f。
在北上廣等大城市,酸奶冰淇淋已經分布較多,口味與做法也多種多樣。汪小燕制作的冰淇淋也有自己的秘方,甚至冰淇淋擠出的形狀都有講究。為了尋找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口感,從2年前打算要做酸奶冰淇淋開始,她就開始在全國幾個酸奶冰淇淋分布較多的城市去嘗口感。
“前前后后嘗過的店有幾十家了,有的味道大同小異,也有的別具一格,在這些細微的差別中,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種口感。做法說簡單也不簡單,關鍵是找到一個自己滿意,又適應市場需求的口感!蓖粜⊙嗾f。
開店要當事業來做
如今,汪小燕自己的酸奶冰淇淋已經在臨海和椒江各有一家,在她看來,她經營的`不僅僅是個酸奶店,而是一個餐飲品牌。她說:“一個有自己特色,有自己文化的品牌,在品類供應,原輔料上我有自己的原則,比如配料水果只用當季的,非當季水果有也不用,糖的比例也有控制,不會讓顧客攝入過多糖分!
“鮮奶原料的把控尤為重要,我要開一家健康的餐飲店,食品安全要從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每一個經營餐飲的商家做起。我的孩子即將出生,我希望他長大以后,可以生活在一個食品安全遠比現在高得多的社會!蓖粜⊙嗾f,這讓她面對親朋好友的加盟申請,也十分慎重。
“有一些加盟申請者是希望投錢開家分店,然后招人來管理,這樣我大多給婉拒了。”汪小燕說,在她看來,親自動手去做事情才能以創業者的心態與她一起來經營這個初生的品牌,“即便懷孕到現在,店里我都是要自己來看著的,自己不去做,就很難有創業的干勁,對于食品安全的管理也難到位!
汪小燕透露,因為店面都開在CBD,投入比較大,但是兩家店已經都走上了正軌,投入的固定成本正在逐漸回收,接下來她還打算再開第3家店。“至于加盟商,我希望他熱愛這項事業,愿意自己親手來經營一家店,這樣我們才能持有共同的理念,做有生命力的冰淇淋。”汪小燕說。
創業故事 6
走進上林縣大豐鎮云蒙村風光旖旎的金蓮湖,看到兩名大學生創辦的生態養殖場,帶給我們許多的感動、感慨和啟示。
20出頭的盧榮敏和林華鋒是這個養殖場的創辦人,他倆給人的印象都是成熟老練,格外健談。2003年,他們一同畢業于上林縣中學,盧榮敏考上廣西大學動物科學專業;林華鋒考上北京中醫大學中醫骨傷專業,今年7月碩士畢業。
在別人眼中,兩人天各一方,所學專業不同,人生道路多半會不同。然而,共同的愛好——養殖,使他們走到了一起。
2008年,盧榮敏大學畢業,在桂林找到了一份工作,工作條件比較優越。但盧榮敏總感到安逸的工作與充分實現自身價值有著一定的差距,覺得應該趁著年輕,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闖蕩、拼搏一番,憑自己的努力和實力,成就一番事業。
2011年1月,當盧榮敏看到許多公司通過走“基地+農戶+公司”的模式,建立完整的循環發展鏈條,逐漸走上致富路時,他毅然決定離崗創業,自謀發展,回到家鄉開辦一個生態養殖場。
當時,林華鋒還在學校讀研究生。在今年3月份的社會實踐期間,他邂逅了闊別7年的老同學盧榮敏。兩個年輕人相聚在一起,談起了各自心中的創業夢想。
激情讓林華鋒決然放棄了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同盧榮敏一起創辦養殖場。
說干就干,但啟動資金的短缺成了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于是他們四處奔走,想方設法在親戚朋友中借錢,好不容易籌到了10萬元,,修建了幾間簡陋的養殖房,購買了1000只雞和1000只鴨,開始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林華鋒介紹,生態養殖場采取全生態養殖,按照雞、鴨的生長、生理規律,食物沒有添加劑,喂的是米糠、黃玉米等五谷雜糧;對于雞、鴨的抗病能力及預防,采取中藥碾成粉添加到食物中喂養,增強了雞、鴨的抵抗能力;如果雞、鴨染上了瘟病,他倆的.解決辦法是:不給染病雞鴨打針,也不給它們喂食市場上賣的家禽藥劑,而是通過中草藥熬成藥液喂給雞、鴨。書上說鴨的生長規律一般要養80-100天,雞至少要養140天以上。他倆就嚴格照書上做。結果,他們養的雞、鴨肉質結實味道香甜,不像其他人用飼料喂養出來的雞、鴨,肉質松散且水分大。
當我們正想問問雞鴨的銷路如何時,林華鋒的手機響了!拔梗愫!要訂10只鴨,好的,我馬上送過去!狈畔码娫挘呛堑貙ξ覀冋f:“我們養的雞、鴨,不喂飼料不打任何激素,是真正的原生態環保家禽,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他們紛紛打電話來訂貨呢!
創業剛剛開始,追求永無止境。展望未來,兩位年輕人信心滿懷。
殘疾大學生王福如:創業其樂無窮 追夢只爭朝夕丁俊林:一位貧困大學生的創業路曾文頔:大學生葡萄酒品酒師的“愛與專”大學生創業兩年賺70萬大學生創業:種西紅柿比農民好 銷得比農民俏大學生開體彩店賺錢秘籍大學生創業三年銷售額過千萬 成阿里巴巴合伙人大學生創業成功故事分享:大學生種西瓜 一年獲利60萬如何正確看待大學生兼職創業?80后大學生分享創業路上的酸甜苦辣
創業故事 7
在1997年的那個5月,已經跳槽三次的丁磊對自己的前途整整思考了5天,最后決定自立門戶,干一番事業。后來丁磊說:“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未來該靠什么賺錢,只天真地以為只要寫一些軟件,做一些系統集成就可以了,這種想法后來幾乎使公司無法生存!
丁磊創建網易的50萬元資金有一部分是幾年來一行一行寫程序賺錢攢下來的,其余部分是向朋友借的。
經營Internet業務最好能夠有一臺Internet服務器放在電信局里,如何能不花錢就將自己的服務器架到電信局機房里去?為此,丁磊費盡了心思。最后,他向廣州電信局呈上了一份“豐富Chinanet服務,吸引上網時間”的方案,該方案指出:現在Chinanet上的.服務非常少,因此無法吸引用戶上網,就算用戶上了網,如果沒有好的服務也留不住,而網易所提供的BBS服務能吸引大批用戶上網,并能讓網民一泡就是幾個鐘頭。
聽了這個方案以后,廣州電信局領導感覺有道理,而且這個服務也不會與電信局產生競爭,于是便給了網易一個IP地址,讓他們將服務器放到電信局。后來,這種做法被叫做服務器托管業務,每個月公司要交給電信局許多錢,而網易只是到后來才交給廣州電信局一些錢。至今,丁磊都認為自己當初的那個方案寫得很好,“幾乎可以打動任何一個電信局”。
在1997年5月4日,網易公司尚未正式成立,網易BBS便正式開機運行了。因為丁磊是Chinanet上首個安裝“火鳥”BBS的人,又常泡BBS,他個人的影響加上無為而治和寬容,網易BBS上的人數三個月便超過了資深的“一網情深”。
丁磊用2萬元自己動手組裝了一臺奔騰PRO,硬盤18G,這就是網易架在廣州電信局的服務器。這么大的硬盤只用來放網易用于宣傳公司的一個主頁與BBS未免太浪費了,于是丁磊就決定免費向網友提供每個人20兆的個人主頁空間,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個個人主頁服務系統,包括計數器和留言本功能在內。
不過,幾乎沒人來網易申請個人空間。那時會做主頁的人非常少,網易的影響不夠大也影響了網友將主頁放在網易的信心。于是,丁磊就開始在網上四處尋找個人主頁,發現好的個人主頁便寫E-mail告知網易可以提供資源更加豐富的個人主頁空間。之后,網易還在北京在線和瀛海威等5個當時國內的主力站點上連續做了3個月的廣告,花了好幾萬元,終于讓申請個人主頁的人潮洶涌而來。公司還沒有賺到錢,為何還要將錢花在不賺錢的個人主頁上呢?丁磊的回答質樸得有一些不合邏輯:“如果我當初就考慮到做站點如何賺錢,可能就把路走錯了。我受Linux影響很深,覺得服務就應該是免費的,根本沒想到網站今后會有收益,我只是想硬盤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拿出來給大家用,我的目的大約就是想讓網易變得出名一些吧,但沒想到后來會這么出名!
BBS和個人主頁非常熱鬧,但是辦公司為的是賺錢。下一步做什么呢?丁磊不得不認真考慮這個問題。每天冥思苦想的丁磊在發現Hotmail時,眼睛亮了起來。網易打算借10萬美元購買一套Hotmail系統,在中國建立免費的郵箱站點。Hotmail剛開始說不賣,后來答復280萬美元一套,另加收每小時2 000美元的安裝費。這樣的天價丁磊根本無法承受,于是他找來自己的伙伴陳磊華一起研究Hotmail的結構,決定自己動手做。一個月下來,兩個人的知識大增。幾個合作伙伴常為一個技術上的突破興奮得手舞足蹈。
丁磊邊開發免費電子郵箱,邊想域名。他認為,免費電子郵箱想成功就必須要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域名。一天凌晨2點鐘,丁磊突然想到可以用數字來表示域名,中國數字的發音很干脆,而且163、169在中國已具有了指向Chinanet與電信局及Internet的含義,上網的人每天都要撥163,對它已經非常熟悉了。想到這,他從床上跳了起來,撥163上網,查詢了一下163.net與163.com這兩個域名,謝天謝地,還沒被注冊。注冊下這兩個域名之后,他又去睡覺,卻怎么也睡不著了,他愈想愈美,就又從床上跳起來一口氣注冊了188.net、188.com、166.net、166.com、126.net以及126.com等一連串域名。
創業故事 8
沈陽北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蒙公司)老總趙祥偉進入三好街的過程頗具戲劇性。
1982年趙祥偉就在太原街開廣告公司,是個自認還算成功的生意人。1996年年底的一天,趙祥偉和閑聊時,談起了當時正火的IT業。有個認為,在太原街能把廣告生意做好,到了三好街卻不一定能混出個樣來。趙祥偉聽了很不服氣,當場與打賭,就這樣,趙祥偉被“激”進了三好街。
剛開始面對三好街這個陌生的環境時,趙祥偉心里也沒底。很多IT圈內的人都告訴他,現在的IT市場比較激烈,想在中獲取豐厚的利潤已不似以前那么容易,你進來的時機不是很好。
趙祥偉覺得,對于創業者來說,任何時候機會都是平等的,而且天底下做生意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做廣告與賣電腦一樣都是“賣”思想,不同的只是手法問題。
趙祥偉租了一個柜臺,從銷售散件開始做起。他對電腦知識一竅不通,對電腦配件一樣也不認識。用戶來選購配件產品的時候,他都要事先看一下貼在產品背面的標簽,然后再給用戶報價。站了一段時間的柜臺之后,趙祥偉覺得這樣銷售不是辦法,一個外行不可能在三好街干長久。于是,他集中3個月的時間,潛心學習電腦知識、組裝電腦,琢磨如何經營一家電腦公司、如何才能在三好街立足。對電腦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對電腦公司的.營銷策略有所領悟之后,他又開始廣泛地與圈內人交流、,吸取別人做生意的經驗和管理公司的思路。
趙祥偉看到,三好街有些公司無論是產品定位還是企業定位都很大氣,但做好的卻很少。他發現,這些商家常用的營銷手段有3種,低價營銷、策略營銷和方案營銷,而多數三好街的公司最、也只會低價營銷。他還發現,雖然三好街的公司都在喊“為客戶服務”,但真正把為客戶服務當成公司頭等大事認真對待的公司卻很少。趙祥偉知道,低價營銷很少能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世界級的企業不是低價,而是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贏得客戶和市場。于是,他心中有了這樣一桿秤:公司要長遠發展,一不能低價策略,二要真正為用戶服務。
有一些從業者早就進入了三好街,占據一塊地盤,或門市或柜臺,做起了電腦散件生意?善甙四赀^去了,門市還是那個門市,運輸工具還是以前的小摩托車。趙祥偉分析,公司做到這種地步的原因是“沒有帶著腦袋去經營企業,他們只顧眼前利益,什么快就銷售什么,對產品回報率卻算不清楚,所以盡管銷售情況比較好,但沒掙到什么利潤,辛辛苦苦都是在替別人做業績!壁w祥偉心中又有了一桿秤,做企業需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這樣才能保持公司持續的發展。
北蒙公司的經營漸漸步入正軌,營業額及利潤連連攀升,最終成為三好街上裝機量最大的公司之一。趙祥偉并沒有被成功的喜悅沖昏頭腦,他心里還在琢磨,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小公司怎樣才能做大。
創業建議
趙祥偉為那些想自己開創的人提出的建議是:
1、不要總拋出大目標,應該將公司的各項業務盡量細化。
2、做企業一定要經常運用逆向,有自己特色和風格的企業才會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
3、與人為善,做生意其實就是做人,這是做生意的真諦!叭俗龊昧耍P系處到了,沒有達不成的目標,公司也不愁做不大!
創業故事 9
5年前,陳可辛導演的《中國合伙人》將三個青年人的創業史拉到了觀眾面前,故事取材于真實創業生活,展現了中國第一批互聯網創業者的生存狀態。在今年十月,國內首部創業紀實大電影《燃點》將正式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與《中國合伙人》不同的是,《燃點》沒有改編沒有劇本,一切都由創業者本人真實出演。
這部由北京細藍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國內首部創業紀實電影,通過長達一年的跟蹤拍攝,記錄了14位創業者的奮斗生活,首次通過紀實電影的方式告訴觀眾——什么是真正的創業?
《燃點》是一部真實記錄中國第三代創業者生存狀態的電影,主角全部由當下最具話題性的創業公司創始人本色出演。其陣容包括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ofo小黃車創始人戴威、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papitube創始人papi等。一年來,《燃點》的鏡頭記錄了他們的雄心勃勃的起步、巔峰時刻的輝煌、也記錄了他們低谷時分的徘徊,十四條不同的創業人物線,講述著不同的創業故事,他們是這個時代想要改變命運的年輕人的.縮影。
“記錄正在發生的創業史”是《燃點》的slogan,這部即將在院線上映的紀錄片,將鏡頭對準了14位創業者的創業日常,展示了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有的創業者為了幾毛錢的電費跟女朋友發生爭吵,有的創業者每天只睡兩個小時早上還要給別人打氣,有創業者幾乎抽不出時間來陪伴家人以至于親子關系若即若離……這些別人眼中的佼佼者們,為了創業似乎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一次又一次的割舍,他們到底為了什么?——這不僅僅是一群創業者的現實題材記錄電影,更是對這個時代所有年輕人的一次追問。正如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在電影中所說,“不被嘲笑的愿望是不值得去實現的。”
電影《燃點》將于2018年10月登陸院線與觀眾見面,導演關琇希望,這部記錄了最鮮活的創業故事與最真實的奮斗人生的電影,能夠給更多年輕人帶來對未來的思考和改變生活的勇氣。40年前的改革開放,第一批逃離舒適區、“下!钡膭摌I者為今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4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一批想要通過創業成就夢想改變未來的年輕人。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讓《燃點》為你注入下一次出發的力量吧!
創業故事 10
一個剛滿14歲,只有小學文化,而且是來自貧苦的農家小姑娘,她獨自出去闖蕩謀生該有多么的艱難,這是可想而知的?墒,就是這么一個既沒多少文化,又沒有什么技術的農家姑娘。居然為自己闖出了一條創業的路子,而且取得了成功。這不得不令我們感到由衷的欽佩!
申友娣,1975年出生于湖南邵東縣一個貧困的小山村。家里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父親是一個只有三根手指頭的半殘疾人,家里窮得有時連飯都吃不上。申友娣5歲的時候,父親甚至把她一度送給舅舅去撫養。申友娣13歲那年,父親因病無錢醫治而去世。家里東借西湊好不容易弄來1000塊錢把父親給安葬了。在家里已窮得揭不開鍋的情況下,14歲的申友娣只好在親戚的幫助下。離家外出打工。
最初申友娣在一個基建工地上挑磚擔灰漿,這是最苦最累的活,她一個才14歲的小姑娘根本就無法承受這么繁重的體力活,做了僅3個月時間,她便辭去了這份工作。隨后,申友娣只身來到了桂林。在舉目無親的桂林。申友娣只好在一戶開發廊的老板家里做保姆。這位發廊老板見申友娣為人誠實,做事勤快,便讓她先學洗頭,然后再學理發。雖然申友娣并不愿意做理發這一行,但是她知道,一個人沒有手藝是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勤學苦練一段時間后,申友娣學會了理發,短短的幾個月后,她還成了一個技術熟練的師傅。于是。申友娣不再做保姆了,而是到了另一個發廊當起了理發師傅。在這家發廊打了2年工之后,18歲的申友娣想自己開一家發廊。她向大姐借了3000塊錢,在桂林的一條小街上開起了一家發廊。由于申友娣手藝好,服務態度又特別熱情,所以,前來理發的顧客特別多,發廊的生意非常紅火。一個月下來。申友娣的發廊能有2000余元的純收入,這在當時收入算是非常高了,因為一個普通職工的收入還不足200元。雖然當了幾年發廊老板,賺了一些錢,但是申友娣卻并不喜歡干理發這一行。當她聽朋友們介紹說,溫州那邊的錢很好賺,打工或者做生意都很不錯的。于是,申友娣和朋友們一道去了溫州。
來到溫州后,因一時找不到好的事做,申友娣便在一飯店當服務員,一個月有1000塊錢的工資。做了沒多久,申友娣想,當服務員還不如自己重新開一家發廊實在。她拿出打工的收入租了一間10余平米的房子,再買來一些理發工具,于是。申友娣的小發廊又開張了。當時在溫州打工和做小生意的人很多,他們都舍不得花高價去高檔發廊理發,所以。申友娣發廊的生意如同在桂林時一樣好,每月仍然可以賺到2000多元。
申友娣滿以為自己可以就這樣在溫州平淡地生活下來,但是一個男人的闖入,改變了她此后的生活。這個男人的姐姐是做五金生意的,專賣振動棒。她和這個男人在一起生活后,他的姐姐便對他們說,你們倆人自己想辦法做振動棒吧,反正她的店子要賣這種產品。振動棒是用于建筑行業的。用途是振搗混凝土,產品要求堅固耐用。由于這種產品都是由小作坊生產的.,所以產品質量都不太好。如果能夠把產品質量做過關,前景是非常不錯的。申友娣刻苦地鉆研振動棒生產技術,并自己反復實驗,不斷改進,終于掌握了振動棒的整個生產過程和一些技術要領。她和這個男人共同奮斗兩年多時間。就靠生產振動棒賺了10多萬。正當美好幸福的時光就要灑向申友娣時,不料,這個男人突然變了心,以種種借口一腳把申友娣給踢開了,只丟給她6000塊錢。
申友娣離開這個男人后,忍著悲憤決心自己創業。她深知振動棒是建筑行業的易耗品,既然建筑行業那么景氣,那么振動棒的前途就非常大。她先是向家里求助。希望得到支持,誰知家里拿不出多少錢來支助她,也不太贊成她冒風險辦廠。申友娣反復思考后。決定向她的一些老客戶求助,希望合作辦廠,由她出技術,客戶出資金,利潤四六分成,她只要四成。永康的一個老客戶深知申友娣的技術好。做出的產品質量過硬。所以一口就答應了申友娣的要求。
合作辦廠后,申友娣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每天辛苦工作10多小時,幾十斤重的振動棒搬來搬去,還要掄幾斤重的大鐵錘,就是一個男人都吃不消,但申友娣卻硬是咬牙挺過來了。廠子產品質量好。銷路不錯。效益也就非?捎^。然而,出資辦廠的這個客戶卻做了過河拆橋的事,他找借口說申友娣這也不是那也不行,最終雙方因分歧而造成合作辦廠破裂。申友娣只分得了5萬元。
合作辦廠失敗的教訓。讓申友娣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干一番事業必須要靠自己,別人是靠不住的。2005年8月1日。申友娣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在永康辦起了“申鑫振動棒加工廠”。
工廠是辦起來了,產品質量也有申友娣親自把關。所以生產方面是沒有什么困難的,但是銷售卻是個難題。因為,申友娣的工廠一沒有名氣。難以取得人家的信任;二缺乏足夠的資金,不能給經銷商鋪貨;三是社會關系不足,沒有自己的營銷網絡。面對這些困難,申友娣覺得只有靠產品過硬的質量去敲開市場的大門。于是申友娣親自把產品送到各五金店試銷,還送到一些施工單位去試用。等銷售出去了。用了覺得好,再付貨款。經過申友娣一段時間的東奔西跑之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些客戶在用了申友娣的產品后。都對五金店的老板說,這種產品振動力大,耐磨時間長,質量確實非常好。五金經銷商們紛紛改從她這里進貨了。一下子,申友娣的產品銷路打開了。第一年,她的廠子銷售收入就突破了80萬元。
2007年申友娣將申鑫振動棒廠改成了申鑫振動棒有限公司。在努力開創經銷商渠道的同時。申友娣加入了阿里巴巴。成為阿里巴巴誠信通的會員。利用阿里巴巴的博客、論壇這個平臺,申友娣廣發信息。把生意做到了全國。短短的時間里,全國就有上百家經銷商紛紛給申友娣發來請柬,愿意做她的產品代理商。也只是半年的時間,申鑫振動棒有限公司的銷售業績就從100萬迅速提高到600萬。在2008年第五屆全球網商大會上,申鑫振動棒有限公司獲得了內貿30強。如今申友娣的愿望是,要把她的振動棒做成國內一流的產品,以開拓全國更廣泛的市場。
創業故事 11
根岸是一家成立了34年的牛舌餐飲店。非常有意思的是,從成立起初到現在,這家在東京和橫濱都非常有人氣的牛舌專賣餐飲店卻每年只開一家店。這對于已經習慣于成功必定擴張思維下的小蒲百思不解,既然成功就要復制么,不快速如何占據市場,形成規模經濟呢?可是,當小蒲開始深入這家“奇葩”企業的時候,才發現,真正的連鎖不應該簡單的追求快和數量,更要注重店鋪的經營質量。只有質的連鎖,才能形成真正的行業壁壘,從而成為顧客心目中不可缺少的需求。
小蒲雖然沒有從事過餐飲店的經營,不過在日留學期間,和所有拮據的留學生一樣。都有過在餐飲店打工的經歷。5年的餐飲店打工經驗,讓小蒲覺得,餐飲業態雖然是高頻剛需業態,但是,因為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競爭也是異常的激烈。
在這個古老的行業當中,痛點已經不復存在。想在這個行業異軍突起,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快速擴張,點餐外送,營銷噱頭,似乎除了這些辦法以外,很難有更好的方法讓一個企業在這片紅海中能夠長時間的存在于大家的視線當中。
可是,根岸卻用獨特的對于經營的理解,做到了,34年,一個爆款商品,和一年只開一家店,還能在競爭激烈且喜新厭舊的餐飲界,一直獨樹一幟,人氣不減。
終極經營戰略“親切”的三大法寶
餐飲,美味是命線
最近,伏牛堂的創始人張天一,以一句“只要正宗,拒絕好吃”徹底顛覆了我對飲食界的認識。怎么一不小心,餐飲界都可以以拒絕好吃成為口號了呢?還好,這只是一個“90后奇葩”事件,如果真是如此的話,我還是希望吃“傳統餐飲行業”的飯。好吃還是我決定是否去光顧這家店最起碼的底線。小蒲的“蒲式價值”觀是否正確不予評論,但是根岸確實首先抓住的是顧客的味,然后才抓住了顧客的心。對于味道的堅持,從處理牛舌時中央廚房的手工去筋,到店鋪對于燒烤師制度的建立。都無不體現著一家餐飲企業對于美食的敬畏。不僅僅是在主菜爆款上的用心,在副菜的搭配上,以及主食的選擇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其實,除了片中介紹的牛舌料理,根岸也會定期提供牛肉、豬肉、雞肉的燒烤菜品。增加顧客的選擇感,提高顧客的來店頻度。
神奇的親切獎
其實很多餐廳都會提供顧客意見明信片,也真的會有很多顧客會認真的給予填寫。但是很可惜,大多數企業并沒有特別重視顧客寫的內容。不重視的原因無外乎,公司的經營者認為顧客寫的內容可能是某些顧客的惡意所為或者是某位店員親友的故意為之,所以有失公允?窗桑@就是我們和顧客之間建立起的關系。其實,小蒲研究了這么多的案例,發現很多企業做的事情,并沒有多么奇特之處。就是我們平時聽說過,甚至嘗試過的事情。之所以這些改善工作在很多企業做了以后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信。很多企業為自己能想到這些漏洞的聰明而感到沾沾自喜,然后因為壓根就沒信讓這些改善方案而最終無法徹底實施。而根岸和大多數企業的區別就是,他“傻傻”的相信了顧客所有的反饋,對于顧客回饋的意見會認真處理。不但會給被顧客表揚的員工發親切獎,并且會把好的案例進行全店共享,形成新的親切氣場。讓親切這種看不見摸不到的感覺更加具象化,更容易傳播。
人才優先的開店戰略
每一個人都是有欲望的,當自己的事業出現局部成功的時候。快速擴張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于是在擴張中迷失方向,忘記當初為何創業的人也不占少數。根岸就是一家對于欲望控制的非常好的公司。社長根岸榮治認為,現在的餐飲界,大家對于美味的追求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了。僅僅美味,已經不能成為顧客心目中的首選了。于是,他得出結論,“親切”是企業的終極戰略。根岸榮治不僅僅是說說而已,在開店戰略上也充分體現了自己對于“親切”的堅守。沒有“親切”的人才,就不開新店是根岸的堅持。也因此,81年創業的根岸,平均每年只開一家店,34年只開34家店。這種“奇葩”的開店方式也真是讓人敬佩啊!
把經營理念和群策群力
相融合的三步驟
家文化的核心關愛與溝通
每一個有過留學經驗或者在異鄉奮斗的人,都多多少少的體會過融入當地社會的艱辛。其實,身在異鄉,每一個人都特別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感和內心的歸屬感。牛舌根岸在這一點上是非常的用心。想讓員工參與到自己公司的經營,讓他們把公司當成自己的事業,在亞洲范圍來看,最好的辦法就是“家”文化。而家文化的`核心就是關愛與溝通。不過,關愛誰都明白,怎么關愛,關愛誰可能是因企而異。通常,關愛與溝通最好是公司內部相對強立場的人群和相對弱立場的人群去進行互動。牛舌根岸就是讓身在異鄉的外國員工和本國員工進行各種方式的溝通和交流。這樣做,不但解決了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團隊內部問題,也因此產生了口碑效應。以至于,很多其他人才也會慕名而來,直接降低了HR的招人壓力。
一線店長組成經營團隊
企業的家文化,可以聚人。但是,難以留住有理想的人才。因為,通常有理想的人才不單單希望得到溫暖,更想得到空間。根岸社長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因為忽略了成長型人才在這方面的心理需求而釀成大錯。牛舌根岸內部有一支店長經營團隊,根岸社長把這個團隊分為5個小組。公司的基本規章制度、評比方法、晉升條件都是由這5個小組通過1年的時間反復討論實驗以后才進行實施的。既然,店長自己參與了制度的設定,自然對于制度的理解更深刻,執行也更加的到位。
共同制定公司戰略
其實做到以上兩點,并不是特別的困難,困難的是公司的經營預算以及經營方針也由一線的店長們參與決定,這樣的勇氣是非常讓人刮目的。傳統意義上來看,經營戰略通常是董事長或公司的最高決策人來進行擬定,而公司的中高管以及一線店長基本上是在執行層面。如何讓老板的想法能夠落地,可能是每一位管理層都會苦惱的問題。為何不能在戰略層面就讓一線員工參與進來呢?小蒲覺得,可能是大多數企業認為,這樣溝通成本過高。并且,老板通常認為員工會選擇相對容易的戰略目標,會讓企業無法實現快速成長。不相信一線員工參與到戰略層面,會給公司帶來什么樣的益處。相信,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似乎是天使,也是惡魔。很多企業因為相信員工而崛起,也有很多企業似乎因為無原則的相信而走向衰落。根岸社長非常有勇氣的選擇了相信自己的員工。并且,每年的經營發表大會也會由一線工作的店長來完成。至少到目前為止,根岸社長的相信換來了企業堅實的成長。
其實餐飲行業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也是顧客最喜歡喜新厭舊的行業。特別是今天的消費者,已經對美食非常的挑剔。所以,只有像牛舌根岸這樣,改善員工意識,讓員工參與到自店的經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留自己應有的地位。誰都知道,提高一線員工的士氣是服務業的命脈,但是能做到的企業確實不多。根岸社長正是鼓起巨大的勇氣,向店長放權,并且給予充分的時間允許店長成長,才造就了牛舌根岸獨特的經營體制。這個經營體制的核心就是相信。
創業故事 12
出生在長白山下,從小就跟父輩一起上山挖參,來自吉林的武漢理工大學生鹿子慶,嘗試以“人參月餅”項目創業,不料卻舉步維艱。
18日,記者在理工大見到大二學生鹿子慶。一見面,他就拿出自己做的人參月餅樣品,給記者品嘗。這些月餅跟市面上賣的月餅相似,口感有點人參的苦味。
鹿子慶說,自己從小就常跟父輩一起上長白山挖參,多年來學到不少人參知識。去年他來漢上大學,經常到超市、藥店、保健品專賣店了解人參銷售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查,他認為武漢的人參市場潛力比較大,于是他空運了幾十份人參樣品,抱到十幾家酒店、藥店、專賣店低價推銷,但對方卻不相信低價產品的質量。他失望而歸。
今年6月,一次大學生創業講座觸動了他。他決定找企業合作生產人參食品,進而自己成立保健品公司。中秋前夕,鹿子慶和幾位同學帶著人參月餅的'配方和原料,四處找大酒店合作,未果。隨后,他們將目標轉向糕點店,這次果然有了成果——三家糕點店表示愿意合作,由鹿子慶等人向店方提供配方和原料,店方自行產銷,然后分紅。
520西餅屋是鹿子慶的合作伙伴之一。記者在該店看到,店里有食品生產許可證,可代為生產、銷售。但店方仍有些顧慮:擔心人參月餅價太高的話難賣,價太低的話則虧錢。
據悉,三家合作糕點店共生產人參月餅70個,定價最高的100元一盒(8個),但截至目前還未賣出一個人參月餅。
目前,該大學生創業團隊已投入了8000多元。“月餅做成功之后,再轉向其他食品。穩定下來之后就成立保健品公司!泵鎸ρ矍袄Ь,鹿子慶還在憧憬最初的創業夢。
缺乏生產許可證
只能純技術合作
洪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協調科科長金昊表示,人參屬于“藥食同源”,可添加入食品,但建議鹿子慶對原料和月餅做質量鑒定。
洪山區工商局南湖所孫黃君副所長介紹,有生產月餅資格的糕點店可生產和銷售人參月餅,沒有相關資格的創業者,只能純技術合作或者以店方員工身份參與經營。
湖北省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胡運蓮教授提醒,人參是補品,也屬于藥,要慎重食用。普通人日常食用野山參不能超過10克,以免上火、燥熱。陽盛和脾胃濕熱體質、消化不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人群要慎食月餅,禁食人參。食用人參上火可以選用牛黃解毒丸等藥品清火。
創業導師:風險很大
“你們這樣搞不行,風險太大!”20日,市創業辦導師程戰淮一早來到武漢理工大,為鹿子慶的創業項目做現場指導。
程戰淮說,大學生創業的熱情很大,想法比較大膽,很值得鼓勵。但是人參月餅創業風險很大。“人參是一味比較猛的藥,和食品混在一起做,不專業的人難以控制其安全性。九個人吃了沒事,一個體質差的吃出問題,最終都會讓你的企業垮掉!倍,鹿子慶團隊起步太晚,做月餅至少要提前半年準備。
程戰淮建議,暫時停止做月餅的創業沖動,改為推銷人參、雪蓮、蟲草等高檔保健品。
鹿子慶表示,他會重新整理思路,作出新的創業規劃。
創業故事 13
王健林——中國首富的傳奇創業故事王健林,是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也是中國商業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的創業故事被人們謳歌為中國商業界的傳奇。
王健林出身于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他曾在部隊服役,然后考取了部委的機關工作,但他很快就發現,自己對這種工作并不感興趣。于是,他辭去了穩定的工作,投身于創業的道路上。
200萬創業,生死一瞬
在1988年,王健林投資200萬元創建了萬達集團,開始經營房地產業務。當時的中國還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商業環境不太穩定,這樣的投資對于一個毫無商業經驗的年輕人來說,是非常冒險的行為。
在創建之初,萬達并不是一個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商,而是一個小規模的銷售公司。由于經驗不足,公司首批的房地產交易業務一開始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進展。經歷了多次失敗之后,王健林意識到自己的判斷有誤,于是決定改變經營策略。他沒有再去依靠大型房地產公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這樣,他便可以大力推銷自己的產品。經過幾年的刻苦奮斗,王健林終于在全國范圍內獲得了足夠的認可,萬達的'產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公司的業績也開始取得了成果。
磨難不斷,轉型與增長
1998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進入了低谷期,這對萬達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此時期,王健林毅然決定在萬達集團的基礎上推進全面轉型,將公司從一個房地產開發商轉變為綜合性企業。經過多年的努力,萬達逐漸涉足了影視、體育、旅游等行業,并不斷擴大了其業務規模。
在過去的20年里,萬達集團的業務已經超越了房地產業。它現在是中國最大的商業地產運營商,也是全球第三大電影公司。
對于王健林而言,磨難并沒有結束。2017年,萬達宣布退出傳媒和文化業務,并重點發展線上商業。然而,這一舉措卻在市場上引起了質疑,其股價也一度過山車式地波動。如今,王健林依然朝著擴張的目標前進。2018年,萬達集團宣布將與IBM合作推出區塊鏈系統,以推動其供應鏈管理,進一步加強數據安全,提高運營效率。這是一次戰略性的舉措,是王健林不斷探索新業務領域的一種表現。王健林的經歷告訴我們,在商業的道路上,信仰和勇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斷地尋求創新,勇敢地面對挑戰,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他也是一個非常堅定的領袖,懂得如何逆境求生存,如何在困難面前挺身而出。
創業故事 14
跳下皮卡車,皮膚黝黑、胡子拉碴的鄒子龍,儼然是一個地道的農民:肥碩的牛仔褲挽著褲腳,破舊的運動鞋布滿了泥土。鄒子龍扯了扯褲腿說,“這身著裝方便隨時下田干活”。
這位人大的碩士,北大和人大的雙學士,7年前放棄了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一頭扎進了珠海偏僻的鄉村創業,開荒種菜,創辦有機農業園,如今是300畝地的農場主,常年為上千個家庭餐桌提供有機菜。
開荒種菜收獲了愛情
從珠海市區驅車到高欄港平沙鎮綠手指有機農業園,要1個多小時,這是鄒子龍在珠海開辟的第三處有機農場。2010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和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雙學位的鄒子龍,還沒畢業就游說了兩個大學同學作為合伙人來到珠海開荒種地,其中一位叫陳羿好,這位重慶姑娘在人大是學藝術的,讀書時是出了名的登山運動員,在一次登山過程中與鄒子龍相識并成為好友。
2007年,鄒子龍以韶關高考狀元的身份進入人大,他在高考志愿上僅填報了農業經濟管理專業;雖然在校期間獲得了北大經濟學的第二學位,但畢業時除了農業,他別的工作都未曾認真考慮過。
離畢業還有幾個月,鄒子龍班上的同學大多選擇到金融單位和國企上班,而已經被保送讀研的鄒子龍念念不忘的還是他的現代農業夢。
陳羿好畢業前原本被一家電視臺錄用,同樣出于對大自然的向往,在鄒子龍的游說下,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和鄒子龍一道離開北京來到珠海;另一個被鄒子龍游說來的是大學的好兄弟馮永久。他們三人在珠海三灶承包了一個山頭開荒種地,用從家中借來的積蓄,創辦有機農業園。
雖然鄒子龍是學農業經濟管理的,但畢竟沒有種植經驗,“種植標準由我制定,但有些實際生產我也需要向當地老農請教”。剛到珠海,沒有現成的農耕地供他們租種,租種的山頭不僅僅要開荒,而且不通水,灌溉成了問題。但這并沒難倒他們,他通過大量實驗,最終從很遠的地方把山泉水接過來,通過重力加壓引到山上實現了自流灌溉。沒有電,他用6個車載電瓶串聯起來解決生活和生產用電,用完了再拉到村里面去充電。開荒的日子,每天差不多花10小時泡在田間地頭。
在長期共同勞動中,他的執著、勤勞征服了這片荒地,同時也征服了陳羿好,兩個年輕人擦出了愛的火花。其間,馮永久選擇離開,投奔了珠海一家地產公司,此后鄒子龍負責農業園的管理并帶員工生產;陳羿好每天開著一輛破面包車滿珠海跑,負責送菜。
2011年9月,鄒子龍重返人大讀研,一段時間,陳羿好挑起了農場的全部重擔。在北京讀研時,一是心疼陳羿好太累,二是心系農場,鄒子龍說自己做夢都在想農場,有三天以上的長假,他連夜都要飛回珠海。
一到田里精神就來了
今年29歲的鄒子龍目前的身份是珠海綠手指有機農業園的董事長,由于多年的體力勞動,日曬露宿,風吹雨打,鄒子龍沒有大學時代的斯文,體型非常健美,皮膚黝黑得像古天樂。一身土不啦嘰的著裝,與記者交談時有些靦腆,時不時摸下鼻子,憨厚的樣子更像農民小伙,絲毫沒有董事長的氣派。鄒子龍的父親說,鄒家世代務農,好不容易在兒子這一代跳出農門,結果兒子雖讀了名校,卻又回來當了農民。談起兒子返鄉務農,鄒媽媽直搖頭,“上了那么好的大學,還讀了研,也沒找個體面工作。”雖然有抱怨,但當兒子農場有困難時,老兩口還是拿出全部的積蓄支持兒子創業。
鄒子龍的辦公室是建在農場田間的一間簡易板房,推開辦公室門,除了堆放了些農具和健身器材,在他辦公室里沒有老板桌椅,沒有電腦。鄒子龍說,自己除了偶爾進辦公室放下工具外,其他時間都是在田間地頭,幾乎不坐辦公室,以至于辦公室里有老鼠出沒。
鄒子龍說,他喜歡跟果蔬打交道,而不擅長跟人打交道,隨著公司發展,他專門請了職業經理人負責管理公司,自己則負責園區設計和生產標準制定,并每天帶領員工在田間作業!拔易陔娔X前就頭痛,讀書時我的電腦也長久不開機,都發霉了,一到田里精神就來了”。
如今,鄒子龍會帶領隊員們每天在田間從早到晚忙個不停。有時早上8時不到,他們要先到豬圈打掃,然后來到田里種菜、摘菜。白天里,他隨時會出現在一壟田間,指導從當地雇請的`老農按著他制定的標準作業,在他眼里,有機農作物種植要杜絕一切農藥、化肥、激素。而這在被雇的農民看來完全是“死腦筋”。鄒子龍說,“他們比較習慣用農藥化肥,跟他們說不能用,他們覺得我們又沒種過地,不愿意聽我們的,最后換了幾撥人”。
搞有機農業,先要有養殖。除了養雞鴨豬魚,他們還養了幾十頭牛,鄒子龍說,養牛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收集糞便,白天一群牛被員工趕到湖邊草地上放養,一只只白鷺和其他水鳥飛來,時不時地立在牛背上,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放牛的工作與坐在辦公室里相比,對于熱愛大自然的人來說,肯定是一種享受。
最困難時整個農場就剩下他一人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鄒子龍說,從2010年在珠海扎根做第一個有機農場,直到去年才實現收支平衡,這還不包括六年多累計的基礎建設耗資一千多萬元。
做農業很難賺錢,做有機農業更難,一場自然災害就會讓農場顆粒無收。2012年,超強臺風“韋森特”襲擊珠海,綠手指農業園的蔬菜被席卷一空,養殖棚吹垮了,雞鴨牛羊死亡殆盡,因為發不出工資,農場的員工全走光了,當時妻子陳羿好剛懷孕生子,整個農場只剩下鄒子龍一個人在打理。鄒子龍說,那一陣他焦慮得整晚睡不著覺。為幫助他重建農業園,在最危難的時候,人大的師妹鐘倩琳帶著10萬元資金入股,共青團珠海市委也向農場提供了2萬元的創業資金,并組織了一批大學生志愿者參與了農場道路的修整工作。此后,農業園又通過消費者融資籌到數十萬元,終于逐步渡過難關,走上正軌。
鄒子龍引入“社區支持農業”(CSA)的模式,即搭建消費者和生產者(農民)之間直接聯系的紐帶。
如今,通過這一模式,綠手指有了500多個家庭長期訂單,另外還有近1000個間斷性的訂單,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既是綠手指的客戶,也是綠手指的合作伙伴。
希望兒子長大再當農民不要被當成“稀奇”
陳羿好生子后,為避免家族企業的嫌疑,鄒子龍不再讓妻子參與農場的事,專心在家帶孩子。送菜的工作就全落在鐘倩琳身上!澳菚r候可慘了,剛學會開車,邊拿地圖,邊開車,還要邊接客戶電話,其實挺危險的!”鐘倩琳說。
有一天晚上11時多,鐘倩琳送完菜回去。因為下雨,山路較滑,一不小心皮卡車就從山上沖下去了,一頭撞到一塊大石頭上,車整個翻了過來,車尾卡在石頭間,中間有個池塘,被懸空在水面上。“我也跟著翻了一圈,好不容易把車門踢開了,爬到那個石頭上,當時就委屈得哭起來,然后才想到求救!辩娰涣照f,“接到求救電話,鄒子龍爬了半個小時的山路,好不容易找到我”。
向往這種山野生活的人多,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少。在人大學子鄒子龍包山種菜的事傳開后,一開始很多青年涌上這個山頭。2012年一年來來去去累計就有兩百來人,但最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留下來,成為今天的中堅力量。
除了請了一些當地老農參與種植,目前農業園有正式員工30多名,絕大多數都是大學以上學歷,總經理原是一家外資公司的總經理,因為對有機食品的熱衷投奔了他們。佛山姑娘黃嫦仙會計專業畢業后已進入廣州一家企業試用,看到農場的招募啟事之后辭去工作加入了農場;山西陽泉小伙趙賀輝學市場營銷的,也被CSA模式深深吸引來到農場。
鄒子龍說,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越來越多有學識的青年投身于現代農業,讓更多的家庭吃上放心菜。
“待兒子長大了,即使他有很好的學歷,如果再回鄉當農民,希望那時大家再不要當成‘稀奇’,不再像我這樣受關注”。
創業故事 15
位于京杭大運河畔,有著幾千年燦爛文化歷史傳承的蘇中大地正在崛起一家集朝陽產業與國際化加工制造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江蘇菲達寶開電氣有限公司。在總經理、黨書記于筆鈞的帶領下,菲達寶開公司從小到大,與世界500強合作,走上了國際化大市場。
為了應對產品結構多樣化的市場需求,1996年,于筆鈞在集團會議上率先提出了“模塊化、效率化”的經營格局和“5s”的生產管理理念,企業新設高壓開關成套公司、低壓開關成套公司、電氣設備有限公司、高壓開關公司、通用電器有限公司和母線橋架公司,在全國設立幾個區域銷售服務機構,推出12小時現場應急機制,拉近了用戶與廠家之間的距離。一位外地的用戶在接受服務后欣喜地說:我們購寶開的內銷產品,享受的卻是外銷產品的制造水平和售后服務!”
他針對開關產品營銷特點,在業內首倡產品銷售代理制、適當價格買賣制,讓利于市場加速資金周轉,有效提高了資金利用率。幾個獨立子公司的成立為寶開產品更新升級,不斷推出新品,搶占國內市場打下良好的基礎,企業產銷規模逐年遞增。產品先后獲得國家和省、市級科技創新獎項,企業逐步成為國內電器行業中的佼佼者。20xx年,企業僅開關柜臺架就銷售了1280臺、開關整機銷售8000萬元、電除塵器制造加工供貨6850噸。
面對國內外電器產品市場布局,于筆鈞創造性提出“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思路,主張企業在進行國內電器產品制造的同時,積極尋求與國際知名公司合資合作的機會,意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20xx年,寶開集團與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合作。經過歷經半年的商務談判、供應商能力調查、產品樣品試制,終于如期交付了首批承接卡特彼勒fgw公司的發動機罩殼和電氣控制箱外殼訂單。為建立一支強大的外銷產品商務技術隊伍,他先對公司內商務技術人員的英語水平進行了摸底,把具備涉外素質的人員全部調到商務技術部門,集中培訓,跟蹤培養。他自己還帶頭把丟了多年的英語重新拾起來,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能夠閱讀和回復國外發來的電子郵件,如今在接待外國客商時,他還能夠用英語與他們對話。由于企業涉外能力的.提升,近年來,公司又與美國克瑞公司、日本愛默生公司、利萊森瑪公司建立了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新增訂單3000萬美元。
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占地30余畝的廠區、萬余平米的建筑,已遠遠不能適應國際、國內兩條線的制造需求。為使企業實現規;、集約化經營,適應的市場經濟的競爭洗禮。于筆鈞從企業長期發展和職工利益的角度出發,與國內電除塵行業龍頭企業——浙江菲達環保(機電集團)公司成功合作,走出了一條“嫁接發展”的新路子。
在于筆鈞的倡導下,公司相繼出臺了涉及15個領域600余個條目、近20余萬字的規章管理制度。使企業走出了一條規范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快車道。菲達寶開年采購總量每年達數千萬元,為了關心愛護干部、維護企業利益,于筆鈞在企業采購中實施了“陽光工程”。凡采購萬元以上物品均要進行比價,每年對供應商進行供應能力評估,并把對供應商管理從價格比價的層面發展到戰略合作的層面。“陽光工程”闡明了采購過程,也還了干部清白,為企業的健康運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幾年來,企業沒有一位干部職工為供應商打過一次招呼,物資部門也從未出現過人情采購、關系采購現象。
于筆鈞認為,企業要更好適應現代化企業制度的要求,必須要有一支“龍頭”力量,而這個“龍頭”就是黨員的形象、黨的先進性建設。在日常工作中,他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積極探索創新企業黨建工作新途徑,企業黨員隊伍日益擴大,黨員群體在企業各個崗位上的先鋒作用日益突出,成為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主力軍。
【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創業的故事02-27
創業達人分享創業故事10-25
女性創業故事:11-19
女性勵志創業故事:泡芙女王的創業故事02-27
女性創業故事精選11-13
燒烤創業故事02-25
安踏創業故事12-09
傳奇創業故事12-09
創業故事汽修12-10
近年創業故事12-11